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 第132章 往后不必再受饥饿之苦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六郡大半将领、兵马都由周瑜训练,方能在江东树立极高威望。

    否则,他如何能掌控此局面?

    就连主公,在调兵上也不及周瑜。

    故而,只要周瑜在世,那庐江的七八万兵马即便暂被刘备招抚,一旦周瑜号召,又有几人会真心为刘备而战?

    鲁肃未采取行动,并非不愿翻脸,而是另有打算。

    然而,刘备的行径实在难忍。

    鲁肃不得不搬出周瑜来震慑刘备。

    “我……咳咳咳……”

    刘备被鲁肃言辞逼得连连咳嗽。

    他未曾料到,平素宽厚的鲁肃,此刻竟如此咄咄。

    本想令鲁肃知难而退,却适得其反,将其激怒。

    气氛紧张,仿佛一言不合即要刀兵相见。

    刘备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罢了!”诸葛亮轻叹。

    连鲁肃都态度强硬,江东众人之心意已明。

    周瑜更是急欲率军攻打庐江。

    此情此景,已不容迟疑。

    诸葛亮对鲁肃道:“子敬,请回江东转告吴侯,半月之内,我军必发往江夏,请吴侯届时接管庐江。”

    鲁肃点头应允。

    “多谢皇叔与孔明。”

    “孙刘联盟依旧,往后须紧密合作,共抗曹操。”

    鲁肃面露笑意,心中暗松一口气。

    他不愿与刘备交恶,如今事得解决,自是满意。

    “自然。”诸葛亮回应。

    鲁肃随即起身告别,返回江东。

    诸葛亮送走鲁肃,回屋见刘备背对自己,对脚步声无动于衷。

    诸葛亮知晓,刘备在责怪他擅自应允鲁肃。

    但他别无选择。

    若不答应,难道坐以待毙?

    庐江临长江,周瑜水战无敌。

    且庐江兵力多属周瑜旧部,战事难以为继。

    刘备终开口,语气略带埋怨:

    “孔明轻率应允鲁肃,我如何向庐江士族交代?”

    诸葛亮笑答:“主公以为,我答应前未曾深思熟虑?实则,我早有良策,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果真如此?”

    刘备顿露喜色。

    若能解决庐江士族之困扰,他前往江夏之路必将顺畅许多,也免遭背信弃义之讥。

    “当然!”

    诸葛亮应声点头。

    随即,刘备换上笑颜,上前紧握诸葛亮之手。

    “孔明,我非怪你,实乃对曹操设局陷害不满。”

    “来,请坐,共商对策。”

    刘备的热情让诸葛亮心中不悦顿消,含笑点头,道出己见。

    “主公,庐江士族推您为太守,只为名利。”

    “他们望借主公之力抬升家族地位,图谋升官发财。”

    “正如主公昔日应允庐江士族,加倍回馈各家族即可。”

    “主公试想,您初至江夏,身无长物,若携士族同行,郡中职位足以安顿他们,且江夏富饶,他们定会应允。”

    “此举既助主公速控江夏,又无损失,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言罢,刘备含笑点头,深以为然。

    他根基尚浅,无士族支持,难掌江夏。

    得其助力,则可加速掌控。

    然,刘备旋又皱眉。

    他苦笑:“恐非所有世家愿赴江夏,难免得罪一些人。”

    “更兼此举,江东孙权那边亦难交代。”

    诸葛亮淡然一笑:“此乃无奈之举,曹操奸诈,我们只能有所取舍,方能自保。”

    “否则,损失更重。”

    刘备叹道:“也只能如此,望至江夏后能早日安定。”

    “主公放心,我自当竭力相助。”

    诸葛亮笑言。

    “嗯,届时还望军师与士元多操心。”

    刘备点头嘱咐,“军师即刻筹备,越快越好。”

    我计划先平息庐江世家的情绪,然后迅速动身前往江夏,以稳固局势。

    “我明白了。”

    诸葛亮行礼接受命令。

    三日后,正午。

    刘备带领一万大军,携大量粮草辎重及世家子弟,率先向江夏进发。

    因甘宁已将江夏城内粮草转移,他必须从庐江调配资源来维持稳定。

    至于庐江空虚后江东的反应,他并不担心。

    江东六郡富饶,粮食无忧。

    他此次暂借庐江资源,待江夏稳定、粮食充足时,定会归还江东。

    突然,一名斥候骑马疾驰而来,大喊:“主公,前方有江夏百姓,欲呈上万民书。”

    刘备听后,又惊又喜。

    来不及整理衣装,便急忙骑马前往。

    万民书关乎他的声望,他岂能不重视?

    想当年治理徐州时,也曾获百姓赠予万民书,自此声名大噪,仁义之名远播。

    如今未到江夏,万民书已至。

    可见江夏百姓对他寄予厚望。

    想到此,刘备内心激动不已。

    若百姓皆如此,民心自安。

    刘备之名,也将再次传扬四方。

    不久,在探子的引领下,刘备见到三位略显疲惫的老人。

    他们身旁有辆牛车,黄牛瘦弱,令人心生怜悯。

    刘备心生怜悯,吩咐随从:“取些热汤来。”

    “遵命。”

    随从离开后,刘备下马,稍作整理,快步走向三人。

    “拜见刘皇叔!”

    三位老人一见刘备,连忙行礼。

    “不必客气,三位如此礼遇,让我惶恐。”

    刘备笑着扶起他们,正色道:“左将军刘备,拜见三位老丈。”

    论年龄,三人足以做他长辈,表示敬意理所应当。

    更重要的是,这能彰显他爱民的形象。

    果然,此举让三人十分高兴。

    “早就听说皇叔仁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确实,此行极为明智。”

    “有了皇叔的庇护,我们往后不必再受饥饿之苦。”

    三人笑声连连。

    刘备心中暗自高兴。

    “三位一路辛苦,请先稍作休息,热汤已备好,饮毕我们再继续前行。”

    刘备说道。

    一提到热汤,三人眼中放光,仿佛看见了美味佳肴。

    咽了咽口水,其中一人走到牛车前,抱起一卷白布,躬身道:“皇叔,这是江夏百姓联名呈上的万民书,请您务必笑纳。”

    “这……这怎敢接受?”

    刘备嘴上推却,手却已接过,同时道,“布帛颇重,还是让我来拿吧。”

    刘备将白布抱在胸前,匆匆一瞥,只见签名密密麻麻。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