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213章 被穿越的炮灰原配(12)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元初带着证件来到登记处,一共提交了4份文件,一是老太太原来的房契。二是老太太的遗嘱。三是老太太写给她的一封信,信中说她时日无多,让元初赶紧来继承她的遗产。这封信当然也是系统伪造的。四是她自己的身份证明。

    老太太的房契是真的,民国政府给登记的。李元初的身份证明也是真的。

    其他两项是伪造的,但谁也鉴别不出来是假的。

    工作人员问她:“你怎么没早点来登记呢?”

    “我之前不在京城。”

    工作人员看着信件和遗书,说了一句:“你来得倒是及时。”

    元初反问他:“你是希望我来的不及时吗?你希望我错过这三个月的时间,然后好霸占我的房子?”

    “小同志,你不要这么说,我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的工作就是审核我的证件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就给我发地契,而不是把我当坏人一样审来审去。我一个孤女,活着本就不容易了,还要处处被人刁难吗?

    我表姨在登记截止日期之前就去世了。她一个孤寡老太太,身体又不好,哪有精神来登记?

    我虽然收到了她的信,但是我离得太远了,而且天有不测风云,屋漏偏逢连夜雨,我母亲也生病去世了,我在家里办完母亲的丧事才赶到这边来,路上多难走您知道吗?

    我能活着到这儿来继承这份遗产就相当不容易了!

    再说了,山高路远,我哪儿知道京城会规定逾期不登记就算无主房屋啊?留的时间还那么短!

    我一个乡下人,什么都不懂,到了京城以后,看到报纸才知道得重新登记的事。同志,你们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吗?我怎么觉得你在为难我这个小老百姓呢?”

    工作人员抿了抿嘴,“不是,没有,你不要多想,我就是例行一问。”

    “你问的我心里突突的,直打鼓。我现在一无所有,没爹没娘,表姨也没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就这么几间小房,你还在这儿问东问西。”

    工作人员保持了沉默。他看出来了,这位虽说是个孤女,但不是个好说话的,他还是老老实实审核文件,别没话找话了。

    元初的证件符合要求,工作人员直接给她办理了新的房契。

    等她走了以后,那位工作人员和他的同事感慨:“这小同志还挺能说。我不过随便问两句,她就给我来那么一箩筐的话。”

    他的同事说:“我觉得这位小同志说的有道理。咱们就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审核好各项证件,不合要求的就让人家回去补,符合要求的就给人家办理新房契。

    咱们不是公安,审问的事不归咱们管。你最开始问的那两个问题,好像确实是有点不大好,就好像在怀疑人家一样。有点越界了。”

    “我真没有。我要是故意为难她,哪会那么顺利就给她办房契啊?不得为难为难她!”

    同事想说,你刚才这句话,带着些高高在上的施恩嘴脸,好像你给人家办了这件事,是一件什么值得夸耀的恩惠一样。但实际上,“你给人家办房契是因为人家符合规定。你不给她办的话,那就是你违规了。”

    想了想,这位同事又说道:“你是没有故意为难她,或者你问她那两个问题的初衷也只是想闲聊,但是你那两个问题确实不好,容易让老百姓反感,要不你想想别的问题。”

    “比如呢?小同志你吃了吗?这个问题好像也不太合适啊。”

    同事哈哈大笑,“你自己想吧,我不知道该聊什么,我都不聊,直接办事。”

    有的人在和人交往方面特别有天赋,随便说点什么都能让人觉得舒心、高兴,爱和他聊,也有的人不具备这样的天赋。

    哪怕是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都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位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大概是负值,只是他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再加上之前来办事的人对他比较客气,还带着点恭维,以至于他真的不清楚自己其实“不善言辞”。

    好在他还算听劝,后来的工作态度大有改善。

    ***

    元初拿到新房契,又去片区派出所给自己办理了新户口,从此以后,她就是京城人李元初了。

    京城现在还分内城区和外城区,内城有7个区,外城有5个区,这些区都是没有名字的,就用数字来称呼,从第一区到第十二区。

    元初家位于第一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办完这些事,元初又去报名上“劳动人民业余学校”,这是一种针对成人的、扫盲性质的教育机构。

    从1949年开始,京城的业余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有专门针对工人和干部的“职工业余学校”,专门针对城市无业人员、手工业者的“劳动人民业余学校”,还有针对农民的“农民业余学校”。

    元初现在属于城市无业人员,就应该去街道办报名,上“劳动人民业余学校”。

    委托人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不是纯文盲,这些字是跟她的祖父和父母学的。

    她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剧情里,她后来又参加了在农村开办的扫盲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后来才能给张天明写信。也才能认识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哪怕日子艰难,也把一双儿女送去学校读书。

    元初自然也是要加强学习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她要提高、要进步,必须让自己的改变有个合理的、可追查的路径。

    所幸,这个时候,针对成人的学习班有很多。

    1950年的时候,业余教育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业余教育委员会”,大力推动业余教育正规化。

    元初报了名,拿到了学员资格,还参加了“分级考试”,被编入了高级班。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接受不同的教育,这也是“正规化”的内涵之一。

    业余学校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他们有的本来就是中小学老师,还有的是大学在校学生,甚至是大学老师,因为国家大力推动成人业余教育的缘故,纷纷出来贡献一份力量,利用业余时间给大家上课。

    业余学校高级班,大概就是个“高小”水平。

    高小,是六年制小学的五六年级,一到四年级称为“初小”。业余学校的初级班,就是初小水平。

    所以,别看被编入了高级班,但本质上还是个“小学生”。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