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225章 效法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效仿刘备的不止是糜竺,还有曹操。

    上个月,张饶大举攻入彭城,曹操在留县遭受了惨痛损失,但好歹明白了平定黄巾该用什么方式。

    身具雄才的人,都擅于吸取教训,并会尽量把坏事变成好事。

    同样是败家,钱粮可以用来招兵买马,也可以用来安民落户。

    安民之后再从佃农中募兵,那可比丹阳兵听话多了。

    而且,青州黄巾并没有忘记曾经在济南打击豪强的曹青天——当年凭着良心施加的善政,终究在此时得到了回报。

    虽说遭遇了丹阳兵暴乱,但当时攻打留县的青州黄巾全都没有攻击曹操。

    张饶本人还给曹操去了信,表示自己只为取彭城国让弟兄们活命,不会进入曹操老家沛国地界。

    于是,曹操将自家大部分存粮运往了彭城西侧的萧县。

    萧县位于泗水边,离彭城仅三十里。

    张饶带十万黄巾入彭城国后,很多彭城人避难西逃,萧县本没受攻击,但县里的官员豪族惧怕黄巾来袭,也纷纷跑路。

    曹操领兵控制萧县时,刚好赶上秋收。

    曹操用自家存粮,加上萧县豪族留下的粮食、田地与屋宅,安置了数万饥民,其中包括张饶带来的部分青州黄巾。

    本来曹操家中存粮是不足以安置太多饥民的,但萧县的粮食收割后,曹操将其全部纳入了军管,连同自家粮食一起重新分配。

    这种“均贫富”的方式使得曹操在萧县安置了上万户人。

    这当然也是强行霸占士族田地,但谁让萧县士族害怕黄巾跑路了呢?

    主家跑路,留在萧县的家奴佃户自然不敢对曹操说半个不字。

    很多萧县豪族逃往兖州后,得知家中土地宅院粮食皆被曹操霸占,极为不满,士人们相互串联,曹操因此被不少士族称为“贼兵头”。

    不过,得罪就得罪,曹操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反正很少有人敢直接对付当朝太尉的儿子。

    再说这也不是曹操霸占的,而是黄巾霸占的,毕竟住在这儿的都是黄巾余部……有本事就来找青州黄巾说理呗?

    有不满的,就有支持曹操的,比如萧县丁氏的丁冲——这是曹操的妻子丁夫人的远房族亲。

    丁冲领了数百族兵协助曹操,快速将萧县稳定下来。

    曹操从安置的青州黄巾中募出了三千青壮,而且这些青壮都是之前从青州一路劫掠过来的,算是打过仗的熟手,称为青州兵。

    虽然这些匪徒出身的兵军纪很差,但这是完完全全属于曹操自己的兵,这些兵的家人也全都在萧县屯田。

    曹操将夏侯惇留在了萧县,与丁冲一起管着青州兵的家眷。

    曹仁也再次募集了淮泗游侠,这次,游侠儿们没有再推诿或逃散,上千青年跟着曹仁聚到了曹操身边。

    为了练兵,曹操没有回雒阳,而是将年仅十八岁的曹纯荐进了朝廷。

    曹嵩知道了曹操败家安置黄巾之事,但这次曹嵩没有反对,而是将曹纯举为了黄门侍郎,也好在朝中挡着士人们举告曹操侵占土地。

    黄巾已经大举入了彭城,老家谯县离彭城可没多远,无论用什么方式,平定黄巾都是必须的。

    ……

    同一时间,臧霸得了糜竺资助,准备大举招揽人手,驱使泰山贼入下邳。

    不过,孙观去了泰山郡后,返回时带回了个坏消息。

    这段时间有大量黄巾和饥民涌入泰山,很多贼寇为了避青州黄巾也往泰山跑,青州不少宗贼被陶谦击破,也逃进了泰山。

    泰山郡遍地都是外来的贼,搞得真正的泰山贼反而得忙着维持秩序,做起了官府该做的活儿。

    孙观本想联络泰山贼首吴敦、尹礼二人领军出山相助,但外来的贼太多,而且大都不怎么讲道义,为了保住老窝,吴敦和尹礼的部队暂时没法出山。

    此外,诸葛珪已经不在梁父县了。

    孙观赶到梁父县时,诸葛珪已经辞官离开了——大概就在一个月前走的。

    县里人说是诸葛珪得知家中被黄巾袭击,辞官回家了。

    但眼下泰山郡极其混乱,孙观不知道诸葛珪目前在哪儿,刘备的征辟书没法带到。

    孙观去泰山,两个任务一个都没完成,感觉颇有些丢脸,便主动请缨,与其兄孙康一起领现有的泰山贼强攻下邳。

    不过,孙观确实是个倒霉蛋。

    刚开始还算顺利,良成、司吾等县宗贼皆望风而逃,糜竺也在良成安置了不少黄巾。

    但到了下邳郡治下邳县,孙观又遇到了麻烦。

    司吾人阙宣聚兵数千,将孙观挡在了泗水以北。

    孙观的兄长孙康带兵绕道准备偷渡泗水,却又被下邳豪族纪灵拦河截击,不得不退回来。

    出师不利,受阻于泗水,孙观颇为焦虑。

    隔河而阻向来是兵家难题,之前关羽被张饶挡着都没法过河,臧霸和孙观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刘备得知情况后倒也不急。

    彭城那边张饶已经可以自行安置。

    刘备设在东海郡的粥场已经吸引了至少五万人,而且一直有人从琅琊那边过来。

    如果能长期维持,徐州大部分黄巾都能安定下来,加上张饶那边的人,需要安置的人口总数大概有三十万——其实目前东海、琅琊、彭城等地已经有足够安置这些人的田地了。

    只是粮食确实不够用,必须有足够让这些人支撑到明年秋收的粮食。

    如果能得到足够多的粮食,也未必就非要弄死下邳和广陵的宗贼。

    但糜竺和臧霸等人却比较积极……

    这关系到他们的利益。

    于是糜竺找到了刘备:“使君,下邳淮浦有名门陈氏,乃徐州士族之首,若能得陈家相助,必能一举平定徐州。”

    “陈太尉家中?”

    刘备是知道淮浦豪门陈家的,但并不了解陈家的立场:“子仲与其相熟?”

    “不熟……竺攀不上这等豪门。”

    糜竺摇头自嘲。

    淮浦县位于淮河与沭水交汇处,是真正的鱼米之乡,也是徐州少有的没被祸害的地方。

    这主要是因为淮浦县有名门陈家。

    陈家世代高官显贵,名声显赫。

    目前陈家家主是陈珪。

    陈珪的伯父陈球曾任太尉,诛灭王甫后与阳球同死。

    虽说陈球因党争而死,但陈家并没有因此衰败,陈珪这一辈在陈球关照下出仕做官者极多。

    做了党争领头人确实容易死,然而这同样是生意,站在前排的人,只要没被族诛,自然能给家族子弟争取些好处。

    陈珪目前出任济北相,陈球之子陈瑀、陈琮皆任高官,各地皆有故旧。

    世代官宦,家中仆从门客比糜家还多,淮浦县一万三千户人,其中一万户都属陈家门下。

    泗水与淮河之间上万顷(汉顷)最肥沃的土地,全都是陈家的。

    而且,陈家和汝南袁家是世交。

    这是正经的豪门世家,一般人确实是攀不上的。

    “若是让下邳豪门典农广陵……不行,陈家这样的名门怕是看不上……陈珪是北海相,他是知道张饶进军路径的。得让陈家效法于我……”

    刘备想了想,吩咐糜竺:“子仲带我荐书去淮浦,告知陈珪之子陈元龙,我要先辟他为青州刺史部从事,然后用青州的名额举他为孝廉……让陈元龙来与我见一面。”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