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 第123章 平台建设完成(4.6K弥补下前两章读者受伤的心灵)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当他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堆满了木材和建材的工地时,看着那个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大地基平台,他的心才真正地安定了下来。

    连续两天,林予安都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他照料着温室里那些生机勃勃的菜苗,心中充满了田园般的宁静。

    而极昼那漫长的白天,他则启动便携式带锯机,将一根又一根巨大的原木,加工成可以用于建造的标准化建材。

    他刻意地不去想艾米丽,不去想那栋木屋里发生的一切。

    二十天的养护期,在忙碌中飞逝而过。

    时间来到了七月初。

    这二十多天林予安经历的一切,感觉比一年的经历都长。

    当大卫和迈克乘坐的直升机,再次降落在威斯曼的停机坪时,前来接他们的,依然是林予安和他那台拉风的宗申三轮。

    “嗨,林!假期结束了!”大卫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二十天你过得怎么样?”

    “做了一些有趣的小东西。”林予安神秘地笑了笑。

    当福特征服者再次驶入木森林地时,大卫和迈克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在他们离开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刚刚浇筑完混凝土桩基的工地。

    而现在,在工地的东南角,一座巨大的塑料薄膜材质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已经拔地而起!透过明亮的棚膜,甚至能看到里面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但这还不是最震撼的。

    在营地的另一侧,那座原本杂乱的“白木山”,已经消失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数个由上下削平的标准化建材,堆积而成的木料堆!

    每一堆都用垫木架高,空气在其中自由流通,整个工地,看起来就像一个专业的木材加工厂!

    “我的上帝……林!”

    大卫指着那座温室,又指着那堆积如山的建材,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甚至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为是极昼的阳光让他产生了幻觉!

    “这……这是什么?你在我们离开的这二十天里……不仅建了一座温室,还把一半的木头都加工好了?”

    林予安笑了笑,带着他们走进温暖湿润的温室,看着那些已经开始攀爬藤架的黄瓜和西红柿秧苗,平静地说道。

    “我只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而已。”

    众人很快就进入状态,开始了录制。

    在大卫强烈的要求下,林予安脱掉上衣,露出古铜色线条分明的肌肉,然后抄起那台斯蒂尔油锯,拉动了启动绳。

    “嗡——嗡——嗡——”

    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再次响彻了整个山谷。

    仅仅录了几个镜头,他就把衣服穿了起来,蚊子实在是太多了.

    阿拉斯加的夏天,终于开始展现出它慷慨和狂野的一面。

    极昼的太阳,如同一个熔炉炙烤着大地。

    木森林地通往道尔顿公路那条曾经泥泞不堪的土路,在连续数周的暴晒和蒸发下,如今也变得坚实干硬,足以承受重型车辆的通行。

    这一天,一阵久违的柴油引擎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打破了“木森林地”的宁静。

    一辆巨大的重型平板卡车,像一头钢铁长龙,小心翼翼地沿着那条狭窄的土路,缓缓地驶进了林予安的营地。

    这正是之前他联系的“北极星物流”公司,在确认道路可以通行后,第一时间将他预定好的所有现代化建筑材料,运送到了这片荒野的腹地。

    林予安叫来老乔治和斯坦,几人早早的就已经在此等候,看到卡车安全抵达,众人立刻忙碌起验收的工作。

    老乔治兴奋地搓着手:“林,弹药总算到了!”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即将大干一场的激动。

    大卫和迈克也扛着摄像机,兴奋地记录着这重要的一刻。

    对于真人秀来说,这种万事俱备的场面,总是充满了开启新篇章的仪式感。

    林予安启动徐工XC760K装载机,开始有条不紊地卸货。

    大卫的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这些即将被用于建造家园的关键物资,并用画外音般的提问,引导着林予安进行讲解。

    “林,这些看起来像马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大卫指着一堆闪烁着银色金属光泽的重型五金件问道。

    林予安一边小心翼翼地将一整摞支架叉起,一边解释道:“这是重型镀锌钢桩顶支架,也叫柱头连接件,它们是连接混凝土与木材的桥梁,也是保证木结构防潮防腐的关键。”

    接着,他又叉起一堆堆码放整齐的厚重木板。

    “这些是三厘米厚的舌榫结构胶合板,看到它边缘的凹凸榫槽了吗?这能让板与板之间完美咬合,形成一个整体,强度远高于普通的胶合板。我们将用它来铺设一楼的地板。”

    除此之外,还有一捆捆不同规格的镀锌方头螺杆,以及数个巨大的装满了数万颗螺丝的木箱。

    最后,是一整卷如同黑色地毯般的防水防潮卷材和几大桶粘稠的沥青胶。

    当所有建材都被整齐地卸在工地旁,分门别类地码放好后,

    老乔治的目光,投向了那二十一个静静矗立的混凝土桩柱:“是时候,让它们派上用场了。”

    “在架设任何一根木头之前,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的桩顶,都在同一个绝对的水平面上。”

    老乔治从他那辆老福特的工具箱里,拖出了一卷盘得整整齐齐的透明软管,软管的两端各接了一个带有清晰刻度的玻璃管。

    大卫好奇地问:“乔治,这是一根普通的水管吗?”

    老乔治不屑地哼了一声,像看外行一样看着他,用他那带着德州口音的腔调说道:“普通水管?小子,这玩意儿可比你那些花里胡哨的激光仪器准多了,而且它永远不会没电!”

    他将水管的一头递给斯坦,另一端自己拿着,从一个大水桶里开始往里灌水。

    他一边灌,一边不断地抬高和放低管子,嘴里还念叨着:“把气泡都排干净,任何一个气泡,都会影响最终的精度。”

    当水管里灌满了水,并且确认没有任何气泡后,开始进行测量。

    老乔治选择了一个位于地基中心、位置最适中的混凝土桩柱作为“高程基准点”。

    他拿出卷尺,在这个桩柱的侧面,从顶端向下量取了10厘米的距离,用一支红色的记号笔,画下了一个清晰的十字标记。

    “为什么不直接以桩顶为基准?”大卫再次提出了疑问。

    “因为桩顶本身有误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个误差。”林予安在一旁替老乔治解释道。

    老乔治对拿着水管另一端的斯坦大声喊道:“斯坦!到你了!把你的那头拿到基准点上!”

    斯坦走上前,将他手中那根玻璃管,紧紧地贴在基准桩柱的侧面。

    他小心翼翼地上下移动,同时让老乔治继续玻璃管中加水,直到水位线的最顶端,与那个红色十字标记的中心,完全对齐。

    “好了乔治!这边可以了!到水位线了!”

    “好的!稳住!别动!”老乔治确认斯坦那边已经对准后,大声命令道。

    然后,老乔治自己拿着水管的另一端,走向了离基准点最远的一个角桩。

    他同样将自己手中的玻璃管,贴在角桩的侧面。

    由于连通器原理,他这边的水位线,无论管子高低,都会自动地与斯坦那边的水位线,保持在同一个绝对的水平高度上。

    他等待着水面彻底停止晃动,然后眯起眼睛,用那支红色的记号笔,在自己这边玻璃管的水位线位置,同样画下了一个十字标记。

    “第一个点完成了!”

    老乔治直起身,对众人说:“现在,这个角桩上的标记,和我们中心基准桩上的标记,它们的高度是完全一样的,误差不会超过一毫米!”

    接下来,众人开始了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

    斯坦作为基准点控制员,始终保持他那一端的水管位置不动。

    而老乔治和林予安,则拿着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走向剩下的十九个桩柱。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重复同样的操作,将玻璃管贴紧桩柱-等待水位稳定-在水位线处做出精准标记。

    花了近一个小时,当所有二十一个桩柱上,都拥有了一个位于绝对水平线上的红色标记时,第一步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条看不见的水平线了。”

    老乔治指着那些标记点说道:“接下来的活,就是把所有高出这条线的水泥疙瘩,全部都给我磨掉!”

    只见老乔治走到他那辆老福特的车斗旁,从上面拖出了一台看起来极其彪悍的、橙色的斯蒂尔TS800油动切割机。

    “我的天,乔治!你连这玩意儿都有?”大卫看到这台机器,眼睛都直了。

    他认得这个大家伙,这是专业道路救援和建筑队才会配备的利器。

    老乔治自豪地拍了拍机器的外壳,笑道:“在阿拉斯加这该死又美好的地方混饭吃,没几件趁手的家伙可不行!”

    “这台机器,我当年用它切开过油田上冻住的管道,今天,用它来对付这几个小水泥桩,轻轻松松。”

    老乔治指挥道:“小子,你年轻,力气大,这个体力活你来干!我负责指挥,斯坦负责浇水降温!”

    林予安戴上最厚重的3M防尘面罩、护目镜和降噪耳罩,接过了这台凶猛利器。

    他拉动启动绳,那张直径近400毫米的巨大金刚石锯片开始高速旋转。

    林予安双手紧握着机器,将高速旋转的锯片,精准地对准了第一个桩柱的红色标记线。

    “滋——!!!”

    锯片与坚硬的混凝土接触的瞬间,迸射出了大量耀眼的火星!

    斯坦立刻行动起来,他拿着一根连接着水桶和小型水泵的水管,对准切割处,喷出细细的水流。

    在水流的辅助下,原本应该弥漫的粉尘,变成了一股股灰色的泥浆,顺着桩柱流下。

    林予安神情专注,他先是沿着红线,在桩柱的四周,切出了一道深达十几厘米的环形深槽。

    切好环槽后,老乔治又从他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大功率的电镐。

    “哒哒哒哒哒——!”

    伴随着一阵密集的、强有力的冲击声,大块的混凝土被轻而易举地凿了下来,露出了内部的钢筋笼。

    最后,林予安才拿出他自己的那台小巧的角磨机,换上打磨片,对切割后的粗糙表面,进行最后的精细打磨,直到整个桩顶的切面,变得光滑平整。

    当所有二十一个桩顶都处理完毕后,老乔治拿出了一把长达一米二的德国斯塔比拉高精度水平尺,在任意两个桩顶之间进行最终检验。

    当他看到尺子上的气泡,无论放在哪里,都完美地停留在中心刻度之间时,他爆发出一声满意的赞叹。

    “漂亮!小子们,很平整!”

    找平工作完美收官,紧接着,就是为这些坚实的混凝土基石安装那二十一个“钢铁宝座”。

    老乔治从运来的物资中,打开了一个沉重的木箱,露出了里面码放整齐的,钢制镀锌桩顶支架。

    “林,这些小东西看起来可真结实。”大卫凑上前,拿起一个掂了掂,发现它远比看起来要重得多。

    老乔治在一旁解释道:“当然,这叫热浸镀锌,能保证它在阿拉斯加潮湿的夏天和冰封的冬天里,一百年都不会生锈。”

    “它是木头和混凝土之间的'隔离带',能防止地下的湿气通过混凝土传到木梁上,导致木头发霉腐烂。”

    “好了,林,到你的冲击钻表演了。”老乔治说道。

    林予安换上了一把大功率的博世冲击钻,并装上了一根直径20毫米的,专门用于钻混凝土的四坑合金钻头。

    “突突突突——”

    伴随着强劲有力的冲击声,坚硬的混凝土在合金钻头下被迅速地粉碎。

    林予安的身体随着冲击钻的节奏微微震动,但他下盘极稳,始终保持着钻头的绝对垂直。

    斯坦则拿着一把皮尺,时刻测量着孔洞的深度。

    “好了!十五厘米!够了!”

    当斯坦发出指令,林予安立刻停手。

    接下来,轮到老乔治的——植筋。

    他先是拿出一支高压气枪,将长长的气嘴伸入孔洞底部,用力吹了几下,将孔洞里的粉尘彻底吹净。

    确认孔洞洁净后,他将那如同巨大针管般的植筋胶枪,对准孔洞直到填满孔洞的三分之二。

    然后,将一根M20规格的L型地脚螺栓,以旋转的方式,慢慢地插入充满胶体的孔中,直到达到预定的深度。

    “等这种结构胶完全固化后,它会把这根螺杆和整根混凝土桩,通过化学的方式,彻底粘合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天。

    他们三人分工合作,林予安负责钻孔,斯坦负责清孔,老乔治负责注胶和安放螺杆,流水线般的作业,让效率大大提高。

    当植筋胶达到了初步固化强度,他们便准备开始了最后的安装。

    需要更多人力的工作,林予安主动邀请了,巴顿、科迪他们来帮忙,众人将马鞍形的厚重钢制支架,套在已经牢固“生根”的螺杆上,垫上巨大的垫片。

    然后用可以设定扭矩的扭力扳手,开始拧紧螺母。

    “好了,设定300牛米。”老乔治对林予安说。

    当扳手发出“咔哒”一声清脆的声响时,意味着螺母已经被拧紧到了预设的最完美扭矩值。

    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将二十一个钢铁宝座一一安装。

    当最后一个螺母被拧紧后,二十一个灰色的混凝土基石之上,整齐地矗立着二十一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钢铁支架。

    “完美!”老乔治看着自己包工头的杰作,满意地拍了拍手。

    “现在,林,你有了一个可以传承一百年的基座。接下来,明天就该让那些大家伙登场了!”

    老乔治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那座原木建材山。

    ——————

    (各写各位股东送我上400月票!感恩~~~)

    (同时也有了经验,后续写女配会铺垫一下,不会这么生硬。)

    (爱你们!)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