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 > 第十九章 酸梅甘草饮翠酱菜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日头刚爬过宣德门的檐角,戚萝已将最后一张索饼卷着酱菜咽下。

    她麻利地收拾好碗筷,把租来的小推车仔仔细细擦了一遍。

    这推车是向巷口李娘子借的门路,每日五文钱,车轮上还带着新上的桐油味。

    车板上码着家伙事:竹笼、铁锅、瓦罐,还有昨日李娘子塞给她的半坛子酱菜。

    玻璃翠似的腌黄瓜浸在酱汁里,看着就爽口。

    “得先寻个正经地儿。”

    戚萝拍了拍车杆,推着车往金陵桥去。

    她昨日刚到汴京,听李娘子说,金陵桥挨着国子学,来往人多,只是摆摊得先去桥边的“行老”那里报备。

    行老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汉,正坐在桥头的凉棚下记账,见她是个面生的小娘子,眯眼打量:“新来的?卖什么吃食?”

    “回老伯,卖些芝麻糖包、芥菜墩子,还有酸梅饮。”

    戚萝递过两文钱。

    “劳您登记,我就在桥南那棵老槐树下,不碍着旁人。”

    行老收了钱,在簿子上画了个记号:“那处归张师傅的小舅子管,你去打个招呼。”

    戚萝推着车往南走,果然见槐树下已有三两个摊子:一个卖糖画,一个摆着针头线脑。

    她先给糖画张师傅作了个揖,又从布包里摸出块油纸,包了小把刚炒的南瓜子递过去:“张师傅,我今日头回在这儿落脚,往后多照应。”

    张师傅接过瓜子笑:“好说好说,你这小娘子看着面善。”

    旁边卖针线的王婆也凑过来,戚萝又笑着应了两句,说等会儿吃食做好了先送她们尝尝。

    王婆乐呵着应了,说帮她看顾摊子,让她先去周遭转转。

    “那可太谢您了!”

    戚萝解了围裙,脚步轻快地往国子学方向走。

    刚过街角,就见朱漆大门外立着两尊石狮子,几个穿青布襕衫的学子正拱手作别,腰间系着玉佩,说话时带着书卷气。

    再往巷子里走,竟撞见个穿绯色官袍的中年人。

    前呼后拥地进了宅院,门匾上写着“礼部主事”。

    汴京果然遍地是官,戚萝吐了吐舌头,又绕回桥头。

    这一路看下来,心里渐渐有了数:

    国子学的学子们手头宽裕,爱尝新鲜;附近宅院的公子小姐们讲究,得干净雅致;往来的小吏、商户图个方便,实惠顶饱最要紧。

    她回到摊子前时,王婆正帮她赶走偷啄米粒的麻雀,戚萝赶紧道谢,手脚麻利地支起摊子。

    先把瓦罐里的酸梅甘草饮倒出来。

    这是熬了好久的,乌梅去核,加了甘草、冰糖,冰镇在井水里,此刻倒在青瓷碗里,红得透亮,碎冰在碗底叮当作响。

    接着生火,铁锅倒油,将拌好的芥菜米粉团成圆墩子,“滋啦”一声下锅,金黄的油花裹着墩子翻涌,清辣混着焦香立刻漫开。

    最后揭开竹笼,雪白的芝麻糖包冒着热气,顶上的芝麻粒油光锃亮,轻轻一捏,糖水就顺着褶子往下流。

    “哟,这是啥新鲜吃食?”有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路过,探头问了句。

    戚萝笑着舀了勺酸梅饮:“大哥尝尝?解解渴。”

    货郎接过去一饮而尽,咂咂嘴:“酸甜得正好!给我来个芥菜墩子!”

    这是头笔生意,戚萝用草纸把墩子包好,又搭了一小撮酱菜。

    “刚开张,送您尝尝。”

    货郎乐了,付了钱挑着担子走了,嘴里还念叨着“味儿不赖”。

    可接下来半个时辰,光顾的人却不多。

    有学子路过,看两眼又转向了对面的胡饼摊。

    穿绸缎的小姐们被丫鬟护着,只远远瞟了瞟,大概是嫌油锅烟火气重。

    戚萝倒不着急,坐在小马扎上,慢悠悠地给糖包刷了层薄油,心里盘算着明日要不要换个素净的布罩子,把摊子拾掇得更雅致些。

    正想着,忽听国子学方向传来一阵喧哗,一群穿青布襕衫的学子涌了出来,三三两两地往桥头走。

    戚萝望着他们,忽然叹了口气。

    她虽得养父母教习了字,腹中却并无墨水,若能像这些公子哥一样坐在窗下读书,该多好。

    “戚小娘子!戚小娘子!”

    熟悉的喊声穿透人声,戚罗猛地抬头。

    只见人群里有个高个学子正挥着手,旁边跟着个圆脸少年,不是漕船上那几位是谁?

    她眼睛一亮,也扬手应道:“方公子!”

    方仲槐拉着圆脸少年快步跑过来,到了摊子前还喘着气:“可算找着你了!我们晨起就听说金陵桥来了个卖新奇吃食的小娘子,没想到真是你!”

    圆脸少年也笑,脸颊肉乎乎的:“戚女郎,我叫周明瑞,你别总叫我圆圆脸了。”

    戚萝被他逗笑:“周公子,你的脸看着还是怪讨喜的。”

    方仲怀拍了下周明瑞的肩膀,问道:“女郎何时到的汴京?住在哪儿?”

    “昨日刚到,暂住在三圣巷。”戚萝指了指摊子,“想着先摆几日摊,挣点盘缠。”

    周明瑞瞅了瞅摊前稀稀拉拉的客人,拉扯方仲槐的袖子。

    两人对视一眼。

    方仲怀道:“正好到了午食时候,给我们来六个芝麻糖包,四个芥菜墩子,再两碗酸梅饮!”

    “我请你们。”戚萝手脚麻利地打包,“多谢你们在漕船上照顾。”

    “那可不行!”周明瑞赶紧掏钱,“你刚开张,我们哪能白吃?”

    方仲槐也附和,两人推拒着把铜钱塞进戚萝手里,倒引得几个路人停下脚步。

    方仲怀灵机一动,突然扬声朝路过的同窗喊:“都过来尝尝!这是金陵来的手艺,芝麻糖包能流心,芥菜墩子比胡饼还香!”

    周明瑞也跟着吆喝:“酸梅饮冰镇的,解腻提神,读书累了正合适!”

    他俩本就人缘好,一吆喝,果然有不少学子围拢过来:

    “方兄推荐的?那得尝尝!”

    “给我来两个糖包!”

    “我要墩子配酸梅饮!”

    戚罗赶紧招呼,王婆和张师傅也过来搭把手,帮着递碗收钱,不一会儿,竹笼里的糖包就去了大半,瓦罐里的酸梅饮也见了底。

    金陵桥另一头,宋修正被好友沈砚之拽着往前走。

    沈砚之是大理寺评事,与宋修同科进士。

    他素来性子跳脱,此刻正缠问道:“你从江南回来这几日,脸就没舒展过。再过三日就要入翰林了,该高兴才是,难不成是伯母又催你?”

    宋修穿着月白锦袍,手里把玩着玉佩,闻言淡淡瞥他一眼:“你不懂。”

    “是是是,我不懂。”

    沈砚之摊手。

    “不懂你这位大才子的心思,前段时日还说江南风物好,回来就愁眉苦脸。哎,我朝食就没吃,饿坏了,带你去吃桥头那家羊肉汤,熬得奶白,配着油饼绝了!”

    “没胃口。”

    宋修回汴京这几日,总觉心口像堵着团湿棉絮,沉甸甸的闷。

    那日漕船将到码头,戚萝收拾包袱要下船时,他攥着袖角在舱门后站了许久,终于还是让阿呆追上去,讷讷传了话:

    “我在汴京城内有处宅子,空着也是空着,戚姑娘若一时没寻到住处,尽管来……”

    话没说完,就被戚萝清亮的声音截了回去:“多谢宋公子好意,只是我已寻了住处,不敢叨扰。”

    阿呆回来时,手里还捏着枚戚萝塞的姜糖,说是姑娘谢公子一路照拂。

    宋修捏着那糖块,指尖都泛了白。

    原是想,若她肯应下,往后总能寻些由头见着,可这声“不敢叨扰”,分明是划了道泾渭分明的线。

    他这心思藏得隐秘,连阿呆都只当是公子体恤外乡女子。

    唯有沈砚之瞧出些端倪,今日拽着他出来闲逛,还在念叨:“你说你,回了自家地盘反倒束手束脚,难不成是路上偶有桃运……”

    “胡说什么。”

    宋修立刻斥了句,耳根悄悄发烫。

    “没胃口也得吃啊!”

    沈砚之硬拉着他。

    “再饿瘦了,伯母更要急着给你说亲。你没瞧见?如今汴京的小娘子都不兴瘦的,要珠圆玉润才好看,你一个大男人,瘦得跟竹竿似的……”

    正说着,忽然见金陵桥南围了不少人。

    青布襕衫的学子们挤在最前面,手里捧着油纸包,嘴里还念叨着:“这糖包真流心!”

    “酸梅饮太爽了!”

    沈砚之眼睛一亮。

    “嚯,什么摊子这么热闹?莫不是卖什么新奇玩意儿?”

    宋修皱眉:“别凑热闹了,去喝汤。”

    “去看看嘛,耽误不了片刻。”

    沈砚之不由分说,拽着他就往人群里挤。

    正好这会儿人少了些,两人挤到前排,宋修刚要开口,就听见个清亮的女声:“这位公子,您要的酱菜搭好了,拿稳嘞!”

    这声音……

    宋修猛地抬头。

    只见老槐树下,戚萝正踮着脚给客人递东西,素色围裙上沾了点面粉,鬓角的碎发被汗濡湿,贴在脸颊上。

    她抬头时,阳光正好落在脸上,眼睛弯成了月牙,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比在漕船上更鲜活几分。

    宋修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方才还沉甸甸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托了起来,连带着嘴角都忍不住往上扬。

    他站在那里,看着她麻利地收钱、打包,听着她跟客人笑说“趁热吃才香”,竟忘了说话。

    沈砚之碰了碰他的胳膊:“哎,看什么呢?这摊子卖的是……芝麻糖包?芥菜墩子?倒像是南方吃食。”

    宋修没应声,目光还落在戚萝身上。

    她似乎察觉到什么,抬头望过来,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愣了一下。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