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清除执念 > 第119章 年代文里的炮灰路人甲(完)
最新网址:www.00shu.la
    ☆

    沈星阑回到家,把他和陈康宁的一张合照寄给了父母,又说了说他拜见岳父岳母的情况,把陈家人都夸了一遍。

    沈家父母接连收到儿子两封信,心里颇觉好笑,这孩子平时一年都写不了两封信,好几年写的信加起来也没有这两封信的字多,真是事无巨细,什么都报告,可见是真的上心了。

    沈妈看着陈康宁的照片,笑道:“也难怪他上心,我要是他,我也上心。这姑娘真是怎么看怎么让人喜欢。”

    沈爹说:“那是老三的对象,你就别惦记了。”

    沈妈撇撇嘴,“说的什么屁话。美人谁不想多看两眼!”

    沈爹说:“你自己就是大美人了,你还看别人干嘛?”

    沈妈噗嗤一笑,把照片递给他,“呐,瞧瞧你儿子,笑得傻乎乎的。”

    跟她丈夫当年看她的时候一个德行。可见是随了根了。平时挺沉稳的人,一到谈对象的时候就幼稚得很。

    沈爹就着妻子的手看了两眼,脸上也忍不住带出笑意,“两个人都好看,般配。”

    他家三个孩子都遗传了他媳妇的好相貌,全都比他长得好看。他是他们家最丑的人,只能算是模样周正,跟英俊是不沾边的。

    想到这儿,沈爹心梗了一下。

    幸好他娶了个好媳妇。

    想了想,他又说道:“我们不能过去,我写一封信给亲家,让星阑代为转交一下。既然他这么上心,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给他拖后腿。”

    “是这个道理。快写。我这边还有些钱票,也一起寄过去。”

    沈爹点点头,略一思索,便开始落笔,他先表达了自己和妻子对陈康宁的喜爱,又为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自过来拜访而表示歉意,最后送上给年轻人的祝福,又盼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身体好转,到青城来会亲家,更欢迎陈平安夫妻俩到京城来。

    落款是他和沈妈的名字:沈炽钧、丁弘蕙。

    他同时给沈星阑写了一封信,又殷殷叮嘱了一番,让他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以后结了婚要尊敬妻子、爱护妻子。

    “家和万事兴”是一句真话。只是“家和”是建立在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基础上,并不是要去牺牲、委屈某一个人来实现。靠哪个人委屈求全得来的,绝对不是真正的“家和”。

    沈星阑收到父亲写给自己的信,还有随信寄来的钱票,当天晚上结束工作之后,便骑车来了陈家,双手把信交到了陈平安手中,又把父母寄来的钱票也交代了一下。

    沈家父母只寄来了1000块钱,数额在沈星阑看来不算多,毕竟他爹工资很高,这也就是他老人家两个月的工资而已。

    但目前他爹娘确实没多少钱,因为顾虑到时局,他爹把工资全都捐了,他妈的工资也捐了一部分,只留下一些应对日常用途。当然了,他俩都有国家照顾,平常花钱的地方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俩还能攒下一些。

    沈星阑大概把情况解释了一下,陈平安和王英只感慨人家高风亮节。

    而且,1000块在他们看来已经很多了。

    陈康宁也不觉得少,她身边的人,彩礼以几十块居多,一两百的就算是高的了。

    滚滚跟她说:“他大概是拿他大嫂当了对照组。当年他哥娶媳妇的时候,是1963年,那时候形势还好,他们家给他大嫂的比较多。所以他可能会觉得委屈你了吧。”

    陈康宁无所谓道:“此一时彼一时嘛。当年他们有钱,现在没有了啊。”

    她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纠结、自寻烦恼的。

    陈平安打开沈星阑父亲写来的信,字迹工整,遒劲有力,字里行间都是诚恳,再一看落款,陈平安愣了一下,这人他知道啊,排得上号的领导。这几年确实没他的消息了。

    他看了沈星阑一眼,没想到这家伙是个高干子弟。平时相处倒是看不出来。

    人家给他写信了,陈平安怎么也得回一封。

    双方家长就通过这种方式远途完成了“会亲家”的程序。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沈星阑征得陈康宁同意,火速打了结婚申请。

    陈康宁这边,倒是不用特意申请,但也需要单位开个介绍信。

    1971年底,陈康宁和沈星阑登记结婚,没有什么盛大婚礼,只是在陈家和沈星阑的小院都贴了喜字,还发了不少喜糖,让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夫妻了。

    新婚当晚,小两口是在沈星阑的小院度过的。

    俩人终于可以关上门在一起度过漫长的时光而不用担心有人会说三道四了。

    陈康宁终于可以想摸哪儿就摸哪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沈星阑也终于可以反客为主了。之前他一直被动,宁宁调戏他可以,他要是反调戏回去,就总担心这是一种冒犯。现在持证上岗,什么都不怕了。

    现在结婚有3天婚假,陈康宁就在沈星阑这儿待了三天,然后就回娘家了。

    她要上班,还是住自己家比较方便。

    沈星阑晚上过来找她,第二天一早再去武装部。

    好在青城并不是特别大,他年轻力壮,早晚各骑半个小时自行车的事,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至于别人打趣他入赘,他就更不在乎了。有本事你们也找一个又漂亮又可爱的姑娘去入赘啊!

    陈康宁这儿倒是没人说什么,都羡慕她嫁了人还能这么自由。

    1972年底,陈康宁生了个儿子,这孩子跟她姓陈,叫陈知霖,名字是陈平安和王英翻着字典给取的。至于他姓陈这事,也是提前写信跟沈家父母沟通过的。

    他们都没有意见。

    当年闹革命的人,很多都改名换姓,有的人就一直没改回去,子孙后代也跟着用了新的姓氏,他们并不是那么太在意这个。只要大人孩子都平安就行。

    陈知霖两岁的时候,沈星阑升了团长,就近调入青城军分区。他们一家人还是在青城生活。

    直到1976年,沈炽钧起复,一家三口才长途跋涉回了趟京城,沈星阑的哥哥姐姐也回来了,陈康宁和她的婆家人终于见上了面,在一起过了个年,然后,大家各回各家。

    沈家大哥和二姐也都不在京城工作,所有孩子都不能陪在父母身边。

    沈炽钧和丁弘蕙俩人也不是儿女情长黏黏糊糊的人,没事打个电话写封信他们就很知足。

    沈星阑在青城待了多年,职位倒是隔几年升一次,但就是不挪窝。直到陈平安退休了,他们一大家子人才回到京城。

    陈康宁进京之前,先在纺织厂办了内退。到了京城以后,她就不工作了。这时候形势早已经放开,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