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7章 大哥驾崩,侄子要把江山让给我?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秦皇汉武唐宗三人,确实不如父皇明断。”

    朱标微笑着接话。

    “他们虽功业惊天动地,然父皇重建汉人天下,再开盛世伟基,功勋不输给前人!”

    他说的并非溢美之词,而是真心佩服。

    他父亲自乞丐之身登基,荡清胡虏,奠基大明,复我中华。

    这样的功业,何尝不是一代千古?

    他人再多赞誉,老朱都能面不改色。

    可朱标一番肺腑之言,却让朱元璋老脸差点绷不住。

    “你这小子,倒是学会哄老子高兴了……”

    虽然嘴上骂着,嘴角却已笑意难掩。

    纵使始皇、汉武、唐宗为历代帝王楷模。

    可他朱重八,哪一点就逊他们?

    自寒微而起,文治武功,再定乾坤!

    这一桩桩,一件件,又有几人能比得了!

    ……

    永乐时期。

    朱棣眼见众帝王皆因标题分神,终于悄然松了口气。

    能借机与父皇对话一次,实属难得。

    虽然他真不想有这个“机会”。

    心中默念:“爹,您就歇着吧……”

    朱高炽与金豆子在一旁轻声探问:

    “父亲,那说话的……真的是祖皇?”

    朱棣望着三人,眉头微蹙,终是低声说道:

    “多半不假。”

    “这天幕真是奇物,竟能联通古今帝皇之意。”

    “若不是……”

    若不是父皇朱元璋身在其中,他真想与那传说中的诸帝一叙。

    可如今,他根本不敢张嘴!

    然而,这种事想瞒恐怕也瞒不住。

    一旦未来的帝王降临其中,这件事迟早要揭开。

    既然无法藏拙,倒不如主动交代?

    好在那是另一个时空的自己,老爹也隔着天幕,未必能奈他何。

    不过另一个“朱棣”,怕是难逃一劫。

    他陷入沉思,琢磨该如何措词。

    直接说“大哥驾崩,侄子要把江山让给我”?这怕不是爹要当场吐血!

    还是换个说法,说侄子胡来,逼得兄弟们走投无路?

    朱棣想了一圈,依旧理不出个好法子。

    毕竟,他终究是篡位而得。

    这皇位本就应该是大哥的东西!

    谁都不准许染指的!

    若非大哥英年早逝,父皇也断不会把帝位交给侄儿朱允炆。

    毕竟按照理应的传承规矩,这皇位该由我们这些亲生儿子来继承才是。

    虽说自己被情势所迫、走投无路。

    可终究,还是夺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皇权。

    “唉……”

    朱棣长叹一声,沉默了许久。

    ……

    此时。

    李世民紧盯着头顶的天幕。

    他很想弄明白,自己的儿子究竟做了哪些事,才会登上那样的榜单。

    他也在怀疑,自己这些年是否也犯了错。

    玄武门那日黎明,他放出的那一箭,是否终将在几十年后反噬到他本人?

    李世民心中充满疑问!

    即便他并不愿去直面真相。

    承乾真的意图造反?

    为何会如此!

    哪怕这些年来,承乾屡次令他失望,

    可李世民对这个孩子仍未完全死心。

    他没想到,竟有一天,父子二人会刀兵相见。

    他的心潮起伏,如怒海惊涛,久久难以平复。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朝臣也一言不发,低头不语。

    而东宫中。

    李承乾同样盯着天上的天幕不放。

    他急切想通过天幕,窥得后世走向!

    并借此找到一条通向胜利的出路。

    叛乱?

    此刻已无路可退!

    ……

    画面尚未浮现,天幕中却已有声音传来。

    那是铁蹄声中交织的低语,回荡于宫墙深处。

    似乎早已预示着某种可能性的到来!

    紧接着——

    一段低沉而又饱含情绪的旁白缓缓响起。

    【武德二年,承乾殿传出婴儿啼哭,李世民的长子出世。】

    【李渊亲自为其命名承乾,寓意“承皇业,控乾坤”,李世民对其寄予厚望。】

    【八岁册立为皇储,太宗遣陆德明、魏征等名臣为师,望其继承帝统。】

    【年幼时,他才识过人、仁厚谦恭,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朝堂众臣皆称其有太宗之风。】

    【………】

    旁白声中,简要勾勒了李承乾前半生的轨迹。

    幼时的他堪称楷模,父子之间也相处融洽。

    李世民极为宠爱这个长子,每当他染病,都会请来僧道祈福祷告。

    听到这段往昔,李世民忆起旧事,心中不免黯然神伤。

    旁白仍在继续。

    【至贞观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足患毁了太子的光辉形象。】

    【从此他渐沉逸乐,模仿胡人语言,自娱自乐,甚至命人盗民间牛马宰食以图快意。】

    【东宫之中,他令人绘制胡风图卷,并悄声对近臣道:得天下时,当率铁骑驰骋西陲。】

    【此言看似荒唐,实则是他内心对父皇宠爱李泰的抗议。】

    【………】

    年少时的李承乾温良聪慧,是典范太子,

    可随年岁渐长,他性情日渐乖张。

    他宠爱一位姿貌出众、能歌善舞的男乐工,称之为“称心”。

    李世民得知后震怒,下令将其处决。

    此事对李承乾打击极大,他在宫中为其设室安灵,日日夜祭。

    这些行径令李世民愈发寒心,遂转而更宠魏王李泰。

    而李承乾感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

    即便李世民从未明言想改立李泰为储,

    但他屡屡赏赐李泰超过规矩,仍令承乾坐卧不安。

    他急切地想要一个有分量的大臣,加入东宫阵营。

    于是他找上了侯君集。

    一场密谋已悄然拉开帷幕。

    【贞观十六年寒冬,太子私召侯君集,商讨大计!】

    当这句话响起时,画面终于显现。

    “侯将军乃我大唐开国功臣,扫平高昌、击败吐谷浑。”

    “而今日得见,深感荣幸。”

    李承乾举杯敬酒。

    侯君集表情冷峻地回应:

    “可惜,功高者常遭猜忌。”

    他曾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战功赫赫,却仍被众多朝臣诋毁弹劾。

    李承乾微笑:“本宫又何尝不是如此?觊觎此位之人,早已暗中布局。”

    侯君集已猜到他所指。

    却仍装作不明真意,不动声色。

    李承乾见他犹豫,便语气真挚地说道:

    “侯将军,今日请你前来,实是肺腑之言。”

    “当年你协助父皇夺位,今日若有教训和经验在身,是否愿为我所用?”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