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咸阳宫阙三万里 > 112章 晓之以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诸位请听我说。"方铭继续说道,"诸位可曾想过,一门学问若不能学以致用,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伏念的身形一顿,颜路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而张良则缓缓坐正,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方先生此言差矣。"伏念转身,面色肃然,"儒家之学,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何来不能致用之说?"

    方铭不慌不忙地说道:"伏念先生说得极是。但请问,如今小圣贤庄弟子几何?能真正学以致用者又有几人?"

    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剑,直指儒家教育的痛点。颜路不禁轻叹:"方先生有所不知,求学需资质,更需财力..."

    "正是如此!"方铭抓住机会,双手按在案上,"若学问只被少数人垄断,如何实现儒家'有教无类'的理想?"

    海浪拍岸声突然变得急促,仿佛在应和这场辩论。张良轻轻放下茶杯,瓷器与石案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方先生似乎另有高见?"

    方铭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精心准备的理念:"我要在秦国建立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凡秦国之民,无论贵贱贫富,皆可免费入学!"

    "什么?"颜路手中的茶匙掉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伏念眉头紧锁:"荒唐!如此耗费,国库如何支撑?"

    "伏念先生问得好。"方铭眼中闪烁着现代人的智慧光芒,"我们可以分级教学:幼童学识字算数,少年习实用之技,青年研高深学问。如此循序渐进,既能广施教化,又不致耗费过甚。"

    张良眼中精光一闪:"方先生此议...前所未闻。"

    方铭知道张良已经察觉到其中的异常,但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革新教学内容。除经典外,增设农学、算学、医学等实用科目,让学子真正学有所用!"

    海风突然变得猛烈,吹得亭中帷幕猎猎作响。伏念的胡须微微颤抖,显然内心正在激烈斗争:"方先生此议虽好,但秦法严苛,岂容我等..."

    "伏念师兄。"颜路突然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方先生所言,不正是我儒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体现吗?"

    伏念沉默良久,终于缓缓道:"此事...非同小可。"

    方铭看出伏念态度松动,立即乘胜追击:"我可以保证,若小圣贤庄愿意合作,儒家经典将作为核心教材,诸位都可参与制定教学大纲。"

    "大师兄。"张良意味深长地看了伏念一眼,"方先生此议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不如这样,待师尊云游归来,由他老人家定夺如何?"

    伏念点头:"子房所言极是。此事需师尊决断。"

    方铭心中暗喜,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他郑重行礼:"多谢诸位。方某相信荀夫子定会做出明智抉择。"

    就在此时,张良忽然问道:"方先生,这些想法...您是如何得来的?"

    亭内突然安静下来,连海浪声似乎都远去了。方铭感到三道目光如炬般照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张良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

    "这个嘛..."方铭急中生智,"我曾游历西域,见过异国有类似制度......"

    伏念起身:"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待师尊归来,我等必如实禀告。"

    观海亭外,伏念与颜路的身影已消失在竹林小径尽头。夜风骤起,吹得亭角铜铃叮咚作响,如同远方传来的战马銮铃。

    方铭凝视着对面静坐的张良,月光透过竹帘的缝隙,在那张俊美如谪仙的面容上投下斑驳光影。海浪声忽远忽近,仿佛在丈量着两人之间无形的距离。

    "子房兄。"方铭打破沉默,手指轻抚茶杯边缘,"现在只剩你我二人,可否坦诚相告——你如何看待如今的秦国?"

    张良唇角微扬,笑意却未达眼底。他提起白玉酒壶,为两人斟满清酒,动作优雅如行云流水。

    "方先生此问..."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光芒,"怕是问错了人。"

    "哦?"

    "新郑城破那日,韩国张良就已死了。"张良举杯一饮而尽,喉结在修长的颈项上滑动,"如今坐在这里的,只是小圣贤庄三当家张良罢了。"

    "那...作为小圣贤庄三当家,你认为韩国为何会亡?"方铭试探着追问。

    张良突然轻笑出声,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方先生可知,韩王安被俘那日,宫中还在为谁该站在朝堂哪一侧而争吵?"

    夜风卷着落叶闯入亭中,在石案上打了个旋。方铭静静等待下文。

    "韩国之亡,非亡于秦军铁骑..."张良眼神飘向远方,"而是亡于贵族贪墨,亡于将领怯战,亡于每一个韩国人明知道大厦将倾却还在争权夺利。"

    这番话让方铭暗自惊叹,果然是谋圣,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良能够在局内发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厉害了。

    "所以..."方铭斟酌着词句,"你选择放下?"

    "放下?"张良突然转头,月光在他眼中凝成两点寒星,"方先生误会了。我只是明白了仇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海浪声突然变得急促,如同战鼓擂动。张良起身走到亭边,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背影挺拔如剑。

    "你看那片海。"他指向远处月光下的海面,"潮起潮落,从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秦国今日强盛,也不过是顺应了天下大势。"

    方铭走到他身旁,嗅到风中夹杂的淡淡咸腥:"所以你选择在小圣贤庄..."

    "铸剑。"张良突然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最好的铸剑师,不会在铁胚烧红时急于捶打。他会等待最恰当的时机,把握最精准的火候。"

    这个比喻让方铭心头一凛。他当然知道历史上张良后来成为反秦的核心谋士,此刻这番"铸剑"之说,分明是在暗示什么。

    “看来他还是没有放下仇恨。”方铭如此想到。

    张良转身离开,方铭突然道:"子房兄,若有朝一日你的剑铸成了...希望它不会指向无辜之人。"

    张良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剑本无善恶,全在持剑之人。"声音飘散在夜风中,"就像国无好坏,全在治国之道。"

    望着张良渐行渐远的白色身影,方铭站在观海亭中,感到一种奇异的历史参与感。这个在后世史书中被神化的谋圣,此刻就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深邃思想与复杂情感。

    惊鲵不知何时已出现在亭外,黑色身影与夜色融为一体:"大人,该回去了。"

    方铭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月光下的海面。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