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23章 泼天大功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广州城。

    毛骧坐在酒楼三楼靠窗位置,满脸阴鸷的盯着外面的行人。

    目前锦衣卫的编制并不齐全,虽然名义上拥有一个卫所的规模,但实际上人员短缺很厉害。

    尤其是高层,计划应该有一个指挥使,五个千户,十个百户。

    但实际只有一个指挥使,两大千户,八个百户。

    朱元璋亲自指挥一半的人手,主要用来监视百官,以及收集外部情报。

    但指挥使和两个千户,都跟在他身边。

    毕竟指挥使要亲自对皇帝负责,两大千户一个负责监视,一个负责对外收集情报。

    另一半人手则由朱樉统率,对他负责的只有四个百户,主要任务就是调查财税案。

    毛骧就是其中一个百户。

    之前靠着八面玲珑的性格,深受朱樉的重视。

    然而马钰绝食的时候,他走错了路,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虽然朱樉没有将他踢出局,但之后也就边缘化了。

    其他三个百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暗地里没少使绊子。

    这次调查皇城建材案,谁都知道去江浙更容易立功。

    毕竟那里是传统富庶之地,豪强众多。

    关键那里是张士诚的老巢,皇帝比较关注,做出一分成绩可以当十分用。

    而他则被另外三人联手挤兑的只能来广州。

    这里虽然也不穷,可毕竟是岭南之地,远不如江浙富庶,又远离京师。

    可以说是又苦又累,还难出成绩。

    所以他的心情有多差,可想而知。

    但不论心情多差,活该干还是得干。

    毕竟功劳再小,也比没有功劳要强。

    将名单翻了一次又一次,他决定将目标放在万家身上。

    这一查不要紧,他发现万家最近有异动,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专业特务的职业素养告诉他,万家大概率是察觉到凤阳出事儿了,想要举家逃走。

    不行,必须要搞清楚他们的计划。

    于是他一边派人通知广州水师指挥使耿天璧,让其做好防范。

    另一边秘密抓捕了万家的管家万通,想要从他嘴里拿到万家的全部计划。

    虽然知不知道万家的计划,都不影响大局。

    但拿到详细计划,总归是一件功劳,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万通是万家的家生子,说白了就是祖祖辈辈都给万家当奴仆,姓氏也是万家赐的。

    这种人与主家绑定极深,几乎没有背叛的可能。

    但这也意味着,他能参与万家最机密的事务,万一审出点什么呢。

    就在毛骧思考着,怎么撬开万通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被绑在木架上的万通,看了看他们,突然说道:

    “你们是锦衣卫的人对吧?”

    毛骧很是意外,要知道他们可都是穿着便衣的:

    “难怪能成为万家的管家,确实是个聪明人。”

    “既然是个聪明人,那就招了吧,免得受皮肉之苦。”

    万通笑了笑,说道:“我要见你们的头,能做主的头。”

    毛骧眉头一挑:“你见我们的头做什么?”

    万通没有回答,只是说道:“在你们能做主的人来之前,我一个字都不会说。”

    毛骧吓唬道:“死到临头还嘴硬,我倒要看看你的嘴硬,还是我的刑具硬。”

    万通丝毫不惧,说道:“我不知道你们在谋划什么,但如果明天早上我没有出现,老爷就会知道出事儿了。”

    “到时候你们所有的谋划都会失败。”

    “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有三个时辰的时间。”

    “对了,如果我身上有伤痕,老爷也同样会怀疑出了问题。”

    毛骧真的惊讶了,这个万管家处处出人意料,实在让人有些摸不清他在想什么。

    不过人都已经抓回来了,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他索性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我是锦衣卫百户毛骧,就是你说的能做主之人,不知万管家有何见教。”

    万通上下打量着他,颔首道:“毛百户的大名我听说过,秦王麾下的干将。”

    毛骧胸膛不自觉的挺起,嘴角微微上翘:“既然知道毛某人,就别绕弯子了。”

    “说吧,见我所为何事。”

    万通说道:“我可以将我知道的所有秘密都告诉你,并帮你立一个大功。”

    闻言,毛骧的心跳陡然加速,万通是万宝全最信任的人,如果他愿意配合自己。

    那可操作的东西就太多了。

    这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泼天大功向自己袭来。

    但他知道,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说道:“你有什么要求?”

    万通说道:“保全我的家人,并为他们入良籍。”

    毛骧顿时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万通虽然是万家的家生子,但毕竟拥有一定的地位。

    背靠着万家,也置办了不小的家业,妻妾就有四个,子孙十来口。

    他深知万家做了什么,明白这艘大船即将沉没。

    关键时刻,选择保全自己的家小。

    这种选择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确实挺让人鄙视的。

    不过毛骧并没有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而是笑道:

    “万管家果然是个聪明,万家乃钦犯,你此举乃弃暗投明,是忠义之举。”

    “只要你配合我行动,我必保全你全家性命。”

    万通点点头,说道:“好,那就先谢过毛百户了。”

    之后他就将万家的事情和盘托出,包括勾结倭寇、张士诚余孽洗劫广州城的计划,也一并说了出来。

    “现在倭寇和孙运忠,已经在往这里汇聚。”

    孙运忠就是张士诚余孽的首领。

    毛骧听后大喜,这真的是泼天的功劳啊,不过他还是谨慎的道:

    “倭寇和张士诚余孽,就这么相信他?”

    万通说道:“老家主当年就多次与倭寇合作,劫掠其他海商。”

    “甚至引导倭寇上岸掳掠,并为他们销赃。”

    “正是靠着倭寇里应外合,才在短时间成为广州海商里的翘楚。”

    “张士诚兵败,他的部分手下逃到海上,老家主也为他们提供过支持。”

    “所以他们非常信任万家。”

    “这次家主察觉到危险,就送信给那边,说是有一笔大买卖。”

    “倭寇和孙运宝并无怀疑,正带着主力往广州外海而来。”

    毛骧怒道:“竟敢勾结倭寇和逆贼,实在该死。”

    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好啊,这可真是大功一件。

    明军打倭寇和张士诚余孽,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熟悉外海环境,无法逮到对方。

    如果真的将他们引入广州湾,水师从外面把大门一堵,就是瓮中捉鳖。

    有这个功劳在身,别说是千户,指挥使都未尝没有机会。

    说不定还能捞个世袭指挥使的封赏。

    朝廷册封功臣,他可没少眼红,现在自己也有机会争取一下,让他如何还能淡定的下来。

    想到这里,他心中当即做出决定。

    赌了。

    至于其中的风险,以及万通是不是诈降,他已经完全不考虑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前怕狼后怕虎,怎么干大事。

    于是他立即就和万通敲定细节,以及联络的方式,就将其放了回去。

    有部下质疑,万一他诈降怎么办?

    毛骧当即表示,出了任何事情,责任由他承担。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照办。

    不过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不是他一个百户能做主的。

    立即写信给朱樉,征求他的意见。

    就在此时,朱樉那边也送了一封信过来,让他试着能不能收买一些眼线。

    收买眼线?

    虽然信上没有写原因,但毛骧也能猜到一二。

    大概率是想钓鱼。

    这不是巧了吗。

    这个功劳,合该属于我啊。

    一想到那三个排挤自己的同僚,他心中就无比的得意。

    真的感谢你们啊。

    如果不是你们,这功劳怎么能轮得到我。

    将来我当了指挥使,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的。

    ——

    毛骧的信被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朱樉接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三更时分,他丝毫不敢耽搁,立即来到皇城。

    让禁卫用竹筐将他吊上去。

    然后一路来到乾清宫,将正抱着妃子运动的朱元璋给吓的一哆嗦。

    从寝宫出来的时候,朱元璋的脸色有多差可想而知。

    这大半夜的不消停,如果事儿不够大,看咱怎么收拾你。

    不过当他看到毛骧密信的时候,顿时就将这些事情抛之脑后。

    然后他立即给吴桢以及广州布政使写了手谕,让他们全力配合毛骧的行动。

    务必要将倭寇和张士诚余孽的主力消灭。

    手谕也被禁卫连夜送出,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两人手里。

    忙完这一切,朱元璋才表扬道:“老二这次干的不错。”

    “如果真能消灭倭寇和张士诚余孽,可是帮咱去了一大块心病。”

    朱樉却说道:“这事儿您可高兴的太早了。”

    “张士诚余孽好办,倭寇可没您想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目光一凝,说道:“是不是马钰又和你说了什么?”

    朱樉点点头,说道:“老马说日本的体制,类似于先秦分封制和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身份几乎都是世袭的。”

    “这就导致大批底层人才无处施展才华。”

    “而且日本的王室就是傀儡,真正掌权的是幕府。”

    “目前他们好像陷入了南北分裂,双方争斗了几十年。”

    “进一步破坏了国内的稳定,导致更多人失业。”

    “于是日本国内落魄贵族和武士,以及失业的商人、农夫等等,为了生计被迫下海铤而走险。”

    “这就是倭寇的来源。”

    “大明除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倭寇是杀不完的。”

    “杀上一批,过几年又会有新一批出现。”

    朱元璋眉头皱起,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倭寇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他曾经三次派遣世界团出使日本。

    洪武元年派了一批,然后就杳无音讯了(史书记载被倭寇截杀)。

    洪武二年又派了一批,依然杳无音讯(因交通不便滞留日本,后返回)。

    洪武三年也就是今年初,又派了莱州知府赵秩出使(滞留,后返回)。

    赵秩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后人,也是赵宋后裔。

    只是到目前为止,他也同样没有传回消息。

    可以说,目前的大明,对日本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如果不是今天朱樉说,他都不知道倭寇是怎么产生的。

    但……正如朱樉方才所说。

    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如果日本是大一统的国家,还能通过交涉让他们约束好自己的子民。

    事实上他派使节去日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只是现在对方陷入南北分裂,自顾尚且不暇,恐怕是无力管控百姓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有些头疼。

    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问道:

    “马钰可曾说过如何破局?”

    朱樉摇头道:“我没问。”

    朱元璋脸一黑差点骂人,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不问问?

    这亲王是怎么当的?

    “回去问问他,看有什么办法没有。”

    朱樉打了个哈欠,说道:“行,改天我问问他。”

    “您还有事吗,没有我回去了。”

    朱元璋嘴巴张了张,无奈的道:

    “滚吧。”

    朱樉撇了撇嘴,随便拱拱手就离开了。

    被这么一打扰,朱元璋也没了兴趣。

    无视那位妃子幽怨的目光,披上衣服又批阅了一个时辰的奏疏,才躺下歇息。

    第二天马钰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如何经略日本,他只是说道:

    “首先就是打造一支强大的远洋水师。”

    “只有这样才能对日本造成实质性威胁,大明也才能干涉他们的内政。”

    朱樉说道:“朝廷已经命人督练水师,相信不久后就会有结果。”

    马钰却摇头道:“大明目前的水师战舰吃水太浅,只能在近海岸活动,无法深入远海。”

    “这就注定了活动范围受限,也是目前一直拿倭寇没有办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大明水师,是以巢湖水师为班底扩建的,战船也是内河平底船改造而成。

    这种船只适合内护内河这种风浪小的环境。

    到了海上就会水土不服,只能在近海岸活动。

    与倭寇作战的时候,这种短板尤为明显。

    好不容易抓到倭寇的尾巴,人家驾驶战船去深海了。

    你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原本历史上,耿天璧就是因为追敌太深进入外海,因为风浪太大落水阵亡。

    耿天璧是泗国公耿再兴的儿子,骁勇善战,在大明年轻一辈里也算是佼佼者。

    却死的如此憋屈。

    这就是明朝水师的现状。

    不改变这一点,就永远无法进入远海。

    听完他的分析,朱樉直挠头:“没想到水师如此复杂,你懂造船吗?”

    马钰说道:“我只知道一些原理,也知道海船的大致外形,但内部结构一无所知。”

    朱樉连忙道:“知道外形和原理就行,内部结构让他们去研究。”

    说着,他就找来笔墨。

    马钰画出了尖底船和U型底外形,并将基本原理写了出来。

    尖底船西方采用比较多,优点是吃水深,缺点是拖慢速度。

    U型底是前世中国战舰普遍采用的外形,兼顾了吃水和速度。

    但前世那是钢铁战舰,和木头船肯定是有区别的。

    他也不知道U型底用在木船上是不是也能适配。

    所以干脆将两种船型都写了出来,让工匠们自己去研究吧。

    拿到这些资料,朱樉自然是非常高兴,接着又问道:

    “出了打造水师,还有呢?”

    马钰说道:“其次就是刺探消息,收买人心。”

    “日本人尤为的崇信佛教,可以派遣僧人去执行这个任务。”

    “然后就是经商,大量输入商品,控制他们的经济。”

    “现在他们不是在内战吗,大明就扶弱抗强,让他们在内战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如此经略上几十年,大明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日本。”

    朱樉赞道:“啧,老马你真是阴险啊,不过我喜欢。”

    马钰翻了个白眼,又不充了一句:

    “以你爹的性格,可能不会支持这么做。”

    “你就告诉他,日本岛上有几座露天的金银矿,储量巨大。”

    “每年都能开采几百万两金银,可以持续开采几百年的那种。”

    日本其实并不是一个金银储量丰富的国家,但大部分矿藏都集中在那几座矿山上。

    且还是露天的那种,非常容易开采。

    所以给人造成了一种,日本多金银的错觉。

    但不管是不是错觉,那几座金银矿,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以朱元璋的性格,一旦这个消息证实,他会比任何人都眼红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马钰所料,当朱樉入宫,将这些都告诉他的时候。

    一开始他对于经略日本并不感兴趣。

    太远了,风险太大。

    不过对于派僧侣去刺探情报的提议,他还是比较支持的。

    毕竟这相当于没什么成本,就算失败了也没啥损失。

    不过当他听说有金银矿的时候,态度立即就变了。

    “可知金银矿在哪里吗?”

    朱樉摇头道:“不知道,不过他说了,这矿埋藏很浅,派人去找很容易就能找到。”

    朱元璋有些无奈,说道:“行吧,咱派人去打探一下。”

    “不过此事不着急,先派人将他说的这两种船造出来再说吧。”

    ——

    就在朱元璋为根除倭寇之患发愁的时候,广州也即将迎来一场大战。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