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60章 金陵之誓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初升的朝阳落在江南巡抚衙门朱门上,晕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装,自朱门向内,亭台楼阁、廊腰缦回、花草绿森、乃至于进出诸人,皆好似镀上了辉光。

    衙府之堂内,坐满了达官贵人,鸿儒学者,前面是六部尚书、侯爵勋贵,中间是省府大员,两侧列着于江南素有声望的大儒,这等阵势,甚至比当日李显穆初来江南,还要胜过三分。

    毕竟。

    江南局势已然大变,数万官吏的生死祸福,俱仰江南巡抚之言,纵然是装,也要装到李显穆回京。

    此时堂中众人交好之人皆窃窃私语,议论着李显穆召他们前来的目的,如今李显穆威压江南,挟制诸官,若是其他人,恐怕是要彰显威风了,可李显穆明显不是那等人。

    正想着,便听到有清音自堂外未及而至,“叫诸位久等了,本阁之过也。”

    语落之时,便见江南巡抚李显穆自外间走进,带着大片的光,众人皆是目光一凝,心中提起了几分。

    概因今日的李显穆可谓盛装。

    头上戴着的进贤冠,边缘并非普通金边或素边,而是镶嵌了细密的羊脂白玉片,温润光泽,冠顶正中镶嵌一颗御赐的鸽血红宝石,周围以金丝累丝镶嵌细碎珍珠作为衬托,身上着云锦蟒纹升仙服,腰间则是羊脂白玉镶金銙带,这三件,每一件都不是区区四品的李显穆所能拥有穿戴的,那便只有一个解释了,这都是御赐之物!

    自李显穆行到江南以来,只在众文武迎接他的接风宴上,才见过一次,而今日竟然着此服到此,那便说明今日,对于李显穆而言,乃是极其正式的场合。

    一瞬的沉默后,便是互相行礼作揖、其乐融融之相,“抚台客气,还请上座。”

    李显穆一边行拱手礼,一边不停走到最上首,行走间有宝剑于腰间夸耀,汉唐时的文人尚武,喜欢佩剑,宋明之时,便没了这种风尚,此时见李显穆佩剑而进,又想起接风宴时、文庙中时,李显穆皆是剑不离身,这等明显故意为之的举动,倒颇让众人诧异。

    待李显穆在上首站定,回过身来面对江南众人,偌大的明堂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着李显穆,等待他出言。

    “今日将诸位召集于巡抚衙门中,的确是有要事,自本阁入江南以来,有赖于诸位襄助,至今日,也算是颇有一番成绩。

    送往京城的粮食,皆安稳上了海船,漂洋过海往京城而去,足以供朝廷中枢取用,陛下安稳,朝廷安稳,则大明安稳,这是诸位的功一。”

    李显穆侃侃而谈,明堂中的氛围伴随着这番话有了明显的放松,看来今日是一场夸功之会,而非又是什么批判的场合,实在是众人对这位江南巡抚有些怕了,从接风宴开始,几乎每一次的场合,江南都会被批,他们永远都拿不到主动权。

    “朝廷定策安南,化为郡县交趾,自唐朝以后,交趾重归我大朝之手,光耀祖宗,而今有跳梁小丑妄图反复,于是天兵移之,数月以来,归功于诸位襄助,数万罪人被流放,使朝廷大军得到足以供给数年之用的粮草,这是诸位功二。”

    李显穆笑吟吟着道,这句话让众人脸上很是精彩,甚至不知道该不该附和,须知在场之人中,不乏拖欠朝廷粮税的人,只是他们怂的快,所以才能安坐于此地。

    李显穆一看就知道有人已然如坐针毡了,他今日的目的并不是要折辱他们,是以只轻微一点,就不再此事上过多纠缠。

    “今日本阁将诸位召集过来,共有两件事要与诸位说。

    其一,便是英国公张公翌日将率陆路大军临南京,南京六部、三省的三司衙门长官、以及南直隶、浙江二省各府长官,皆要随本阁前往拜见。”

    这番话让众人有些震惊。

    朝廷文武分治,英国公不是他们的上级,按理说是不用拜见的。

    当然,英国公乃是超品公爵,位列诸公侯、朝臣之上,在如今的大明,只在诸王之下,乃是事实上的大明第一臣,他率领大军至江南,若是平素关系好,拜见一番也属于正常。

    但……

    把江南文武都带过去,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说句不好听的,太子到了江南,都没这么夸张,李显穆之所以能被众人所迎接,是因为他身上本就有巡抚江南的职责,谁也不想因为此事恶了这位。

    可英国公这件事……

    “此番朝廷进攻安南乃是水陆两路并进,沐国公从云南进攻,与吾等无关,英国公只率领了两万三大营精锐南来,其余的辅兵以及民兵,皆要从江南抽调。

    本阁身上兼着南征大军军需官一职,一应军械器具、民夫军役以及南征大军粮草,英国公俱要检阅。

    此番南征安南的粮草,大半皆要走刘家港海运,诸位乃是江南的父母官,随本阁前往,看英国公有何吩咐,回到省府中,也可早做准备。”

    这番话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句——“本阁身上兼着南征大军军需官一职”,江南巡抚兼着军需官,再加上李显穆和英国公张辅的私人关系。

    李显穆那番话虽然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清晰了——“江南就算是卖血卖肾都要给南征大军把后勤解决掉,江南各级官吏,都要把征调民夫等军国大事放在心上,否则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县官不如现管。

    英国公虽然强势、地位高,可论在江南的威慑力,远远比不上此刻的李显穆。

    一言既出,众人附和。

    眼见众人都明白其中之重,李显穆满意的点了点头,和聪明人说话还是省力的。

    按照他的推测,最终征讨安南的大军,大概是两万精锐禁军,然后从各地卫所抽调辅兵四五万,那至少要十五万以上,甚至二十万的民夫,这种行政上的大事,他非常需要江南各级官吏的支持。

    以他如今在江南的威势,完成此事不难,江南一众官吏,现在已经不想再和他斗了,只想让他赶紧做完事回京,把他这尊大神送走,对于李显穆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李显穆道出英国公之事后,众人更是好奇,按照李显穆所想,今日所到场的人中,至少七成都不需要迎接英国公。

    南京吏部尚书替众人问道:“抚台,不知还有一件何事?竟比英国公大驾还隆盛。”

    方才李显穆说有两件事,一件是英国公,另外一件想必便是需要如此之多人共同做了。

    方才聊起英国公之事还颇为轻松写意的李显穆,面容突然严肃起来,从上首站起身来。

    下方众人见状亦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杆,肃穆起来,心知此事必然事关重大。

    李显穆环视众人,缓缓闭上了眼,而后慨然道:“诸官生,待将平安南所需粮草、军需、兵役等事皆做完后,本阁就要回京城了。”

    众人没有反应,心中却不知有多少人松了口气,暗道终于要走了,可转念心中又提起了气,今日好似颇有不妥啊。

    临走前,李显穆想要做什么?

    “诸官生自年幼时所学,皆是四书五经,本阁虽也学四书五经,可却与诸位不同。

    先父所教导最多的,乃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诸位可知治国平天下之道吗?”

    啊?

    几乎所有人都茫然着,而后面面相觑,虽然所有的儒生在入道时都怀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可入了官场后,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汲汲于钻营之道,为的是升官发财,早就把这些东西抛之脑后了。

    况且治国平天下太大、太空,还真说不清楚。

    见众人没说话,李显穆也不在意,自顾自道:“在有德之人,在有德之法、在有德之制。

    先父教导过我很多东西,如今我不再此一一表述,只说些我入江南以来所见。

    本阁似乎不止一次的说过,江南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是以本阁发现江南之地竟然糜烂至此时,愤怒至极。”

    李显穆竟然用了糜烂二字,这让众人为之一惊。

    “抚台,糜烂二字是否太过了,虽有些许小疾,可却称不上糜烂二字吧。”

    “是啊抚台,太过于危言耸听了,这可是大明龙兴之地,京城迁走方才昨日,如何也称不上糜烂二字啊。”

    李显穆慨然道:“诸位只着眼当前,却不知地有不同,物有高低。”

    说着他举起一只手,“若以刀剑在此手臂上划一道伤口,只需上好的金疮药即可恢复,甚至连疤痕也能去掉,恍若从不曾受过伤一般。

    若此手臂断绝,虽然生活不利,可终究不会危及性命,自可安享晚年。

    可若心脏上有微微一道伤痕,纵然扁鹊复生,也只能徒然兴叹,这便是同样之事,落在不同之处的区别。

    大明又如何不是这般呢?”

    李显穆自上走下来,环视众人沉声道:“大明其余诸地,拖欠些钱粮都不打紧,国朝本也不依赖那些地方,大明其余诸省,有了贪污受贿乃至于官员苛待,虽也该死可对于大明存亡,也不打紧。

    江南却不同。

    还请诸位都记住,江南不同,如果大明是一栋楼,江南就是楼的根基,上面修建的再煊赫华丽,若根基不稳,便要坍塌。

    三省之地,占据大明六成百姓,泰半赋税,江南烂一点,大明就重重摇一片,若江南糜烂,大明就摇摇欲坠会亡国!

    是以在这里为官,若还有些责任心,便要格外注意,外外不能将外省的那些官场习惯带来江南!”

    道道朗声环绕于明堂之中,落在众人耳中,也不知有几人听进去了。

    “诸位中有功名者众多,曾于奉天殿上由先帝和陛下亲自考校,乃是天子门生。

    诸位混迹于官场,自以为通晓了许多道理,明白了钻营之道,便足以步步高升,可莫要忘记,这终究是大明的天下,上面有陛下,无论攀附了何等样的大人物,皆越不过陛下去。

    天子门生的身份才是你们最值得珍惜的。”

    有人不自觉低下了头,更多的人依旧沉默的望着李显穆,若他们能简简单单被几句话所感染,那就想的太简单了。

    李显穆也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强的能力,仅凭几句话就能让江南文武拜倒在自己麾下,说白了,若不是江南巡抚的身份,以及皇帝给予的大权,以他现在的身份,是绝对难以成事的。

    可他心气依旧极足,环视众人朗声道:“先前之语乃本阁发自肺腑,希望诸位一听。

    今日召诸位来,并不是为说这番话,而是要请诸位为本阁回京述告之事,做一个收尾。”

    巡抚这种钦差外派,回京必然是要写报告的,有专门的公文格式,报告写的好不好,甚至关系着功劳绩效。

    但这更让众人迷糊了,“此番抚台于江南造作大事,以抚台之文采,区区述告之事,岂非简易,又需要我等之人做何事呢?”

    “诸位过谦了,本阁说了,是收尾,这件事非要诸位襄助不可。

    本官要在江南同诸位面对着长江,一起发下誓言,誓保江南安宁,捍卫大明社稷。”

    几乎瞬间殿中便喧嚣震天,几乎所有人都震惊的望向李显穆,万万没想到他打的竟然是这个主意。

    让整个江南的文武官员一起发誓,他有病吧!

    可他们又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

    李显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记得父亲曾经和他说过,在另外一个世界,曾经有一群人,立下了拯救世界的大愿。

    他们对着太阳宣誓,牺牲自我只为苍生,并践行了誓言,于是迎来了前所未来的盛世。

    在李显穆的理解中,或许那是一群古代的墨家门徒,并且真的建成了墨家梦想中的天国。

    父亲和他说过,以利相合者,利尽则散。

    若是真的想要改变大明,就要建立一个墨家那样组织严密,并且怀有崇高理想的团体,而作为领袖,则一定要光明璀璨,才能让人信服跟随,所以要行正道,以公义而闻名于世。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