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87章 主粮!真正的粮食神器!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众人吃得很是满足,碗碟间的土豆美食被一扫而空,连汤汁都被蘸得干干净净,现场气氛融洽至极。

    郑清之放下筷子,用帕子擦了擦嘴角,随即起身对着朱高炽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期待:“世子殿下,今日尝过这些土豆佳肴,老臣心中还有一事想问——这土豆口感远超预期,既能炸、能炖、能蒸、能煮,既能当菜佐餐,可它到底能不能像小麦、水稻那样,作为百姓日常食用的主粮?毕竟百姓过日子,需得有能管饱、能长期吃的主食,若只是偶尔当菜,终究难解粮食短缺的根本问题。”

    这话一出,原本喧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满朝文武全都放下手中的碗筷,眼神炽热地看向朱高炽——这正是所有人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户部尚书赵勉往前凑了凑,目光紧盯着朱高炽,生怕错过一个字;翰林院的老臣们也坐直了身子,连朱元璋与太子标都停下了交谈,等着朱高炽的回答。

    毕竟产量再高,若不能当主粮,土豆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大明的粮食困境也难以真正缓解。

    主粮才是王道,不然即便土豆亩产百石,若只能偶尔当菜佐餐,无法替代水稻、小麦成为百姓每日果腹的主食,那也只是多了一种“稀罕食材”,而非解决缺粮问题的“救命粮”。

    要知道,大明百姓千百年来依赖的都是能管饱、能长期食用的主粮——北方吃麦面馒头,南方吃稻米米饭,每日三顿皆以此为核心,才能支撑起田间劳作与日常生计。

    若土豆不能融入这样的饮食体系,百姓种了也只是偶尔尝鲜,遇着灾年,该饿肚子还是会饿肚子,官府该赈灾还是要赈灾,根本无法从根源上改变粮食短缺的现状。

    更遑论,大明的粮赋、储备粮皆以主粮为核心,若土豆不能当主粮,既无法纳入粮赋体系,也不能作为国库储备粮应对荒年,即便高产,也难以成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唯有能当主粮,土豆才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才能让高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饱腹之食,才能让大明的粮食困境迎来真正的转机。

    朱高炽见状,笑着站起身,环视众人,语气笃定:“郑学士问得好!这正是我要跟大家说的——土豆完全可以作为主粮!”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大家今日也尝了,土豆蒸熟后口感软糯,能直接当饭吃;磨成粉后,还能像面粉一样做馒头、面条、饼子,口感虽与小麦粉略有不同,却同样管饱;即便煮成土豆粥,也比普通米粥更耐饿。而且土豆富含淀粉,饱腹感极强,百姓一顿吃两个中等大小的土豆,再配些蔬菜,便能支撑大半天的劳作,这一点与小麦、水稻相比,毫不逊色。”

    “更重要的是,土豆的储存也方便。”朱高炽补充道,“将新鲜土豆放在阴凉干燥的地窖里,能保存三五个月;若是切成片晒干,或是磨成土豆粉,更是能保存一年以上,这与粮食的储存方式并无二致。百姓种了土豆,既能当下吃,又能储存起来应对荒年,完全能替代部分小麦、水稻,成为日常主粮。”

    听到这话,郑清之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狂喜之色,再次躬身道:“太好了!若土豆能当主粮,那大明的粮食问题,可就真的解决了!老臣先前还担心,即便土豆高产,若只能当菜,终究难成气候,如今看来,是老臣多虑了!”

    满朝文武也爆发出欢呼声,眼神中的炽热转为激动。

    赵勉兴奋地说道:“能当主粮就好!这样一来,推广时便无需担心百姓不接受,咱们只需教给他们种植方法与食用之法,百姓自然会主动种!”

    朱元璋也笑着点头,对太子标说道:“标儿,你听见了?这土豆不仅高产,还能当主粮,往后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愁没饭吃了!”

    太子标眼中满是欣慰,对着朱高炽说道:“炽儿,你立下的这桩功劳,足以让后世百姓铭记!有了能当主粮的土豆,咱们推广计划便可大胆推进,大明的粮食盛世,指日可待!”

    朱高炽笑着回应:“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并非我一人之功。接下来,咱们不仅要把土豆的种植技术、储存方法与主粮做法编成手册,分发到应天、凤阳等试点地区,让百姓尽快掌握;更要知道,能解大明粮食困境的,可不止土豆这一种作物。”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温室里即将成熟的玉米,语气带着十足的信心:“再过几日,温室里的玉米也将迎来收获。这玉米同样能作为主粮——它的籽粒既能煮着吃、烤着吃,脱粒后磨成粉,还能做玉米馒头、玉米面条,口感扎实,饱腹感极强,而且耐旱耐贫瘠,即便在北方干旱地区也能种植,正好填补土豆在部分地域的种植空白。”

    “还有红薯。”朱高炽继续说道,“虽说红薯的口感偏甜软,难以完全替代水稻、小麦作为每日主食,但它的产量比土豆还要惊人,适应性也更强,山地、坡地都能种,而且生长周期短,几个月就能收获。百姓种上红薯,既能当零食充饥,又能在灾年补充口粮,还能用来喂养牲畜,算是给粮食安全多上了一道保险。”

    这番话如同惊雷,让原本就欣喜的众人瞬间陷入狂喜。

    郑清之激动得站起身,声音都有些发颤:“世子殿下!竟还有两种高产作物?土豆能当主粮,玉米也能当主粮,红薯还能补充口粮,这简直是上天垂怜大明啊!有了这三种作物,别说缓解粮荒,便是让天下百姓都能顿顿吃饱、年年有余粮,也绝非难事!”

    户部尚书赵勉更是忍不住搓手,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推广计划:“三种作物搭配种植,既能覆盖不同地域,又能应对不同气候,大明的粮食产量定能翻好几番!往后户部再也不用为赈灾粮发愁,国库粮仓也能尽快充盈起来!”

    朱元璋看着朱高炽,眼中满是欣慰与激动,对着太子标感慨道:“标儿,你看看!炽儿不仅带回了土豆,还有玉米、红薯!这哪里是带回了粮种,分明是给大明带回了盛世的根基啊!”

    太子标也连连点头,语气坚定:“父皇说得是!有了这三种高产作物,咱们大明定能迎来真正的国泰民安,再也不会有百姓因饥寒而流离失所!”

    满朝文武纷纷附和,现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所有人都清楚,土豆、玉米能当主粮,红薯能补充口粮,这三种作物的组合,彻底解决了大明粮食短缺的核心问题——不仅能让百姓吃饱,还能让国家稳定,让生产力提升。

    往日里因粮荒而产生的担忧,此刻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朱高炽看着众人激动的模样,笑着补充道:“接下来,咱们先做好玉米、红薯的收获与留种,再把三种作物的特性、种植方法汇总成完整的手册,分发给各地官员与农官。相信用不了两年,这些作物就能遍布大明的每一片土地,到那时,便是大明真正迎来盛世之时!”

    众人闻言,纷纷躬身应和,眼中满是坚定与期待。

    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洒在众人身上,也洒在即将成熟的玉米与红薯上,仿佛在预示着,一个百姓安乐、粮食充盈、国力强盛的大明盛世,已近在眼前。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