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堂妹逼我换亲,我同意了你哭啥? > 第150章 必定能造福百姓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顾远之一个没忍住,将一个巴掌大的红薯都吃光了。

    虽然有点噎,但却很好吃,而且饱腹感极强。

    顾远之此刻心中震撼不已。

    如果这东西的亩产量真的能够达到五千斤,简直就可以说是天大的宝藏啊!

    “项北,这红薯的产量真的能达到五千斤?”

    顾远之心中仍旧有些恍惚,不敢相信天底下竟然会有产量如此高的作物。

    何项北也不喜欢解释太多:“大人若是感兴趣,不如就留在我家住上一晚,明早咱们去地里挖红薯,您可以亲自见证其产量。”

    顾远之丝毫没有犹豫:“既然如此,本官就带着他们在你这里叨扰一夜。”

    回去昔阳县太远了,他们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

    紧接着,顾远之又品尝了苏韵婉做的水煮五香花生。

    “嗯,这花生的味道也极佳。”

    虽然好吃,但顾远之更在意的是花生榨油。

    今日他亲眼看到了,没脱壳的花生,亩产量差不多有两千斤。

    如果脱掉外壳,差不多能剩下一半重量的果实。

    也就是说,花生的亩产量也惊人的达到了亩产千斤。

    何项北这都是在哪弄来的高产种子啊?

    一个如此不起眼儿的花生,竟然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

    要知道,大夏国最常种植的几种农作物,亩产量最多的也只有三四百斤。

    因为粮食产量低,百姓们常年吃不饱。

    若是遇到荒年,更是要饿死好多人。

    如果这些高产作物能够迅速推广出去,以后百姓们再也不用挨饿。

    想到这里,顾远之就迫不及待的到天明,这样,他就可以亲眼见证到红薯的真正产量。

    大家辛苦一天,可以说是一夜无梦。

    次日,众人顶着秋日刚刚升起的暖阳,再次来到了何家的地里收割庄稼。

    顾远之提议,先收获一亩红薯来称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答案。

    一亩红薯收获,称重后,得到的数字,让顾远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何项北家一亩耕地,竟然产出了七千斤的红薯。

    这比他昨天预估说出来的五千斤还多了两千斤。

    亩产七千斤啊……

    相当于普通作物亩产量的几十倍。

    这简直太让人震撼了。

    不光如此,红薯还那么美味,这简直就是天下百姓们的福气啊!

    顾远之激动得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紧紧拉住何项北的手,语带急切的问:“项北,这种红薯的种植技术可否传授给我?若是能在更多地方推广,必定能造福百姓。”

    何项北颔首,说道:“红薯的种植并不复杂,关键是选种、土壤管理和适时收获。

    我可以把相关的种植方法详细告诉大人,甚至还愿意将这些红薯全部作为种子献给朝廷。”

    顾远之闻言大喜,郑重其事朝着何项北行了一礼:“顾某代表天下苍生感谢项北大义,若能成功推广此作物,必将惠及天下百姓。”

    何项北摆了摆手,笑道:“大人不必客气,红薯本就是高产作物,若能推广开来,确实能解决不少人的温饱问题。”

    更何况,何项北可不敢居功,这一切都是来自媳妇儿的空间。

    但为了保护媳妇儿,他不能说出实情罢了!

    尤其是媳妇儿曾经就说过,百姓们日子太苦了,若是这些高产作物能够顺利推广出去,也算他们夫妻的一份功德。

    顾远之已经没有心思继续收割庄稼了,迫不及待的拉着何项北回到何家。

    何项北一边说,他一边认真做记录。

    记录完毕,顾远之认真道:“项北你放心,红薯高产的事情,我会以最快速度上报给朝廷知晓,届时,收购你家的种子,朝廷也会给出相应的报酬。”

    这一点,何项北没有丝毫的担心。

    他了解顾远之的人品,少见的为官清廉之人,不会占百姓一丝一毫的便宜。

    即便朝廷不出银子,他都会自掏腰包,也不能亏了何项北。

    顾远之急着回去将红薯高产之事上报到朝廷,没有在何项北家久留。

    何项北知道顾远之赶时间,直接让他骑着衙门那匹马回去。

    顾远之也没客气,骑马离开以前,告知何项北,他假期结束上职的时候,可以晚一些到。

    原因无他,马儿被他骑走了,何项北路上必然要浪费很多时间。

    顾远之走了,但那些来帮忙的捕快还在,何家秋收用了不到三日就全部完成。

    何项北也仅仅告假三日,剩下的工作只能留给家人去做。

    或者再过上几天,老宅的人忙完了也可以来帮忙。

    其实,何家这边还真没有什么特殊需要忙的事情。

    他们家地里种的花生和黄豆只要晾晒即可。

    这几日天公作美,一直是大晴天,花生和黄豆很快就可以晾干。

    还有红薯,全部送去了建新房时顺便挖的地窖里面。

    地窖温度适宜,红薯放在里面,至少可以保存到明年开春以后。

    但苏韵婉知道,这些红薯自家留不下,用不了多久,朝廷的人就会过来运走。

    秋收一过,对于乡下人来说,这一年最重要的活计就基本完成。

    剩下的时间,勤快些的人会去城里找事做,以此来贴补家用。

    懒惰的人也有很多,就比如一些长嘴妇人,每天都会凑到大槐树下去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得不亦乐乎。

    而何家,却与其他村民家里的情况完全不同。

    许氏每天早起去做豆腐,虽然供应的数量还是那么多,但她从来没有懈怠过。

    何秀秀除了忙着绣自己的嫁衣,还要教何月月养兔子。

    她以后嫁了人,这些兔子就需要有人照顾和管理。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兔棚内的兔子数量已经达到了几百只。

    不但如此,还有很多成年母兔都怀了崽子,随时都可以添兔进口。

    还有很多自家繁殖的兔子已经成年,可以售卖出去换取利润。

    在苏韵婉的建议下,何秀秀养的这些兔子并没有整只售卖,而是提前做了处理。

    兔子宰杀过后,除了肉可以卖给城里的酒楼以外,兔皮也是极好的东西。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