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62章 事了终归去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李显穆眼中透出神圣的光彩,那是超越一切纯粹的虔诚,遥望着九天之上。

    这世上又有谁对大明的忠诚能超得过李氏呢?

    恐怕就连朱氏皇族都没幻想过大明王朝能延续五百年吧。

    待数百人齐发的恢宏之声停下后,长江之畔竟一时沉默,唯有滔滔江水拍岸之声不绝于耳。

    非祭祀无以神圣,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强大的宗族和主流宗教,都会定时举行集会,或祷告、或其他,祖宗和神灵能不能听到且是两说,可与会之人却会极大的增强对家庭和组织的认同感,放大到一个族群和国家,便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古代,儒家承担的就是这个角色,对天下人进行个人的道德教育、维护家族的孝道教育、维护国家的忠君教育以及对天下的无限责任教育,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李显穆环视着与会众人,在众人没有察觉时微微点了点头,事实证明,这一套理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即便是江南这些浸淫在官场许多年的老油条,也依旧会动容,而那些心中还存着几分热血的年轻官员,受到的触动则更大。

    “要在家族中以及未来所建立的组织中,设立一套具备仪式性的流程,任何组织和族群,都需要一套神圣的光环。”

    李显穆心中暗道。

    金陵长江之誓在江南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整座江南的士子都蜂拥着往长江之畔而来,只为了看一眼那座石碑。

    因为石碑上刻着当日的誓言,亦有数不清的人在石碑之下,自己发了誓,这几乎成了一种士林中风尚。

    甚至不仅江南三省,由于长江终日有商人沟通南北东西,还传到了周边,是以甚至有周围府县的士人奔赴数百里前来瞻仰大明第一座颂大明神圣碑。

    而主导此事的李显穆则在江南再次声望大增,当初还有人认为他是故意借事,为朝廷威劫江南大族,其中亦有私人恩怨,可如今再也没人怀疑他的动机。

    卑鄙者自然对他更加警惕,可高尚者却崇敬他,李祺当初在江南之地存有的威望,真正的渐渐开始转移到他的身上,在江南士子眼中,他不再仅仅是李忠文公的继承人,还是李显穆!

    这且都是后话,在江南喧嚣之中,英国公张辅率领着三大营的精锐,自运河顺流而下,抵达了南京。

    ……

    张辅一到南京便先看到了那块立在长江之畔的高大石碑,以及刻在石碑上的字,顿时眼神一凝,正要问李显穆这是何时,而后便得知是李显穆率江南文武所立,他立时开怀大笑。

    “显穆你有大才啊。”

    张辅朗声笑道,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甚至还有一丝钦佩。

    从上古之时开始,诸夏就鄙视那些擅长逢迎拍马的人,称呼那些人为佞臣,认为这些人会败坏君主的德行。

    自古以来,诸夏就欣赏那些对君主直言敢谏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不畏生死的天下脊梁。

    比如李祺在朝廷上当着群臣的面,指出建文帝的错误,还直接挂冠而去,让他的声望彻底突破了限制,名满天下,赞誉满身。

    再比如李显穆养望的第一步就是为太子的储君之位,不惜触怒皇帝而辩驳。

    在世人眼中,李祺和李显穆都是直言敢谏的直臣,是天下脊梁般的人物。

    可张辅却觉得不是,李氏两父子不是那种愣头青直臣,他们做的很多事,明明比那些拍马屁还更讨皇帝欢心,只是技巧太过于高超,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甚至还要赞扬真是忠臣。

    李显穆知道自己岳父也是个颇有政治智慧的人,笑了笑没反驳,径直跳过此事道:“伯父,此番小侄巡抚江南,颇有一番成绩,小侄让六部诸官以及江南三省的省府大员,俱在外等候,有所命令,伯父俱可裁决。”

    张辅顿时一惊,纵然他从这面石碑上已然知晓李显穆定然于江南造作了大事,可能够驱使江南文武如同驱使属下,还是让他不由心惊,这可真是不凡。

    张辅拍了拍李显穆肩膀,肃然道:“辛苦显穆了。”

    李显穆朗声笑道:“小侄只不过尽些绵薄之力,惟愿伯父武运昌隆,为我大明再立大功,扬威于安南,震慑蛮夷!”

    英国公张辅没再说话,他们两人既是翁婿,两家又是政治上的盟友,这等关系不必客套,一切尽在不言中。

    九天之上的李祺望着却微微摇头。

    如今英国公张辅和李显穆心中想的,是英国公张辅年纪已经不小,大概永乐后,也就该渐渐身体撑不住了。

    张辅后继无人,英国公府可能会衰落下去,成为一个空有公爵名头的闲散勋贵家族。

    前期张辅护着李显穆,后期李显穆起来后再扶持英国公府,两人的巅峰期恰好错开。

    否则一对翁婿,一个是军方第一人,一个是文官第一人,那皇帝半夜都要被噩梦惊醒了。

    但问题是英国公张辅相当长寿,历史上高龄还能跟着大军出征,说明他身体依旧很好。

    这一世李显穆横空出世,势必要登上绝巅,到时候英国公张辅反而是登顶的阻碍,还不知那时会如何抉择。

    二人相谈一番,下了船后,众江南文武前来拜见后,便往南京而去,张辅将会在这里停留半个月,等待前期后勤工作完成,再往南去。

    而李显穆并不会一直等到征安南结束,在将粮草等从海上运走,他就会回京城,身上后勤军需官不过是兼职而已。

    这半个月时间,英国公张辅不仅在忙碌南征之事,也彻底将李显穆在南京的所作所为了解了清楚,纵然是他也不禁沉默了片刻。

    最后只感叹了一句,“显穆你有李忠文公之姿啊。”

    时间匆匆如流水,很快英国公张辅就从南京动身,率领着十万大军往安南而去,后续的民夫则依旧由李显穆督促诸省府、卫所支往前线。

    北方运河早已封冻,李显穆才堪堪从南京动身。

    他离开江南时,前来送别之人很多,有盼着他真的离开的,有崇拜他想要临走时再见一面的,挤满了长江之岸。

    李显穆背对着滚滚长江,回望巍峨的南京城,亦是颇为感慨,这一次下江南,他攫取了很多政治威望以及声望,日后他师兄王艮前来江南传播心学,压力将会小很多。

    载他离去的大船停靠在码头边,副使自船上匆匆走到李显穆身边禀告道:“抚台,船上已然全部备好,我们可以出发回京了。”

    李显穆点点头,而后面向江南诸官生朗然道:“诸位,此番叨扰江南,有劳诸位协助,创下一番功绩,本阁这便告辞了,我等山水有相逢,本阁祝诸位青云直上!”

    “此皆抚台之功也。”

    “抚台有能,造福江南,我等佩服。”

    李显穆转身上船,临最后,有人高声问道:“抚台可还有一言告江南诸生吗?”

    李显穆指着那高高耸立的石碑,“不忘长江金陵之誓即可!”

    “绝不敢忘!”

    “我等绝不敢忘!”

    零星的声音从江畔传来,皆是少年、青年之人,这其中或许便有于谦这等有志之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船帆高升,向北而去。

    ————

    永乐八年,江南地区爆发了轰动朝野的“妖术案”,波及了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并迅速成为太子党和汉王党夺嫡的焦点,李显穆在这种风波中挺身而出,他先是保下了太子,其后又前往江南将此事定性,江南士绅成为了“妖术案”的牺牲者。

    但这不意味着江南士绅的便是无辜受难,其后所发生的“奏销案”、“哭庙案”,证明江南士绅的腐朽堕落在永乐时期已经颇见端倪。

    李显穆严厉打击了奏销案、哭庙案中的涉事士绅,近五万人被流放到安南,其中包含大量知识分子、工匠、乐户,如今安南省望归县便是这些人所建立。

    接连爆发的“妖术案”、“奏销案”、“哭庙案”,使江南士绅在政治上再次遭遇了巨大打击,史书记载,‘苏、常二州,士绅耆老为之一空’,但得益于李显穆卓绝的政治手段,利用“长江金陵之誓”大幅削弱了江南士绅的逆反心理,使明朝南北弥合的进程再次向前。——《永乐江南大案见闻录》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