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圣旨以六百里加急奔向江南,礼部条文也送抵诸省。辩论宴立刻停止!
各省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立刻恢复本省秩序,不得出现更大规模动乱!
各省提督学道要安抚各省士子,明确朝廷的谆谆教诲之意!
面对失控的舆情,大明中央朝廷快刀斩乱麻,展现出了干净利落的收尾能力,其中也饱含着对后续发展的畏惧。
其中以浙江、山东、湖广、陕西四省闹的最大,都出现了士子伤亡现象。
尤其是浙江,多年积怨矛盾一朝爆发,仅仅粗略统计,士子伤亡人数就高达数百。
其中江南四才子之一,也在混战中被打伤了腿,若是恢复不好,身体有残缺的人,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前途几乎被半毁。
是以圣旨到了浙江后,因人情汹涌根本压制不住,直到各县派出了衙役,再加上三司官署都到场多番压制,才算是制止。
待各地的士林乱象渐渐平静下来后,朝廷很快就颁布了一条旨意——
从永乐十一年后的科举,《传世录》第一卷中李忠文公李祺对四书五经的注释,将列为和《四书章句集注》同等效力的解释,允许士子自由选择其中一种作答。
这道旨意在许多人意料之中,各打五十大板是解决此番乱象的最好办法。
那些理学保守派自然如丧考妣,而心学学子则纷然欢呼着圣上英明。
这件事却不仅仅科举上的变化,而是更深刻的影响到了天下。
比如有些一贯以理学传家的耕读家族,甚至敏锐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理学似乎开始渐渐陷入了颓势,而心学则蓬勃发展,于是开始试图逐渐转变站位,让家族后辈子弟学习《传世录》。
再比如李显穆未来不再仅仅是孤军奋战,而是在可观的未来能够得到一大批生力军。
再比如李祺的地位彻底和朱熹并列,甚至因为更靠近大明当代,他的地位还隐隐超越朱熹。
对心学而言,这场士林大乱可谓大获全胜,纵然不能庆贺,但亦足以让众人为之欣慰。
还不等天下人从这等大事中缓过神来,京城又传来圣谕,朝廷将要开启第二次北伐征讨瓦剌的圣旨向着诸省而去。
这次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陛下之所以心急士林的乱象,和北征之事也脱不开干系。
去年年中英国公张辅从安南再次得胜归来,如今朝廷有一支大军在日本协助日本国王源义持平定日本国中叛乱,但大明却并没有往昔身处战争的感觉。
直到皇帝再次要御驾亲征,天下人才再次感受到了那种九州为之震动的风雨欲来之感。
果然,只有草原上的游牧才是大明唯一的生死大敌!
这一次李显穆自然再次随朱棣北征,这一次的人之中,还有被册封为皇太孙的朱瞻基。
朱棣最喜欢的孙子,一个真正从各方各面都最像他的孙子。
……
“显穆。”
行军大帐中,朱棣招手让李显穆和朱瞻基上前,而后朗声大笑道:“显穆,北征路上,朕就把皇孙交给你来看顾了。”
“臣定不辱此命,誓死捍卫皇孙安危。”李显穆沉声道。
“大明的未来交到你手上,朕放心。”朱棣笑着,而后转头望向朱瞻基,“大孙,跟着你表叔别乱跑,有什么疑问就问你表叔,他是个无所不知的天才。”
“皇爷爷,孙儿明白。”
朱瞻基满是稚气的小脸紧绷着,学着大人模样,悄悄偏头望着无数次从父亲、母亲、皇爷爷还有许多人口中听过名字的李显穆。
行军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遑论对于一个仅仅十三岁的朱瞻基而言,他本以为打仗是激动人心的刀枪箭雨,可实际上打仗只是枯燥的行军,每天日复一日重复着机械的行动,很快他就感觉到疲惫。
李显穆察觉到了他的情绪,于是找到他,朱瞻基正在营帐外一处小土包上坐着,眺望着远方刚刚有一丝绿意的草原。
“太孙殿下。”
“表叔?”愣神的朱瞻基被惊了一跳,回过神来才见到李显穆坐在他下面的一块石头上,正笑吟吟望着自己。
“太孙殿下可是有些无聊了。”
“是啊,打仗和我想象中一点也不一样,表叔这也是第二次上战场吧,便没有几分……”
他迟疑不知道该怎么说当前的感觉,“失望?”
“没有。”李显穆径直说出,朱瞻基一愣,还不等开口,李显穆便已经再次开口道:“因为治国是个比打仗还无聊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啊?”朱瞻基惊得张大了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中所听到的,“表叔还是第一个说治国无聊的人。”
“听说太孙殿下喜欢斗蛐蛐?”
李显穆突然转变了话题,朱瞻基闻言有些脸红,但还是点了点头。
“斗蛐蛐好啊,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能看到蛐蛐撕咬、猛扑,直到最后胜利,想必那时太孙殿下很兴奋吧。”
“表叔真懂,再没有比胜利更让人兴奋之事了,我以为打仗也是这样,没想到却不是。”
“那是太孙殿下想错了,打仗其实和斗蛐蛐也没什么不同,这枯燥的行军,便是最终的胜利而做蓄力,第一次北征时,几个月的时候都在行军,直到最后在斡难河之畔,一举大获全胜,斗蛐蛐难道就能一上来分得出胜负吗?”
朱瞻基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挣脱出来,肃然道:“表叔说的是,是小侄太过于着急了。
这就是兵法上说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的道理吧。”
“太孙殿下果然聪明睿智。”李显穆赞道:
“圣上和太子都想让臣教导太孙殿下,可臣看殿下有天纵的才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不如何需要臣的教导,臣思来想去只有一桩事可以教太孙殿下。”
朱瞻基到底年纪小,被李显穆这等年少成名、连中六首三元、名满天下超级大才子一称赞,顿时心中暗自欣喜,颇有几分得色。
“表叔请说。”
“自古以来有数百帝王,有暴君、有昏君、有庸君、有明君、有圣君,这些君主有很聪明的,有资质普通的,也有资质顽劣不堪的,太孙殿下觉得什么人能做何等样的君主呢?”
朱瞻基微微皱眉沉吟,“自然是聪明的做圣君、明君,普通的做庸君,顽劣不堪的做昏君、暴君。”
李显穆微微一笑,反问道:“是吗?
那太孙殿下觉得秦始皇是顽劣还是聪明?汉武帝是顽劣还是聪明?隋炀帝是顽劣还是聪明?”
把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个功远大于过的皇帝,和隋炀帝这个一岁死都嫌晚的王八蛋放在一起,可以说是两人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但举例子自然要举这种知名的,这三个人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暴君,恰好不过。
李显穆这一个问题直接给朱瞻基干沉默了。
自古以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说暴,但没人说菜,那都是创造下不世功业的,一统六国、打垮匈奴,这等丰功伟业千年万世都难以抹杀。
隋炀帝在登基前的作为,那也是可圈可点,只是登基后就好像被夺舍换了个人一样。
朱瞻基沉默了许久,还是艰难开口道:“聪明,但这三人都是天生的性格暴虐,所以越是聪明,就越是对天下危害极大,正常的聪明人……”
李显穆并没有因为朱瞻基的反驳而如何,而是笑眯眯的听朱瞻基说完,而后才幽幽道:“那太孙殿下觉得唐玄宗如何呢?
他曾经开创过开元盛世这等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也造出了安史之乱这等让唐朝几乎中道崩殂的大乱,唐朝因为他而走向巅峰,又因为他而走向不可逆转的毁灭。”
这下朱瞻基真的没话说了,唐玄宗是一个足以让所有持有以下观点的人闭嘴的皇帝——
“他要是以后当了皇帝肯定是个明君”、“他要是晚死几年不敢想象有多辉煌”。
这种观点但凡被提出来,唐玄宗就会被拉出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朱瞻基被问懵逼了,就连那些久经官场摸爬滚打的官僚都屡屡碰壁,何况他一个少年,“表叔觉得是为何?”
“殿下方才说的,只说对了一半,想要成为明君和圣君确实要有天生的智慧,那些平庸之辈是做不到的。
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持之以恒的为善政之心。”
李显穆缓缓道:“方才臣说治国理政是件很无聊的事情,这不是胡说,而是事实,甚至臣说的不够严重,这实际上是一件很令人挫败的事情。
斗蛐蛐如果一直输,太孙殿下恐怕就不想玩了。
而治国理政,就是这样一件永远也没有胜利那一日到来的事情。”
这是朱瞻基从不曾听过的论调。
“还请表叔给小侄解惑!”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