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十二章 鸡汤文拯救迷茫的一代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潘小菊如同往日一般来到纺织厂,换好工装,等待上班。

    平日里,这时她会找上三两个有知青经历的工友,一起抱怨往日的不公,以及那段艰难岁月对自己的伤害。

    最后,可能免不了对未来感到彷徨。

    然而今天,她暂时没有那个心思。

    她找张木椅子坐下,摊开报纸看了起来。

    【凌晨的光就在前方

    ——致所有在暗夜中跋涉的追光者】

    “深夜的浓墨总会让人错觉黑暗永无止境,正如《苦恋》中写的那般:画家凌晨光一生爱国,可迎接他的总是难以躲避的灾难,他叫晨光,却看不见光。似乎,黑暗一直笼罩着他,笼罩着那个时代的人们。

    然而,若我们只将目光锁在脚下泥泞的阴影里,便永远看不见——凌晨的光,永远在下一个转角处等待。”

    潘小菊读到这里已经明白,这是一篇批驳《苦恋》的评论文章。

    按照道理来说,她应该极为抗拒报纸上这种对《苦恋》的批评文章。

    但不知道为何,这篇文章让她觉得不同,有一种心灵的共鸣感。

    她顾不得思考,也顾不得好姐妹在一旁的诧异,而是继续读下去。

    “《苦恋》将爱国刻画成一场悲壮且无畏的牺牲,仿佛唯有躲避,唯有视若无睹才是对的。但真正的爱国,从来不是强调个人的得失。

    《苦恋》的叙事里充斥着“对爱国”的悔意,消极的情绪与人民当家做主的现实格格不入。

    当代华夏青年在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理当松开攥紧往事的手,去拥抱前方更辽阔的天地。那些曾在深渊中依然仰望星空的人,终会明白:所谓“光在前方”,不是虚幻的安慰,而是步履不停者的特权。”

    “黎明前的时刻最是寒冷,但请记住:太阳从未失约。与其在《苦恋》的剧本里重复枯萎,不如将自己活成一座灯塔——你照亮自己的瞬间,便已为这世界添了一抹不可替代的晨光。”

    “吧嗒吧嗒。”

    突然之间,潘小菊泪如雨下,一滴滴泪珠,如同豆子一般,将手中的报纸打湿。

    如果是后世上网冲浪的网民,肯定会觉得这不就是一篇鸡汤文嘛,味太冲啦,看过后大概率是不为所动。但在这个时代是不同的,人民非常朴实,没有经过鸡汤文洗礼的人,看过后肯定会大手触动。

    就比如潘小菊。

    她只觉得文章作者太懂他们这些知青,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他们是相信太阳的,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响应号召,在最好的年纪上山下乡。

    只是后来,生活给了他们当头棒喝,让他们眼中信仰的火焰慢慢熄灭。哪怕回来后,错过了最好的上学年纪,只能进厂打工的他们,对未来失去了目标,看不到希望。

    但这篇文章如同一剂大补药,让她重新对外来抱有期望。

    “将自己活成一座灯塔——你照亮自己的瞬间,便已为这世界添了一抹不可替代的晨光。”

    这一刻,她再也没有迷茫,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此时回想起自己从知青点回来后的这段时间,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苦恋》的剧本……”

    潘小菊又想到自己看过的手抄本,觉得问题真的很大。

    明明国家在进步,在为冤屈者平反,可是剧本里却完全没有展现,就仿佛,黑暗会一直笼罩在人民头上,看不到希望一样。

    潘小菊后背生出白毛汗来,要是她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情绪在《苦恋》的作用下,说不定会走上自毁的道路。

    “《苦恋》被禁是对的!”

    想通后,潘小菊对其态度大变。

    “小菊,小菊,你怎么了?”

    “怎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

    潘小菊的在纺织厂的几个好姐妹担心她出事,全都关心的凑了过来。

    “谢谢大家关心,我不仅没事,相反从未有过的好。”

    潘小菊抹掉眼角的眼泪,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笑容来,“因为,我看了胡为民同志写的这篇文章!”

    “什么文章?”

    “让我也看看。”

    几个好姐妹看过后,全都眼圈泛红,“小菊,这真是一篇好文章。本来我觉得人生特没意思,可看了之后我才觉得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

    “你照亮自己的瞬间,便已为这世界添了一抹不可替代的晨光。这句话写的真好!”

    “还有还有,之前我还对上山下乡多有不理解,现在看来,还是我们太肤浅,对领袖的高瞻远瞩理解得不到位!”

    “现在想想,和那些世代生活在乡村的百姓比,我们幸福太多了!”

    “他们尚且能积极面对人生,我们又怎么能受到点搓着便叫苦不迭呢?”

    “唉,可笑我看过《苦恋》后还对国家产生过不满,实在太不应该了!”

    “原来你们也看过《苦恋》?”

    “是啊,你们也……”

    虽然大家没说,但他们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回头就把手抄的《苦恋》剧本扔掉。

    ……

    燕大,文学社。

    目前的燕大文学社有社员十七人,社长和副社长分别是陈建公和查剑英。

    在这个对他们最好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知识,兴趣相似的人也会组成各类社团,一有闲暇,他们就会聚集讨论。

    今天文学社的内容同往常一样,阅读文学名著,然后讨论交流感想。

    然而,变化很快出现。

    “同学们,看我发现了什么!”

    查剑英突然出现在他们平日里开展社团活动的小教室,手中还挥舞着一份报纸。

    “什么,是领导讲话还是我国外交又有新进展?”

    查剑英道:“都不是,是胡为民同学在《燕京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

    “胡为民,是他?”

    “他果然不一般,写的文章都能在《青年报》发表。”

    “写的是什么,我看看?”

    因为查剑英和陈建公的宣传,胡为民在这个小社团中挺出名的。

    现在,他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大家都想一睹为快。

    文章并不长,很快在座之人都看过一遍。

    小教室很安静,大家都不说话。

    查剑英笑问:“大家别沉默啊,胡为民同学的文章怎么样,是不是特别好?”

    陈建公道:“说是字字珠玑也不为过!”

    “之前觉得你们吹的太多,现在才觉得你们的描述不及其万一啊!”一位社员道。

    “唉,我本来以为我们上了大学,见识要比普通人强,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太单纯了。”

    “看了《苦恋》后,我觉得人生希望渺茫。可看了胡为民同学的这篇《凌晨的光》,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前路一般!”

    “是的,《苦恋》的描述并不准确,因为希望就在前方!”

    “我真的很想和胡为民同学彻夜畅谈,好好交流一番。”

    “胡同学太神秘,我问过不少人,每一个知道他是哪个院系的学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相信随着这篇文章的传播,胡同学再也藏不住了!”

    ……

    《燕京青年报》在燕京市影响力很大,也是基层机关单位订阅的报纸之一。

    燕京,电影局的办公室里,一位同志在看完报纸后情绪激动,“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这位胡为民同志是真正理解我们封禁《苦恋》原因的!”

    他当机立断,拿着这份报纸找到了自己的直属领导,“领导,您看看胡为民同志这篇文章,咱们的征文活动终于收到成效了!”

    领导看完后,也是连连点头,并且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立即联系中宣B的同僚,这篇文章要让更多人看到!”

    “好嘞!”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苦恋》的剧本和电影,电影局保守批评。他们想要捂嘴,被人批评太过粗暴,想要就事论事,有说不过那些对这部电影抱有同情的知识分子。

    现在,胡为民这篇文章出现得恰到好处。

    他说了他们想说又说不出来的东西,很有可能舆论都要因此发生反转。

    虽然这篇文章不能治本,但绝对可以治标。

    ……

    燕京某经济学院。

    黄祎是学院的学生,曾几何时,领袖的光芒照耀着他,也鼓舞着他。可是在经历了特殊时期的理想幻灭,以及改开后的迅速拨乱反正后。

    他迷茫了……

    这时候《苦恋》出现,小说主角因坚持艺术理想而遭受迫害的情节,引发他对知识分子群体在历史动荡中遭遇的强烈共鸣。

    之后对电影的封禁让心生抗拒之心,继而让他产生了一切对艺术对自由的干涉都是对MZ思想的压制。

    直到胡为民这篇文章的出现,才让他突然惊醒。

    说到底,他还是有着强烈信仰的,所以没有彻底迷失在艺术自由的谎言中。

    胡为民……

    他记住了这个名字,并且,他希望能看到更多和他有关的文章。

    ……

    《燕京青年报》发行量颇大,京城是主要市场,在这一天,起码几十万人看到了他的这篇文章。

    有人自诩觉醒了,依旧是《苦恋》的拥趸,也有人看到《苦恋》的不妥之处,更多的人在胡为民这篇文章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它就像一块香甜的面包,吸引着饥渴的人们。

    不知多少人提起笔给报社写信,书写着或正面,或反面的看法,并且希望能和胡为民在交流心得感受。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