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86年7月11日,001型航母2号舰正在东海海域进行海试。该舰的海试已经进入了关键节点,吉海昌他们的目标是在建军节之前完成全部测试内容。
当前阶段是舰载机的起降测试。
歼-35、歼-15T将会从大场机场起飞,飞行几百公里后,在本海域找到2号舰,然后进行拦阻着舰,测试2号舰上所使用的拦阻系统。
歼-15T机队由赵宝龙率领,一共是三架歼-15T。
这是成熟机型。
而歼-35则由李干驾驶,只有他这一架。
作为全新飞机,歼-35尽管在鼎新试验基地进行了多次的陆基拦阻着陆训练,但实际上舰是大为不同的。
首先海上的天气就大不同。
歼-15T三机编队起飞后二十分钟,李干驾驶03号歼-35起飞,爬升到7000高度后,保持航向航高往东飞。
同一时间,日本空中自卫队鹿儿岛空军基地,两批四架F-15J紧急升空,直奔2号舰所在的海域。
小日本的F-15J编队一起飞,部署在东部沿海的早期预警雷达就发现了其踪迹。
战区联合指挥中心立即按照标准程序向各单位发出了战情通报。
2号舰以及其护航舰艇、正在往2号舰飞的李干和赵宝龙,都第一时间看到了战情通报。
强大的作战数据链系统的效率之高,是联合作战的基础。
早期预警雷达能够探测到一千多公里外的目标,覆盖直线距离不到一千公里的鹿儿岛绰绰有余。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日本的飞机只要起飞,就会立即进入东大空防系统的监视之中。
东大在沿海部署的早期预警雷达早就将日本全境覆盖了。
一架担负战备值班的空警-2000紧急升空,加速向东前出,随即接受对4架空自的F-15J的监视。
李干很快就看到了4架F-15J的飞行轨迹和动向。
按照双方的飞行速度来计算,李干驾驶03号歼-35抵达3号舰所在空域的时候,4架F-15J正好临空。
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隐患。
海军既然敢让2号舰开到外海进行海试,就不怕别人看。
但是,如果李干在着舰的时候,小日本前来捣乱,那是存在风险的。
战区联合指挥中心第一时间紧急起飞了三批六架歼-11B前往拦截,其中有两架是歼-11BS,也就是双座型。
歼-10D的空战能力胜过歼-11B,但是,歼-11B有一点是歼-10D赶不上的。
那就是其超大航程以及双发的优势。
歼-11B是东大空军序列中,除了歼-20之外,航程最大的战机。
其内部载油量达到了惊人的9.7吨,比歼-10D多了足足3吨。
其次,歼-11B的双发优势,使得其能够在远离大陆的海空上放心大胆地执行拦截任务,而更大的雷达直径,使得其拥有更远的探测距离。
空军在使用歼-11B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该机是非常优秀的防空拦截战机,其中,此前作为战斗教练机使用的双座型,由教员带领新飞行员执行拦截任务,能够快速提升新飞行员的作战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在执行紧急防空拦截任务的时候,空军会优先考虑派出歼-11B,而不是歼-10D。
如此一来,歼-11B的出镜率就猛然提升了。
只携带了两枚PL-10、两枚PL-15空空导弹的歼-11B编队,拉高速直奔F-15J编队。
在态势图上,歼-11B编队是取捷径迎头飞向F-15J,要在F-15J编队和2号舰之间的空域建立防线,然后把它们往外赶。
PL-10是刚服役的先进第三代格斗导弹,拥有最大25公里的射程,最大过载是惊人的45G,这意味着这种格斗导弹的机动能力远胜于当前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导弹。
友机已经过去拦截,李干放心了不少。
不过,他很快注意到了东面出现的一个雷达信号特征突出的目标,早期预警雷达捕捉到了该目标。
目标甄别系统很快弹出了提示——那是一架美军的RC-135侦察机。
这种侦察机性能比EP-3还要先进,能够执行信号情报、电子情报和弹道导弹情报的侦察。
歼-35的出现是瞒不过美苏两国的,在鼎新试验基地进行了那么长时间的试飞,早就被美苏的卫星拍了一堆照片了。
美国人肯定是有判断的,这架RC-135就是奔2号舰来的,就是奔歼-35来的。
歼-35的信号特征、电子特征等,属于绝密中的绝密,越晚被敌人掌握,就能保持更久的优势。
李干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飞行,他被动接受信号,按照预警机提供的航线进行飞行。
不过,RC-135是从2号舰的东面飞过来的,明显是从关岛方向起飞过来的。
李干计算了一下相对速度,如果不做反应,RC-135很快会进入2号舰的100公里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里,RC-135能够轻松搜集到电子信号。
李干正打算打破无线电静默提醒预警机做出反应,预警机上的指挥员立即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两架歼-11B接到命令,立即转向,同时打开了加力,机头直指RC-135。
李干对预警机的反应很满意,这说明部队在执行此类任务的时候,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如果此前起飞的是四架歼-11B,那么就没有富余的力量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这种常态化防空拦截几乎每天都发生,东大空军对此是有充分的考虑的。
李干保持巡航速度飞到了距离2号舰120公里的位置,他按照计划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了4000米,再继续飞行二十分钟,就该降到1000米以下,然后目视搜索2号舰。
在茫茫大海上,巨大的航母飞行甲板比指甲盖还要小,要着舰,首先要目视到航母。
前几年,11号舰服役不久,海航在进行新飞行员训练的时候,就出现过好几例飞行员找不到航母的情况,不得不取消着舰掉头返回陆基机场。
这种情况要是出现在作战中,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航母上的战斗机一个难以克服的劣势就是,无法像陆基机场那样随时能够得到战机补充,必须要回港或者靠近陆基机场。
因此,在海战中,航母每损失一架战斗机,其战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的。
此时,谁都没有预示到,一次日常的空中拦截行动,会逐步发展为大机群之间的对抗。
2号舰在远海海试不是一天两天了,海军的舰艇、空军和海航的飞机,每天都在为其提供护航和空中掩护。
像今天这种情况其实是常态了。
然而,早期预警雷达基地一道紧急战情通报,让李干意识到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了。
鹿儿岛基地上空突然出现了大量空中目标,第一次分析结果是,足足有32个空中目标信号。
而关岛西北方向,即在RC-135后方,出现了16个空中目标的信号。
突然之间出现了48个空中目标信号,其航向直指2号舰。
李干扫了一眼与2号舰之间的距离,90公里。
他沉思起来。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