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75章 五郎入学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赵清虎是行动派,翌日早上,便带着五郎去了私塾。

    王童生有些意外,好端端的,赵清虎带着五郎来干嘛?

    “清虎,你这是?”

    “老叔,这段时间我让孩子们在家读书识字的事情你也听说了吧?”

    王童生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还是颇为支持赵清虎的。

    家大业大,有了家业,不让儿孙读书识字,那不是长久之道。

    赵清虎能有这个认知,已经很不错。

    “老叔,我也不瞒你,五郎这孩子能耐得住性子,也能读进书,他自己也说了,想要读出些名堂来,这不我就带他来给你看看,若是合适,你就收了他,让他跟着启蒙读书。”

    “哦!”

    王童生来了兴趣,捋了捋胡须,“五郎,你读了那些书?”

    “回禀夫子,我读了《三字经》、《千字文》。”

    “可能背诵一段?”

    “人之初、性本善---”

    五郎当即将整本三字经背诵了出来,千字文也背了一大段。

    王童生面露惊讶,没想到,半个月时间不到,五郎竟然能把整本三字经背诵下来。

    “可练字了?”

    “只用木棍在沙盘上练习过,还没用过毛笔。”

    王童生满意点了点头,随即看向赵清虎。

    “这孩子不错,虽然年纪大了,启蒙有些晚,但是大器晚成之辈自古以来皆有。五郎我收下了,明日你带上束脩,送他来读书。”

    “好嘞老叔,都听你的。”

    村里面的私塾,束脩不多,一年就一两银子,至于送腊肉、芹菜、桂圆、香肠啥的,王童生人老成精,已经不计较这些,只让每个学生,一年多送五十斤精细粮食就好。关键还是银子,是银子。

    回家后,赵清虎在库房取了一套文房四宝给五郎。

    同样,也给了其他读书的人一人一套。

    沙盘用来练字可以,可不能一直拿着木棍在沙盘上划拉沙子啊,最后还是要拿起毛笔,在白纸上写大字的。

    上午赵清虎没出去找石头,而是上山收了猎物后在家等着朱屠户上门,今天是他们约定好的时间。

    大上午的时候,朱屠户拉着牛车来了,牛车上的竹筐内,小猪崽子正哼唧哼唧呢。

    “吴树根,来活了。”赵清虎喊了一声,吴树根立马从豆腐坊里面跑了出来。

    见到一马车的猪崽子,老脸上也浮上了笑容。

    他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否则,天天吃精米饭,荤油菜,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吃白食的,这让老老实实的农家汉子,十分不适应。

    不仅如此,主家还是一日三餐,给他们的房子也是砖瓦房。

    “赵老弟,十六头小猪崽子,都是老哥我挑选过的,一个个壮实的很。”

    “好。”

    等把猪崽子放进猪圈,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开始抢食的猪崽子,赵清虎十分满意。

    “老哥,这些猪崽子很好,咱们对对价格。”

    十六头猪崽子,一共两百五十四斤。

    按照事先的约定,三十文一斤,七千六百二十文。

    十六头猪崽子,按照赵清虎的要求,其中有两头是没有阉割的小母猪。

    豆腐坊开起来了,要养猪,赵清虎总不能每次都指望从外面买进小猪崽子。

    养上两头小母猪,若是能养起来,明年就能生产第一胎。

    虽说,母猪的第一胎,大部分都很少,也就是一两头小猪崽子,可第二胎就能正常。

    到时候,他们养猪场的猪崽子数量就能跟上。

    赵清虎拿出了自己的钱袋子,掏出了七两六钱银子,钱袋子立马瘪了一大半。

    二十文钱,朱屠户要了六十块豆腐。

    都上门了,见到赵清虎家是开豆腐坊的,那窗户下面就摆着豆腐呢,能不买点回去吗?

    目前天气还不是很炎热,豆腐放在水里面养着,放在阴凉地方,能保存四五日不变质。

    下午,赵清虎去了一趟棉花地。

    之前大郎他们已经除了草,阳光下,棉花绿油油的,已经开始分叉。

    地垄上的草全都清理掉了,刚刚开荒的旱地,施了肥,藏在泥土之中的草种子草根,全都冒了出来。

    不清理的话,棉花好不了。

    传闻之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种情况,在他们纯正农户人家,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们家拉出来一排的壮劳力,岂能容忍野草在田地里面抢夺庄稼的养分?

    刚刚冒头就要给你掐灭,还要让你曝尸田地之内,腐烂掉成为庄稼的养分。

    南瓜、丝瓜,还有茄子、苦瓜、豆角、胡瓜都长得不错。

    每一株丝瓜苗、苦瓜苗、豆角苗、胡瓜苗旁边,大郎都插上了一根小木棍,让瓜苗生长有一个攀附缠绕的依仗。

    再长一长,就要搭上架子了。

    南瓜苗不用,按照赵清虎的吩咐,就让南瓜苗随地爬,不过,爬的方向要控制下,是往棉花地外面爬,不能往棉花地里面爬。

    棉花虽然能长成一两米,可也扛不住南瓜藤祸害,一株南瓜藤成长起来,能祸祸一大片棉花。

    “清虎啊,你种的这个就是棉花?”

    路过的村民,见赵清虎来了,在查看棉花地,有几个扛着锄头就过来问了问。

    对于他们来说,棉花可是稀罕东西,从来没种过,也不知道怎么种,可家里面能用上。

    冬天没有棉衣棉被,能冻死人。

    大家的旱地里面,大部分种植的是冬小麦。

    如今过了立夏,马上就是小满。

    小满时节,冬小麦会灌浆,也是增肥施肥的大好时候。

    可惜,农家只有粪肥,还不够用,水田要用,旱地也要用。

    有了堆肥法之后,有些勤快的,弄些半腐烂的草木树叶,已经堆肥成功了,也都弄来了旱地肥小麦。

    “这一片都是棉花,是我从县城弄来的种子,等到秋天才有棉花出来,到时候你们一看就知道了。”

    “这棉花一亩地能产多少啊?”

    “连花带子,几百斤应该有的,弹上十几床被子没问题。”

    “那种了棉花,你这地岂不是接不上冬小麦了?”

    “种值能接上,就是来年冬小麦没成熟,就要栽种棉花了,时间对不上,所以要种植只能是套种。”

    “套种?”几个汉子不解,啥是套种啊?

    这旱地原本肥力就贫瘠,古代也没有化肥,套种赵清虎是不建议的。

    但是,把地荒上几个月,对农家来说,又是巨大损失。

    “你们看我这棉花,是起了地垄的,一笼一排棉花。等秋天棉花收了,要再种冬小麦,我就要平地!冬小麦种下不能用咱们原来的办法,天女散花。而是要一排一排播种,而且要把给棉花起地垄的空间算计好,预留下来。等明年到了棉花种植的时候,冬小麦即便没有成熟,我们也能在一排排小麦间隔中播种棉花。”

    “那能有多少小麦收获啊,这不是浪费地吗?”

    “是啊,所以我不打算接种冬小麦,我打算种油菜,能跟棉花种植接上。”

    “也是,种油菜好,你这一大片地,若是肥力足够,你们家一年都不缺油水。”

    “还是种小麦好,小麦是粮食,油再多没有粮食也是白瞎。”

    “你个榆木脑袋,你就不能变通下,油菜籽又不是不能卖钱。卖了钱,你想吃什么粮食没有?”

    “我看你才是蠢的,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啊,以前饿肚子的日子忘了?别说是天灾人祸,随随便便有什么变故,那镇上的粮价就蹭蹭蹭往上涨,还是种小麦好,再少也是粮食。而且有了清虎教我们的堆肥办法,肥力不缺,就算是一排排播种,一亩地小麦也能收不少。”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