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51年5月10日凌晨三点,奉天兵工厂的设计室里依旧灯火通明。陈樾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最后一张米格-15的结构图小心翼翼地卷好。桌面上摊开的图纸几乎占据了整个工作台,左边是毛熊的米格-15全套技术图纸,右边是鹰酱F-86"佩刀"的详细解剖图,中间则是他刚刚完成的初步构思草图。

    "老陈,还不休息啊?"老周师傅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阳春面,葱花在汤面上轻轻浮动,"炊事班老王特意给你留的,说你这几天都没好好吃饭。"

    陈樾接过碗,筷子在面条里搅了搅,热气蒸腾中他的眼镜片蒙上了一层白雾:"睡不着啊。老周,你过来看这个。"他摘下眼镜擦了擦,指着桌上两张机翼截面图,"米格的后掠角大,高速性能好;佩刀的翼型更薄,中低空机动性强。我在想..."

    "想把两家的长处都揉到一块儿?"老周吸溜着面条,汤汁溅到了图纸上,他赶紧用袖子擦掉,"你小子胃口不小啊!这可不是做菜,咸了淡了还能调整。"

    陈樾嘿嘿一笑,从抽屉里抽出一沓草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曲线和计算公式:"你看这个新设计,35度后掠角,翼型我重新优化过,这里采用了新的层流设计..."他的手指在纸上快速划着线条,越说越兴奋,"再加上咱们的'泰山'发动机,推力比他们现有的型号大了整整15%..."

    老周放下碗,拿起草图仔细端详,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精密的线条:"这要是真能飞起来..."

    "肯定能!"陈樾拍案而起,不小心碰翻了面碗,汤汁洒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我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歼1'!歼击机的歼,第一的一!"

    接下来的八天,陈樾几乎住在了设计室。工人们经常看见他蹲在地上画图,有时候画着画着就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铅笔。第五天的时候,老周实在看不下去了,叫来两个年轻技术员硬把他架到宿舍休息。结果半夜查岗时,警卫发现设计室的灯又亮了——陈樾披着棉大衣,正趴在绘图板上修改起落架设计。

    "陈总工,您这..."警卫欲言又止。

    陈樾头也不抬:"马上就好,马上就好..."结果这一"马上"就到了天亮。

    5月1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设计室时,陈樾终于直起酸痛的腰,把一摞半人高的图纸小心地捆好。他摇摇晃晃地走到会议室,用沙哑的嗓音对等候多时的技术骨干们说:"同志们,这是歼1的总体设计框架。现在需要大家分工完成细节设计。"

    技术员们传阅着图纸,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小李指着机翼设计图:"这个前缘襟翼的设计太巧妙了!完全解决了高速状态下操控迟钝的问题!"老张摸着起落架图纸直咂嘴:"好家伙,这么紧凑的结构,收放机构比毛熊的简单了一半!"

    陈樾敲了敲桌子,等议论声平息:"现在分组。老周带一队负责机身结构,要特别注意蒙皮的抗损性;老张带二队搞航电系统,必须兼容我们现有的地面设备;我亲自带三队完善动力系统。"他环视众人,声音虽然嘶哑却充满力量,"前线等不起,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全部设计!"

    设计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兵工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技术人员在激烈讨论:

    "这个液压管路要改,太容易受战损了!"

    "座舱盖的厚度再加5毫米,飞行员安全第一!"

    "武器挂架得重新设计,要能兼容毛熊和咱们自己的弹药..."

    陈樾像个陀螺一样在各个组之间来回奔波。常常刚解决完机身的强度问题,又被叫去处理航电系统的兼容性故障。有一天他正蹲在厕所解决个人问题,外面就有人隔着门板请教发动机挂架的设计细节,他只好一边提裤子一边回答问题。

    最紧张的是动力系统组。由于"泰山"发动机是全新设计,与机身的匹配需要反复调整。有一天深夜,陈樾带着几个技术员正在计算进气道的气流参数,突然发现一个严重问题——高速飞行时可能出现进气不足!

    "立即重新设计进气道!"陈樾当机立断,"把截面扩大5%,增加这个位置的导流板..."

    连续工作了36小时后,问题终于解决。陈樾靠在墙上就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计算尺。

    5月28日,当最后一张图纸签字确认时,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陈樾看着眼前这一百多位眼睛通红的技术专家——有人头发乱得像鸟窝,有人胡子拉碴,还有人衣服上沾满了油渍——声音有些哽咽:"谢谢大家...这二十天..."

    话没说完,他就眼前一黑,直接栽倒在图纸堆里。等他在医务室醒来时,发现床边站着空军派来的试飞员王海——这位参加过数十次空战的老飞行员眼中闪着期待的光芒。

    "陈总工,"王海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我奉命来接收新战机。"他忍不住问道,"听说比佩刀还厉害?"

    陈樾挣扎着坐起来,虽然头还晕得厉害:"走,我带你去看看。"

    在装配车间,王海看到了一架造型优美的银色战机。它既有米格-15的流线型机身,又融合了F-86的翼型特点,机头进气口下方喷涂着醒目的"歼1-001"编号。阳光透过车间天窗照在机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乖乖..."王海绕着飞机转了一圈,突然皱眉,"这机炮位置是不是太靠后了?"

    陈樾笑了:"特意这么设计的。射击时后坐力不会影响飞行稳定性。"他指着座舱,"上去看看?"

    王海敏捷地爬进座舱,立刻发现了不同:"这仪表盘...比毛熊的清楚多了!所有重要数据都在眼前!"

    "综合了鹰酱的布局优点,"陈樾趴在舱边解释,"重要数据都在飞行员正前方,次要信息分布在两侧。"他指着操纵杆,"这个设计你可能要适应一下——结合了两种操纵系统的优点。"

    6月20日,歼1-001号原型机终于组装完毕。试飞当天,整个兵工厂的人都挤在跑道旁。陈樾的手心全是汗,把笔记本都攥出了褶皱,眼睛死死盯着那架银色战鹰。

    "歼1-001请求起飞。"王海的声音从无线电传来,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批准起飞。"塔台回复。

    随着"泰山"发动机的轰鸣,歼1如离弦之箭冲上蓝天。陈樾仰着头,看着战机在空中做出各种机动动作:急转弯、大坡度爬升、高速俯冲...

    "太灵活了!"无线电里王海兴奋地大叫,"比佩刀反应快多了!这个滚转速率...天哪!"

    地面上的技术人员互相拥抱,有人甚至哭了出来。陈樾却紧皱眉头,因为他注意到飞机在高速俯冲时尾部有轻微震颤。他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问题。

    试飞结束后,陈樾组织团队连夜解决问题。他们在垂直尾翼上加装了小型整流片,并调整了方向舵的传动比。六天后,改进过的歼1再次试飞,所有问题都完美解决。

    6月28日,前线突然传来紧急消息:敌军大规模空袭!王海主动请缨驾驶歼1参战。

    "可是..."陈樾犹豫道,"还没完成全部测试科目..."

    "陈总工,"王海系紧飞行头盔,眼神坚定,"战机最好的测试就是实战!"

    那天下午,雷达站报告发现三架F-86正在接近。王海驾驶歼1迎敌,在地面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银色战鹰如闪电般划破长空。

    空战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当歼1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时,整个机场都沸腾了——王海成功击落两架F-86,另有一架重伤逃窜!更令人振奋的是,据王海报告,歼1在速度、爬升率和机动性上都完胜对手。

    "他们的飞行员肯定吓傻了,"王海爬出座舱,兴奋地比划着,"我一个急转弯就绕到他后面去了!那家伙拼命做摆脱动作,可就是甩不掉我!"他拍着战机蒙皮,"这宝贝比佩刀灵活多了!"

    陈樾却第一时间开始检查战机状况。他在右侧机翼发现了一道弹痕,但损伤很轻微。"好样的,"他轻声对战机说,像是在表扬一个表现出色的孩子,"真是好样的。"

    6月30日,根据实战数据,陈樾团队对歼1做了最后调整:加强了几处关键部位的装甲,优化了操纵系统的传动比。当天下午,生产线上第一架量产型歼1开始组装。陈樾亲自监督每一个关键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7月1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三架崭新的歼1战机在奉天机场正式交付空军。看着银色战鹰编队起飞,陈樾想起了自己刚穿越时的情景。那时的兔子连像样的汽车都造不好,如今却有了世界一流的战斗机。

    "陈总工,"空军首长紧紧握着他的手,"你给咱们插上了钢铁翅膀啊!"

    陈樾望着远去的战机,轻声说:"这才刚刚开始。"他的目光追随着那三个银色光点,直到它们消失在远方的云层中。

    夕阳下,三架歼1排成整齐的队形,机翼反射着金色的光芒。它们将飞往前线,守护这片饱经战火的天空。而在奉天兵工厂的车间里,更多的歼1正在生产线上诞生,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