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 第856章 全都老实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越王回京,原本热闹腾腾的京师官场,突然静了下来。

    不久前,王振还带着他的狗腿子们围攻越王府一派官员,甚至将矛头对准了首辅徐谦。

    如今那些攀附司礼监的狗腿子官员,个个默不作声,装死充楞。

    就连正统皇帝朱祁镇,也不敢找徐谦的茬,内阁所奏票拟,一律通过。

    这段时间,内阁的工作出奇的顺利,可谓政通人和。

    徐谦直接无语。

    老爹的影响力简直太大了,只是回京,甚至都没当众露脸,便能震慑一众宵小,简直可怕!

    自己身为内阁首辅,大明第一人臣,还差得远呐!

    鉴于各方的识相,徐闻并未入朝。

    不过,却下了一道邀请,请越王府一系的一干重臣,赴王府宴会。

    至于是何理由?

    没有任何理由。

    单纯的聚一聚。

    徐闻此举,无非是想让皇帝和王振知道,这些大臣是他越王的人。

    敢动他们一根毛,自己便会入宫,找他们好好说道说道!

    如此明目张胆的宴会,朝中居然无一人出言弹劾。

    放在以前,管他什么勋贵,非得喷死他不可!

    英国公张辅又如何?

    若胆敢私自设宴邀请大臣,照样弹劾,照样喷!

    王振养了那么多御史言官,面对越王这种出格的举动,竟出奇的一个个装死!

    平时牛逼轰轰那股子劲呢?

    还以为个个都刚正不阿呢,原来也是看人下菜碟。

    无耻!

    越王回京的轰动,在京城中折腾了半个月后,朱祁镇和王振这两个人的提心吊胆中,慢慢归于平静。

    接待完门生故旧,和那些日常的礼尚往来后,徐闻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此刻他已经踏上了久违的巡边道路。

    这条路以前他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就是为了调研边镇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可自己隐退才多久,就听到那些制度已经开始慢慢被破坏。

    徐闻就是想看看,究竟崩坏到什么程度。

    考虑到这次北巡的环境并不好,甚至还有些危险,所以徐闻三代之中,只带上了已经成人。

    以后注定要接过武国公担子的徐林,其他人感觉没那个必要。

    徐欣当然还是吵着要去,但都被徐闻拒绝。

    重走以前道路,徐闻的第一感觉,至少这条官道维持的还是不错。

    想了想也正常,朝中现在不缺钱,朱祁镇虽然亲政,可是政务主要还是由内阁处理。

    作为首辅的徐谦,从小就被徐闻耳提面命,当然清楚道路的重要性,所以相关维护费用还是能保证的。

    下面具体办事官员,拿点该拿的,事情还是都干了。

    此次的第一站,就是新宣府镇,除了名字继承了这个宣府,实际的兵镇,已经跳出长城范围,执行积极防御政策。

    往北扩了两百多里地,快北伸到后世的内蒙古境内了,也就是囊括了现在部分漠北草原。

    一路上,徐闻还敏锐地察觉到,往来的赶着牛羊的商队是不是多了点。

    十多年前,也是这条路巡边时,可没这么多商队。

    而且朱棣令下,所有的边镇执行严格的互市制度,牧民用牛羊肉来交易铁器和盐茶是允许的。

    但是数量和品类均被控制,他们只能买一些粗铁制成的铁锅,铁壶,其他能作为军事用途的,想都别想。

    如此控制之下,自然牛羊肉的交易也不太多。

    但大明无所谓,北伐之后已经控制的很大面积的草场。

    洪武年间困扰帝国的缺马,牛羊肉短缺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缓解。

    苦的是草原上的牧民,蒙元残余势力消失后,他们既没有冶炼的技术,被大明管控,也没有原料。

    就连部落之间的冲突,都已经快退化到用骨箭头。

    大明当然乐见其成,对于中原腹地来说,不闹腾的牧民,才是好牧民。

    现在徐闻看到这些牛羊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过了互市的范围,事有反常必有妖。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徐闻出行,虽然还是车队,但没有搞特殊化。

    用的都是从其他车马行调来,和其他行商无异的马车,驽马也都是普通配置。

    这次微服私访,化作行商车队,更接地气。

    没有徐欣和安成公主两位女眷,一行男人行事方便多了。

    包括护卫的暗卫,大家都是糙汉子,和普通人一样,遇店打尖,野外扎营便是。

    远离朝堂这么些年,徐闻身上的官味也渐渐褪去。

    配上身上的员外府,活脱脱就是一个富商。

    而徐林跟在身边,则是认真学习,准备接班的少当家。

    加上整个商队都是精壮小伙,又乐于助人,很快就围绕着他,聚齐了一堆车队,竟然隐隐形成一个庞大的商队。

    大家都很喜欢徐闻这个健谈,爽朗的老头,看上去就是个老行商了。

    路上随便到一个地方,他都能随便说出几个典故,给大家讲上一段古。

    这哪个赶路商人受得了,边走还有故事可以听,自然和徐闻越走越近。

    被徐闻人格魅力吸引来的诸位商人,慢慢混熟以后,话题也就多了起来。

    徐家车队的五辆四轮大马车,被防水油布裹得结结实实。

    一般情况下,大家也就避讳随便问人的营生。

    可是两天相处下来,发现这位老人很好说话,有些人就忍不住好奇,试探着问道。

    “徐老板,看你这一车这么扎实,都运的是什么啊?”

    徐林这个少当家代替爷爷回答道:“就是一点松江棉布,听说塞外销量不错,所以爷爷托关系弄了点过来。”

    “嚯!”

    周围人一阵惊呼,这可是好东西啊!

    自从黄道婆把纺织技术改进后,松江府一直就是大明的纺织的中心。

    而四海商会的兴起,更加助推了此地的产业发展。

    大明海军大规模的应用软帆的基础,也就是在四海商会研究所的指导下,松江府的纺织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水利织布机都已经开始在当地慢慢普及。

    最近因为南洋的橡胶树已经开始产胶,使得研究所停滞已久的蒸汽机技术,也开始大踏步地向前。

    可以预见的未来,蒸汽动力的纺织机将会引领一次大明的工业革命。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