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书院筹备,划进士之名!(3k)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此举自古有之,益处颇多。

    一则,上位者躬耕,可鼓励百姓务农。

    二则,上位者躬耕,可彰显“亲民”姿态。

    三则,上位者躬耕,也可乘势彰显出“重视农业”的态度。

    上行下效,顶头上司重视,底下官员自然也会重视。

    熙河耕田,劝课农桑,除了近乎封疆大吏的江昭,还有五位可能是皇太孙的宗室,自是受到不浅的关注。

    一经文人墨客传播,躬耕之举,传遍天下。

    熙州,安抚副使厅。

    江昭手持朱笔,不断的勾划着一些名字。

    一道人名,就是一位二甲、三甲进士。

    这些进士,无一例外,都是近三年登第的新科进士。

    论起官位,几乎都是九品,鲜少一两位是八品。

    划了名字,名录传下去,要是有意调到边疆,起步就是八品的县丞、县尉。

    其中,就有一些淮左的友人。

    张辞、陈辅。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江、陈、张三氏族的出色子弟。

    一如江氏,经老爷子江志教导,就相继出了两位三四十岁的进士,颇有前程。

    除了进士,经江昭授意,江、陈、张三氏族的一些举子,也已经赶往边疆。

    举子之身,经江昭操作一二,边疆为官几年,再调回淮左,起码也是八品实权官员。

    一县之地,八品实权已然是一县排行前列的人物,可为一族中流砥柱。

    除了文书上的二甲、三甲进士以外,还有一些官阶六、七品的官员,单独挑出来调任。

    相比起新科进士,这些官员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上至庶吉士,下至举子出身熬资历的人,都可调任。

    当然,没限制不代表没要求。

    一路之地,六、七品的官位也就三四百之数。

    这么点官位,韩系内部就可彻底消化。

    除了少许官位得分给余下的五个派系,以表示不吃独食,剩下的绝大部分官位,都得落在韩系官员手上。

    名字、籍贯,差了一点也不行!

    手持朱笔,江昭足足钩了半个时辰,直钩得手都发酸。

    “呼!”

    江昭长呼一口气。

    小阁老也累啊!

    “大人,设立书院一事,苏通判让人呈来了政牒。”勾当公事张载,传过几份政牒。

    “可是要拨钱?”江昭问道。

    建立书院,不免得拨地、拨钱。

    拨地,苏轼自可决定。

    拨钱,就得熙河路给予支持。

    “依苏通判的意见,书院无需新建。”张载恭声答道。

    书院一事,事关重大。

    作为熙河路唯一的书院,意义非凡。

    也因此,关于书院的建设进度,作为“秘书”的张载特意重点关注过。

    “不新建?”

    江昭一怔,拾起政牒观读。

    政牒的字迹让人熟悉,俨然是苏轼亲笔书写。

    其中,主要说了书院的设立地点、规制、教书先生等问题。

    “书院设于香子城,或可以城为院。”

    江昭读着,不免一诧。

    以城池为书院!

    这么豪横?

    以往,河州是吐蕃疆域,城池自然也是吐蕃人建造。

    相比起大周城池,吐蕃城池略显粗糙,规模也要小上不少。

    可是再小,好歹也是城池啊!

    “香子城,常驻百姓约莫是多少?”江昭出声问道。

    要是常驻百姓太多,都驱逐未免影响不好,肯定不能由着苏轼乱来。

    “一万左右。”张载连忙答道。

    “一万。”江昭掂量了一会儿,摆了摆手:“罢了,由着他吧。”

    以城池为书院,略显豪横。

    不过,相比起新建一座书院,拨出现成的城池,肯定要便捷不少。

    “让子瞻腾出时间,呈上一份新建城池的规划。既然占据了百姓的城池,肯定得为百姓新建一座。”

    本来,江昭的意思是简单的建造一座书院就行。

    百余木屋,些许长廊,以简便为主。

    结果,苏轼愣是要拨一座城池。

    既然要拨城池,肯定得为百姓新建一座城池。

    区别就在于,新建造一座城池的时间,起码是两三年起步,拨城池为书院可节约两三年的时间。

    “是。”张载连连点头。

    “童生院、秀才院、举子院、蕃学院。”

    江昭望着书院规制,缓缓点头。

    这个规制还行。

    特别是考虑到了蕃学。

    以往也设有蕃学,鼓励吐蕃、西夏子弟学习儒学,但可惜的是没有书院,略显粗糙。

    如今,条件好了起来,肯定得改善一二。

    文书上,设立地点、规制一过,就是书院的管理层和教书先生的问题。

    山长、副山长、讲书、助教、监院、典谒、管干、直学等职位,除了“山长”二字有过标注,余下的都是空缺。

    【禀宣抚使,某或可为山长。】

    这是苏轼的标注。

    江昭往后仰了仰。

    所谓山长,也即书院院长。

    因是官府建立的书院,山长必须得是官员兼任。

    当然,山长一职本身并没有官阶。

    究竟是几品,纯粹是取决于兼任官员本身的职位。

    不过,一般来说,书院山长的选择都得考虑到学政的问题。

    一路学政,乃是从四品官职。

    区区书院,哪怕是官府建立,山长顶天了也就五品官身。

    苏轼为正六品通判,且是正统庶吉士出身,担任山长,合情合理。

    况且,两人有不菲的交情。

    涉及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苏轼想要就给呗!

    “山长一职,子瞻兼任吧!”

    “副山长——”江昭沉吟起来。

    苏轼是正六品,副山长就得是从六品,亦或是七品官兼任。

    不过,六、七品的官员,有资格让他记住名字的人,少之又少。

    “大人。”

    就在这时,张载唤了一声。

    江昭举目望去:“子厚有合适的人选?”

    作为从八品的勾当公事,行“秘书”之职,张载官位不高,但影响力却算不上小。

    特别是这种涉及举荐人才的情况,其一言往往就可决定一些官位比他更高的人的命运。

    张载面露迟疑,回应道:“下官去过一次河州,结识了不少好友。下官与伯淳,都颇有治学之心。”

    伯淳,即程颢的字。

    “豁!”

    闻言,江昭洒然一笑。

    他都差点忘了,张载是治学大家。

    “如此,皆位列副山长吧。”

    从八品,兼任书院副山长,稍微有点低。

    不过,问题不大。

    作为安抚副使专属的勾当公事,影响力不见得就比一些五六品的官员低。

    张载、程颢二人,都擅长治学。

    要研究哲学、理学、思想,也唯有书院这样富有学习气氛的场所,可让人安心钻研。

    “下官,拜谢大人。”张载心头一喜,连忙行了一礼。

    江昭缓缓点头,文书递了过去。

    “余下的职位,你们安排妥当就行。”

    一处书院,山长和副山长都是行政管理人员。

    有资格让江昭过问的职位,也就仅仅是这几个职位。

    余下的讲书、助教、监院、典谒、管干、直学等职位,都是交给山长和副山长安排。

    “对了,记得关注一下云水县和怀水县的两位宗室。”

    “是。”张载连连点头。

    官家要江大人考验宗室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兰州。

    百余位西夏士卒,手持长刀,面露狠意。

    相距几十步,以顾廷烨为首的几百位熙州士卒,面色沉重严肃。

    近来,屯田之策不断施行。

    不过,熙州本为大周疆域,无主之地相对偏少。

    是以,以顾廷烨为首的熙州士卒,主要任务是协助其他州郡屯田。

    一如兰州,并无团练使任职,便由顾廷烨一系负责安排士卒屯田。

    此前,兰州、乐州二州为西夏疆域。

    一经开疆拓土,西夏士卒败退,但不免还是有些许残留西夏士卒,聚集为匪。

    “什么情况?”顾廷烨望向贴身仆从石头。

    他方才也在布置屯田事宜,猛地受了石头报信,说是吐蕃士卒恐要生乱,召了些许士卒连忙赶过来。

    “本是在行屯田之策,这些人突然冲了出来,足足死了十多个吐蕃人。”石头悄声解释道。

    顾廷烨眉头一皱,向着远方望去。

    不少吐蕃归田士卒,皆是望了过来,不乏一些人挥舞着镰刀,有意上前对砍。

    “不能善了!”

    仅是一眼,顾廷烨就下了决断。

    屯田之策,主要对象就是俞龙珂部落的吐蕃士卒。

    要是失了亲周士卒的心,屯田之策未免生乱。

    “杀!”顾廷烨提起长枪,大吼道。

    此言一出,一道飘过,射杀了一人。

    两方士卒齐齐一惊,向后望去。

    赵策英!

    他骑马而来,身后跟着几百位士卒。

    一箭先行,引得士卒气势大涨。

    “杀!”

    “杀!”

    “杀!”

    着甲精锐士卒,面对残兵败将,自是毫无悬念。

    “仲怀。”

    赵策英郑重拱了拱手,余光瞥向吐蕃士卒:“卸甲归田,就遇到了这种事情,还是得去安抚一二。”

    吐蕃士卒要是生乱,官家能活埋了这一拨人。

    顾廷烨点点头。

    两人相视一眼,齐齐走了过去。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