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210章 甜水巷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这我倒是不清楚,不过你可以去御史台问问。”

    山羊胡吏员想了想,说道:“你出了贡院向西到南熏门内大街,然后向北走,经过蔡河上的龙津桥进朱雀门,朱雀门里面就是内城了,到了内城顺着御街继续北走,御街西侧便有开封府衙,在看到开封府衙的路口西转直走,御史台就位于这条东西向的街上,处于尚书省东门的南侧,应该不难找。”

    这一串话听起来很乱,但陆北顾的方位感很好,完全能理解。

    实际上就是找到南熏门内大街后向北一直走,看到开封府衙再西走就到御史台了。

    而路线虽然不复杂,但距离却着实不算短。

    一路走到御史台,哪怕陆北顾这般年轻小伙子,都累的直喘气。

    歇了一会儿之后,陆北顾向御史台的门吏出示了自己的省试号牌,随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但御史台的门吏根本不搭理他泄露官员住址,出了事谁负责任?

    而且就算告诉住址,一般也找不到人。

    因为大宋京官都是卯时(6点)上班,未时正(14点)下班,如果遇到三伏天,甚至午时即可下班。

    而除了需要参加早朝的常参官,必须得天不亮就赴待漏院等候去垂拱殿奏事,其他的京官都悠闲得很,下午下班后精力普遍还很充沛,通常会选择去寻些乐子.或去正店吃酒、或去瓦子看表演、亦或是参加宴会,总之都是到晚上才会回家的,所以下午大概率是不在家的。

    这时候,御史台的正门走出一位身着绯袍、腰佩银鱼袋的官员。

    “这是怎么了?”他随口问道。

    小吏答道:“这人来寻赵公。”

    陆北顾连忙道:“晚生乃殿中侍御史赵公门生,此次赴京参加礼部省试,想要拜谒赵公,只是不知赵公府邸所在,故而前来御史台相询。”

    “你叫什么名字?”

    “泸州陆北顾。”

    “陆北顾?”绯袍官员思忖刹那,似是有印象,“确实听他夸赞过赵公为人清介,不喜奢华,并未住在官廨集中的内城西侧,而是居住在内城东南隅的小甜水巷内。”

    “你由此出门,穿过御街继续东行,看到大相国寺的后门,再往东北走便是小甜水巷,记住,是小甜水巷,不是第一、二、三、四甜水巷,小甜水巷里墙后有株老梅树的便是,巷子颇深,需仔细寻访。”

    “多谢指点!敢问上官高姓大名?”

    “侍御史知杂事范师道。”

    大宋言官系统,又被称为“台谏”,其中台指的便是御史台,谏则是谏院。

    御史台的正职是御史中丞一人,副职便是侍御史一人,再往下则是殿中侍御史两人,以及监察御史六人。

    其中殿中侍御史是常参官,必然列席朝会监察百官,并有弹劾百官不法行为的职责,监察御史则是分别负责监察六部和地方事务的。

    而侍御史作为御史台的副职,若是带上了“知杂事”这个头衔,就等于是“主持御史台日常工作”了,这也意味着御史中丞其实不管事。

    这么说,这位还是赵抃的顶头上司。

    “学生谢过范公!”陆北顾又道。

    范师道摆了摆手,坐上了御史台门口停着的骡车离开了。

    陆北顾歇了会儿,他本来想雇辆驴车,但好巧不巧,这里附近都是官衙.尚书省、中书省、开封府衙、御史台,全都扎堆在这里,官员出行都有自己的车,便是没有,属下小吏也会给他们雇马车或骡车。

    因此,物美价廉的驴车在这里根本看不到,更没有驴车车夫敢来这里拉客,毕竟这种地方除了归开封府衙的勾当左右厢公事,也就是俗称的“厢官”管理,更是有街道司的兵丁到处巡逻,抓住了来这里拉客的驴车车夫,驱赶都算轻的,严重点连驴带车直接没收了。

    所以,陆北顾一咬牙,继续走!

    他依着范师道所指,原路返回到了开封府衙门口,然后横穿过繁华的御街,继续向东走,经过的这条路位于大乾明寺和大相国寺之间,人还是不少。

    不过,再往东北方向走,内城的官衙气派和御街的极致繁华便渐渐淡去,街道虽仍整齐,两侧却多了些朴素的民居和售卖日用杂货的小铺。

    而等到进了甜水巷,陆北顾只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冽、微润的水汽。

    这地方为什么被称作“甜水巷”呢?

    因为开封城的很多地下水盐碱含量都很高,味道很苦,而开封城附近水系虽然繁多,如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等,但水质却不行,所以这些水都统称作“苦水”,只能用来洗衣、生产。

    而“甜水”便是可直接饮用的井水,开封城里其实很多地方都分布着甜水井,但唯有内城的这片区域,甜水井格外地多,久而久之,便称作“甜水巷”。

    至于游戏《逆水寒》里,将甜水巷当做娱乐场所,其实是不太符合史实的。

    因为开封城里那种妙龄少女比较多的地方都集中分布在内城东侧区域,跟甜水巷还有段距离呢,而且甜水巷的商业逻辑是卖水。

    这里聚集了很多专门卖水的商贩,并衍生出了以水为基础的商业活动。

    “哎——甜水来咯——新汲的井水,透心凉咧!”

    不时就有吆喝声传来,带着特有的韵律,这便是传说中的“甜水令”了。

    推着独轮水车的汉子,车上固定着数个硕大的木桶,桶沿湿漉漉的,正沿着巷子缓慢巡行叫卖。

    而除了流动的水贩,巷子里更多的是临街开设的“水铺”和“饮子摊”。

    水铺门口往往砌着水池或摆放着大水缸,上面覆着木盖或细篾席以防尘,伙计或是用木瓢舀水装入顾客自带的容器,或是直接将水注入铺内。

    而更吸引他的,则是那些“饮子”摊。

    甜水巷道路两侧的“饮子”摊到处都是,各色各样的木牌或小幡上写着饮子名目,香气或清甜、或酸爽、或带着草药特有的芬芳,在湿润的空气里交织弥漫。

    而所谓“饮子”便是这时代各种用甜水调制的冷热饮料,他在泸州就看计云喝过紫苏饮子,开封的饮子种类则更为繁多,堪称琳琅满目紫苏饮子、绿豆汤、漉梨浆、酸梅汤,除了这些常见的,更有用新鲜果子捣碎调制的姜蜜柑水、荔枝膏水、沉香水、香薷饮等等不同口味的饮子。

    “客官,走累了吧?来碗酸梅汤?生津止渴,祛除秋燥,最是爽利!”一个守着饮子摊,头戴青色小帽的精瘦汉子见陆北顾站在巷口张望,脸上还带着疲惫的神情,立刻热情地招呼道。

    陆北顾确实走得口干舌燥,喉咙发紧。

    他咽了口唾沫,走到摊前,开口问道:“敢问‘小甜水巷’该往哪边走?”

    那精瘦汉子脸上的热情笑容瞬间淡了几分,眼神滴溜溜一转,并未直接回答,反而拿起一个粗瓷碗,从旁边一个冒着丝丝寒气的木桶里舀起深红色的酸梅汤,手腕一抖,那清凉的汁水便稳稳落入碗中,几颗饱满的梅子沉浮其间。

    他熟练地将碗推到陆北顾面前,脸上重新堆起笑容:“客官,这甜水巷里头,名字相近的巷子可有好几条呢!您这空口白牙地问路,小人我生意忙,一时还真有点迷糊.要不,您先尝尝我这祖传方子的酸梅汤?解了渴,脑子清爽了,小人也好给您指个明路不是?七文钱一碗,加冰的,最是消乏!”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陆北顾心中了然,而他长途步行至此,估摸着少说也都走了有五六公里的路了,也确实渴极,再加上七文钱也不算贵,便不再犹豫,从袖中摸出铜钱放在摊上道:“那便来一碗吧。”

    “好嘞!客官您爽快!”

    汉子麻利地收了钱,笑容立刻真诚热切了许多,将碗又往前推了推。

    “您请慢用,包您喝了还想喝!”

    陆北顾端起碗,冰凉沁骨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他喝了一大口,酸甜冰凉的汁水带着梅子特有的清香瞬间充盈口腔,滑过干渴的喉咙,浑身的疲惫都被这口凉意压下去不少,精神也为之一振。

    他忍不住又喝了几口,喝完才放下碗,嘴里咀嚼着梅子,囫囵赞道:“果然好味道。”

    “嘿嘿,祖传的手艺,就指着这口甜水巷的好水呢!”汉子得意地搓着手,见陆北顾喝得满意,这才给他指路道:“客官您要找的‘小甜水巷’啊,喏,就是那条,看着不起眼的巷口,拐进去一直走就是了。”

    陆北顾顺着小贩所指,步入那条略显幽静的小巷。

    小甜水巷果然幽深,道路仅容两三人并行,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

    巷内多是些白墙灰瓦的小院,显得宁静安详。

    他一边走,一边留意着门前的景象,寻找着那株老梅树。

    终于,在巷子中段,他看到了扇不起眼的木门,门扉虚掩着并未紧闭,而门旁倚墙生长着一株枝干虬劲的老梅树。

    时值深秋,虽无梅花,但那苍劲的枝桠斜逸而出,在澄澈的秋阳下投下疏朗的影,自有一股清寂高洁的韵味。

    陆北顾心中涌起一股激动,斜穿了小半个开封城,终于找到了!

    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笃、笃笃。”

    门内很快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干净布衣、约莫四十许的老仆拉开了门,疑惑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士子:“郎君何事?”

    陆北顾恭敬地作揖:“烦请通禀赵公,泸州旧日弟子陆北顾,特来拜谒恩师。”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