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血染长津湖,只为孙儿同伟早进部 > 第二十四章 香帽子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祁书记!王所长!”刘弘的声音中气十足,带着山里人特有的穿透力。

    他大步走到两人面前,伸出布满硬茧的手主动跟祁同伟握在了一起。

    “刘支书,久等了。”祁同伟一边跟刘弘握着手,一边打量着面前这位望山坳村的村支书。

    只见其一身半旧的迷彩服,脚上一双同样半旧的胶鞋。身板挺得笔直,行走间带着一种干脆利落的节奏感。脸庞被山风和日头打磨得黝黑发亮,颧骨微高,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一种坚韧和精悍。

    在来的路上,王友德就给祁同伟介绍过。

    这位红山乡村支书当中的少壮派,今年还不到三十五岁,当过兵,非常干练,虽然年轻,但是在村里却颇有威望。

    望山坳村的村委会办公室是几间低矮的土坯房。

    里面一张掉漆的旧桌子,几条长板凳,还有一个大喇叭,基本上就是全部家当。

    刘弘麻利地提来暖水瓶,亲自动手给两人分别泡了杯茶。

    “刘支书,说说咱们村的情况吧。”祁同伟接过茶杯,环顾着这简陋却收拾得颇为齐整的屋子,直接开门见山道。

    刘弘在祁同伟对面坐下,收敛起脸上的笑容,神色肃穆地把村里的人口等、土地面积等基本信息给祁同伟介绍了一遍。

    “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呢?”祁同伟追问。

    刘弘苦笑道:“祁书记,您一路过来也瞧见了,咱们望山坳,夹在几道大山梁子里,地薄,石头多。光靠地里刨食,根本养不活几个人,主要还是靠青壮年外出打工挣点工资收入。”

    “留下的,老的老,小的小,还有带孩子的婆娘。侍弄那几亩薄地,养上两头猪几只鸡鸭,也顶不了大用。”

    “那咱们有没有什么比较有经济价值的特产?”祁同伟的目光落在窗外贫瘠的山坡和零散的土屋上,继续好奇询问。

    刘弘缓缓摇了摇头道:“穷山恶水的,能刨出点吃的就不错了,哪有什么特产?山上的树倒是不少,可砍伐有指标,不能乱动。地里种点庄稼,村民们养点牲口,既卖不上价,更运不出去,因为交通条件太差了。”

    说到这里,他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恳切:“祁书记,其实您不下来调研,我这两天都准备来找你汇报。您是省里下来的领导,认识的领导多,能不能帮忙争取一下,给咱们望山坳村修条路!”

    祁同伟好奇地道:“刚才我们过来的那条路,我看着挺好的啊。”

    这话祁同伟没有乱说,从他们下拖拉机的地方,到村办公室,全都是石子路。

    一些下坡上坎的地方甚至还铺了石板,路况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刘弘却道:“那条路,是我组织望山坳村留守的老弱病残齐上阵,加上逢年过节青壮年回来帮衬,用了一年时间才修出来的。但是这条路只能走人,没法过车,我们一直盼着看能不能修一条能过车的大路,这样咱们村里的粮食和牲口,运到城里去卖也就更方便了。”

    “能把大家组织起来修这条路,就说明咱们望山坳的人心是齐的!”祁同伟点点头,语气真诚赞赏了一句,但是他却没有接修大路的话茬,而是转移话题道:“走,麻烦您带我们到村里四处转转吧。”

    一行人出了村委会。

    正如刘弘所言,触目所及,除了零星的庄稼地和圈养的牲畜,实在难以找出能称得上产业的东西。

    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倒基本上都栽种了一些桃树、李树,但也只是村民自家打打牙祭的点缀,连经济作物都算不上。

    山是青的,水是绿的,空气也清新得醉人,可这绿水青山,却变不成金山银山。

    一圈转下来,除了印证了此地的贫瘠,似乎一无所获。

    日头升到中天,已经到了饭点。

    刘弘安排了午饭,而且为了招待祁同伟这位省城下来的年轻干部,他明显是下了血本,一桌子菜肴那叫一个丰盛。

    各种山珍、一条足有三四斤重的浓油赤酱红烧鱼,还有一大盆菌子汤。

    祁同伟奔波半日,早已饥肠辘辘。

    他昨天在乡政府食堂里面就尝过了本地菌汤的鲜香,于是先舀了一碗,准备尝一口。

    结果还没放到嘴边,就闻到了一股奇异的鲜香,比他吃过的任何菌类都更为浓郁纯粹。

    他吹了吹热气,小心地喝了一口。

    汤汁滚烫地滑过喉咙,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浓缩了整座山林精华的鲜味在口腔里轰然炸开,瞬间熨帖了四肢百骸。

    “嗯?”祁同伟眼睛一亮,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细细品味,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惊奇:“刘支书,这汤味道真绝了!是什么菌子煮的?怎么这么鲜?”

    刘弘正夹着菜,闻言憨厚地笑了笑:“嗨,祁书记过奖了。就是山里常见的杂菌,混着一起煮的。我们这山沟沟里,也就这点野味能拿得出手了。”

    “不对,”祁同伟放下碗,用勺子轻轻搅动着碗里形态各异、颜色深浅不一的菌菇,笃定地摇摇头:“我吃过不少地方的菌子,松茸、牛肝菌、鸡枞……鲜是鲜,但都没这个味儿。这汤的鲜,层次更丰富,回味也更悠长厚实。肯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里面。”

    旁边的王友德笑着插话道:“祁书记,您这舌头可真灵!刘支书是实在人,没好意思显摆。这汤这么鲜,其实是加了一种望山坳独有的一种小蘑菇,本地人都叫它香帽子。这种蘑菇跟其他几种常见的菌子搭配在一起,味道会格外鲜美。”

    “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望山坳村的一种特产。”

    祁同伟听得频频点头,目光灼灼。

    他拿起勺子,又仔细看了看汤锅里翻滚的菌子,果然发现了一种伞盖不大、颜色偏褐黄、菌柄细长的蘑菇,想必就是王友德口中的香帽子。

    一种敏锐的直觉在祁同伟心头跳动。

    这完全就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珍宝啊。

    pS:友情提示,红伞伞,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大家不要随便采食野生菌哈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