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对于医馆内突然多出刘张嘴吃饭这事。孙媳妇林雅琴没有丝毫的意见,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给大家做着饭菜。
毕竟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说起来林雅琴还是非常喜欢孩子的,恨不得自己儿子能赶紧结婚,然后给她生十个八个的孙子带带。
只可惜谢宇宁这孩子压根就不听她的话,都已经催婚不知道多少次了,这小子一直不愿意出去相亲。
此时的林雅琴还不知道,她儿子谢宇宁早就同一位女明星谈上了。
只是不知道现在具体谈到什么程度了?
谢星远对此也有点好奇,但是并没有追问便宜曾孙子谢宇宁,毕竟这种事情他一个长辈也没必要去掺和。
上午,在给孩子们安排好了住房后。
谢星远便叫来便宜孙子谢守仁嘱咐了一番道:“以后这三个孩子在医馆内学习,如果我不在的话就由你来负责,教学倒也不必急于求成,先从认药、识药性开始吧!”
“好的爷爷,我知道了。”
谢守仁点了点头,一脸认真的应道。
说实话,当年他也是这么学过来的,现如今轮到他传授后辈中医知识,谢守仁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了。
毕竟对于中医世家的传承来说。
只要下面有后辈跟着学习,只要有新旧交替,这传承的薪火自然也就不会断绝。
因此对于这三个孙子辈的孩子,谢守仁也是十二万分的用心,恨不得他们立刻就能学会自己的一身所学。
然而这种事情也只能想想罢了。
毕竟这三个孩子也才五六岁的样子,想要学会中医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急不来的。
.................
中午。
吃过午饭之后。
谢星远领着谢宇宁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后院,看了看土陶罐中风干的药末情况。
只见他打开其中一个罐子的泥封,然后用小勺子舀起一点里面的药末放在在指尖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随后转头对着谢宇宁道:
“这湿度还是有点太潮了,好在马上就要进入开春季,不过还是得多注意防潮,可别被“倒春寒”给弄得发霉了。”
说着,谢星远便将眼前的罐子重新泥封好,然后又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另外几个罐子的密封情况。
“是,曾祖爷爷,我知道了。”
谢宇宁点了点头应道,随后表示自己会注意照看好这些风干的药末,绝对不会让它们反潮的。
要知道,江南省这边春季经常有“倒春寒”的现象,冷暖交替频繁。
在这种天气之下,春季的雨水也比较多,容易出现持续性降水。
因此江南省这边元宵过后,经常会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这对于自然风干药物来说确实不利。
谢雨晴三个孩子则紧跟在谢星远的身边,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望着这些罐子,很是好奇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
“老祖宗,这罐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呀?这味道闻起来感觉怪怪的!”
谢雨晴吸了吸小鼻子,不禁一脸好奇的问道。
谢星远笑着伸手轻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然后将勺子里还剩下的一点药末,分别倒在他们三人的小手上。
“这个是用来制作三精丸的药末,主要由桑葚、苍术以及地骨皮三味药,经过炮制后研磨混合而成......”
谢星远笑着解释了一番,随后看向三个小家伙道:
“桑葚、苍术、地骨皮这三种药材,之前在你们在《药性歌》中已经读过了,应该还记得这三种药的药性吧?”
“记得,记得,桑葚甘酸,解燥滋阴,聪耳明目,安魂镇心。”
“苍术苦温,燥湿健脾,发汗解表,祛风辟秽。”
“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三个小家伙纷纷举着小手抢答道。
闻言,谢星远不由得哈哈一笑道:
“哈哈,不错,看来你们三个小家伙已经完全记住《药性歌》了,不过这《药性歌》中所写的药性并不全面,这桑葚可不仅仅只有解燥滋阴的功效那么简单,同样还有补益肝肾、补血生津之效。”
“然,桑葚性润偏寒,所以脾胃虚寒者需慎用.....”
随着谢星远深入浅出的讲解,三个小家伙听得是津津有味,对于中草药的兴趣也变得比之前更加浓郁了。
谢星远也比较喜欢这种愚教愚娱的教学方式,如此既不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又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东西。
三个小家伙的问题也比较多,对于这三种药材放到一起弄成粉末制作三精丸的过程也很好奇。
不过眼下药末还没有完全风干,自然是不可能拿出来制作三精丸的了。
在检查完后院的这些陶罐后。
谢星远看了一眼时间,随后便带三个孩子来到了存放药材的仓库,开始教他们认识一些中药材。
存放中草药的药库内味道很浓,弥漫着一股浓郁而复杂的草药味。
有些人不喜欢这些味道,有些人却很喜欢这种味道。
只能说每个人的嗅觉和个人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好在这三个小家伙对这种混合的草药味并不反感,这也从侧面说明三个小家伙可能还真适合吃这碗饭的。
毕竟如果一个人对中草药的味道都反感的话,那几乎可以断定他成不了一位中医方面的名医。
“曾祖爷爷,这些都是中草药吗?”
三个小家伙跟着一走进库房内,看着里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药材,感觉好像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一脸好奇的四处张望着。
“不错,这里存放的都是中药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们先慢慢熟悉这些药材,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谢星远笑着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三个玄孙的学习方向早就已经有了安排。
当然了,在熟悉和认识中草药的过程中,这《神农本草经》也是要跟着一块学习的。
作为华夏最早的药学专著,不管你是学习中医还是学习辨药,都绕不开这本《神农本草经》。
事实上中医的源头永远也不能缺少《神农本草经》以及《黄帝内经》这两本著作。
至于说后来的那些医书,不过都是从这两本医书上发展延伸而来。
《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才是中医的核心理论。
....................................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