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工业”这个词,不仅对瀚海领来说是个新鲜事物,放到大陆上任何一个国家,也都充满了不明所以。在规模化的生产机械没有出现之前,大陆的生产结构充其量可以被称为“手工业”。
即便是王国的制式铠甲,也是由一个一个的匠师们精心打造的,盔甲内壁上还会按照皇家工坊的规定,镌刻上铠甲铸造师的姓名。
如果铠甲出了点什么问题,有迹可循,有账可查。
甚至于万一王国吃了败仗,需要找罪魁祸首的时候也方便些。
工业,流水线,总装,这些词解释一下似乎都能明白意思,但放到繁星大陆,总让人觉得很玄幻。
嗯,玄幻世界的人觉得“工业”这个词很玄幻,这何尝不是一种科学!
到目前为止,面对领主提出的建设工业体系这回事,绝大部分领地居民,包括瀚海领首席执政官,“第二聪明人”赫兰大人,都是一脸迷茫。
什么,第一聪明人是谁?
那还用问吗?用领民们的话说,哪怕是瀚海领的每一粒沙子,都知道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点黄沙成沃土的,是无所不能的领主大人!
应该说,七眼之神的神迹展示,其效果还是相当震撼的,但之所以大家都不为所动,那是因为在至高无上的瀚海之主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展现神迹。
三只未成年的半人马,在戈壁深处将一整支穷凶极恶的匪帮碾为齑粉,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骇人的战绩。
而且,基于口口相传必然被放大的特性,这个匪帮的规模从原本的六百余,扩大到一千多、两千多、三千多五千多……
最新的版本中,它已膨胀成一支人数破万、职业者上千、双头食人魔数以百计的恐怖军团!
这可不是瞎猜的,拿着这话去问当时参与过那场战斗的沙民,或者是身为俘虏的大地精,他们都会在短暂的错愕之后迅速点头应和:“是是是!对对对!就是这样!千真万确!”
沙民们这么说,可以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大地精这么说,则是一种离奇的心理补偿效应。
那么庞大的队伍,都输了,死了,我还能活下来,活的还挺好,这难道不是祖神的庇佑!
如果说武力的强大是令人畏惧,那么耕作的奇迹则更加让人痴狂。
有一点必须反复强调,瀚海领没有贵族,没有贵族,没有贵族!
陈默自己空有一个领主身份,没受到过大陆任何一个国家的册封。
唐斯虽然阶位曾经很高,但只是白身起家,不然老婆也不至于跟人跑了。
赫兰是管家,林恩是战俘,沙民里再大的长老放到人族也排不上号,至于半人马,刚刚被抄了老巢。
唯一可能和高层能沾上一点点边的,牛头人刘载岳,据说是摩天岭雷霆崖某个纯血上位牛头人的传承,但是这并没有任何价值,这玩意人族领地不认,还是只能算战俘。
正因如此,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的领民都是苦出身,对“粮食”的渴望早已刻入骨髓,融入血脉。
当领主在大漠盐碱的温室中播撒下的种子,顽强地钻出沙砾,生根、展叶、拔节、抽穗,并最终长出饱满的籽粒的时候,整个领地的领民们陷入了一场盛大的狂欢。
哪怕海水稻的味道并不好,甚至还有些苦涩,但这不重要。
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诞生了亩产超越大部分平原地区的粮食,颗粒丰满,能让人吃饱,这还不够吗?
更神奇的是,食用这神奇稻米的领民们,普遍感觉自己干活时力气更足,精神更好。
真是领主庇佑!
这还真不是什么心理作用,从营养价值上说,海水稻中的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大米的三到七倍,氨基酸是普通大米的四倍,还有多种氨基丁酸和花青素等成分。
在这个食物品种匮乏的地方,海水稻完全可以说碾压了其他普通粮品。
对于领民来说,这就是领主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神迹!
七眼之神挖条沟算什么,他能让领地长出稻穗吗?
七眼神教驻瀚海的新任零级主教很想理直气壮的说一句,神无所不能。
但他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
一是因为神到底能不能他真不知道,神庭历代记载的典籍之中,从没有种水稻这种“神迹”演示。
二是他明白就算神明能做到,也基本不可能像这位领主一样,随随便便就做了。
神经病啊!有这个能力做什么不好,陪贱民种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他说出口之后,那些陷入狂热的领民把他的话,当成对领主的不敬,很有可能用拳头和钉耙,把他直接送回七眼之神的怀抱!
那就,还是……老老实实念经吧。
不管如何,有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打底,瀚海领已经形成了“领主说的一定是对的”这种绝对化认知,在此基础上,不管多么稀奇古怪的领地命令,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瀚海领的工业化,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艰难的启程。
陈默不缺高精尖的技术,不缺实验室级别的样机,不缺顶级专家团队指导,甚至还有院士级别的大佬拿着顶级神书《工程控制论》,手把手的给予指导。
但是,他缺工人,缺有基础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水平的,合格的产业工人。
那怎么办呢,他总不能在领地上先来普及一遍九年义务教育。
外事不决问东夏,内事不决问东夏。
东夏早就做好了预案,但是,家里的大人说了,别让孩子觉得我们在给他约束方向。
很多时候,大人给孩子安排好的路,孩子都不肯走,或者走的心不甘情不愿。
尊重,引导,准备,保底,这才是我们东夏要做的主要工作。
陈默一提出问题,东夏立刻就送来了一整套完整的建议方案。
首先按照类型,东夏将整个工业化过程中的所有工作,拆解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被称为丙类工作,是低技术含量甚至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搬砖,比如卸货,比如挖坑铺管,比如挑水清沙……
这些工作会完全彻底的交给本地工人操作,只要有个人给他们打个样即可。
丙类工作的最大价值是解放运力,一辆铲车一天就能干完的活,一群工人要铲十几天,但只要是本地工人能做的,大不了多上些人手,坚决不动用宝贵的运力。
第二部分的乙类,则是有轻微的技术门槛,需要基本的文化能力和操作水平。
比如固定模具、比如检查放线、比如操作桁车、比如接通电路……
这一块,由已经经过了初步扫盲培训的【火炬少年团】成员中的佼佼者,按照东夏提供的材料手把手的学习,然后作为技术骨干,将技术扩散下去,带出一批不一定知道所以然,但是会干的技工小组。
逐渐提高熟练度,练成瀚海螺丝钉。
最后,则是高技术门槛的甲类工作,比如按图精加工,比如机床参数调教,再比如复杂备件的更换和维修。
这一部分,完全交给了来自东夏的【鲁班一号】工程机器人。
这是东夏机械工艺的集大成者,大大的脑袋里全是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连接那个巨大的中央数据库进行查阅。
全身上下八条机械臂和两条线路传输接口,能够匹配和操作东夏送往瀚海领的任何一种机器。
比如东夏为了瀚海工业,特别配属了高精度3D打印机及全系列的粉末材料,【鲁班一号】可以据此打印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型零配件,并完成设备更换,检修和重启。
工作类型明确了,接下来是推进步骤
按照东夏规划组的设计,整个领地的工业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继续推进大规模光伏太阳能板的组网,并完成通向主要工业规划区域的线路连接,确保电力供应。
能源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步,是前三小,也就是小水泥,小化肥,小钢铁。
依托于已经发现的沙漠石灰石矿,搭建回转窑形成基础小水泥生产能力。
这是工业基建的基本保障。
小化肥的主体,是在已经启用的海水淡化厂南侧建设氨合成塔,依托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批量生产氮肥,供应和扩大农业生产,保障领地的粮食安全。
繁星大陆并不是一个粮食极大丰富的所在,长期大量的粮食采购注定是无法持续的,还是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小钢铁放在最后,不仅是因为它最重要,也是因为它最困难。
设备可以由东夏分批输送,但是,原料怎么办?
到目前为止,瀚海领周边还没有任何勘探出铁矿和煤矿的迹象。
要搞基础工业,这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东夏需要大批量购进这些工业原材料。
煤,还相对好说一点,不管是南部的溪月联邦,还是北部的兽人部族,都有发现过煤矿的踪迹。
且因为这个世界极低的工业水准,煤矿的用处大部分还是生活场景和作坊加工,价格低供应量大,一旦瀚海领抛出大单,自有商户和地方势力会组织开采。
反正煤炭这些东西,运过来的运费都要比矿体本身贵。
至于铁就比较麻烦了。
这玩意属于战略级别的资源,你说小批量弄个三五百公斤,给足了钱还有希望,但再往上,那就得靠非法途径了。
比如走私!
但再难,也得上。
连兽人都能买到钢铁,我人族领地凭啥买不到!
小钢铁的核心是建设起一个小型电弧熔炼炉,和一组氢基还原铁反应器,未来,为后两小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和设备支持,也为进一步的探矿和初采提供支撑。
前三小基本成型之后,最后是后两小的依次落地,也就是小化工,小机械。
这都是复杂性最强的工业类别,小化工在民用领域,主要致力于非金属类配件的生产和加工,在军用领域,那就是为硝化纤维素反应釜提供材料,出产发射药。
小机械在民用领域,是就地生产各种探测设备,生产设备和维修辅助设备;在军用领域则是配合铸造机,冲压机等,打造子弹和炮弹的生产线。
内外仔细一梳理,感觉内部的困难已经没有那么麻烦了,剩下主要是外部的资源问题。
最后,是配合执行步骤,拆解到每一个执行细节的时间节点计划表,按照核心一级节点,重要二级节点,基础三级节点的分布方式,依次展开,事无巨细。
而在这份计划表的第一行第一页,排在首要位置的,是一个和工业毫不相关的事儿,叫做:建立宣传体系。
命令下达的当天下午,“瀚海领特别宣传部”的木牌就挂在了领主府侧翼最显眼的位置。
设立宣传栏,选拔宣讲员,架设广播站,招募采记编……
夜幕降临,瀚海沙漠的夜空第一次被一种奇异的、充满力量的旋律所划破。
“铛铛铛,铛铛铛,红旗迎风飘扬,歌声多么嘹亮”。
激昂的音乐第一次在瀚海大漠的上空响起,整个领地陷入了一片亢奋的情绪之中。
简陋的窝棚里,巡逻的卫兵,灯光下的工人,广场上的孩童……无数人翘首以盼,侧耳倾听。
而在遥远的东夏位面,同样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东安府的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迎来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实验。
实验的主要内容,叫做【特殊能量约束结构下可控核聚变的稳定性测试】。
毫无疑问,这就是陈默从繁星世界送回来的一套全新的,基本按照东夏实验思路打造的中型魔法阵。
从外形上看,它的底座是一块半圆形的石板,圆形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卡口,一道道亮银色的线条从石板的深处游出来,在开口处汇聚成年轮一样的圆弧,紧紧围着卡口中央的一枚法力灵晶。
石板的上部,则是由三面短支撑搭起的一个中空结构,顶部又是一块石板,同样是密密麻麻的线条。
东夏科学院的专家第一次看到它,总感觉自己在看一块原始的,粗糙的,回路肉眼可见的巨型集成电路。
技术组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所有能观测的结构做了系统解析,这种各司其职的能量传输线路,正是用来传递魔法能量的路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本次实验相当于双系统启动。
外置这套神奇的魔法法阵,重点观测对等离子流控制的成果。
原本的设备全套保护措施一项不落,作为保底。
负责主持实验的,是来自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李泽院士,作为一名已经把近二十年的韶华都已经扑在这项事业上的老教授,李泽院士这一刻的感觉,既期待,又辛酸。
来自军方【玄鸟】小组的两名引导员一主一辅,站在了魔法阵的旁边,后排还有一个备用梯队,笔直的站在侧后方虚线外。
灵能引导之下,魔法阵被启动。
一道虹彩的亮光在虚空中浮现。
这是魔法阵附带的功能之一,灵能显化。
繁星大陆的灵能,看不见摸不着,尤其是在建立法术模型的时候,无法观测,导致魔法师们的传授效率极低,往往需要先将法术模型的样式固化到魔法石板上,让学员一遍一遍的练熟了,才敢进入下一个实操阶段。
但是,导师将真实的法术模型刻录上石板,学生再从石板的图样去还原法术模型,这一反一复,效率打了多少折扣不说,还非常容易出纰漏。
毕竟,法术模型是三维的,而石板刻录只是二维的。
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个,被誉为“王冠上的一级法术”的灵能显化。
它将空间中的法术模型的灵能轨迹点缀上微光术,微光晕染的颜色,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刚开始起手位置的灵能轨迹,就是淡黄色的,时间越久,颜色越深,直到最后变成浓重的橙色,一个五彩斑斓的法术模型,哪怕没有训导指点,聪明的学生也能知道从哪里起手。
淡淡的莹黄在空气中扭动。
当然,在这里,它不叫灵能,也不叫魔法,实验室使用的称呼,叫做星能,星体能量!
“星体能量模型构建程序规整,路径契合,结构达标!”
“检测模组确认,星能防护壁障已就位!”
“各单位已全部准备就绪!”
“实验开始!”
————
PS:本段不收费。
关于昨日的更新中独角兽的体型和重量问题,众多专业读者给出了标准计算,说8米长至少有几十吨重。
作者对这些东西不懂,有读者已经看出来了,奇蹄,壮硕,额角,参考的生物是犀牛,更准确的说是板齿犀。
当时查了不少资料,最终选择了信任百度百科……
请注意左上角“科普中国”审核标……
百度和读者,定有一个在骗我!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