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上面的两个例子只是中文的冰山一角而已。”“中文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中文到底有什么力量?”
“我们接着往下看。”
“实际上要论内涵和意境,这个世界上汉字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因为汉语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语素文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意文字,重点就是它每一个元素都有丰富的含义。”
“比如‘白’这个字,可以是白色,可以是空白,也可以是动词,白他一眼表示不屑,更可以是副词白嫖,当然了,我本人并不希望你们白嫖我。
总之每个字都能代入到一定的情境里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种文字的优势,我用英语来做个比较。”
“Create,
Created,
CreatiOn,
Creative,
Creatively,这里面每个词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每个词的后缀又不一样,用法就更不一样了,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被英语的语法和时态绕晕过?”
“会绕晕就是因为词綴词根的作用会使单词变得很复杂,比如: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就叫‘矽肺病’,意思是由火山灰引起的疾病。”
“同样的意思,在中文里只需要三个字就可以表明,而其他语言会变得很长。”
“所以其他语言想要描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时,往往需要用到更多的元素,极度缺乏精炼的美感,这也是为什么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只能在汉语的土壤里发扬光大。”】
……
……
……
「中国语言的简洁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而成语就是一个巨大的压缩包!
我是做翻译官的,最害怕的就是客户说话的时候突然在句子里面插一个成语,客户:我们对手产品的质量远越我们,要怎么做才好呢?
老板:田忌赛马。
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只能给他讲了半分钟的故事。」
「1→3(X)
2→1(√)
3→2(√)」
「哈哈哈,你这个也太简洁了吧。」
「妈的,谈起田忌赛马就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不好回忆。
三年级的时候和同学打了一架,我叫来了六年级的哥哥,他把他初二的哥哥叫来了,我也把高一的表哥叫来了,结果他叫来了他上高三的哥!这时候我以为我们必输无疑,好在那时候表哥已经学会了田忌赛马的课文,最后由我对战他高三的哥。」
「一番微操,把对手从三年级换成了高三。(笑死我了)」
「高一的哥哥:“弟弟可以挂,团战必须赢!”」
「本来以为自己是田忌,结果自己是马,还是下等马。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在中国做翻译官最害怕的就是遇到一句话:中国有句古话……
比这句话更可怕的是:在中国有一个成语……」
「中国成语能让中国人在说话或者写作的时候随时插入超链接。」
「引经据典,此之谓也。」
「我悬梁刺股,终于金榜题名,却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职场,最终丢盔卸甲,倦鸟知还。
这个信息量,能让外国有人发疯。」
「中国很多的诗词本来都是雅信达,可如果由文化底蕴不好的翻译官去翻译的话就会变成信、达、不雅。」
「《去朋友家》
朋友杀只鸡,请我过去吃。
村边有些树,墙外还有山。
开窗喝着酒,再聊家常事。
吃完这一顿,重阳还来吃。」
「妈的,直接让我对诗词歌赋去魅好吧。」
……
【“而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文这种独特的表意优势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语言风景?”
“首先,你们知道外国人在学汉语时最难的是什么吗?
不是写,不是拼音,不是含义,而是音调。
在汉语里,同音不同字是非常常见的例子,而这个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同音不同字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有趣的艺术作品。”
“比如,张若虚号称拥有着孤篇压全唐作品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首先这首诗的韵律美感,就是巅峰中的巅峰了,全诗36句,每4句就会换一次的韵脚一共换了9次。
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别起䪨,我们读起来了就会有高低错落的效果,再往细了看,拼音也各有不同,比如‘悠’和‘楼’读起来的洪亮程度就不一样,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运用,所以读起来就洪亮——柔和——饱满——洪亮——柔和的整体效果。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
“当然了,6万多首唐诗宋词里优秀的诗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你可能是从另外一首诗开始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的,你也可以把它发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但有时候我也会很好奇,这些经验是否永久地停留在历史和古人身上,现在的我们真的已经堕落到一个‘今晚月色真美’就能够征服所有中国网友的地步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找到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的一幕,我们央视的解说员当时在解说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时是这么说的: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我们非常庆幸能够在羽生结弦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他。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会为羽生结弦留一个位置。”
“羽生结弦,用樱花绽放式的决绝一次次傲然挺立在国际赛场。’”
“这段解说被传给日本,日本网友是这样评价的:‘中国人不只知道很多这种优美词句,还用另一种很高的造诣把贺卡语句里面的字用对方名字里面的同音字替换,也就是说把对方的名字插进特地找来的优美语句中,这也是和美国人完全不同的一种赞美文化。’
‘中国人的语言实在是美丽,只能说中国实在是个语言之国了,这么美妙的语言,这么美妙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漫长的历史沉淀起了作用吧。’
‘汉语的话怎么说呢?的确是优美流畅的修辞,以高级的教养,不分国籍的对拥有努力、实力和美的对象加以称赞表示敬意。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读了这些评论,所以我觉得哪怕今天距离唐朝已有1400多年了,但只要是用心在学习传承和发扬汉语的人,如今依然能以绝对的语言艺术,让全世界对我们抱有欣赏和敬佩。”】
「《春江花月夜》能够被誉为孤篇压全唐可不单单只是因为它的韵律,更因为诗中张若虚用四季、花季、昼夜代表短暂的时间更替。
而不停向前翻涌的江河和夜夜升落的月则像是见证过万世光阴的眼睛。
代表的是无限的宇宙,他们把过去几万年的时间都带到了此刻,让人类得以窥见永恒。
最可贵的是感受到这的张若虚并没有对人生的短暂与人类的渺小感到悲哀,他在诗里传递出来的情感是窥见真理的快意与坦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小时候只觉得朗朗上口,长大体会到它是用来描绘边塞极寒天气骤至,戍边将士生存环境之劣时,与字面意思行成的巨大反差,这其中蕴藏了诗人多少浪漫主义,试问其他语言能做到吗?」
「我更最喜欢的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有一种孤独又高深莫测的感觉,很像世外高人一样。非常符合我的气质。」
「孤寡的气质吗?」
「看完博主的视频,让我对语言有了一种新的了解,同时脑海里也慢慢涌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文字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初中七年级里有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里,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城市沦陷后,被强制学习德语。
阿尔萨市一所乡下小学里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最后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篇课文我小时候也读过,当初读的时候还觉得这篇课文里都说到了法语是最美的语言,说到了法兰西万岁,居然还会放进我们的教材里?简直匪夷所思。
但当我长大了,发现全世界都在学习英语时,再回头来看这篇课文,我才明白他的深刻意义。
那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啊。」
「中国的文字真的是越品越有美感,特别是文言文刚开始读的时候艰涩难懂,越读越苦尽甘来,越嚼越他妈有味,后劲真tm大。」
「而且越是精短,就越是重大。比如:黄帝崩,葬桥山。
史书仅仅用了6个字记录黄帝的离场,何等的宏伟壮大,令人浮想联翩。」
……
望着天幕上,后人对于汉字文辞华美,精简方便的夸赞以及外国人的认同,老祖宗们都欣慰的笑了。
其实所谓的成语,说白了就历史罢了。
华夏古代,自三皇五帝以来就有记史的习惯,一开始,大家对于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可后来发现这样子记载的历史很容易出现以讹传讹,一傅众咻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史信息被一再传错。
仓颉就发明了文字,将它刻印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用于代代相传。
由于兽骨、龟甲不易获得,极其昂贵,所以古人只能将文字尽可能的精简字数,让一块龟甲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
到了后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他们已经没有了这个限制,但语言早已成形,这是他们的文化,更是他们的历史。
能被传承,祖宗们都很欣慰。
……
民国。
几名宣扬新文化运动的学生们围聚在一起。
场面有些尴尬。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他们接受着旧封建社会截然不同的教育,都曾觉得汉字繁琐,阻碍教育普及导致了华夏落后,因此曾不止一次宣扬过废除汉字,改用他国语言。
然而百年之后的后人,却在用事实告诉了他们,他们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一名学生开口:“我们的路……是不是走错了?”
“……不完全错。”
另一名学生抬手,指着天幕上的那一条条评论。
“汉字繁琐,难以书写普及是不争的事实,你们看上面后人所使用的文字,每一个都笔法简单,精简干练,与我们现在所学的文字大有不同。”
“我想后人也应该是清楚繁体字的书写难度是有多么的困难,所以才选择了将汉字精简化来普及教育!”
“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再是废除汉字,而是将它精简化继续保留他原本的深度,方便普及教育。”
周围的学生们听了后顿时茅塞顿开,将原本宣扬的废除汉字口号换成了简化汉字。
……
“春江花月夜……”
李白轻念着春江花月夜的诗句。
声音中带着些许的微颤。
他上一次被一首诗词震撼是在什么时候了?
啊,想起来了,是初上黄鹤楼时,读到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想我李白,一生狂妄洒脱,所作诗词歌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每一首都是经典佳作。
被人冠以诗仙之名。
然而,今日得见这首《春江花月夜》却被压得自惭形秽。
难怪能够拥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就是不知道这个名为张若虚的人究竟是生于唐朝的哪个时空?
倘若能是和自己生在同一个时代就好了,真想见见他,与他把酒言欢一番,畅谈人间理想。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