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50年11月10日清晨,陈樾正在兵工厂食堂啃着窝头,警卫员小张风风火火冲了进来,把一屋子吃早饭的工人都吓了一跳。"陈总工!前线急电!"小张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陈樾桌前,手里挥舞的电报纸差点打翻粥碗,"咱们打下来五架鹰酱飞机,其中一架还是带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陈樾手里的窝头"啪嗒"掉进粥碗里,溅起的稀饭弄脏了他的工装。他顾不得擦,一把抓过电报,眼睛瞪得溜圆:"具体位置在哪?飞行员抓到没有?"
食堂里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工人都竖起了耳朵。小张喘着粗气,指着地图说:"在清川江以北二十里的山沟里。飞行员被俘了,正往后方押送呢。前线说那架飞机摔得不算太碎,雷达部件可能还完整!"
"快!"陈樾把剩下的窝头整个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下令,"通知技术部全体集合,带上最好的拆卸工具,咱们亲自去前线!"他起身时太急,凳子"咣当"一声倒在地上。
两个小时后,三辆"猫猫车"组成的特别小队已经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技术部主任老周坐在副驾驶,被颠得七荤八素,死死抓着车门把手:"陈总工,这大老远的,派几个小年轻去不就行了?您这身子骨经得起这么折腾吗?"
陈樾紧紧抓着扶手,眼睛盯着前方蜿蜒的山路:"你不懂,鹰酱的机载雷达可是宝贝!"他扭头看了眼后车厢里小心翼翼摆放的各种拆卸工具,"万一前线战士不懂,拆坏了关键部件怎么办?"说着又催促司机,"再快点!天黑前必须赶到!"
车队在黄昏时分赶到坠机地点。那架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歪斜地插在山坡上,机翼折断,尾翼扭曲得像个被揉皱的纸飞机,但机首的雷达罩还算完整。十几个战士正围着飞机警戒,看见陈樾下车,带队的王排长赶紧跑过来敬礼:"报告首长,按您电报要求,飞机上的东西一点没动!连个螺丝钉都没拧!"
陈樾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飞机残骸前,手电筒的光柱在漆黑的雷达罩上来回扫动。他小心翼翼地撬开罩子,露出里面复杂的电子元件,那些精密的真空管和线圈在夕阳下泛着金属光泽。"老天爷..."他倒吸一口凉气,手指微微发抖,"这是AN/APS-4雷达,能探测八公里外的目标!比咱们从毛熊那儿买的破烂强十倍!"
技术员们立刻像蚂蚁搬家一样忙碌起来。有人拍照记录,有人绘制草图,最精密的拆卸工作则由陈樾亲自操刀。深秋的山风刺骨,但陈樾的额头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用特制工具一点点分离雷达组件,时不时停下来擦擦眼镜上的雾气。
"小心这个波导管...别碰那个磁控管..."陈樾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发颤,"老周,把那个铅盒拿来,这些真空管比黄金还贵重!要是震坏了,咱们哭都找不着调!"
一个年轻技术员不小心碰掉了个小螺丝,陈樾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轻点儿!这都是精密仪器!"吓得那小伙子脸都白了。
直到后半夜,拆卸工作才告一段落。陈樾把最重要的部件亲自打包,裹了足足三层防震棉布,剩下的交给技术员处理。临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转身问王排长:"那个俘虏的飞行员呢?关在哪儿?"
在临时关押的农家小院里,陈樾见到了那个金发碧眼的鹰酱飞行员。对方看到陈樾的工程师打扮,明显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一个不像军人的中国人。
"你会说英语吗?"陈樾用流利的英语问道,顺手递过去一支缴获的骆驼牌香烟。
飞行员迟疑地接过烟,点点头,警惕地看着他:"你是...工程师?"他的声音因为连日的惊吓而有些嘶哑。
陈樾掏出一个小本子:"我想请教几个关于雷达操作的问题。作为交换,我可以保证你受到优待。"说着示意警卫员给飞行员松了绑。
飞行员的蓝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随即露出不屑的神情:"你们不可能搞懂这些技术!这需要最顶尖的电子专家!"他猛吸一口烟,"我在MIT学了四年无线电,才勉强能操作这玩意儿。"
陈樾笑了笑,在本子上画了个简易电路图:"你说的是超外差接收机原理?还是磁控管调制方式?"他又快速写下几个复杂的公式,"或者你对波导阻抗匹配更熟悉?"
飞行员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香烟从指间滑落:"上帝啊...你...你怎么会..."他的傲慢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陈樾从这个震惊的俘虏口中套出了大量操作细节和实战经验。飞行员为了换取更好的待遇,甚至主动画出了雷达控制面板的详细示意图,标注了每个旋钮的功能。
11月12日凌晨,满载而归的车队回到兵工厂。陈樾连脸都顾不上洗,直接钻进保密车间。当最后一个零件被摆上工作台时,他深吸一口气,启动了科技系统的扫描功能。
【检测到AN/APS-4机载雷达...开始扫描...】
【检测到AN/APG-1火控雷达组件...开始扫描...】
【检测到AN/APN-1导航雷达部件...开始扫描...】
随着系统提示音,一道道蓝光扫过这些精密设备。陈樾的脑海中,完整的电路图和结构图正在快速成形。更妙的是,系统还自动标注出了各个部件的功能说明和性能参数,就像有个无形的老师在详细讲解。
"太完美了..."陈樾喃喃自语,手指不自觉地跟着脑海中的图像在空中比划。他立即调出系统知识库,开始比对之前在麻省理工扫描的雷达理论资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为什么不结合这些技术,设计一款更先进的雷达呢?
接下来三天,陈樾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送饭的小张每次进去,都看见满地的草稿纸和彻夜不熄的煤油灯。第三天清晨,当小张再次推开门时,发现陈樾趴在桌上睡着了,脸下压着一叠崭新的图纸,最上面用红笔写着《红星1号脉冲多普勒雷达设计方案》,旁边还放着半块硬得像石头的馒头。
"陈总工!陈总工!"小张轻轻推醒他,"您又熬通宵了?"
陈樾揉着通红的眼睛,却笑得像个孩子:"成了!快叫老周他们来开会!我这回要让鹰酱的飞机无所遁形!"
技术部的骨干们很快挤满了会议室。陈樾站在黑板前,用粉笔勾勒出新型雷达的原理图:"传统雷达像手电筒,只能看到有没有东西。"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发射接收示意图,"而我们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他在图上画了个波浪线,"不仅能发现目标,还能通过回波频率变化测出它的速度和方向!"
老周推了推眼镜,眉头皱成个川字:"这...这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以咱们现在的电子工业水平..."他欲言又止地摇摇头。
"所以我做了这个。"陈樾又拿出一沓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改进后的电子管结构,"电子管小型化生产工艺。咱们自己造不出美国那么大的雷达,但可以做更精巧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图纸翻动的沙沙声。突然,年轻的无线电工程师小李跳起来,激动得把凳子都带倒了:"陈总工!这要是真能造出来,咱们就能提前发现敌机了!前线弟兄们再也不用挨炸了!"
"不止如此。"陈樾神秘地眨眨眼,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根据那个飞行员的交代,我算过了,这雷达的精度足够给高射炮指引目标。"他在本子上画了个三角形,"只要三个雷达站配合,就能精确定位敌机位置!"
11月18日,第一台原型机开始组装。陈樾亲自监督每个环节,从绕制特种线圈到焊接微型电子管。工人们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电路,但都铆足了劲儿干活——前线每天都有战友牺牲在空袭中,他们这是在跟死神抢时间啊!
老钳工刘师傅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加工着雷达底座,嘴里念叨着:"再精确点...再精确点...这可关系到前线娃娃们的性命啊..."他的徒弟小王在旁边看得直咽口水,生怕师傅一个手抖把零件做废了。
11月25日深夜,保密车间里灯火通明。随着最后一个真空管安装到位,红星1号雷达终于组装完成。这个方头方脑的铁家伙看起来其貌不扬,外壳还是用缴获的敌机蒙皮改的,但陈樾抚摸着它的外壳,像是在抚摸一件无价之宝。
"开机测试!"他一声令下,技术员们紧张地操作起来。示波器上渐渐出现杂乱的波形,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车间里静得能听见电子管发热的"滋滋"声。
突然,一个清晰的脉冲信号跳了出来!
"有了!"负责调试的小李尖叫一声,声音都变了调,"东南方向15公里,高度2000米,有东西在移动!速度...速度约每小时300公里!"
陈樾冲到窗前,正好看见一架夜航的运输机从远处掠过。雷达显示屏上,代表飞机的光点与实际情况分毫不差!
"成功了!"整个车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老周激动得老泪纵横,一把抱住陈樾:"陈总工,你这是给前线将士送去了千里眼啊!"几个年轻技术员把陈樾抬起来往天上抛,吓得他直喊:"小心我的眼镜!"
11月28日,三台红星1号雷达秘密运抵前线。安装地点选在三个制高点,用伪装网罩得严严实实,从外面看就像三个普通的观察哨。当天下午,雷达站就立下大功——提前二十分钟发现了来袭的敌机群,让部队及时隐蔽,避免了重大伤亡。
雷达操作员小赵后来在日记里写道:"...那蜂鸣器一响,我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按照陈总工教的方法,我们算出了敌机的航线、高度和速度...指挥部的电话刚打完没多久,天边就出现了黑点...看着炸弹落在空无一人的假阵地上,我们几个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更神奇的是,通过连续多日监测敌机起降轨迹,雷达操作员居然推算出了一个隐蔽的鹰酱前线机场的位置!几个雷达站的数据汇总到指挥部,作战参谋用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就在这里!距离我军防线不到四十公里,怪不得他们的反应这么快。"
当天夜里,一个炮兵营悄悄前出。二十门107火箭炮同时开火,密集的火箭弹像流星雨般划过夜空。远处传来连绵不断的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第二天侦察兵回报:击毁敌机三十余架,机场跑道完全瘫痪!
消息传回兵工厂,陈樾却已经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面前摊开着雷达操作员反馈的使用报告,正琢磨着如何改进天线设计。小张兴冲冲跑进来:"陈总工!前线又来嘉奖令了!说咱们的雷达比鹰酱的还准!指挥部要求再生产二十台!"
陈樾头也不抬地笑了笑,手里的计算尺滑动得飞快:"这才刚开始呢..."他的目光落在工作台角落的一堆零件上——那是从击落的B-29轰炸机上拆下来的轰炸瞄准具。又一个新想法在他脑海中渐渐成形...
窗外,冬日的阳光照在崭新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制造更多的雷达组件。车间门口的黑板上写着醒目的大字:"多生产一台雷达,前线少牺牲十个战友!"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