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匈奴王庭的熊熊烈火尚未熄灭,大赵境内已掀起革新浪潮。楚昭站在万象宫前,望着工匠们将“赵“字宫匾缓缓卸下,青铜螭纹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他握紧袖中父亲赵凛传下的三支令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是沉甸甸的嘱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陛下,新国号'楚'的金漆匾额已备好。“礼部尚书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楚昭点点头,目光扫过殿前广场上列队的五族臣民。卑族工匠捧着新铸的“楚“字印玺,婕族骑手牵着膘肥体壮的战马,胡族巫女献上写满祝福的符咒,炎族火师点燃象征新生的圣火,成族盾兵以长矛敲击盾牌,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
改国号当日,楚昭昭告天下:“自即日起,大赵更名为楚,取'楚天广阔,包容万物'之意。“他特意将登基大典简化,省下的银两用在民生建设上。长安城外,数十座“惠民粮仓“拔地而起;边境线上,“互市新镇“的商队络绎不绝;文渊阁内,学者们正在编纂融合五族文化的《楚典》。每一项政令颁布前,楚昭都会取出三支令箭,反复思量是否违背“天下归一、仁政爱民、贤嗣永昌“的训诫。
为增强国力,楚昭推行“三兴之策“:兴农桑、兴百业、兴武备。他派人从西域引进耐旱作物,在河套地区推广水车灌溉;设立“楚商坊“,鼓励五族商人组建商队,将楚地的丝绸、瓷器远销海外;在鸿鹄军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由五族精锐组成的“天枢军“,配备卑族改良的连发弩、炎族研制的***,以及胡族巫女加持的护心符。
当匈奴内乱的消息传来时,楚昭并未急于出兵。他深知,此时的楚国需要休养生息。朝堂上,有大臣提议趁虚而入,楚昭却将令箭摆在案头:“先父遗训首重仁政,匈奴百姓也是苍生。“他反而派出医疗队救助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匈奴难民,在边境开设粥棚,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让不少匈奴部落暗中向楚国投诚。
在治国理政上,楚昭更是将“仁政爱民“贯彻到底。他废除了赵凛时期严苛的商税,推行“三十税一“的轻赋政策;设立“楚青天“巡视制度,派御史微服私访,严查地方官吏贪腐;还在长安修建“五族学院“,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学均可入学。有次,一名卑族铁匠因发明新式农具,竟被破格提拔为工部侍郎,此事传遍天下,引得四方贤才纷纷来投。
夜深人静时,楚昭常独自坐在书房,对着三支令箭沉思。令箭上的鎏金已有些许磨损,但“天下归一“的刻痕依然清晰如昨。他命人将父亲赵凛的治国方略编纂成册,命名为《凛鉴》,要求皇子皇孙必读。“记住,“他对太子楚承说道,“这三支令箭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悬在我们头顶的明镜。“
楚国的崛起如旭日东升,引得四方侧目。秦国表面遣使修好,实则在边境增兵;北凉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暗中联络江湖门派;就连远在江南的南汉旧部,也开始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面对复杂的局势,楚昭始终保持清醒,他以令箭为指引,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恩威并施。
五年后的秋日,楚昭登上新建的观星台。台下,五族百姓载歌载舞,市场上货物流通,学堂里书声琅琅。他抚摸着腰间的螭纹玉佩,又望了望怀中的三支令箭,嘴角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此时的楚国,已不再是那个因君主昏聩而濒临灭亡的国家,而是如凤凰涅槃般,成为让天下瞩目的新生帝国。而那三支令箭,将继续指引着楚国的未来,在波谲云诡的乱世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