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十三章 老秦军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扶苏将程邈字帖放在一个木盒中,妥善保管起来。

    这是隶书最原始的字帖,尤其珍贵。

    田安觉得公子还喜欣赏字帖。

    翌日,早晨天刚亮的时候,寒风呼啸。

    正值三月,关中的老农早早出门,神色担忧的望着天空,人们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今年的暖春未来,倒春寒却来了。

    叔孙通早早睡醒,在河边提了一桶水,询问道:“老兄弟,这天气越来越冷了。”

    被称呼为老兄弟的老农,笑着道:“记得你们村子有水窖,怎么还来河边取水?”

    叔孙通将水桶放在一旁,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来,解释道:“水窖平日里不常用,老兄弟这关中都三月了,还如此冷。”

    “你不是关中人吧?”

    “我从齐地来。”

    “齐地……”那老兄弟目光似有回忆,低声道:“老头我当年去过齐地打仗,杀了不少齐人呢。”

    言罢,他脸上还有些骄傲的笑容。

    叔孙通刚还想说什么,又将话语咽了回去。

    秦灭六国才过去多久,当年列国纷争也才多少年,老一辈的人都还在,说起来往往都是记忆犹新的。

    老兄弟接着道:“现在好了,不用打仗了,多种点粮食吧。”

    “天还这么寒,你们不怕粮苗冻死?”

    “关中是福地,晚种半月也无妨的。”老兄弟端坐在河边,又道:“因为我们关中的夏天会很漫长,所以呀……我们不怕春天冷,生在这里,长在这里都习惯了。”

    叔孙通注意到对方穿着的腰带与头发上布带的打结方式,这都是秦军才有的穿着习惯。

    眼前这位老兄弟是一位老秦军了。

    叔孙通稍稍行礼,就离开了这里。

    洛水河边佷宁静,叔孙通提着水桶一路走着,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还有偶尔吹过的风声。

    地上已经有了绿草,叔孙通又看到了远处有一队队秦军,在这关中平原上驰骋而过。

    这支秦军带来了许多人口,而这些人口都是要在关中居住耕田的,弥补关中的人口消耗。

    好在这些新迁入关中的人没有住在商颜山下,不然商颜山的人们又要为粮食与水发愁了。

    商颜山的山脚下本就缺少水源,在挖通河渠之前,水一直都是不够用的。

    而水窖中的水都是以备不时之需,叔孙通这才早早睡醒过来装一桶水。

    水与粮食都是极其重要的。

    回到村子边,叔孙通见到了正忙碌的张苍,又见他与一群村夫搬运着一个个盆栽,询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张苍解释道:“公子今天要来。”

    叔孙通将水桶搁在一旁,叹道:“这天下真的不会再打仗了。”

    张苍道:“但愿吧。”

    叔孙通又反问道:“你不觉得吗?”

    “公子爱民,公子扶苏如此对待家仆,将来也会如此对天下人。”张苍又道:“墨家有言,人首先要爱自己,先要有自爱,再去爱别人,而后爱天下人。”

    叔孙通困惑片刻,询问道:“现在,那些墨家子弟还在吗?”

    张苍又道:“我问公子,要如何施行兼爱,公子说正如墨子所言民和,国富,财足,黔首皆暖衣饱食,便能无忧。”

    冷风吹过,张苍两鬓有些凌乱的长发,随风而动,他稍稍抬头,神色有些悲悯。

    叔孙通暗暗惊讶,原来公子与张苍时常书信往来,还会谈及墨子。

    当天边的晨光逐渐敞亮,金黄色的晨光照在每个人的侧脸上。

    毛亨已开始带着一群孩子们读诗经,他每念一句,孩子们就跟着念一句话。

    这里的一切都很宁静,早晨的人们说话声音都不大,等一缕缕青烟升腾而起米面的香味就会传遍这个村子。

    因当初在田地里种了很多麦子与豆子,商颜山的人们多数都以吃米面与豆饭为主。

    今年这里的麦子与豆子丰收,附近的几个县也决定在今年春耕时多种一些麦子,为此他们需要上报咸阳,等着朝中的准许。

    村子的西面,有一队骑兵正快马而来,是王贲将军护送着公子而来。

    叔孙通心中暗暗盘算着时辰,公子在这个时辰来到此地,多半是天刚亮就出了咸阳城。

    得知是公子前来,村子里的人纷纷出来行礼。

    扶苏走下车架,目光巡视自己的私产,而后先是扶起站在前方行礼的章邯。

    从职位上来看章邯是王贲的下属。

    穿着一身黑衣的公子站在人前,似乎又比去年高了。

    是呀,十五六岁正是一个男孩子最会长个子的年纪。

    扶苏道:“章邯将军,让他们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不用都聚在这里。”

    章邯抱拳行礼,而后就去吩咐。

    有了公子的话语,这才散去。

    也好在他们散去得早,不然越来越多的家仆跑来行礼,扶苏只觉得黑压压一片,未免太隆重了。

    叔孙通还恭谨地站在一旁。

    穿着一身破旧布衣的张苍也站在边上,只有毛亨又跑去教孩子们念诗经了。

    迁民戍边的事已正式上轨,而且寒冬也要过去了,所以商颜山开挖河渠的事,又成了大秦的家国大事。

    忙完眼前的事,回过头,大家的注意力又放在这个地方,有人想看看这座新修的村子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成效,能够立下什么样的功,或者是会闯什么祸事。

    除了这些,肯定还会有人觉得公子扶苏奴役家仆,将来也会奴役天下人。

    身为大秦的公子,你的一言一行少不了被有些人揣测。

    扶苏在这个村子走动了一上午,就听说有刚被迁入关中的黔首,想要逃回楚地,又被抓了回来。

    望着远处争吵的场面,细看之下,原来是一家五口人与几个秦军在争执。

    “老师,他们为何不愿意留在这里耕种定居,关中明明给了他们田地,甚至也没有封地主人来要他们的粮食,只要他们能够勤劳耕种,他们能得到的比以往在楚地的更多。”

    闻言,张苍低声回道:“因他们没见过秦人,他们只见过秦军。”

    “老师所言在理。”扶苏神色了然。

    “公子,在当年的列国眼中秦国是暴秦,没入秦亲眼见过的人就是如此,他们会害怕,也不信任秦人,要解决也很简单,寻一个楚地德高望族之辈,带头劝说一二便可迎刃而解。”

    言至此处,张苍低声道:“逃了一户就会有三户,五户接着逃,公子请看县令已来了,他们是不会让迁入关中的人家离开的,他们身负官职,比公子更明白其中要害,公子不用多虑。”

    言罢,张苍没有等到公子的回话,转头看去,原来公子已不在看这边的在争执,而是在看树苗,又觉得自己说的这么多,感情是公子没多虑,是自己担忧公子会多虑,反而自己多虑了。

    张苍深吸一口气,再次走到公子身边。

    “三月与四月是种树的好季节,老师觉得种什么树比较好?”

    “公子想种什么样的树?”

    扶苏道:“自然是越容易活的树越好。”

    张苍迟疑了片刻,而后将其中一株树苗提了出来,道:“公子,种桑树吧。”

    “桑树?”

    张苍又道:“桑树的价值比其余的树好,若能够种下十余亩桑树,则商颜山可富裕。”

    “桃树不好吗?”

    “公子,桑叶可以养蚕,蚕丝可以织衣,桑树的三年老枝可以做拐杖,十年的桑枝可做弓身,也可以做刀柄,若二十年的老桑树,则是做车驾的上好木材。”

    张苍又道:“一架上好的车驾价值万钱,且不说蚕丝桑葚,光是木材就能让一地黔首生活无忧,桑树从叶子到枝干,再到果实皆有价值,公子现在觉得桑树如何?”

    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确实很有用,只要你开口问,他随时都能答上来,也不需要你再去学什么。

    也难怪,有权势的人都喜与博学之人往来,因他们的学识说不定能让你更富裕,更有权势。

    他们的三两句提点,往往都发掘出极大的价值。

    更不要说当年,列国为求变法为求强大,甚至不惜花重金,赔闺女,送宅子地去请那些博学的隐士。

    因列国都清楚,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知识太重要了。

    所以呀,就算是两千年前诸子学说,将它们放在后世,与后世的思想观念结合,也会觉得诸子学说,十分了不起。

    而现在,自己的身边有了张苍,老师用心良苦了。

    扶苏亲自种了几棵桑树的树苗。

    叔孙通先前听了张苍的一番高谈阔论,便道:“公子,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种桑树。”

    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是有限的,商颜山的老少都去挖河渠了,哪里来的人手种树。

    其实桑树很好种,扶苏将一根桑枝种下,浇一些水就可以等着它抽芽生根了。

    还未等张苍回答叔孙通的问题,扶苏颔首道:“叔孙通夫子所言在理,我们的人手不够,不过也不是难事。”

    叔孙通恭敬地行礼,道:“公子可有对策?”

    “让其余各县的孩子也来这里听课,让他们也可以读书写字,拜在商颜山门下,每一个来这里读书的学子,每天都要为商颜山种一棵桑树,并且要每天养桑树。”

    叔孙通沉默片刻,一时不知该说这个对策是好是坏。

    师从孔鲋以来,叔孙通就擅长察言观色,见张苍不言,他也不作声了。

    教书资源何其重要,在这个物质还很匮乏的年代,谁家的粮食都不够吃,而教书资源是在物质资源之外的另外一种高附加值资源。

    而对大秦公子来说,要利用这个资源太容易了。

    到了午时用饭的时候,也是这个村子最热闹的孩子,一群孩子飞奔地跑向家里,生怕下一秒会饿死一般,一大群孩子用尽全力跑到了饭桌边,而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不过,他们大概是真的饿坏了,都有大半天没有进食了。

    扶苏发现,毛亨这个人在自己面前反倒是不这么活泼了,还挺拘束。

    记得在章邯的奏报中,这个毛亨就差上房揭瓦。

    之前,毛亨觉得只要拜在公子扶苏门下,大概就能衣食无忧,甚至还能在别人面前光鲜亮丽。

    可现在呢,放在毛亨的眼前是几间破落茅草屋子,还有一大群穿着麻布衣裳,穿着草鞋且脏兮兮的孩子。

    这群孩子还十分玩闹且难管。

    原本,毛亨觉得他应该住在咸阳城的那座大宅子中的某个客舍?

    扶苏喝下一口热水,询问道:“先生在此地如何?若不习惯,扶苏再另寻他处。”

    叔孙通面带笑容,公子所言的另寻他处,可能是比这里更苦的地方,说不定是苦寒的北方。

    毛亨行礼道:“臣在这里很好。”

    抱着看好戏心态的叔孙通听到了回话,他的神色上多了一些失落。

    张苍与章邯相邻而坐,吃得很认真。

    趁着讲话的空隙,叔孙通将吃了一半的饼放入袖子里,问道:“公子是想要那三百个孩子学成之后,为公子所用?”

    扶苏道:“夫子觉得这些孩子如何?”

    “若这三百个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公子想要治理天下,有三百个得力且忠心的臣子辅佐,则大秦三代人,无忧。”

    叔孙通说得有些夸张了,但这人说话很有水平,总能让人听着很舒服。

    田安立在一旁,看着眼前吃饭的场景,他将一碗豆饭放在公子面前,而后继续看着众人。

    在公子身边,有王贲大将军,章邯将军,还有张苍,叔孙通,毛亨,还有丞相的儿子李由。

    田安心中很欣慰,他低着头擦去眼角的湿润,他又想念华阳太后了,太后过世一年有余了,公子的身边有博学之人,有当今名仕,还有忠心的将军。

    公子自小就比寻常孩子有天赋知礼,现在公子的身边有这些人辅佐,想必华阳太后在天有灵也该安心了。

    正想着,一骑快马卷着尘土而来,来人到了近前,道:“皇帝诏命,命公子扶苏领一千骑,前往函谷关,迎王翦大将军入关!”

    扶苏想都不用想,这肯定又是老师的安排,一定是老师向父皇进谏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