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93章 邱小姐出嫁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62年12月7日凌晨3时27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戈壁滩上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发出凄厉的呼啸声。陈樾裹紧已经洗得发白的军大衣,站在半地下观测点的水泥台阶上。他嘴里呼出的白气在防寒面罩内侧结了一层薄霜,不得不时不时用手套擦拭。远处,代号"东风"的导弹发射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泛着冷光,弹体上凝结的露珠反射着微弱的光芒,像撒了一把碎钻。

    "陈工,喝口热茶暖暖身子。"一个脸颊冻得通红的技术员小跑过来,递来一个掉漆的搪瓷缸。缸壁上还留着几道茶渍,像是记录着主人熬夜的次数。陈樾接过茶缸时,两人的手套都沾满了沙尘,在搪瓷缸上留下几道灰扑扑的指印。

    "各单元最后检查完毕!重复,各单元最后检查完毕!"对讲机里传来沙哑的报告声,电流杂音中夹杂着呼呼的风声。陈樾注意到技术员的手指在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紧张。这个年轻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他正在参与一个将载入史册的时刻。

    陈樾看了看腕表——5点30分。这块苏联制造的机械表是他在莫斯科留学时买的,表盘已经有些发黄,但走时依然精准。距离预定发射时间还有四个半小时。他转身走向中央控制室,靴子踩在结霜的沙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气透过靴底传来。

    中央控制室里,钱学深教授正在和几位工程师低声讨论。他们围着铺满图纸的木桌,煤油灯的光亮在每个人脸上投下跳动的阴影。钱教授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计算结果,镜架的一边用胶布缠着——这是上周搬运设备时不慎摔坏的。

    "钱教授,气象组的最新报告。"陈樾递上一份文件,纸张在传递过程中发出清脆的声响,"高空风速有所下降,但仍在临界值附近波动。建议再等等。"

    钱学深推了推眼镜,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教师而非顶尖科学家。他的棉袄袖口已经磨得发亮,左手无名指上还留着长期握笔留下的茧子。"再等等。"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邱小姐的'嫁妆'必须万无一失。让三号观测站再确认一次风向数据。"

    陈樾点点头,目光扫过控制室。墙上挂着的温度计显示室内只有零上五度,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正搓着手取暖,他们的军装看起来都大了一号——这是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体重急剧下降的结果。角落里,一台老式电报机滴滴答答地响着,报务员的手指冻得发红,却依然准确地记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监测站数据。

    上午9点45分,发射进入最后倒计时。

    陈樾站在观测窗前,防弹玻璃上结着一层薄霜。他用手套擦了擦,透过玻璃看向远处的发射架。阳光照在银白色的弹体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控制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电子仪器发出的嗡嗡声和倒计时器的滴答声。某个角落里,有人不小心碰倒了茶杯,清脆的碎裂声引得所有人都转过头来。

    "十分钟准备!"广播里传来指令,声音因为紧张而略显尖锐。陈樾注意到控制台前的操作员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背,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钱学深走到主控台前,他的背影在巨大的仪表盘映衬下显得格外瘦小。陈樾注意到,这位科学家的手在微微发抖——不是出于恐惧,而是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导致的生理性颤抖。钱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轻轻擦拭着发射按钮周围的灰尘,动作温柔得像在擦拭一件珍贵的瓷器。

    "五分钟准备!"

    技术员们各就各位,有人开始小声报出各项参数:"燃料压力正常...制导系统就绪...遥测信号良好..."这些声音在寂静的控制室里显得格外清晰。陈樾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了他的肺部。他想起三个月前在501厂秘密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组装这颗原子弹核心部件的情景。那时正值盛夏,车间里热得像蒸笼,工人们光着膀子干活,汗水滴在精密仪器上立刻被擦干。一位老师傅中暑晕倒,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问"那个密封圈装好了没有"。

    "一分钟准备!"

    钱学深的手放在了红色发射按钮上。控制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陈樾下意识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注意到墙上时钟的秒针似乎走得比平时慢,每一秒都被拉得无限长。

    "十、九、八..."

    倒计时的声音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回荡,通过扬声器传遍整个基地。远处岗哨里的哨兵们不约而同地转向发射架方向,有人下意识地摘下了帽子。

    "七、六、五..."

    几只被惊起的沙狐仓皇逃窜,在沙地上留下一串细小的脚印。基地厨房里,炊事班长停下了切菜的动作,菜刀悬在半空;医务室里,护士手中的针管微微颤抖;通讯室里,所有报务员都摘下了耳机。

    "四、三、二..."

    钱学深深吸一口气,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的手指悬在按钮上方,像是在等待一个神圣的时刻。

    "一,发射!"

    他的手指稳稳按下按钮。

    刹那间,大地震颤。导弹尾部喷出炽热的火焰,滚滚浓烟腾空而起。巨大的轰鸣声震得观测窗的玻璃嗡嗡作响,陈樾感到胸腔都在共振。东风导弹缓缓升空,拖着长长的尾焰,像一柄利剑直刺苍穹。控制室里的灯光忽明忽暗,有人不自觉地捂住了耳朵。

    "一级分离正常!"

    "遥测信号接收良好!"

    "速度达到预定值!"

    控制室里爆发出第一阵欢呼,但很快又归于平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陈樾紧盯着雷达屏幕。代表导弹的光点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东移动,很快就要飞出陆基雷达的监测范围。接下来,就要靠事先部署在太平洋上的监测船接力跟踪了。

    "泰山号报告,目标进入预定轨道!"

    "花轿状态良好!"

    钱学深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陈樾注意到,这位科学家的眼角有泪光闪动。控制室里,有人开始小声啜泣,那是压抑了太久的情感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数小时后,太平洋某无人岛。

    "轰——"

    一道比太阳还要耀眼千百倍的光芒突然照亮了整个海平面。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冲击波在海面上掀起数十米高的巨浪。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监测船上,水兵们都被这惊天动地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强光过后,有人发现自己的手表停在了爆炸的那一刻。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船上的科学家们抱在一起,有人放声大哭,有人跪地祈祷。老船长颤抖着手点燃烟斗,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太厉害,怎么也点不着火。一个年轻的水兵呆呆地望着远方的蘑菇云,手中的望远镜掉在甲板上都浑然不觉。

    1962年12月8日,太平洋某无人岛。

    泰山号驱逐舰缓缓靠近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小岛。陈樾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站在甲板上望着那片焦土。防护面具让他的视线有些模糊,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海风掀起细小的浪花,拍打在舰体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辐射值在安全范围内。"身边的监测员报告道,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显得有些失真。他手中的盖革计数器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像是某种奇特的节拍器。

    登陆艇放下后,陈樾和科研小组踏上了这片被原子弹洗礼过的土地。沙滩上的沙子已经玻璃化,踩上去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各种样本:变形的岩石、熔化的金属、被冲击波扭曲的植物残骸...每一个样本都被仔细编号,装入特制的铅盒。陈樾注意到,有个年轻的研究员在收集一块奇形怪状的珊瑚时,手抖得几乎拿不稳镊子。

    "看这个。"一位物理学家指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爆炸中心温度超过一千万度,把沙子都熔成了石英玻璃。"他用镊子轻轻敲击石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陈樾蹲下身,用镊子夹起一小块闪着奇异光芒的结晶。在系统的扫描下,这块结晶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出的最极端环境下的产物。他小心地将它放入样本盒,盒子里已经收集了各种形态的熔融物,每一件都是这场惊天动地爆炸的见证者。

    "所有数据都超出预期。"回程的船上,钱学深翻阅着初步报告,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数据图表,手指在某个数值上轻轻点了点,"邱小姐的'嫁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厚。"窗外,海鸥在舰尾盘旋,似乎也被这不同寻常的航行所吸引。

    1962年12月12日,四九城。

    陈樾坐在外交部的一间会议室里,橡木会议桌上摆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机器里正播放着BBC的新闻,播音员用刻板的英式英语报道着各国对夏国核试验的反应:

    "毛熊表示理解夏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努力...鹰酱国国务卿呼吁保持克制...约翰牛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陈樾注意到,这些往常用词强硬的声明,这次却罕见地带着几分谨慎。

    窗外,长安街上人来人往。卖糖葫芦的小贩吆喝着走过,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追逐打闹,一切都那么平常,仿佛世界并没有因为几天前太平洋上的那场爆炸而改变。但陈樾知道,一切都不同了。他想起今早路过新华书店时,看到门口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相购买刊登核试验消息的《人民日报》。

    他翻开当天的报纸,头版刊登着钱学深等科学家的合影。照片上的科学家们笑得有些拘谨,但他们眼中的光芒却无比明亮。文章旁边配发了一篇社论,标题是《捍卫和平的坚强盾牌》。社论的铅字印得很深,手指摸上去能感受到微微的凹凸。

    "在想什么?"张军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份热气腾腾的包子。纸包上已经渗出了油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陈樾接过包子,感受着面皮传来的温暖:"在想邱小姐的嫁妆够不够丰厚。"他掰开包子,里面的肉馅冒着热气,香味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

    张军长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够丰厚了!今早收到的情报,白象方面已经悄悄撤回了边境线上的两个师。"他咬了一大口包子,肉汁顺着嘴角流下来,"连鹰酱的航母战斗群都往后撤了200海里。他们的侦察机现在只敢在外围转悠,再也不敢靠近我们的领海了。"

    陈樾望向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在这片光晕中,似乎能看到无数人的身影:501厂彻夜加班的工人、罗布泊风餐露宿的科研人员、冒着辐射危险采集数据的战士...他们共同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和平的希望。

    陈樾轻轻翻开那本已经有些泛黄的笔记本,指尖在扉页上摩挲了片刻。钢笔在纸面上沙沙作响,他认真地写下:"1962年12月,邱小姐出嫁了。她的嫁妆,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字迹因为激动而略显颤抖,墨水在纸上微微晕开。

    他凝视着这行字,仿佛透过纸面看到了罗布泊上腾起的蘑菇云,看到了监测船上欢呼雀跃的科研人员,看到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里的灯火通明。窗外,邮递员的自行车铃声渐渐远去,只留下笔记本上这一行见证历史的文字。

    "啪"的一声轻响,陈樾合上笔记本。他拿起桌上已经凉了的包子,面皮因为放置太久而有些发硬,但咬开后,里面的肉馅依然冒着热气,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他慢慢地咀嚼着,感受着这平凡而又珍贵的滋味。

    远处,火车的汽笛声隐约传来,像是这个古老国度正在向世界发出的新声。那声音穿过冬日的空气,带着某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会议室的门缝里,食堂炒菜的香味混合着油墨和旧纸张的气息飘进来,为这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