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慈庆宫内,暖意融融,陈设雅致而不失庄重。刘太妃身着常服,坐在软榻上,见朱由校进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皇帝来了,快坐。外面天寒,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朱由校依言坐下,接过宫女奉上的热汤,恭敬道:“谢太妃关怀。太妃近日身体可安?”
“哀家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你。”刘太妃细细打量着朱由校,眼中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
“皇帝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哀家都看在眼里。这半年来,你推行新政,整饬边备,桩桩件件都是大事,也……都带着雷霆手段。”她的话语温和,却意有所指。
朱由校神色不变,平静道:“国事艰难,积弊深重,非雷霆手段不足以破旧立新。让太妃忧心了。”
“哀家知道你是为了江山社稷。”刘太妃轻轻叹了口气,
“只是,皇帝啊,你毕竟才十五岁,正是少年心性。哀家看你行事,有时……太过刚烈,锋芒毕露。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刚极易折啊。”
她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哀家想着,你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能说说话的人了。
寻常百姓家,十五六岁也该议亲了。何况你是一国之君,后宫空悬,于国本也不利。”
朱由校心中了然,太妃这是要提选秀的事情了,他不动声色地听着。
“哀家的意思,”刘太妃看着他的眼睛,缓缓道,“开春之后,是不是该下旨,举行大选,为你挑选一位贤良淑德、能母仪天下的皇后?再选几位品貌端庄的妃嫔,充实后宫?”
她见朱由校沉默,便接着劝道:“有了皇后,后宫有了主心骨,也能替你分忧。
更重要的是,枕边人若能时常规劝,以柔克刚,或许能让你行事多几分圆融,少几分……冲动。这于国于家,都是好事。皇帝,你觉得呢?”
朱由校放下汤碗,目光沉静如水。他明白太妃的良苦用心,是出于长辈的关怀,也是出于对朝局稳定的担忧。
选秀立后,确为“国本”大事,能安朝臣之心,也能为皇室开枝散叶。
然而,在他心中,此刻却有更重的考量:新政初行,北疆未靖,海陆雄师正在训练成型,正是帝国转型的关键时刻,他需要全神贯注于朝堂与边疆。
而皇后与后妃,背后往往牵连着复杂的朝堂势力。他需要绝对掌控权,不愿后宫成为掣肘。
但就在他准备婉拒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张嫣!
他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其皇后张嫣,以倾国倾城之貌和贤良淑德闻名后世!
史书赞其“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更有“五代以来第一美人”之称!
更重要的是,她性情刚烈,曾多次劝谏天启帝远离魏忠贤、客氏,堪称贤后典范。
“若真是她……”朱由校心中竟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穿越以来,他心系天下,殚精竭虑,几乎忘却了自己也是个少年郎。
若能得此等才貌双全、品行高洁的女子为后,既能安后宫、慰太妃之心,或许……也能在繁重的国事之余,得一红颜知己,共话桑麻?
这份隐秘的期待,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让他原本坚定的拒绝念头产生了动摇。况且,太妃所言有理,后宫空悬确实于礼不合,也易生流言,他朱由校绝不是贪图人家的美色。
若能借此机会,亲自把关,选一位如张嫣般贤德貌美的皇后,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至于朝堂势力?哼,以他如今的手段和即将掌握的力量,还怕掌控不了一个后宫?
心思辗转间,朱由校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对着刘太妃恭敬一礼:
“太妃关怀备至,句句金玉良言,朕感念于心。立后选妃,关乎国本,朕亦深知其重。太妃提议,甚合朕意。”
刘太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皇帝答应了?”
“然也。”朱由校点头,语气沉稳,“只是,如今国事维艰,新政初启,北虏未靖,海疆待兴。选秀之事,不宜操之过急,以免耗费过甚,徒增纷扰。”
他略作沉吟,道:“这样吧,待来年三月,朕的新军初成,新政根基稍稳之时,再行下旨,昭告天下,举行大选。
届时,还需太妃为朕掌眼,务必挑选出德才兼备、能母仪天下的淑女为后。至于妃嫔人选,亦需精挑细选,宁缺毋滥。”
“好!好!好!”刘太妃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笑开了花,
“皇帝能如此想,哀家就放心了!三月之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也合该是皇帝大喜之时!
哀家定当尽心尽力,为皇帝挑选一位最合适的皇后!”
她看着朱由校,眼中满是欣慰:“有了皇后在侧,哀家也就放心多了。皇帝再忙,也要记得多保重龙体,莫要太过操劳。”
“太妃教诲,朕谨记于心。”朱由校再次躬身,“天色已晚,太妃早些安歇。朕改日再来给太妃请安。”
离开慈庆宫,朱由校走在回乾清宫的路上。寒风拂面,他心中的思绪却更加清晰。
选秀?立后?这原本不在他急迫的计划之中,但太妃的关怀与那个关于“张嫣”的隐秘期待,让他改变了主意。
三月之后,海陆雄师在手,新政初显成效,正是帝国气象更新之时。届时,迎娶一位贤后,既安后宫,慰长辈,或许也能为这铁血征程增添一抹柔情。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若真能得此佳人,倒也不负他穿越一场。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那位未来的皇后,必须如他所愿,是真正的贤德之人,而非任何势力的棋子。
要知道,大明虽然针对汉唐以来外戚干政的历史顽疾,明确规定,选秀主要从民间清白之家(如中小地主、低级官僚或儒士家庭)及非顶级勋贵家族中选取,严禁勋臣、外戚、权臣之女垄断后妃位置。
这使得后妃家族缺乏足够的政治根基,难以形成与皇权抗衡的外戚势力。所以终明一代,虽有宦官专权,但几乎未出现汉唐级别的外戚专权事件。
但是在大明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女人的作用,一点儿都不小,甚至能左右国运!
明朝的第一次废后,明宣宗的孙皇后斗倒了贤德的胡皇后,自己上位,结果培养出个“叫门天子”朱祁镇,差点葬送大明江山。
而被后世吹捧的“好男人”:明·哄堂大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是他奶奶——那位护犊子护得厉害的周太后亲自教导出来的。
结果呢?弘治一系就活下来正德朱厚照这一个儿子,还无嗣!最终导致弘治一脉绝嗣,皇位旁落兴藩(嘉靖),闹出“大礼议”那么大的风波!
其实在封建王朝,皇帝最大的责任,真不是治理国家,而是生儿子!生儿子这事儿,就和抽卡一样,抽得多了,总能抽到‘金色传说’。
汉高祖刘邦抽到了文帝、景帝、武帝三代‘金色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抽到了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前期)。
太祖朱元璋抽到了朱棣这张。再看看弘治,抽卡抽得太少,结果绝嗣,闹出多大的篓子!
还有隆庆朝的李太后罢免高拱,任用张居正,却又在万历清算张居正时默不作声;万历朝的国本之争(王皇后与郑贵妃)、原本发生的移宫案,哪一件不是后宫风波搅动朝堂,耗尽了帝国元气?
更别提他这具身体的原主——天启皇帝朱由校,死时年仅23岁,其死状凄惨,落水受惊,病情反复,最终浑身浮肿、尿血而亡。
若记录属实,从后世医学角度看,这怎么看都像是肾衰竭!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纵欲过度?还是……重金属中毒?这其中的蹊跷,细思极恐!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眼神微微眯起,“张嫣……”
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期待,随即又被更深的冷静取代。
无论如何,帝国的宏图伟业才是根本。儿女情长,只能是他掌控天下这盘大棋中的一小步。
这天下棋局,他执子落定之处,必将是四海臣服、八荒来朝的煌煌盛世!而那位站在他身侧的皇后,也必将成为这盛世画卷上,最耀眼夺目的点缀之一。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