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0章 筛选稻种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见赵清虎无动于衷,赵清牛也没办法。

    他也就是发发牢骚,毕竟这个家还是爹娘在当家作主。

    书礼考中童生,也的确是大喜事,值得庆贺,他就是有些舍不得。

    那一袋袋粮食从粮仓里面搬出来,看了他忍不住心肝颤。

    “大哥,三郎他那寻蜂巢的手艺真有用吗?”

    “你有空去找吗,家里面的二十五亩水田弄好了?马上就要春播了。”

    “哎!”赵清牛叹了口气,没了大房,二十五亩水田,从翻地到碎土,蓄水养肥可把他们累得够呛,而且还没弄完。

    没了大房,他们家是真的缺劳力。

    “大哥,你要再不管田地,咱们家是真的忙不过来了。”

    “等等吧,再过几天,也许你们想要耕种都找不到田地。”

    难得铁公鸡拔毛,赵清虎一天三顿吃的十分开心,甚至把大郎他们全都叫了过来,可不能错过了饭点。

    而且,一天流水席,大家吃的粮食,大部分是他们大房收回来的,不吃白不吃。

    “爹,七亩水田都撒了黑土,蓄水软土也有一段时间了,该春播了吧?可惜,咱们没时间再用滚筒多转一转。”

    刚刚开荒的田地,泥土都是板结的,虽然翻了一遍,可刚刚蓄上水没几天,不好轱辘碎泥啊,土还是有点硬,废轱辘。

    “没事,今年咱们家耕种不用老办法,爹教你们新的水稻种植法。”

    大渊朝耕种水稻,播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育苗、插秧的部分,就是把水田弄好后,直接把种子天女散花一样散出去。

    赵清虎掌握的水稻耕种法,可比这先进多了,虽然要多花些功夫,可是他们家不缺壮劳力。

    赵大郎半信半疑,他也算是种田老手,一年一年都是这样过来的,难道种水稻还有其他办法?

    不过,老爹说有,那肯定是有。

    毕竟这段时间,老爹展现出来的手艺太多了,都是来钱快的好手艺。

    今天是老赵家的大喜事,从上到下,也没人冷着脸,似乎所有矛盾都暂时放下了。

    赵书礼,毋庸置疑,成为今日的焦点。

    不仅是村里面的人冲着流水席来了,还有镇上学堂的夫子,以及赵书礼的同窗。

    听赵清牛介绍后,赵清虎也有些讶异,今年他们学堂竟然一口气培养出来了三位童生。

    难怪,拥有秀才功名的那夫子,嘴都笑歪了。

    欢欢喜喜热闹了一天,等第二天的时候,绿竹村重新恢复了安静。

    老赵家今日饭菜不错,都是昨天剩下的,赵清虎还看见老李婆子扣下了不少荤腥,都锁在了上房。

    说他们抠门,硬是要摆上一天三顿流水席,若不是他骂了几句,三天三夜怕是老两口也愿意。

    说他们大方,大席上舂好的米,买回来的荤腥,老李婆子偷偷摸摸藏了不少。

    赵清虎难得在老家吃了一顿饱饭,当然不是老李婆子分配的,是他自己盛的,无声无息就把老李婆子气成了乌眼鸡。

    今天有正事,赵清虎也没耽搁,囫囵吃饱了,快速去了新家。

    赵大郎也早就按照他的要求,准备好了东西,一大家子全都在。

    毕竟,今天是赵清虎选定的,选种泡种的日子,这对于农家来说可是大事情。

    所有人都在,也都期盼着,这些种子能给点力,撒进田里能茁壮成长,换来秋天硕果累累。

    稻种是之前赵清虎从粮店买的,一共准备了七十斤稻种。

    七亩水田,不管如何,有这七十斤稻种也足够了。

    “先泡水。”

    “泡水?”赵大郎一脸疑惑。

    赵清虎点头,“就是泡水,先把里面藏着的瘪犊子泡出来。”

    赵大郎虽然脑袋有点懵,可还是依言将稻种倒进了水桶里面。

    果然,很快就有一层瘪壳的稻子浮了上来。

    “粮店这帮黑心的,瘪犊子这么多?今年收稻子的时候,咱们自己留种。”

    用竹瓢把瘪壳的稻子全都捞上来,剩下沉底的,都是实心的,里面是有大米的,可以发芽。

    “好了,这些湿种子用麻布袋装着,放进家里面阴凉的地方。记住了,接下来三天都要拿出来,连同麻布袋一起,早上的时候放在水里面泡上一刻钟。”

    古代条件有限,赵清虎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若是有条件,应该掺和一些催生的药剂才是。

    也不知道中药铺里面有没有相关方面的药剂,中医应该也没研究这方面吧。

    “种子弄好了,咱们现在去山坳弄秧田。”

    七亩水田,弄个五分秧田就好。

    赵清虎选了一块一亩大小的,让五个郎动手在中间先垒砌田坝。

    五个壮劳力一起动手,干活就是快,半个小时不到,田坝就好了。

    “右边当做秧田,先把秧田的水全都舀出来,往旁边田里面舀,泥巴露出水面就可以。”

    等水都舀出去了,赵清虎让大郎弄来轱辘开始碎泥,目的就是把秧田里面的泥跟水打成浆糊,这就是稻种育苗的温床。

    赵清虎自己往轱辘上一站,利用自身重量将轱辘压进泥土里面。

    五个郎轮换着上来,两个郎一组开始拉。

    在两个郎的拉扯下,轱辘开始前进,下面带着木刀刃的轱辘开始转了起来。

    一下子,泥水飞溅,像是打蛋机一样。赵清虎挎着站在上面的木箱上,总感觉胯下凉飕飕的,泥点子往上蹦。

    足足轱辘了三个小时,五个郎都累瘫在了田坝上,秧田内的泥浆才达到了赵清虎的要求。

    这泥浆,黄色之中带着黑色,是之前撒进来的黑土,如今也成了泥浆,成了秧田里面的养料。

    时间刚刚好,一上午过去了,秦氏带着大丫把父子六人的午饭送了过来。

    “哎!”

    看着五个儿子累得够呛,赵清虎叹了口气。

    找个时间要去一趟县城,弄一头牲口回来,不管是牛还是驴子,总比用人强。

    吃过饭后,赵清虎弄来了丁字形木推子,初步将泥浆打平。

    之后就是平田器上场。

    这东西,十分简单,是他找王木匠弄得,就是两长两短的木板,弄成一个长方形框子。

    两个郎下田,一左一右站着,各自拿着长方形的一个角,把平田器立起来,让长方形的一条长木板压在下面的秧田上,抬起来一些距离轻轻砸下,凹凸不平的泥浆立马就平了,就这样一路捋过去,反正劳动力多,后面也跟着一个郎,弄一块光滑的木板,再往上一抹,一条一米四五长短的、平坦的育苗区域就出现了,看上去就喜人。

    这就是传闻中的,精工出细活。

    赵大郎见了,眼珠子都亮了。

    “爹,这个一定行,稻种撒上去肯定能出苗。”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