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为兄(重生) > 19 供奉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王家的马车先行回府。

    大音寺在城郊,因为午间方下了场雨,路上泥泞不堪,因此走得很慢。申时一刻才至府中。

    王颂麒也很快冷静了下来。回府后先换了身衣裳,重新梳了冠,等一身干净利落之后,才去前院书房拜见叔父。

    门前的丫鬟引他进去。

    珠帘微微扫动,发出轻微的响声。他推开隔扇,进了侧间,听见里头有说话的声音,便低声问一旁的丫鬟:“叔父可有客人在?若是如此,我便明日再来……”

    “颂麒……”

    话音未落,他便听见里间有人唤他。声音温润持重,不紧不慢。他愣了一下,丫鬟随即喊了他一声:“三少爷,五爷唤您进去呢?”

    他终于回过神来。

    甫一进门,果真瞧见几位穿着长衫,身量高瘦的先生坐在一旁,见他过来也是纷纷拱手,他也随即回礼,而后才看向首位之人,躬身喊了一句:“叔父。”

    王嗣年挥了挥手,让他坐下。

    他坐在一旁。

    丫鬟立刻上了茶来。

    叔父还在与几位先生商讨祭祖事宜。这些往年都是由祖父来决定的,今年却交给了五叔,他顿感压力,暗道母亲所说确然如此。

    他如果明年入仕,的确还要仰仗在奉京的长辈。

    大约过了一刻钟,他静静地听着,很快声音小了下来,说得差不多了,几位先生相继离开,书房里只剩他跟叔父两个人。

    等人都走后,王嗣年才将手中的案册给他,说道:“你父亲不在,这些本该他来做的……如今便给你看吧,你往后也是要学的。”

    他接了过来,将案册打开,只见上面详细写着上香、迎神事宜,还有要清点的祭器,牲醴,最后还要奠酒、焚帛,种种此类事无巨细。

    “父亲不在,祖父让我都听您的。”他合上案册,将它搁置在桌上。

    恰到好处的谦卑。

    王嗣年笑了笑:“你在我面前无需如此紧张……便是你父亲在,你也是要看这些的,就当提前学着了。”

    说是如此。

    可是王颂麒不敢,只微微低着头。

    王嗣年微微笑了笑,也不逼迫他,只问他举业上的事。

    他也一一答了。只是显然还是紧张,磕磕绊绊,并不如在先生面前流畅。就连往日里最擅长写的文章,拿来与叔父探讨的时候,都难免有些踯躅,总怕自己的看法过于轻率稚气。

    不过似乎是他多想了。

    王嗣年从没有真的驳斥过他的想法,只是在他觉着不妥的地方稍加纠正。

    “你若觉着这般更好,便应该坚持,随波逐流总是容易蒙蔽自己。”他顿了顿,微微叹了口气:“行了,就这样吧,你先回去。”

    也差不多了。

    这个小辈在自己面前太过小心,想来待得久了,他也不自在。不如让他自己回去钻研。

    王颂麒如蒙大赦,正想要站起身来,却忽然听见叔父的声音,他问他:“你今日去大音寺,见了赵家的女儿,觉着如何?”

    王嗣年也是忽然想起来。赵溪亭看重那个女孩儿,他自然也得上几分心。

    “叔父……我,”

    少年忽然顿了顿,目光有些犹疑,说话也不够利索了,只躬身朝王嗣年行了一礼:“一切都听叔父的。”耳根红了一圈。

    王嗣年点点头,挥手让他出去了。

    少年人不够稳重,心里想什么都摆在脸上,话还未说,耳根先红了。到底年轻。

    他摇摇头,拾起桌上的案册,却是想起别的事来。

    颂麒显然是见了两个姑娘。他若定了赵溪亭的妹妹,那另一个便要被冷落了。听说她家老太太更属意她一些。

    那个在香案前乖巧地听他说补伞的姑娘,会不会伤心……

    .

    这些时日总是多雨,雨水频繁而又短促,天气也渐渐转暖,气候舒适。

    只是这样的时节,圣上却忽然病倒了。

    二月十七督察院与刑部联名上了一封折子,其中附有两卷密封呈上去的账册密本,还有十几名从保定河间抓来的辽王暗探,皆潜伏在奉京周侧,各家官员府邸,窥伺圣踪。

    圣上震怒,夜里便病倒了。老太后也吓了一跳,忙召太医院连夜观诊,一刻也不敢停歇。

    魏三拖着刚打过板子的屁股起来审讯案犯。

    他觉着自个儿也是倒霉,怎么今天偏偏碰上那个督察院位爷……他连梁棋都不敢惹,也不知道自己是猪油蒙了哪边心,非要去搜赵大人的家眷。

    回来便挨了指挥使的板子。

    夜风凛凛,今夜朝廷震荡,圣躬不愈……无人敢松懈。

    天渐渐地转明了。

    祭祖总是大事。不管宫中如何,也是不影响官员百姓到祠堂上香祭拜。

    赵家香火延绵,自然无比重视。天蒙蒙亮的时候便有丫鬟婆子起来烧水,准备祭祀用的酒、肉、铜器等物。天还黑着,便先点了灯,祠堂门前的朱红灯笼也点上了,早起便有两位少爷前去放了爆竹,点了香火。

    正式祭祖还得等几位老爷一道才行。

    各房都忙得脚不沾地,唯有阆山苑一派清寂。

    冯僚站在书案一侧。桌上香炉生起袅袅的烟,氤氲而上,让他看不清那位爷的神色。

    “……今日徐家管事的来报,夫人有了身孕,路途奔波,这个月便不回来了,在徐家养胎。”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打量身前之人,又小心地道:“大老爷很高兴,赏了徐家管事的喜钱,说等过些日子,便去徐家拜访。”

    冯僚只觉书房内气息凝沉。

    这位说是夫人……其实年纪比六小姐年长不了几岁。前夫人去后,不过几个月大老爷便将徐家这位娶进了门,如珠如宝地疼着,衬得前头那位夫人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像个笑话。

    前头的时候后宅妾侍不知凡几,外室也置了几房。这位一娶进门,后宅倒是清净了。

    勿怪这对父子像仇人一样。

    这谁能咽下这口气。

    前几年大老爷在夫人那时纳的姨娘,六个死了四个,都是当年对夫人不恭敬的。大爷一一都处理了个干净。

    “夫人的牌位若要迁走,今日恐怕会闹得很大,到时候难免惊动老太爷。”冯僚思衬道。

    一旁的赵枢却凉凉地道:“若今日能惊动祖父,那我倒要问问,当年我母亲死的时候,怎么倒没惊动他……”

    说罢,题完最后一个字,扔了笔便往祠堂而去。

    冯僚眼皮子直跳。

    这会儿已经日上三竿了,沧州家家户户都响起了鞭炮,香烛的味道十分浓。只是很安静,分外安静,这样肃穆的场合说话是很不合适的。

    赵枢身为长孙,自然要亲自前往祭祀。

    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雷鸣声压得耳朵沉沉的。大雨瓢泼,如瀑般从檐上倾泻下来,一股脑地灌进中庭,排水的道口发出稀里哗啦的响声。

    香案上的烛火总是点不着。

    赵家几位老爷皆身着官服,腰束革带,头上戴着官帽,一丝不苟,神情肃穆。就连远在地方的四老爷五老爷也都回了来,恭恭敬敬地站在一侧。

    “溪亭怎生还未过来……”二老爷看了眼黑压压的天,手里的烛火点了又熄,不免有几分烦躁。

    “他也太猖狂了,哪还有让长辈等他的道理!”

    四老爷五老爷没有说话。三老爷倒是站得远了一些,也没有搭话。

    大老爷面色阴沉:“既然他不愿意来,那往后也不用来了。”随即命人点香。

    余下的少爷小姐都跪在祠堂外,瓢泼的大雨没有停歇的兆头,下人只能在一旁不住地撑伞。牺牲都上了供案,酒茶也奉好了,外头点爆竹的是三房的承宣。他身上都湿了,却不敢有丝毫抱怨。

    里头传来高呼:“六少爷,快点吧,老爷说不等大爷了!”

    天阴沉沉的,跟清明这个日子一般,让人喘不来气。

    承宣听见了,却好像没听见一样,手里的火折子迟迟未点……

    他尊敬这位兄长,只觉着他不会在祭祖这样的大事上犯错,一定是有原因的,便想再等一等。

    没想到这一拖,便听见伯父在里头大喊:“承宣,你怎么也犯浑,听不见我让你点吗?”显然已经有几分生气了。

    他无法,只能划开了火折子。

    只是不经意抬头间,他正见祠堂大开的半月门前,一把青色的纸伞出现在他视野里。视线往上,一袭玄色锦袍,笔挺修长的身形……

    目光不经意相对,他忽然振奋起来,高高地喊了声:“大哥!”

    那道声音淹没在脚步声里,他还未说话,便眼睁睁地瞧见祠堂忽然涌进来黑压压的一群侍卫,腰间绑着白巾,一字排开,看那体格都是练家子。

    兄长十分地高。

    淡漠地望着他……

    “父亲火气怎么这么大。”赵枢朝半月门里遥遥问候了一句,便施施然地走了进去。紧跟的侍从自然也跟着往里去,有一人给点了三柱香,上前恭敬地交给他。

    大老爷便这般与长子遥遥相望。

    “你这是干什么,要造反吗?”父子两相对峙。

    “也没什么,不过是来恭贺父亲喜得贵子而已……”赵枢说话依旧温和,眼眸却如刀剑上的寒光,让人心里发冷。他捏着手里的那三柱香,却是凝神站在了母亲的牌位前,淡淡地道:“我今日过来,您当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

    “还请父亲不要阻拦我,否则……恐怕您余生膝下,不会再有子嗣出生了。”

    说罢,将那三柱香插了上去。

    檐下滴滴答答,更漏不停。赵家闹翻了天,丫鬟婆子却紧闭着嘴,一句话都不敢乱传。祠堂外跪着的少爷小姐早便请了回去,都待在自己屋里,也不敢多问什么。

    .

    赵明宜待在寺庙,这一切却是不知晓的。

    林氏这几日都陪她住在寺庙,只是今日却得回去。她要主持供奉,婶娘与伯母都不在,一切都压在母亲身上,所以她只能回了赵家。

    她身上好了许多,至少能走动了,便让梨月跟云珠撑了伞,一道往祈年殿走去。

    今日各家都在祭祖,大殿里的香客倒是十分稀疏,多是寺里的僧人知客。

    她方至祈年殿,便见一圆脸小和尚迎了上来:“今天下雨,我还以为您今日不便过来,正想着要不要为您供上灯油。”显然是认得她。

    赵明宜笑着让梨月给了香钱。

    小和尚引着她进了偏殿。

    偏殿都是供台。两边也都是供桌,放了果子香烛。

    年年都是小和尚迎她,已经很熟识了,笑着点了六柱香给她:“姑娘您拿好,小心燎了手。”而后很快出去,在门外头等她。

    “咦,小姐,供台似乎擦过了,很干净。”梨月也熟稔地找到那张赵家的供奉的长案,正要拿出帕子擦拭,却发现似乎并不需要。

    应该是小和尚在她来之前便擦过了。

    赵明宜点了点头,恭敬地拜了拜,照例上了六柱香。

    香案上有两盏明灯。一盏是祖父设的,兄长说是祖父的学生,多年前因故而亡,祖父吩咐她每年都要来祭拜。而另一盏,是她偷偷供奉的。

    是很多年前去世的伯母。

    她还记得小时候,那个面容模糊的女子,抱着她坐在膝上,会蹭蹭她的脸。身上有淡淡的桂花的味道。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