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260章 两个涉猎广泛的家伙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随即是第四位获奖者安德烈·欧克恩科夫。

    表彰其在概率论、表示论与代数几何间构建深刻桥梁的革命性工作,尤其为随机矩阵理论与枚举几何的跨界融合开辟了全新范式。

    之后便是高斯奖,奈望林纳奖的颁发。

    只不过别说后者,即便是同属菲尔兹奖,欧克恩科夫和陶哲轩所受到的关注也远不及洛珞一个人。

    在佩雷尔曼没有出席的此刻,22岁的菲尔兹奖得主,就是全场的焦点。

    甚至于颁奖典礼已经结束,即将开始四场激动人心的大会报告时,仍有人在低声引论着。

    不过,这还是极少数,或者说是一些跟随着师长朋友前来的年轻学者,非专业的数学人等。

    譬如,此刻刘艺菲就完全没有关心什么报告,正抱着奖章好奇的研究着,毕竟这可是媲美诺贝尔奖的勋章啊。

    这辈子也没想过能跟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扯上什么关系。

    尤其是……

    刘艺菲抬起头看向洛珞的侧脸,正专注的看着屏幕上的标题,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跟平时在片场的他不同,做起学术来,他的身上有另一种迷人的魅力,像是书卷气。

    这样的人,是她的男朋友。

    刘艺菲低头笑了一声,真的很难不骄傲啊……

    能放在开幕式当天总会场的报告,重要性都毋容置疑。

    这四场报告由本年度数学研究各个领域公认最具影响力的顶尖学者发表,旨在展示数学最前沿的成就和思考方向。

    大会的首场报告便是几乎所有人最期待的重头戏,甚至就连洛珞自己,也对这场报告期待已久。

    当屏幕上打出报告的题目——《庞加莱猜想的证明:里奇流的几何化》以及报告人:Grigori Perelman时,会场响起一阵细微的、混合着敬畏与遗憾的惊叹声。

    洛珞也不例外。

    相比于佩雷尔曼缺席的颁奖典礼,他更加遗憾的是没法听他亲自讲述这场报告内容。

    所以这场原本应由他亲自讲述、足以载入数学史册的报告,只能由一位组委会特邀的著名微分几何学家代为讲解。

    不由得让人叹一口气。

    尽管代讲人严谨而详尽地梳理了佩雷尔曼的工作核心。

    如何通过汉密尔顿创立的里奇流理论,辅以精妙的熵公式和奇点分析,最终攻克了拓扑学中百年悬而未决的庞加莱猜想。

    复杂的公式在屏幕上流淌:从里奇流方程(\partial_t g_{ij}=-2 R_{ij})到证明奇点结构的“手术”技巧。

    强调了证明的独创性和完整性,指出其实现了瑟斯顿几何化猜想的伟大蓝图。

    洛珞凝神静听,内心激荡。

    这不仅是对拓扑学巅峰的一次巡礼,更让他深刻体会到数学疆域开拓所需的孤独、坚韧与常人难以想象的洞察力。

    当他看到屏幕上再现那些处理高维流形、奇点结构的精妙策略时,脑海中那个源于多维流形的拓扑构想微微颤动了一下。

    尽管方向不同,但处理“奇异结构”的数学智慧是相通的。

    他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下:

    “高维/奇点处理–几何流形的动态手术?关联N-S潜在奇点抑制?”

    紧接着登场的,是来自法国的文德林·维尔纳。

    他的报告题目是《共形不变性,施拉姆-勒纳演化与二维临界现象》。

    维尔纳以清晰的逻辑和可视化的模拟,带领听众进入了一个充满“随机魔法”的二维世界。

    阐述了施拉姆-勒纳演化——一种描述二维平面中随机曲线增长过程的强大工具。

    其核心魅力在于其惊人的共形不变性:这些随机曲线的统计性质在保角变换下保持不变。

    维尔纳展示了如何利用SLE统一理解和精确刻画了二维物理系统在临界点的行为,揭示了随机几何与共形场论之间的深刻联系。

    屏幕上,由SLE生成的随机曲线在平面蜿蜒生长,仿佛在演奏一首由概率和对称性谱写的交响曲。

    洛珞同样看得入神,一直到报告结束,人流开始涌动,他还坐在位子上,脑海里浮现着刚才内容。

    也正是因为他这副仍旧停留在思考中的样子,让周围本打算上来结识一下这位最年轻天才的数学家们望而却步。

    他们担心打扰到洛珞的思路。

    这里不是娱乐圈不是名利场,是数学的圣地。

    在这里,知识是最让人尊重的东西。

    相比于去跟这位天才混个脸熟,或者合个影签个名什么的,他们更期待的是见识到洛珞的论文里出现更精彩的新理论。

    那比一张跟菲尔兹奖得主的合影可酷多了。

    洛珞当然不知道外面还有那么多在等着跟他合影,想让他在衣服上签名的外国友人,否则他肯定愿意满足他们。

    虽然这种情况他在国内已经感受过无数次,但粉丝群体完全不同。

    要是那些教授们跟他合个影,然后摆在他们的办公室里,日后跟学生们介绍起来:

    “这是我在那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和最年轻菲尔兹奖得主的合影……”

    啧啧啧,想想就有点暗爽呢。

    果然,逼还是装这种学术型的最清新脱俗,

    不过,此刻他却是沉浸在了自己的思考中。

    两场报告听下来,他可谓是如痴如醉。

    他现在才有些明白,为什么当初老师想让他去普林斯顿或者加州大学读研了,这种被其他学者的理论冲击的感觉,他在国内从来没有感受过。

    说句不那么客气的话,无论是谷院士还是他的老师,都从来没给过他这样的洗礼。

    从上次他在N-S方程的研究上陷入停滞时,陈教授就几乎没有再给过他任何学术方面的指导了。

    当然了,老师和谷院士给他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其他方面,国内的数学大环境如此,这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

    好在他并不完全靠单纯的学习和学术交流,这也是他今天连续三场报告下来,每场都有所收获的原因。

    跟传统的学者流派不同,他涉猎的有些过于广泛了。

    即便他一开始可能只想完成一个风洞设计,专注于偏微分方程和流体力学。

    但随着他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拍过的戏越来越多,在那些道具的加持,积分的燃烧下,许多知识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进入到了脑子里,也不管他是否同意。

    虽然以22岁的年纪,这么轻描淡写的说出这句话,是非常容易遭人恨的,但洛珞还是想表示:

    别说他最擅长的分析学中的偏微分方程了,数论、代数、几何学、拓扑学……

    他……多少都懂点。

    维尔纳工作中展现出的对“随机生长界面”的几何化描述和对其“规则性”的精细刻画,让他仿佛看到了某种流动的边界。

    他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抽象的旋涡形态,旁边标注着:

    “SLE随机流线与N-S潜在湍流边界的初步联想”

    不过,像这样涉猎广泛的数学家虽然十分稀少,但也并非洛珞独一份,就在刚才跟他同样站在领奖台上的,就还有一位。

    “流体界面演化?你也在思考共形不变性是否隐含某种普适几何结构?”

    突然,一个轻咦声从一旁传来,接着那道身影直接坐在了洛珞的边上。

    其他人参合不进也不敢去打扰洛珞的思考,但不代表他也不行。

    因为他叫陶哲轩。

    会场里涉猎最广泛的两个年轻的天才,迎来了首次正式的会面。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