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350章 力大砖飞!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此刻紫月文明的舰队已经驶离南鱼座H11星系约50年的时间了。以他们的航速,算上当初加速所耗去的时间,总计航行出了大约40光年左右的距离。

    距离还不算太远。时间过去也不算太久,仍旧存在被李青松追踪尾焰的可能性。

    当然,以李青松现有的舰队航速,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追得上紫月文明舰队的。毕竟紫月文明的航速更高,追的时间越久,两者距离便越远。

    但李青松仍旧没有放弃。

    原因很简单,第一,自己的科技是可以在航行途中不断提升的。尤其是在此刻有了紫月文明战舰残骸,可以展开逆向工程的前提下。

    第二则是,紫月舰队再着急航行,也总归是要停靠星系进行补给的。李青松当然也需要进行补给,但基于更强大的工业实力,李青松的补给时间可以更短,如此便能追回一些时间。

    两者结合,让李青松仍旧保持着追上紫月舰队的一线希望。

    只要还有希望,那就足够了。

    庞大的舰队快速起航,尚且还在加速阶段,忍受着那无时不在的,约等于地球12分之一的重力,庞大的科研任务便已经开始。

    每天都会有数万艘重型运输船汇聚在那颗飞星周边,停靠在太空电梯的泊位之中。

    工作在飞星之上的众多智能机器人、运输车等,便将几乎无穷无尽的资源取出来,运输到一艘艘的重型运输船之上,然后经由它们转运,补给到一艘艘的科研飞船之中去,供总数高达数百万座的深空观测基地、计算科学研究基地、涂料研究基地、金属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等各种各样的研究基地时刻运转。

    现阶段,经过这么多年时间的培育,那从黑山文明之中解救出来的18个种族也各自完成了基因优化,拥有了足够的脑力,且完成了初期的知识储备,可以加入到科研工作之中来了。

    此刻算上蓝图族、维勒族,总计20个种族的智慧生命人口已经达到了1000亿左右。

    在李青松完全承担了后勤补给和工业任务之后,这1000亿人口可以完全以科研为导向,专门全力以赴的培育科研人才。

    于是仅仅1000亿人口而已,便培育出了就算在李青松看来都算是合格的足足5亿名各学科科学家。

    这些科研人口分布在各个行业,在李青松的统一调配之下,与几十亿名克隆体搭配,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于是,李青松的科技便再一次开始了飞速发展。

    每一个大的领域,每一个大领域之下的细分领域,以及具体的项目等等,齐头并进。

    在这种情况之下,耗费了十几年时间,李青松的舰队以80%光速的航速,来到了紫月文明舰队关停尾焰,开启小功率随机转向的地方。

    这是一片完全没有宏观星体的浩瀚星空,物质更是稀薄到每立方厘米仅有不足一个氢原子的地步。

    同时,原本极为明显的,舰队尾焰与星际尘埃相互作用的痕迹,也骤然消失。

    很显然,推进功率减弱了,相互作用便也减弱,探查难度急剧升高。

    换做正常的文明,哪怕是科技程度与李青松一致,甚至于略微超出的文明,面对这种情况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李青松不同。

    相互作用减弱,痕迹细微,难以探查?

    那就以更大的搜索面积来提升探查精度!所谓力气足够大,砖头也能飞起来。

    只要我的搜索面积足够大,哪怕痕迹再细微,我也能找出来!

    在李青松的控制之下,足足数千万艘小型侦察飞船、探测卫星、红外望远镜等等,以紫月文明启动小功率随机推进的地方为圆心,开始向前方展开拉网式排查。

    探测设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甚至和主舰队的距离扩大到了一万亿公里。

    这已经超出了李青松的超距通讯距离极限。不过没关系,尾焰检测相比较起来其实是较为简单的,可以交给元始AI去掌控那些距离太远的探测设施。

    如此庞大规模的探测,对于一个普通文明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就算他们的智能AI可以达到元始AI的层次,单单是制造这么多探测设备,尤其是在太空之中而不是星系之中,便绝对无法承受。

    更不要说如此众多的探测设备还需要时刻机动,时刻返回主舰队或者远离主舰队,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等等,需要的人手何止亿计。

    将这么多精力都放到这件事情上来,普通文明也别想做别的事情了。

    但对于李青松来说,此刻所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探测却完全可以承受。

    不能说完全没有压力,但总归不大。

    半径一万亿公里,横截面积便达到了约3.14亿亿亿平方公里。李青松的主舰队和众多探测设备便如同一张面积3.14亿亿亿平方公里的大网,丝毫不留死角的从这片星辰海洋之中拉过,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线索。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绝无可能探测到的众多细微线索浮出了水面。再经由元始AI的智能化分析,紫月文明舰队的航行轨道渐渐被李青松绘制了出来。

    “关闭主发动机后,以大约0.006米每二次方秒的微弱推力,向着这个方向机动了大约30天时间,导致轨道偏离了大约2000万公里,其后继续以每秒钟约15.5公里的速度偏离。”

    探查到这一点,李青松随之为自己的舰队也赋予了对应的偏离速度,继续沿着探明的轨道探查。

    在这之后,紫月舰队的航行痕迹再度消失。

    综合探查后,李青松最终做出判断:“看来,在一个月时间的机动后,他们选择了进入惯性航行模式。继续探查。”

    在采取惯性航行模式,继续沿着这条航线航行了50天时间,航行出大约1.3万亿公里后,那微弱的痕迹再度出现。

    “从这里开始,他们以0.009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向着这个方向偏离,持续时间……100天左右。”

    李青松再度调整航线。

    无论紫月舰队的航线如何变化,李青松总能通过自己超大规模的探测网络将其找出来,始终在身后死死的咬着他们,始终不肯放开。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下悄然流逝着。

    一边追踪,李青松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科研任务。

    他始终知道,提升科技,才是对抗紫月文明的最重要法宝。

    不要忘了,紫月文明的战争实力并不弱于自己。之前那一场战争,自己最多算是和紫月文明打了个平手。

    如果不是云罗舰队忽然出现,战争局势最终走向何方,还真是说不好。

    如果自己的科技始终没有提升,那么,就算自己追上了紫月文明主舰队,说不定到最后被灭掉的也会是自己。

    于是,李青松总数高达百亿的意识链接份额,便被这一刻不敢停下的科技研究和太空追踪两件事情完全占满。

    每一名克隆体在被意识连接着的时候,哪怕走路都是一路小跑,吃饭也仅仅只是随手塞几个特制能量棒和营养液而已。

    那数亿名其余种族的科研学者要比克隆体们宽松许多,但相比起正常的作息时间仍旧繁重太多。

    但他们却没有丝毫怨言,不同的种族反而在相互较着劲。

    这一刻,李青松将自身的科技发展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百余年时间而已,李青松的各项科技便俱都出现了堪称阶段性的巨大突破。总览全局,李青松知道,自己的科技程度已经足以支撑为自己的飞船进行一次整体更新换代了。

    便在这没有任何自然宏观星体的浩瀚太空之中,以那颗飞星为依托,超大规模的飞船拆卸回炉及新式飞船的制造工作正式开始。

    为此,李青松不得不将执行科研任务的克隆体撤回一些,以降低科研发展速度为代价,总算是凑够了执行这一次更新换代任务所需要的工程力量。

    也幸好元始AI可以代替李青松执行绝大部分底层任务,李青松才能同时支撑起搜索、科研、建设这几项对于普通文明来说,只要一项便能将整个文明所有力量全部占据的工作。

    一艘艘飞船消失,一艘艘飞船出现。新式舰队初具规模后,李青松又随之操纵着它们展开了实战演练,以提升自己的战术水平,更好的掌控这些性能更加优越,与紫月文明战舰差距更小的战舰。

    耗费了六十多年时间,这一次更新换代工作才彻底完成。

    不仅战舰,便连超巨型的空天母舰、大型居住飞船、各式工业飞船、科研飞船等等,也全部换成了新的。

    那些空天母舰的能耗更低,可靠性却更高,能量护罩的强度也更高。大型居住飞船运行则更加平稳,内部物资循环利用效率也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李青松终于下达了一个命令。

    舰队再度开始加速!

    要知道,此刻主舰队的航速已经达到了光速的80%。再加速的话,便超出了原有舰队的最佳经济和稳定航速,各种风险大量增加不说,能耗也会线性提升。

    但现在,那过去的一切障碍,在这全部更新换代的飞船面前已经全部失去了阻力。

    一台又一台构型更合理、效率更高、离子喷射速度也更高的巨型发动机同时开始喷射,以足足0.9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再度将源源不断的动力施加到了这些飞船之上,一直持续了大约4个月时间才停下。

    此刻,李青松主舰队的航速已经达到了光速的83%,平均每秒钟便有24.9万公里的距离被李青松跨越。

    但这仍旧不是结束。

    李青松清楚的认识到,在现有基础物理学理论体系范围内,也即统一了电磁、弱核、强核三种基本作用力的框架之下,自己仍旧有许多应用物理层面的科技可以挖掘。

    挖掘到极限的话……据李青松估计,主舰队的航速最高将可以达到光速的90%——正好便是紫月文明舰队所拥有的航速。

    在此之后,想要再提升主舰队的航速——是规模庞大的主舰队,而不是某一支小舰队或者某一艘单独的飞船的航速——便不太可能做到了。

    常规航行的极限速度便是如此。想要再度提升,便需要将引力也统一起来,掌握超光速航行技术才行。

    此刻己方主舰队航速才83%光速而已,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完成了舰队加速工作,李青松没有停顿片刻,再度投入到了似乎永无尽头的科研工作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着,李青松察觉到,纵然自己已经将探测巨网扩展到了一万亿公里的半径,紫月文明舰队所遗留下的痕迹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微弱。

    有时候甚至会时有时无。也幸亏李青松运气不算太差,才能在又航行出一段距离后,将线索续上,不至于跟丢。

    航速不如对方,便只能越追越远。从对方留下航迹,到己方探测到航迹的时间便越来越长,追踪越困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李青松仍旧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仍旧在坚持着。

    他知道,紫月文明舰队总归是要停靠星系进行补给的。到时候,自己便能凭借更大的工业实力,将这些差距补回来。

    一路追踪,不知道又航行了多少万亿公里,在距离某颗恒星仅有不足4光年的地方,李青松终于探测到了自己希望探测到的痕迹。

    星际游离分子的动能比起之前阶段所探测到的骤然提升了20%左右。

    这看在李青松眼中,几乎等于在明晃晃的告诉他,紫月文明主舰队在这里进行了几乎全功率的整体机动。

    正是因为高速离子推进器全功率喷射速度达到了每秒钟数万公里的高速离子,通过相互之间的撞击,才导致了星际游离分子和气体尘埃分子的动能增加。

    喷射方向也通过统计数万亿立方公里之中的无数星际尘埃和粒子的运动数据,被李青松计算了出来。

    这些尾焰,全部都是指向旁边那颗恒星的!

    几个线索综合起来,李青松立刻便得出了结论。

    紫月文明在这里开始面向那颗恒星展开了减速,并最终停泊到了这个恒星系之中,展开了补给!

    下一刻,李青松便调集了几乎所有可以动用的远程观测设备,间隔数光年距离,对准了那颗恒星。

    这是一颗普普通通的红矮星,质量约有太阳的35%,表面温度约2000K。在它周围有总计三颗行星,全部都是气态巨行星,没有岩质行星。

    李青松仔细的观测着,不错过任何细微的痕迹与线索。于是,众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便渐渐展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他看到,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层温度似乎有些不同寻常的高,疑似受到过极大规模的搅动,或者撞击。

    围绕着气态巨行星运转的几颗冰卫星,表面出现了大面积的平整地段,而这种平整基于行星的潮汐引力似乎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恒星的温度相比起它的元素构成、质量等,也略微高了一些,恒星活动也较为活跃。

    尤其是,在几颗卫星上,李青松检测到了疑似大当量氢弹爆炸的迹象。

    种种原因综合,李青松最终得出了结论。

    紫月文明舰队必然在这个星系之中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且进行了极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然后离开了这个星系。

    但他们具体在这里停留了多久,已经离开了多久,暂时还无法确定。

    那需要抵近观察才行。

    “正好,我的物资储备也不多了,那就在这个星系之中停靠补给一下。”

    李青松操纵着己方舰队,同样展开了面向恒星的喷射。

    那些消失已久的微弱重力再度出现在了每一艘飞船之中。

    以0.9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喷射了约9年的时间,航行出了约4光年的距离,李青松的舰队终于停泊在了三颗气态巨行星最大的那一颗周边。

    此刻,充当李青松干粮的那颗飞星早已经消失不见。所余物资仅剩下了空天母舰和运输船之中的那些而已。

    这对于普通文明来说算是充裕,但对于耗能和耗物资大户李青松来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过没关系,此刻已经来到了恒星系之中,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补给了。

    大量的工业飞船和物资飞船满载着各种工业设施,降临到了每一颗较大的卫星上面。庞大的工业建设立刻开始。

    同时,李青松也展开了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全面搜索这个星系之中一切有关紫月文明的线索。

    搜索的最终结果,让李青松精神一振。

    数据分析显示,紫月文明大概是在150年前到达的这个星系,之后,在这个星系之中停留了约80年的时间,最终于70年前从这个星系之中起航,驶向了稍微偏离银心的方向。

    70年时间,以紫月文明主舰队的航速,此刻大约已经离开这个恒星系60光年左右了。

    “在这个恒星系之中停留了80年么?那……40年时间,完成一切补给任务,主舰队起航!”

    虽然40年之后,紫月文明主舰队与自己的距离就拉大到了至少95光年,但没关系。

    这个距离看似遥远,但总比之前更为接近。更何况,每一次停靠补给,自己都能以更庞大的工业实力,耗费更短的时间完成。

    再多来几次,自己就距离紫月文明舰队更近了。

    40年时间匆匆而过。李青松主舰队之中,那一艘又一艘的空天母舰、重型运输船再度全部装满,已经消失的庞大飞星,也再一次出现在了星空之中。

    起航!

    顺着紫月文明舰队远离的方向,李青松再一次展开了追踪。

    这一追,便又是四百多年时间过去。李青松再次找到了一个紫月文明主舰队停靠补给过的的恒星系。

    一番检测后,李青松再度心中振奋。

    数据显示,紫月文明舰队大约在120年前到达这个恒星系,同样耗费了80年时间进行补给,并在40年前从这里离开。

    自己和紫月文明主舰队的距离再度拉近了30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说不定下一次紫月文明舰队停靠恒星系进行补给的时候,还未等他们离开,自己便能赶到了!

    心中振奋之下,李青松再度开始了规模庞大的工业建设和物资补给任务。

    最终,那颗飞星再度恢复到了巅峰时候的大小和质量,李青松的舰队再度起航。

    这一次航行与上一次航行略有些不同。在这一次航行之中,李青松还需要再做一件事情。

    又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积累,各科学领域的接连突破,此刻,科技储备已经足以支撑又一次全面更新换代了!

    庞大的工业建设在这浩瀚太空之中再一次展开。耗费几十年时间后全部完成。

    之后,李青松的舰队再一次开启了加速。

    在原有的83%光速的航速基础上,再度以1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推进了70天的时间。

    主舰队航速攀升到了光速的85%!

    漫长的追踪还在继续。又过去了几十年时间,李青松的深空搜索网络再一次探测到了明显的星际游离分子动能大幅增加的现象。

    而喷射方向,则指向大约4光年之外的那颗恒星!

    很显然,紫月文明舰队进行了又一次停靠补给任务。

    那颗恒星静悄悄的,安静的释放着光芒。围绕着它运转的那几颗大行星也丝毫没有异样。

    无论从哪儿看,这都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无人星系,银河系之中到处都是。

    李青松的一颗心却剧烈的跳动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尾焰痕迹已经显示紫月文明主舰队到了这里。

    而紫月文明舰队如果离开的话,必然会将己方留下的工业痕迹炸毁。而这会导致自己从外部观察到明显痕迹。

    没观察到痕迹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此刻紫月文明主舰队仍旧在执行着“环保”政策!

    意味着此刻紫月文明主舰队还没有从这里离开!

    他们就在这里!

    李青松意识所在的克隆体心脏剧烈的跳动了几下,一抹狞笑出现在脸庞。

    “终于找到你们了啊……”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