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风云录 > 13章 背柴(2)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两人把柴捆好后,开始把柴放在背架上码好,然后用绳子把柴牢牢地绑在背架上,这个过程叫判柴。

    判柴和判草不一样,草的密度小,体积大,要判三分之一在背架的下部分。

    如果全部判在中上部,上面的草冒出背架过高,物体的重心过高,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稳固,人背起来后,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翻滚的现象。

    而木柴块子的密度大,体积小,如果判三分之一在下部,重心过低,背起来不省力。

    除非是力气特别大的人,像吴尚荣的四叔吴定前,堂兄吴尚兴那样的人,短途可以背上四百多斤,长途一般可以背三百斤,这时才可以判一捆在下部。

    背架放好后,吴尚荣走到背架后面,用手压了压,发现背架已经稳固了,吴尚荣和兰子姐才把柴抬来放在背架的羊角上。

    刚把第一捆柴抬起来,吴尚荣就听见兰子姐惊叫起来:“哇——有蛇!”

    原来,二人刚把柴抬起来,江沁兰就发现柴上挂着一根比大拇指粗的乌梢蛇。

    柴一离地,蛇就往掉了下来,是些落在江沁兰脚背上。

    吴尚荣道:“我来收拾它,打死了拿回去煮来吃。”

    于是,二人放下柴,一人在地上捡了一根棍子向蛇追了过去。

    那蛇也是奇怪,见人追来,没有迅速钻入草丛隐藏身子,而是哪是不能藏身它就往哪里跑,好像故意向二人威:“来打我呀,我不躲躲藏藏的,看你能奈我何?”

    于是吴尚荣在前,江沁兰在后,二人一路挥舞着木棍向那条蛇打去。

    可是有时明明看见要追上了,等二人一棍子打去,那条蛇又猛窜一下,躲过了他们的打击。

    若是一般的人追十多米后,见根本没有希望追上,早就放弃了。

    但是,二人虽然还是半大孩子,都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头,认定了的事,都想着要坚持下去。

    不一会儿,二人已经一路撵着蛇跑了两三百米远了。

    突然,那一条乌梢猛然窜了几下,钻入枯枝败叶中不见了,吴尚荣紧赶两步,想把蛇找出来。

    可是,吴尚荣突然感觉双脚踏空,身子往下滑去。

    原来二人已经追到了山谷的边缘,但因为草木太多了,根本看不出来。

    吴尚荣身处险境,却不忍心兰子姐涉险。下滑时,还不忘高声喊道:“姐,别下来危险。你去把绳拿来把我拉上来。”

    江庆兰本来想跳下去的,听见吴尚荣说得有理,就转回身去拿绳子去了。

    吴尚荣下滑后来到一处半山的草坪中。这半山的草坪不算大,只有十多米长,七八米宽。

    他站在草中发现,这几十平方米的草坪中到处是天麻,好比人种植的一般。

    吴尚荣心中大喜,这一片天麻恐怕要挖出上百斤的天麻。

    以现在市场收购生天麻的价格,足足可以买到上百元了。

    他心里道,自己能够发现这些天麻,莫非是天意?否则,怎么会巧之又巧地出现一条乌梢蛇,把自己引到了这里。

    这里身处半山,其他找天麻的人自然是不会发现。

    即是说,自从这里有了第一株窝天麻一直到今天,这里的天麻从来没有被人挖过。

    吴尚荣想到今天就算了,明天和兰子姐背起锄头,拿起麻袋来挖。

    吴尚荣然后开始看滑下的地方,好不好爬上去。

    吴尚荣发现坡虽然有些陡,但是借助藤蔓和树枝完全可以爬上去。

    吴尚荣选好攀爬的线路后,开始往上攀爬。

    吴尚茶只下滑了十多米,很快就爬上去了。

    等上去时,江沁兰已正好取了绳子来。

    江沁兰问他受伤没有,他说没有。并且把下面的秘密告诉了江沁兰。

    为了让兰子姐高兴,吴尚荣把江沁兰带来的两根绳子结在一起,在树上系牢。

    又带着兰子姐抓着绳子滑了下去。

    江沁兰四下一看,果然这里的天麻长得比地里的洋芋都密。

    吴尚荣说,可能挖得到上百斤天麻,江沁兰估计起码可以挖上300斤天麻。

    二人高兴地爬了上去,把裁判好后,时间就到了上午11点左右。

    二人找到水沟边把手和脸洗干净,开始吃带来的午餐。

    江沁兰的妈妈跟她准备的是两个饭团,她拿了一个出来,一分为二递了一半给吴尚荣,二人就着水,很快就把饭团吃完了。

    江沁兰还想把另一个饭团拿出来分食了,被吴尚荣拦住:“兰子姐,饭团有些冷硬,还是一人再吃一点烙饼吧。”

    于是,一人又各吃了两个烙饼,才背着柴上路。

    没出林子前,背着柴走路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林子里全是毛毛路,必须侧着身子走,背架上的柴才不会被林子两边的各种枝条藤蔓挂住。

    用打杵来息气,你要挑选开阔一点的地方,同样才不会被挂住。因此有时尽管肩膀都有些酸软了,还得咬紧牙关挺住,继续背着柴前行,直到找到合适的地方才开始息气。

    侧着身子在林中的毛毛小路上走了大约40多分钟,他们才穿出林区,踏上回家的大路。

    走出林区后,不再顾及背架上的柴被挂住,二人的速度明显加快。

    一般是背着柴大踏步走上一两百米,才用打杵来息一肩气。

    打杵一般有人的尾椎那么高,上面那根丁字形的横木打杵盘上有一个一厘米深的凹槽。

    凹槽的宽度比背架下端的横木板厚度略宽,用打杵息气时,人要面对下方或前方。

    打杵下端,要处在结实的地面,最好别放在光滑的石板上,这样容Ll易打滑。

    打杵盘要顺着放在背架下面的木板正中,让木板卡进打杵盘的凹槽里面,这样息气时背架才不会滑开。

    打杵盘和背架对接好后,背东西的人把双脚微微张开,身子往下缩,肩膀与背上一松,背架上背的柴的重力百分之九十转移到了打杵上,这时双脚和腰背主要起到稳固杯架的作用。

    而打杵下端与人的双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平面。

    所以息气时,只要打杵下端不打滑,不大量下陷,背架就不会翻转,倒在地上。

    故背架一定要对着安全的一方,哪怕打杵滑了,人和柴倒了下去,也不会有危险。

    出了山林,大约又是40分钟后,二人就背着柴到达了旺泉井。

    这里两人把柴放在土坎上,用打杵从后面把背架支撑好。

    此时,太阳正好从云层里钻了出来,地上顿时增加了几分热气。二人把装有午餐的袋子提到树下,坐在那里休息了几分钟才去喝水,然后继续吃午餐。

    没办法,高强度的劳动体能消耗太大,不及时补充能量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幸好二人的柴重量适中,背起来感觉比较轻松,现在虽然有些劳累,但精神还是比较好。

    这时,时间到了下午一点左右,突然钻出云层的太阳,将大地烘烤得越发炎热。他们休息了十多分钟后,见大多数背柴人都顶着烈日走了,他们也咬着牙关跟上。

    不一会儿,刚才有些干了的衣服又被汗水泡透了。

    息气时,吴向荣回望了一眼兰子姐,只见她正把衣襟抓起来把盖住眼睛的汗水擦掉。

    虽然汗迹布满了她那粉红色的脸上,仍然难掩盖她的国色天香。

    正是:回望红颜受煎熬,激起英雄万丈豪。男儿世上走一遭,应让乡邻赞声好。要创就创惊天业,登临绝顶众山小……

    从此,吴向荣下定决心,重生一世,一定要让亲人们过上衣食无忧,财富自由的生活。

    一定要让兰子姐快乐幸福一辈子,一定要……

    回去时,全是下坡。二人虽然身负重物,但走路的速度其实比清晨来时的速度还快些。

    只是因为走几分钟又要休息一两分钟,总的时间还是要多一点。

    下午两点,二人到了吴家寨,他们把柴放在吴尚荣家背后的大路旁,把刀和装午餐的袋子从背架上取下来放回吴尚荣家。

    回到家里,二人把没吃完的午餐全部吃完了。

    在家里休息了半个小时,把脸又重新洗干净了,他们才不慌不忙地背起柴往镇上去。

    一个小时后,二人把柴背到了酒厂。

    价钱是100斤一元二角钱,江沁兰的柴重量是106斤,卖了一元二角七分钱。

    而吴尚荣的柴石居然净重有140斤,卖了一元六角八分钱。

    称秤的人都有些不相信。因为他们见吴尚荣个子太矮小,人又长得不结实,想着无论如何他都背不动140斤东西下山。

    这一次是站在磅秤上称的,第二次用绳子捆好,用吊秤来吊。

    吴尚荣看着称,只听他说:“不好意思,还多了两斤。”

    最后只得倒补他两分钱。

    二人第一次独立地挣到了钱,心里很高兴。

    他们到了商店里,江沁兰给几个妹妹买了些铅笔和本子。

    吴尚荣买了两斤盐巴,路过米巴店时,吴尚荣又去米巴店里买了12个米巴。

    两人把东西放在背架的背塔里,然后才背着空背夹,迈着愉快的步子往回走。

    赶回吴尚荣家,正好他妈妈江文英干活收工回来了。

    江沁兰甜甜地叫了声:“姑,你收工回来了?”

    “回来了。兰儿,你们饿了吧,坐下休息一会儿,姑马上煮饭给你们吃。”

    江沁兰道:“好,我来升火吧。”

    把饭煮好后,吴尚荣的二弟吴尚光也放牛回来了。

    吴尚荣先把米粑拿出来,一人一个让大家分食。

    剩下的他放到兰子姐的午餐袋里,让她一会儿背回去,拿给弟弟和妹妹们吃。

    饭后,吴尚荣突然对兰子姐道:“我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等我去把有关的书本找到后,在送你回家的路上,才详细说。”

    要想知道吴尚荣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对兰子姐讲,请继续看下文。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