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四九章 那就问一问他们有几个师!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龙虎山不是一个好招惹的存在。

    龙虎山张家,更是从汉代张道陵之后,一直传承至今,号称天师。

    为道教正统祖庭之所在。

    江西那边,正是其势力范围。

    边上的好几个县,基本上都成为其田产。

    不缴纳钱粮。

    除了龙虎山之外,还有其下众多大大小小奉其为正统的道观,一样是田产众多。

    道教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江西那边,许许多多人都信奉道教。

    在民间,乃至于官场之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民间,那真的是被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奉为神明。

    龙虎山上的天师,更是被许许多多人,神话成为了陆地神仙一般。

    除了拥有无与伦比的声望,号召力之外。

    还实实在在拥有大量的田产,乃至于是众多的武装力量。

    龙虎山在那边说话,要比朝廷好使,也比地方官府好使。

    可以说,那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土皇帝!

    到江西那边清丈田亩,建立黄册,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他们。

    是个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其影响,以及难啃程度,在朱标看来,丝毫不亚于山东孔家。

    父皇进行清丈田亩,头一把火便直接烧到江西,烧到龙虎山的头上,着实是有些让人意想不到。

    “标儿,无妨,就是要拿他们来开刀,以正视听。

    告诉全天下人,这个田亩要清丈。

    就用江西那边打个样。

    别管是谁,挡在清丈田亩这条国策之前都不行!

    别管是谁,都得遵守大明的律法。

    别管是道祖,还是佛祖,亦或者是孔丘,都得服管教,守律法。

    不然,咱这边就要问一问,他们手里有几个师了!

    杀鸡儆猴,效果不如杀猴儆鸡。

    就先让咱看看江西那边,这次能干出什么事儿来,能有多大的反应。

    敢不敢给咱尥蹶子!”

    朱元璋坐直了身体。

    说这话时,他面色平静,但朱标却能感受到一股子的杀气,以及极其坚决的信念透体而出。

    “父皇说的对,是孩儿有些小家子气了。

    总是习惯性的想要先易后难。

    还是父皇这先难后易更好。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后面再去清丈别的地方,那些人就都能老实一些。

    掂量掂量他们能不能比过龙虎山。”

    朱标思索之后,对着自己家父皇竖起了大拇指。

    气魄胸怀,这些好多是天生的,一般人想要去学,那是真不容易学。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他选择直奔江西那边做事,除了和朱标所说的这些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上辈子的时候,他选择清丈田亩时,同样也是选择先对江西那边动手。

    再然后……在那边被打了脸。

    清丈田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作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那被自己派到那边主持清丈田亩工作的刘伯温的儿子刘琏,被胡惟庸的同党等人,联手做局,给害死了。

    也就是说,上辈子时,胡惟庸这狗东西一手害死了刘伯温以及刘伯温的长子。

    而刘琏身死,也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影响。

    让江西那边的清丈田亩,陷入停滞。

    另外一方面,也极大地助长了江西,乃至于一些全国众多地方。那些反对清丈田亩之人的嚣张气焰。

    同时,刘琏身死,以及江西那边清丈田亩,也成为了后面胡惟庸造反,以及自己把胡惟庸给拍死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而上一辈子事的经历,也证明了把江西这块儿难啃的硬骨头给啃下来之后,又将山东孔家那边的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确实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人心的效果。

    令得各个地方清丈田亩之事,推行之时都要顺畅上很多。

    虽然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上是顺畅的。

    如今,再次清丈田亩,他这边自然而然还是会将目标放在江西这边。

    一方面是上辈子时,已经证明了如此做的超好效果。

    另外一方面,也是要一雪前耻。

    且看看这次胡惟庸,以及他那边的那些同党,能不能再把自己派去做事的人给害了。

    且看看谁的手段更强。

    上辈子清丈田亩,刘琏身死后,自己派人前去,在那边杀了个人头滚滚。

    这次,他不介意一开始就先杀个人头滚滚

    死那些人,要比死自己这边办事的人要好。

    当然,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清丈田亩,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国子学,又培养了一批在算术上面有所精进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清丈田亩之中,将会成为主力军。

    属于技术型人才。

    毕竟清丈田亩需要计算田亩面积,需要相应的人才。

    上辈子时,自己培养这样的人才用时很长。

    可这辈子,由自己带来并推广的数学在,算数的难度,和之前相比那要低上很多很多。

    也是因此,继去年在空印案发生后,一大批的人补充到各地去任职,填补空缺后,又有一批的国子学学子可以用。

    接下来,参与到清丈田亩之中的国子学生,表现优异的话,可以提前升官任职。

    如今是国朝初立,各方面的人才都缺,官员空缺多。

    他们属于赶上了时代的红利。

    这些事,对他们而言是个挑战,但更多的是机会。

    过了这个时期,今后再想找这样的时机,如此这般快的,从国子学,直接跳到官场之上,并在接下来升官那是不可能的。

    今后只会越来越严,越来越慢……

    ……

    “这田亩该清丈了,要摸摸咱们的家底了。

    看看咱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土地。

    这些田亩,又都在谁手里。”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望着群臣开了口。

    听到朱元璋这话,群臣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头为之一颤,变了颜色。

    又有不知多少人,在这瞬间暗中交换了多少的眼神。

    这事儿,着实是有些太突兀,而且也太大了。

    不过,却也有一些人丝毫不意外。

    比如刘伯温,比如李善长,再比如胡惟庸,汪广洋……

    清丈田亩,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君都会去做的。

    如今的皇帝,虽出身寒微,却胸有大志。

    观其种种作为,都是想着让这天下变得更好,让大明能走得更长远。

    那么清丈田亩这事必然不会被落下,不过是或早或晚罢了。

    唯一让胡惟庸有些意外的是,居然会来的这么早。

    原本他还以为,朱元璋会先把北元王庭给打了,将西南那边给收复了之后,没了外患,才会着手来解决这些。

    哪能想到,竟然不按常理出牌,要先清账田亩。

    “陛下,清丈田亩确实有必要,只有把田亩给清丈了,才能知道我大明各方面的情况

    胡惟庸开了口:“就是不知,上位准备如何清丈?”

    “胡相觉得该如何清丈?”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反问。

    胡惟庸沉吟一下道:“这事儿,臣觉得必须得做。

    只是……臣觉得是否应当往后推上一推?

    如今并不是清丈田亩的好时机,大明还有诸多的事情迫切要做。

    先缓上两年,把各种需要做的事情给做了,把北元给收复了,再清丈田亩也不迟。

    没了外患,才好解决内忧。”

    清丈田亩他自然是不想的。

    让皇帝把地方上都给摸清楚了,他们这边又如何浑水摸鱼?

    地方上的那些人又如何拿钱?

    他们不拿钱,自己这个丞相,以及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又该怎么来拿钱?

    但是他也知道,就朱元璋这么个狗性子,既然说了要清丈田亩,那么就绝对会做。

    这事是不容置疑的,在这上面进行反对,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只会让皇帝对自己有意见。

    那么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想办法把这个事儿别往后使劲的拖延上几年。

    多拖一拖,还是有利的。

    拖一年,就有一年的收获。

    而自己若是能把这个事儿给办成了,那么在今后,自己又能收好大一波的好感。

    让很多人承自己的恩情。

    “胡丞相此言差矣!

    什么叫做需往后推上一推?

    什么叫做现在不是清丈田亩的时候?

    清丈田亩这事刻不容缓,关乎国家,关乎百姓。

    早一天做,就能让国家早好一点!

    什么事能比清丈田亩还重要?清丈田亩就是最应该做的!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上位,臣请立刻对于全国各地,一同清丈田亩,将我大明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地,全部都给造册,记载清楚。

    这事,容不得有半分的马虎!”

    胡惟庸声音刚落下,立刻就有人昂然出列。

    对胡惟庸大加驳斥。

    丝毫不顾胡惟庸的面子。

    众多朝臣,根本不用去想,就明白了开口之人是谁。

    自然而然就是铁骨铮铮韩国公李善长。

    除了他,又有谁敢如此和胡惟庸这个丞相对着干。

    丝毫面子都不给?

    胡惟庸顿时气结,咬牙切齿。

    李善长这老狗,怎么还不死?

    当真可恶!

    都这么一把年纪了,黄土埋到下巴了,他就是不死!

    当即便进行反驳。

    马上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朝堂之上变的很热闹。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并不着急着开口。

    就看着他们在那里打嘴仗,相互纠缠。

    李善长这条老狗,被自己打断了脊梁骨,成为纯臣之后,现在可能是越来越老实,越来越好用了。

    面对胡惟庸,以及很多人的驳斥,李善长那是欲战欲勇,丝毫不落下风。

    等到他们争论够了,朱元璋这才清了清嗓子。

    顿时,吵吵嚷嚷的朝堂,随之安静了下来。

    “韩国公说的对,这清丈田亩之事,确实需要立刻进行,刻不容缓。

    如今最大的事情,就是清丈田亩,建立黄册!”

    朱元璋对这事儿定下了基调。

    此言一出,包括胡惟庸在内的不少人的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不过,这事儿,倒也不能真的如同韩国公所说的那样办,一下子在全国各地同步推行,事太大了。

    且以往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真这么做了,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咱觉得,还是现在一个地方清清丈。

    等把这里清丈完毕了,再往别的地方进行推广,逐步进行,如此方才稳妥。”

    朱元璋这话说出,相当于进行了一个折中。

    没有采用李善长所说的,全国各地同步推行。

    也没有同意胡惟庸所说的,延后几年再开始了。

    朱元璋能够明白,李善长方才和人战斗的那般神勇,并且一力坚持要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推行。

    这其实是故意为之。

    为了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好让自己也在接下来折中。

    不得不说,他这样的老臣,真的全心为自己着想,乖乖听话,各方面的事情,那都能做得挺很好。

    让人挺舒服。

    果然,在朱元璋开了口后,关于这事的争端,直接就没了。

    虽然并没能如意,让皇帝推迟几年再进行。

    但这个结果,相对于李善长所说的,立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清障。

    也已经挺不错了,并非那般的让人难以接受。

    李善长率先开口:“上位圣明,考虑周全!”

    胡惟庸见此,已经明白,这件事只能如此了。

    继续往下争,不会再起到什么作用。

    反而还会让朱元璋这个狗东西,对自己有很大的意见。

    所以,就一边在心里面大骂李善长,一边满是恭敬的开口,表示对这事的认可。

    此事,就此被定下。

    “不知上位,准备先在哪里施行?”

    胡惟庸又一次开口进行询问。在哪里先实行,这事同样重要,牵扯很大。

    “江西布政使司吧,咱觉得那里就挺合适。”

    胡惟庸闻言,心里面又是咯噔一下。

    又被朱元璋狠狠的捅了一刀。

    一时之间,直接想要骂娘。

    他之前在地方上为官时,在江西那边时间不短。

    在那边,可谓是有着很深的根基。

    在朱元璋开了海禁,建立市舶司,将那众多海商的腿都给打断,同时又规范了税收转运后。

    如今他每年的钱,最多的就是从江西那边获得。

    结果现在,狗皇帝清丈田亩,又先一刀砍在了江西。

    他这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啊!

    心里面就这个事儿,大骂皇帝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思索对策,斟酌着开了口。

    想让皇帝改变主意。

    很可惜,反对无效。

    最终,事情还是按照朱元璋一开始时,所设想的那样,就此被定下。

    “咱这里还有个事儿,人头税在清丈田亩之后,要取消了!”

    嗯???!!!

    朱元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许多人纷纷心头震动!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