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85章、十万吼(下1)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朱慈炅十将十兵的选择主要是按照熊明遇和孙传庭等人战后记功来的,也参考了几个总兵的意见。

    十将中方懋昌虽然夜战中因伤退出了战斗,但他率领骑兵首先反攻连破七阵非常耀眼,熊孙等人都把他评为第一功。

    很难说金蒙联军的溃败中有多少是因为他的反冲,他突然插入战场,接连破阵给金蒙联军造成了非常恐怖的影响和战场混乱,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大明骑兵来了多少人,可以说他的突击是改变大战走势的大功。

    不过军方几个将领对此有意见,因为方懋昌没有啥重要的斩首,他仅仅在夜战中弄死了一个疑似固山,还因为尸体坠落山谷,他连首级都没有取到,差点把自己搞死。

    同样反冲破阵的温如孔就比较得到军方将领的认可,他只破了三阵,但三阵的蒙古首领都被他斩杀,夜战追击更是杀人无数,最后他还参与了天台山的决死冲锋,是那一仗的副将。

    步战,骑战都强得厉害,斩首敌将,更是非常符合大明总兵们的审美,几位总兵都觉得温如孔才是燕山第一功。

    但朱慈炅两个人都没有选,他认为的燕山第一功是朱可贞,按照军方斩首传统,李化梧和卢象升斩首旗主,覆灭两旗,更在方温二人之上。

    李化梧同样连破三阵,参与夜战追敌,在混乱中依然维持建制,不失战马,保障了骑兵机动,他的功劳不比温如孔大?

    要知道,天亮集结时,骧云卫朝夕相处的战马好多都失踪了,也是漫山遍野都是建州马和蒙古马,他们才没有丢掉骑兵身份。

    单单这一点,李化梧就强了温如孔好多。

    是,李化梧功劳能力是比温如孔大,问题是他已经战死了,皇帝你要拉拢的是活人啊,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优秀骑将,掉一条手臂问题不大的。

    但谁也无法影响朱慈炅的决断,甚至主守的陈震亨都冒出来了,更有个先登之功的萧震虏,方懋昌排到了第六,温如孔排到了第七。

    朱慈炅在高台召唤方懋昌和温如孔都没有引起啥轰动,两个人也没有任何不满。

    方懋昌见证了文官和总兵们关于他的争议。

    他记得熊明遇自信的微笑,“方指挥破阵如锥,乱敌中军,当为燕山第一功。”

    他也记得满桂推荐温如孔,“温指挥破敌斩将,诸军之最,当为第一功。”

    不过皇上最后拍板他排到第六,他也没有意见,李化梧第二,他绝对支持,陈震亨更是他的老部下。

    温如孔没有那么多想法,能入十将对他而言已经够爽了,临上台他独臂还拍着汪起龙。

    “哈哈,我入十将,你啥也没有。”

    十将中的第八位,让许多人无语到死。

    他叫洪祖烈,金山卫指挥使。

    金山卫在什么地方?上海。

    洪祖烈本职是督运漕粮,皇帝南下,他们停在了山东,后来内阁调兵调粮,加上慈禧任太后已经过境,他被催促送粮赶往蓟州。

    洪祖烈其实根本不在作战序列,中军出发时,正好轮到他押送随军军粮,中军出击时,他还是火工头头,正在招呼人烧汤热饼。

    然后接到了皇帝全军出击,决战死战夜战乱战的命令,其实朱慈炅的命令不包括他们,他完全可以继续埋锅做饭,但这那行,完全不符合洪将军的气质。

    洪将军义无反顾的一声令下,抛弃了义勇伙夫和民夫,带着几百人抓了一堆大饼就冲了出去。

    他们这帮人到达战场时,金蒙联军其实已经被方懋昌等人搞崩溃了,漕兵虽然各种不行,顺风仗谁不会打。

    夜战中,洪祖烈更是死死咬住一队蒙古精锐,充分利用夜战骑兵失去机动能力的特点,拼尽全力弄死了两个蒙古头人。

    天亮后这两颗头颅一分辨,所有人都想骂娘。

    奥巴·博尔济吉特和洪格尔·博尔济吉特,蒙古科尔沁部的族长和大长老。

    战后记功,谁也不能把洪祖烈排除在外了。

    洪祖烈上台时那得意洋洋的模样,让很多人恨得牙痒痒。

    漕兵阵中在热烈欢呼,临近边军阵中大声诅骂,“狗屎运。”

    洪祖烈充耳不闻,昂首挺胸。

    第九将和第十将也有争议,一个是义勇总指挥孙祖寿,一个是保定总兵曹鸣雷。

    争议焦点是,义勇的斩首是否全记在孙祖寿头上,要知道很多义勇实际指挥并不是孙祖寿,全算上就有点恐怖了,说他是第一功都行。

    曹鸣雷更混账,这丫根本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斩首也少得可怜,但迫降万军又是事实,这里面还有好多蒙古头人呢。

    朱慈炅最终决定还是将孙祖寿和曹鸣雷选入十将。

    孙祖寿是副总兵级别的退役大将,闻战再披甲,这份精神就值得肯定。

    更不用说,义勇虽然是黄立极大撒币制造的,基本是没有训练过的流民农夫,但他们不仅仅是壮声势,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巨大的斩获。

    义勇在战场上干各种赃活累活,救死扶伤,非战之功都是巨大的。

    孙祖寿最后还组织了上万人冲阵,他们手中大部分是竹枪啊,也是金蒙联军没有士气了,不然他们不知道上去是送死还是立功。

    孙祖寿的这一举动还是为燕山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朱慈炅认可孙祖寿不仅仅是他个人也是对义勇的认可。

    曹鸣雷这个人很油滑,但是战场并不是只有厮杀,俘虏其实对后续的政治影响更大。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一万俘虏很让朱慈炅满意,可以赚黑钱,可以是宣传队,可以是播种机。

    反正这一万多人回到草原后,朱慈炅天可汗的威名会迅速传播,蒙古与建奴的蜜月期会强行中断,甚至插汗部也要认真考虑与大明的关系,好处实在太多了。

    唯一就是杜甫老先生可能对重启大帝不满,一会不杀一会多杀的,老先生的本意被反复蹂躏。

    十兵的选择朱慈炅更注意各兵种的平衡。

    孙祖寿上台时,老将脸上有着难以言说的满足,大明对建奴野战大胜了。他依稀记得辽阳溃兵脸上的惊慌,也记得宁锦增援后被高第弹劾退役时亲自砍断的“孙”字将旗。

    曹鸣雷上台是已经是倒数第二人,他倒是没有张扬,反而客气的跟各路恭贺他的总兵大将打招呼。

    “侥幸侥幸。”

    “祖总兵太迟了。”

    “尤总兵都怨苏布地。”

    “满总兵夺营之功其实也很大的,老曹实有不如。”

    ……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