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43章 改宗室之弊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殿内一时间落针可闻,只有炭火轻爆的噼啪声。五位内廷巨头肃然而立,方才的惊涛骇浪犹在心头震荡。

    朱由校的目光缓缓扫过几人,最终落在司礼府掌印刘若愚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拖延的意味:

    “刘若愚”

    “奴婢在。”刘若愚连忙趋前一步,躬身垂首。

    “如今宗人府的宗令,朕记的是瑞王叔吧?”

    “回皇爷,正是瑞王殿下。瑞王殿下身份尊贵,主理宗人府玉牒诸事,最为合宜。”刘若愚回答得谨慎周全。

    “嗯。”朱由校微微颔首,“你亲自去瑞王府,请朕这位皇叔即刻入宫。就说…朕近读《皇明祖训》,于宗室恩养之制多有不解,需向叔父当面讨教一二。”

    他的目光转向御案上那几份厚重的卷宗,指尖在上面轻轻拂过,补充道:“另传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李邦华、周嘉谟三位阁老,户部尚书毕自严,都察院左都御史顾昭,一并至此议事!”

    “遵旨!”刘若愚肃然领命,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退出安排。

    约莫半个时辰后,乾清宫暖阁的氛围比炭火更显沉凝。

    四位内阁阁老、毕自严、李邦华等均已躬身侍立。

    瑞王朱常浩,一位体态略显富态、面容敦厚的亲王也略带拘谨地侧立一旁,眼神恭敬中藏着不易察觉的探寻。

    他身份贵重,乃是神宗第五子,光宗异母弟,朱由校的皇叔,但在皇帝面前,姿态依旧放得极低,秉持着宗室不干政的祖训。

    “众卿平身。”朱由校示意赐座,“今日召诸位卿家前来,乃有两大关乎国运之务,需议。”

    他目光示意王体乾:“将山西查抄案的要略……尤其涉及晋商及代、晋两藩的部分,呈与诸位大人及皇叔阅看。”

    紫檀大案上,一份份誊录的摘要被恭敬地传递下去。

    阁老们神情凝重地翻阅,当看到那“白银三千六百九十七万五千余两”、“储粮二百八十万石”及所附庞大田产、店铺清单时;

    饶是见过大世面的方从哲、毕自严等人,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痛心疾首。

    “国蠹!真正的国蠹!”李邦华须发微张,忍不住低声怒斥。

    卷宗传到瑞王朱常浩手上,他本抱着谨慎旁观的态度,但当看到“晋藩昭德王朱求桂”、“代藩广灵王朱鼐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通虏资敌的名单上;

    尤其那清晰无比的王府令牌印鉴、亲随交接的证词时,瑞王捧着纸张的手猛地一抖,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脸色肉眼可见地白了几分。

    他甚至忘了身处乾清宫,失声惊呼:“这……这如何可能!求桂侄儿、鼐铉侄孙他们……怎敢?怎敢做下此等悖逆之事?”

    他猛地抬头看向朱由校,声音带上了一丝慌乱,“陛下,此中……”

    “皇叔,”朱由校的声音异常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供词、物证、往来账目皆在此,更有边军口供相互佐证。铁证如山,容不得半点侥幸。

    昔日辽东建虏铠甲刀兵日利,屡败我军,其中可有这些‘皇亲国戚’资助的锅铁、硝石?万千边军将士的血,有多少是死于自家人递过去的利刃?”

    朱由校的声音不高,字字却如重锤,敲在瑞王和每一位大臣心上。他直接将战场的失利与后方走私挂钩,将其定性为“悖逆”。

    瑞王朱常浩喉头滚动,再说不出半个反驳的字,颓然坐了回去,汗水浸湿了亲王常服的内襟。他知道,皇帝没有株连整个晋、代两府,已算克制。

    接下来,朱由校简明扼要地宣布了对晋商及涉事宗室的处置决定,从凌迟魁首传首九边、公开斩决亲族直系,到削籍发配、没收巨产,每一句都带着冰冷的血腥气。

    殿内陷入更深的沉默,阁老和重臣们互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神色,如此酷烈手段,若在平日,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御史的弹劾奏本怕要淹了内阁。

    然而,现在面对那触目惊心的通敌罪证、堆积如山的资敌粮械、几乎等同于朝廷数年岁入的走私暴利……谁又能说这惩罚过了头?

    皇帝只株连未扩大至九族,在朝臣看来,竟隐隐觉得已是网开一面!

    短暂的死寂后,朱由校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依旧面色苍白的瑞王身上:

    “诸位爱卿,皇叔,逆案虽令人发指,然此案不过冰山一角,冰山之下所露出的,是我大明沉疴百年之疾——宗室之累!”他拿起那份魏忠贤汇报的宗室人口耗粮清单,

    “光是在册的宗室子弟就有二十五万,更不要提未入名册之人,岁耗近半国赋!此非祖宗恩养之福,实是累卵悬于国鼎之上;再不改制,不待外寇,社稷将自溃于内!”

    户部尚书毕自严再也按捺不住,他上前躬身奏曰:“陛下明鉴!天下财赋自有定数,宗室耗用日增一日,边饷欠发,官员俸禄折钞,漕粮损耗日重,陕西等地连年荒旱,赈济之粮尚无处筹措…!”

    他抬头,目光灼灼地望向皇帝——或者说,是望向皇帝手中那张决定巨量财富流向的清单:

    “今山西逆案所抄没之现银、粮秣…恳请陛下圣裁其中部分,充为国用,以解燃眉之急!户部愿立军令状,必锱铢必较,善用之!”

    他点到即止,未敢直接索要,只是为皇帝立下保证。

    朱由校深深看了毕自严一眼,这位历史上为大明财政呕心沥血、甚至因无力回天而殉国的能臣,其急切是真实的。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所有人:

    “毕卿所虑,亦是实情,此事稍后再议。况且此案巨资固然可解一时之困,但宗室之弊的根本不除,朝廷永远是拆东墙补西墙!”

    “今日,召皇叔与众卿至此,便是要一举根除这颗缠绕社稷百年的弊政,为大明…也为宗室子弟,寻一条长治久安之生路!”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