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逍遥凌宇 > 第一卷 倾天 第十六章 清风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世间凡有人至处,自有清风徐徐来。

    官道在骄阳下慵懒地伸展着,灰白而滚烫地蜿蜒向远处。日头偏西,热浪蒸腾,使道旁草木也蔫蔫地垂下了头,仿佛被烘烤得快要燃出烟来。我不禁牵马踟蹰,正觉唇焦口燥之际,一丝不易觉察的清凉气息,却自不可知的远方悄然潜行而来。

    徐凌宇一行三人与王哥告别之后,缓缓地沿着官路前行。

    已经过去了一月时光。

    这一路,风是常客。它不再是驿站里那缕带着干草与炊烟气息的温柔风,而是天地间更广阔、更自由的旅者。它时而顽皮,卷起官道上干燥的赭色尘土,打着旋儿追逐马蹄;时而沉静,在晨露未晞的草甸上低徊,送来沁人心脾的清凉;时而又显出几分豪迈,掠过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掀起林海阵阵涛声,仿佛大地在深沉地呼吸。

    风过处,万物皆醒,又仿佛万物皆寂。而在这徐徐清风相伴的旅途上,三个初识同行的身影,也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变化最显眼的,自然是徐凌宇。那层笼罩在他身上许久的、沉甸甸的阴霾,似乎真被这旷野的清风吹散了大半。他的眼睛重新变得明亮,像被山泉洗过的黑曜石,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一切。遇见岔路口陌生的界碑,他会第一个跳下马去辨认字迹;看到溪边汲水的妇人背着样式奇特的瓦罐,他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甚至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掠过马头,也能让他兴奋地指给师兄和柳清禾看。

    他对柳清禾的称呼,也从最初的“柳先生”变成了更亲近的“柳大哥”。清晨露宿时,柳清禾在溪边洗漱后,习惯性地寻一块干净青石坐下,取出书卷开始晨读。徐凌宇便不再像初时那样远远躲开或自己发呆,而是会抱着他的《清心诀》,蹭到柳清禾身边不远处坐下。他也不刻意打扰,只是学着柳清禾的样子,翻开书页,小脸绷得认真。只是他的目光,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飘向柳清禾手中的书卷,或是柳清禾那沉静专注的侧脸,带着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一丝笨拙的模仿。

    偶尔,当柳清禾读到某些触动心弦的句子,会不自觉地轻声吟哦出来。徐凌宇便会竖起耳朵,眼睛亮晶晶地望过去。柳清禾察觉到他的目光,便会温和地一笑,将那句或关于天地、或关于人心、或关于志向的道理,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解释给他听。徐凌宇听得似懂非懂,但总会用力点头,然后低头看看自己的《清心诀》,仿佛在寻找其中的关联。这时,一阵清风拂过,恰好翻动了他手中的书页,露出那句“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他便若有所思地盯着,小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风中捕捉那无形的“道”的影子。

    龙辉看着师弟这副模样,心中百感交集。欣慰于他重新焕发的生机,却也隐隐担忧——师弟似乎对柳清禾,以及柳清禾所代表的那个“道理”的世界,投入了过多的热情和信任。但每当看到徐凌宇在柳清禾讲解后,那恍然大悟般亮起的眼神,龙辉又觉得,或许这样也好。

    龙辉的变化则内敛得多,如同磐石在风中的微调。他依旧是三人中最警惕的存在。每次扎营,他总会不动声色地选择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之地;夜晚守夜,他的背脊总是挺得笔直,耳朵捕捉着黑暗中的任何一丝异响;路过林深草密之处,他的手总会下意识地搭在腰间佩刀的刀柄上。这份警惕,是多年山林生活和师父离去后保护师弟的责任刻下的烙印。

    然而,柳清禾的存在,像一缕温和的风,悄然拂过他紧绷的心弦。最初几日,他对柳清禾保持着一种礼貌而疏离的观察。他沉默地听着柳清禾与徐凌宇的对话,咀嚼着那些文绉绉的道理,试图从中分辨出任何一丝可能隐藏的意图或危险。但柳清禾的言行,始终如一泓清泉,清澈见底。他待人接物温润有礼,不卑不亢;论道讲理深入浅出,毫无卖弄;对路途的安排也总是商量着来,充分尊重龙辉的经验和徐凌宇的体力。甚至当徐凌宇兴奋过头,试图策马去追一只野兔而差点摔下马时,也是柳清禾眼疾手快,一道无形的柔劲托了徐凌宇一把,化解了危机。那一刻,龙辉在柳清禾眼中看到的只有纯粹的关切,别无他物。

    渐渐地,龙辉紧绷的肩头放松了些许。在柳清禾晨读、徐凌宇似懂非懂地“陪读”时,龙辉不再只是警惕地环视四周,也会在不远处盘膝坐下,默默调息。他的目光偶尔掠过那专注读书的两人,看着师弟认真的侧脸,看着柳清禾月白儒衫在晨风中轻扬,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疑虑,如同被清风拂过的尘埃,虽未完全消散,却也淡薄了许多。他开始觉得,有这样一位学问通达、性情温和的同行者,对凌宇而言,未必是坏事。

    一次傍晚,三人围坐在篝火旁。徐凌宇啃着干粮,好奇地问柳清禾:“柳大哥,你读那么多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当大官吗?还是为了变得很厉害?”

    柳清禾闻言,放下手中的水囊,望着跳跃的火焰,沉默了片刻。清风拂过火堆,带起几点火星,旋又熄灭。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旷野中显得格外清晰:“读书明理,是为了……认得清自己,也看得懂这世间。至于当不当官,厉不厉害……”他轻轻摇头,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并非所求。或者说,非我本心所求。只是……”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转而看向徐凌宇,“就像凌宇你读《清心诀》,是为了开天辟地吗?还是为了能像你师父那样厉害?”

    徐凌宇被问住了,挠挠头,想了想:“我……我就是想弄懂师父教的东西。弄懂了,可能……就能离师父近一点?也能……像师兄那样保护想保护的人?”他看向龙辉。

    龙辉正往火堆里添柴的手微微一顿。火光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也映亮了他眼中一闪而逝的动容。他没有说话,只是将一块更粗的柴枝稳稳地架在火堆上,火焰噼啪一声,燃得更旺了些。柳清禾看着这对师兄弟,温和地笑了:“这就是了。明理,守心,然后……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这便是大道所在了。”他的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徐凌宇的困惑,也悄然拂过了龙辉心中某个坚硬的角落。

    柳清禾则是那个在清风中,安静观察与感受的人。他像一缕游离于自身之外的风,带着温和的好奇心,感知着这对奇特的师兄弟,也感知着自己被“卷入”的这场意外旅程。

    徐凌宇的赤诚与悟性让他惊讶且欣喜。少年眼中那种对世界重新燃起的好奇,对道理近乎本能的渴求,以及在劳作、行路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清心诀》真意的懵懂触碰,都让柳清禾感到一种纯粹的力量。仿佛看着一颗被厚厚尘土覆盖的明珠,在清风的吹拂下,正一点点显露它温润的光泽。他乐于做那缕拂去尘埃的风,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看着徐凌宇因为一点小小的领悟而雀跃的样子,柳清禾心中那份因家族责任而生的沉重感,也会被暂时冲淡,感到一丝难得的轻松愉悦。

    而龙辉,则让柳清禾感到一种沉甸甸的敬意和一丝微妙的共鸣。这位沉默寡言的师兄,像一座沉默的山,背负着远超他年龄的责任和对师弟深沉如海的守护。他的警惕、他的担当、他偶尔流露出的对师弟笨拙的关怀,都让柳清禾看到了另一种“道”的践行——不在书中,而在脚下,在每一次拔刀守护的决心里。柳清禾敏锐地察觉到了龙辉对自己的戒备,但他理解,甚至欣赏这份源于守护的谨慎。他用自己的言行,如同润物无声的清风,一点点化解着这份戒备。当他看到龙辉紧绷的眉头在某个瞬间微微舒展,或是听到他对自己关于路途的建议表示赞同时,柳清禾心中便会升起一种淡淡的成就感。他能感觉到,这座沉默的山峦,正对他敞开一丝缝隙,接纳他这缕外来的清风。

    旅途是枯燥的,也是生动的。清风相伴,马蹄踏碎晨露,夕阳拉长影子。他们一起在突如其来的细雨中策马疾驰,躲进废弃的凉亭,看着雨帘如幕;一起分享最后一点干粮和水,互相推让着;一起在繁星满天的夜晚,听着虫鸣和远处野兽的嚎叫,轮流守夜,篝火映照着彼此年轻而各怀心事的脸庞。

    又是一个黄昏。官道延伸向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夕阳的余晖将河面染成熔金,对岸的山峦披上了紫色的霞衣。风从宽阔的河面上吹来,带着充沛的水汽和凉意,比往日更加清新湿润,吹散了白日跋涉的燥热。

    三人勒马停在河边,让疲惫的马匹饮水休憩。徐凌宇欢呼一声,跳下马背,跑到河边,掬起清凉的河水泼在脸上,又畅快地喝了几口。龙辉警惕地环视着四周的地形,确认安全后,才下马走到水边。

    柳清禾则依旧端坐马上,望着眼前壮阔的河山暮色,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腥气的河风。清风鼓荡起他月白色的儒衫,衣袂飘飘,仿佛要乘风而去。

    “好风!”徐凌宇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回头对柳清禾喊道,“柳大哥,这风是从云州吹来的吗?是不是带着墨香味儿了?”

    龙辉闻言,也下意识地嗅了嗅风,虽然只闻到了水草和泥土的气息,嘴角却不由得微微上扬。

    柳清禾被逗笑了,清朗的笑声随风传开:“墨香或许还未到,但这风中自由开阔之意,倒与书中描绘的云州气象有几分相似了。”他望着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目光悠远,“风自天地来,不问东西。我们能感受到它,便是它此刻的归处。”

    徐凌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学着柳清禾的样子,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深深呼吸着这河谷的清风。风拂过他尚且单薄却已挺直的脊背,吹动他额前微湿的碎发,也轻轻掀动着他怀中那本《清心诀》的书页一角。

    龙辉站在水边,看着师弟迎风而立的身影,又看了看马背上衣袂飘然、气质出尘的柳清禾。一阵更强的河风迎面吹来,带着湿润的凉意,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他抬手压了压被风吹乱的额发,感受着风穿透衣衫带来的舒爽。心中那份长久以来的沉重,似乎也被这浩荡的河风吹得松动、飘散了一些。

    风过河谷,掠过饮水马匹的鬃毛,拂过少年张开的双臂,翻动书生的衣袂,也轻抚着武者刚毅的脸庞。它不问来处,亦不问归途,只是徐徐地吹拂着,将这天地间的气息、旅人的心绪、无声的陪伴与悄然滋长的情谊,温柔地编织进这暮色渐合的苍茫画卷里。风过处,人、马、山河,皆在呼吸。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