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十七章:合肥十兄弟 吃酒换帖情谊深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血腥的镇压并未吓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至6月,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迅速蔓延至全国。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乡镇,各界人士纷纷响应,罢工、罢课、罢市如燎原之火,燃遍大江南北。

    商人们紧闭店门,以罢市表达对帝国主义的抗议;学生们走上街头,挥舞着标语,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工人们放下手中的工具,举行大规模罢工,使工厂陷入瘫痪。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到处是激昂的人群,他们的愤怒和抗争声响彻云霄。

    在这股浪潮中,各阶层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帝力量。这场运动,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压迫的坚定决心。它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尊严而不懈奋斗。

    与此同时,远在合肥的程明远,也被这股席卷全国的爱国热潮深深震撼。他看到了民众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这更加坚定了他投身革命、改变世道的决心。五卅惨案引发的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如同破晓前的曙光,为身处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希望,也为陈明远的革命之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925年6月21日,阳光穿过合肥上空那层厚重的阴霾,洒在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程明远如往常一样,天未亮便来到秦家木匠店,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然而,当他拿起工具的那一刻,心中却涌起一阵异样的波澜。

    几天来,关于五卅惨案的消息如阴霾般笼罩着他。上海街头同胞的鲜血,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些都让他再也无法平静。终于,在这个清晨,程明远第一次放下了手中的木匠工具,毅然决然地朝着卫衙大关、安庆路西段、合肥体育场的方向走去。

    当他赶到集会现场时,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无数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写着“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同胞血债”等醒目的标语。人群中,有工人、学生、商人,还有普通的市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愤怒与坚定。

    程明远缓缓走进人群,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每一个同胞对祖国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台上,演讲者声泪俱下,控诉着帝国主义的罪行,台下的人群不时爆发出阵阵怒吼:“血债血偿!”“坚决反帝!”

    程明远被这激昂的氛围深深感染,他的眼眶湿润了,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仅仅是一个躲在角落默默劳作的木匠,他要和这些勇敢的人们站在一起,为祖国的尊严,为同胞的生命,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程明远迈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步。他从一个关注瓦岗寨英雄故事的手艺人,真正走进了现实的革命洪流,开启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程。而这场声援五卅惨案的群众大会,也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激励着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了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925 年到 1926 年,时代的风云在中华大地剧烈翻涌。彼时,安徽的怀宁和六安两地,共★★的组织如星星之火,悄然燃起,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1926 年 7 月,在中国共★★的领导与推动下,一场震撼全国的北伐革命战争拉开帷幕。北伐军从广州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如滚滚洪流,向着腐朽的军阀势力席卷而去。这场战争承载着无数人对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渴望,其影响迅速波及全国。

    为了配合北伐军顺利进军合肥,同年 11 月,党派李云鹏、郑鼎等共★★员从上海回到合肥。他们与当地进步人士蔡小周、徐习庸紧密联合,共同策划了吴山庙起义。尽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如同一声响亮的惊雷,在合肥地区的上空炸响,对当地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让更多人看到了革命的力量,听到了反抗的呼声,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埋下了宝贵的火种。

    程明远,这位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思索与觉醒的木匠,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些风云变幻。吴山庙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展现出的共★★人坚定的信念、为人民谋福祉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陈明远。他看到,共★★所追求的,正是他一直以来渴望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的世界。

    此时的程明远,已然在心中做出了决定。他深知,只有跟着共★★*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为民除害”的理想,才能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寻得一条光明大道。于是,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陈明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共★★的道路,准备以自己的热血与力量,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切。

    北伐军占领南京后,为安徽省长陈调元十分恐慌,于 1926 年年底向北伐军投降。于是党组织派柯庆施、周范文和国民党左派沈子修、朱蕴山等在安庆成立了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1927 年 3 月,舒传贤化名夏维宁,霍山人,任安徽总工会筹委会委员长。程明远参加了由舒传贤领导的合肥地区的黄色工会。大革命失败后,舒传贤回乡开展革命工作。5 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柯庆施任书记。便相继成立两个中心县委,其中六安县委由舒传贤和萧方负责。

    1926 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合肥城被一片肃杀之气笼罩,但在这冰冷的表象下,一股炽热的革命力量正悄然孕育。

    张开泰,这位来自府北乡鲍家岗的热血青年,化名瞿伯平,怀揣着革命的火种,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归来。与此同时,张定武,肥东华为小河湾人,化名张伯平,也受党的指派,中断在安大的学业,从安庆回到家乡。他们都肩负着特殊使命——在合肥开展组织活动。

    寒假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了契机。两人虽来自不同地方,却因共同的理想与使命产生了交集。张开泰的妻子王大姐娘家在合肥北门双港开米行,而张定武的姐姐也住在北门附近,借助这层地缘关系,两人顺利取得联系。

    起初,为便于开展工作,他们以金兰兄弟为名,通过换帖结拜的传统形式,拉近彼此距离。此时,参与他们活动的仅有寥寥几人,但这些人皆是志同道合之士,对革命事业充满热忱。

    他们以实习青年的身份,小心翼翼地在合肥的土地上播撒革命的种子。尽管当时力量微薄,前途未卜,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每一次秘密的集会,每一次低声的商讨,都在为合肥地区革命组织的壮大积蓄力量。这星星之火,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燃成燎原之势,为合肥乃至整个安徽的革命事业带来新的曙光。

    1927 年元月的一个寒夜,合肥城被浓稠的夜色包裹,冷风呼啸着穿梭在大街小巷。然而,在省立医院附近张开泰的家中,却洋溢着一股热烈而庄重的氛围。屋内烛火摇曳,映照在十张年轻而坚毅的脸上。

    这一晚,合肥十人团组织正式宣告建立。成员们来自合肥周边不同的地方,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与抱负,齐聚于此。

    崔孝斋,来自府北乡,与张开泰有着亲戚关系,经张开泰介绍加入。他目光坚定,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柯武东,梁园柯家岗人,由张定武引荐。他身姿挺拔,带着一股果敢与英气。

    张建之,肥西高刘集张五方人,为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周味韶(周绍奇),肥西周大湾人,眼神中透露出聪慧与沉稳。程明远,这位在合肥以木匠为生的有志青年,经张建之、张开泰两人介绍,毅然投身其中。此时的他,放下了手中的木匠工具,拿起了革命的“武器”。

    徐梦观,又名许学成,住肥西高刘集柳村郢子,在张建之的引领下,加入了这个充满希望的团体。颜文斗,肥西三河镇人,当时在合肥读书,辗转于小书院合肥九中与正谊中学合肥三中。他家在城里生意有股份,被大家称作“小老板”,经张伯平(张定武)介绍,踏上了革命之路。何旭东,又名何世西,住肥西二十埠葛小郢,也成为了这个组织的一员。

    按照年龄,张定武被尊为老大,他沉稳大气,颇有兄长风范,为众人指引方向;张开泰位居老二,热情果敢,积极推动组织各项事务;程明远排行老三,带着木匠特有的踏实与坚韧;周味韶为老四,以其聪慧为组织出谋划策;崔萧斋老五,憨厚可靠;张建之老六,思维活跃;何绪东老七,踏实肯干;柯五东老八,勇猛无畏;徐梦观老九,认真细致;颜文斗老十,年轻且充满活力。

    他们围坐在一起,吃酒换帖,庄重地立下誓言。这十位青年,如同十颗璀璨的星辰,在合肥的夜空中汇聚,即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与变革。从这个寒夜开始,他们的命运与合肥的革命事业紧紧相连,共同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与热血的征程。(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