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洛先生,您好!”技术主管迎上来,态度恭敬而专业:
“抱歉占用您时间,我们需要测试PPT的兼容性,还有确认您演讲时是否需要额外的软件或特殊设备?我们会确保万无一失。”
洛珞拿出一个朴素的U盘递过去:
“PPT已经是最新版本,没有特殊软件要求,不过,最后可能会有一些即时的板书推导。”
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
洛珞的PPT在巨大的屏幕上流畅展开。
简洁、清晰,没有任何花哨的背景,只有公式、图表和精炼的要点,充满了数学的美感与力量。
技术主管不断切换着页面,同时确认着激光笔、麦克风拾音范围、备用笔记本连接等等细节。
洛珞配合着走位,测试不同位置的光线是否晃眼,确保每个角落的听众都能看清内容。
“白板已经准备好了,墨水和颜色都充足。”
助理指着报告台旁放置的立式大白板和不同颜色的笔。
“很好”
洛珞点点头,目光扫过台下排列整齐的座椅,明天,这里将是他的主场。
拿到菲尔兹奖不过完成了一半的目标,剩下的一半,就看明天这场报告会效果如何了。
调试过程严谨高效。
一切确认无误后,技术主管递还U盘,并与洛珞握手:
“一切就绪,祝您明天报告圆满成功!”
洛珞微微一笑,收起U盘和笔记本:
“辛苦”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即将属于自己的讲台,眼神沉静如水,想到这几天他又拓展了一些内容:
“希望我的进度不会辜负他们的期待吧”
8月25日,马德里国际展览中心。
在经历了开幕式和首日重磅报告的洗礼后,学术热情持续高涨。
然而,所有目光的焦点,早已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今天下午即将举行的、由菲尔兹奖新科得主洛珞带来的“一小时报告”上。
巨大的分会场穹顶之下,座位早在报告开始前半小时便已满座。
过道上也挤满了人,许多学者或站或坐于阶梯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期待。
深红边框胸牌的特邀报告人席位早已就坐,但众人的视线焦点,是前台那位年轻得过分的身影——洛珞。
斯梅尔教授端坐在前排,灰蓝色的眼睛紧盯着前方,如同等待谜底揭晓的猎手。
陶哲轩坐在不远处,习惯性把玩着一支笔,眼神却一改平日的灵动狡黠,变得极其专注。
卡法雷利、布尔甘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调和分析领域的顶尖学者们,都是肃然危坐。
刘艺菲和秦浩在预留的嘉宾席上,同样屏息凝神。
会场广播柔和地提示报告即将开始。
洛珞深吸一口气,走到讲台中央,对着麦克风,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开口:
“下午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近期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一些工作进展,报告的题目是《几何障碍、调和分析框架与N-S方程的强解路径》。”
他的身后,巨大的投影屏幕亮起,简洁而醒目的报告标题,配上那张早已被学术界熟知的洛珞证件照——正是他获得菲尔兹奖时用的照片,此刻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学术重量。
大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都仿佛被刻意压低。
“在去年的论文中”
洛珞的声音不高,却在扩音器的加持下清晰地传递到每个角落:
“我们探讨了传统证明N-S方程整体光滑强解的主要路径所面临的深刻几何障碍。”
他拿起电子笔,熟练地操作投影。
屏幕上立刻呈现出那份轰动性论文的核心内容概要。
“通过构造特定的非线性模式,我们揭示了在高雷诺数湍流潜在区域,经典的先验能量估计存在不可逾越的奇点爆发阈值,这相当于在湍流研究的前方标注了一处‘悬崖’。”
他指向一个复杂的泛函不等式示意图:
“关键的爆破准则,如∫{0}^{T^*}|\omega(t)|{L^\infty} dt =\infty,涡度在临界时间的积分发散,其根源在于湍流涡结构在特定几何配置下的拓扑不稳定性。”
台下的教授们,尤其是偏微分方程和流体力学领域的专家们,纷纷点头。
洛珞去年这两拳,重得令人心惊也令人信服。
“当然,指出路径不通并非终点。”
洛珞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锐利的光芒:
“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该向何方开辟新战场?”
他切到下一页PPT,标题赫然是《调和分析与流体几何的跨界融合框架》。
一个复杂但精妙的示意图占据了屏幕:左边是代表“调和分析”的频谱、多尺度分解、奇异积分符号。
右边是代表“流体几何”的涡管、涡丝、流形结构,两者之间则由多条色彩鲜明的箭头连接,象征着嵌入、约束和反馈机制。
“我们尝试锻造一把‘新武器’”
洛珞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兴奋,仿佛在描述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
“将调和分析这把解剖‘高频震荡与奇异结构’的精密手术刀,嵌入流体在临界状态下的几何骨髓之中。
核心在于定义全新的几何特征量,量化流体的局部拓扑特性,并建立这些特征量在调和分析视野下的演化规律。”
他走到准备好的巨大白板前,拿起蓝色马克笔。
粉笔灰的气息和马克笔的化学味道在空气中混合,却带着知识的芬芳。
“一个可能的抓手,比如…‘涡丝局部平均曲率的加权能量密度’。”
他快速写下一个公式草稿:μ_e(x,t):=\int_{B_\delta(x)}\kappa(s)|\omega(s,t)| ds /|B_\delta|。
“设想通过这样的测度,捕捉涡丝凝聚和能量聚集的微观机制,将其与控制湍流非线性项爆发的高频振荡联系起来。”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斯梅尔眼神放光,微微前倾身体。
陶哲轩嘴角勾起一个赞赏的弧度,这正是他们前几天碰撞的核心之一。
台上,洛珞的板书依旧在继续。
同时,他毫不讳言地指出了面临的巨大瓶颈:
对涡管拉伸(ωu)及拉伸速率(∥u∥L∞)在临界尺度上的精确刻画和能量控制异常困难——这直接关系到这把“刀”的锋利程度和有效性。
“The challenge”
洛珞在白板上迅速勾画出一个抽象的涡旋及其边界,并用不同颜色标注意味着不同频率扰动的区域。
他尝试引入这个新的几何特征量(κW)假设,并展示如何结合调和分析的多尺度工具来建立它的演化不等式框架。
用新的几何特征量重新解释了传统能量估计失效的本质原因,论证了这些障碍在调和-几何联合框架下可能被规避的“手术”空间。
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调和分析的多尺度分解技术,将定义的几何特征量μ_e与流体方程中“杀伤力”最大的高频分量建立量化约束。
他一步步推导出μ_e所满足的初步的非线性演化不等式。
展示如何组合μ_e的能量性质和调和分析工具,构建一个理论上可用于提升解的正则性的“引擎”结构。
笔尖划过白板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里格外清晰,复杂的符号和运算如精密的机械般层层展开。
洛珞的讲述极其清晰流畅,逻辑链环环相扣,板书推导虽快却条理分明。
台下顶尖学者们的眼神越来越亮,频频点头。
然而,随着报告接近尾声,一种微妙的氛围开始在会场弥漫。
当洛珞讲到“正则性引擎”的核心——“制服高阶导数小怪兽”的非线性耦合项估计时,他的语速放缓了。
“…要克服u·u项在临界尺度上能量向高频转移的爆炸趋势,关键在于几何特征量μ_e的演化方程在其高阶导数控制力方面的完备性。”
他停顿了一下,屏幕上展示了一个尚未解决的复杂高阶不等式轮廓。
洛珞转过身,在白板上重重写下标记着“核心开放问题”字样的区域。
他用红色马克笔画了一个醒目的圈。
这便是他目前卡在的位置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