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82年3月2日清晨,江南造船厂的第三设计室里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陈樾把搪瓷缸里已经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茶叶渣粘在舌尖上,苦涩的味道让他皱了皱眉。他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弹射器示意图,粉笔灰簌簌落在军装袖口上,像撒了一层盐。"同志们,咱们这个蒸汽弹射器啊,说白了就是个超大号的二踢脚。"陈樾用粉笔头敲了敲黑板,木屑从裂缝里震落下来,"只不过要把几吨重的飞机当炮仗放出去。"角落里传来几声轻笑,年轻技术员小张不小心把绘图尺碰到了地上,金属撞击声在密闭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
老工程师赵卫国摘下老花镜,镜腿上的胶布已经发黄起皱。他摸着下巴上花白的胡茬说:"陈总,咱们连火车蒸汽机都还没吃透呢..."话音未落,窗外正好传来火车汽笛声,为这句话添了个生动的注脚。陈樾注意到老赵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页边还画着几个小问号,像一排蹲在电线上的麻雀。
3月15日,陈樾带着团队来到石家庄机车厂。春寒料峭中,十几个人围着一台退役的"前进型"蒸汽机车打转,像群围着大象的蚂蚁。机车排气管上结着厚厚的黑色积碳,摸上去像砂纸般粗糙。陈樾蹲在驱动轮旁,手指沾着机油描摹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黑乎乎的油污渗进了指纹里。他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金属表面凝成细小的水珠,顺着曲轴缓缓滑落。
"妙啊!"他突然一拍大腿,工作服裤子上立刻多了个油手印,"你们看这个十字头滑块,改改尺寸不就是现成的活塞密封件?"说着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烟盒,在锡箔纸上画起草图。阳光透过机车锅炉的缝隙照在纸上,形成一道道光栅,把歪歪扭扭的线条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旁边的技术员小王看得入神,连机油滴在解放鞋上都没察觉。
回到临时宿舍已是深夜。陈樾就着25瓦灯泡的昏黄光线整理笔记时,发现白天画的草图边角沾上了机车厂的煤灰。他用橡皮轻轻擦拭,煤灰反而晕染开来,在纸上形成一片淡灰色的云雾,恰好笼罩在蒸汽阀门示意图上方,倒像是特意做的标记。窗外,夜班工人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时远时近,像一首永不停歇的工业协奏曲。
5月的江南已经闷热难耐。试验场里,临时搭建的弹射轨道像条钢铁巨蟒匍匐在地面上,被太阳晒得烫手。陈樾蹲在轨道旁,汗水顺着鼻尖滴在滚烫的钢板上,发出"嗤"的声响瞬间蒸发。他正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间隙,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转头时,汗水流进眼睛里,刺得他直眨眼。
"陈总,您要的'特殊润滑剂'到了。"助理小刘抱着个包着红绸布的陶罐,神秘兮兮地凑过来。掀开绸布,浓郁的酒香立刻驱散了周围的机油味——是两瓶珍藏的茅台。陶罐表面还凝着冷库带来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陈樾拧开瓶盖,琥珀色的液体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他小心地把酒液倒进密封槽,嘴里念叨着:"53度的酱香型,比什么进口密封脂都强..."酒液浸润橡胶密封圈时发出奇特的"滋滋"声,像在回应他的期待。有个年轻技术员偷偷咽了下口水,被陈樾逮个正着:"小鬼,这可不是给你解馋的!"说着却变魔术似的从兜里掏出个小酒杯,给每人都分了小半口。茅台特有的绵柔口感在口腔里炸开,连带着周围的空气都变得醇厚起来。
5月28日深夜,设计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吸引了几只不知死活的小飞虫。陈樾趴在绘图板上,眼睛酸得直流泪。他揉了揉太阳穴,视网膜上系统的蓝色光幕与图纸线条重叠在一起。桌上散落着十几个草稿纸团,有个纸团滚到了搪瓷缸旁边,被茶水浸湿了一角,墨迹晕染开来像朵绽放的花。
突然,他抓起红蓝铅笔在某个关键部位画了个五角星,笔尖"啪"地断了。飞溅的铅芯碎屑在灯光下划出细小的银线。"成了!"陈樾猛地站起来,膝盖撞到了桌腿也顾不上疼。他抓起电话摇柄,拨号时手指都在发抖:"给我接青海试验场!"电话那头传来滋啦滋啦的电流声,混着西北特有的风沙呼啸。隐约还能听见接线员小姑娘带着口音的询问声:"首长要哪里?请再说一遍..."
6月10日的青海试验基地,戈壁滩上的风裹挟着细小的砂砾,打得人脸生疼。陈樾眯着眼望向远处的弹射轨道,阳光在钢轨上折射出刺眼的白光。地勤人员正把一架改装过的歼-8II模型推上滑块,机翼下方的"八一"军徽上落满了灰尘。有个小战士正用袖子仔细擦拭,布料划过金属表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第一次试验准备!"广播里传来带着电流杂音的通知。陈樾把军帽檐往下压了压,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枚五分硬币——这是他紧张时的小习惯。硬币边缘的齿痕已经被摸得发亮,在指腹留下熟悉的触感。远处,蒸汽锅炉开始加压,排气管喷出的白雾在蓝天下格外醒目。
随着惊天动地的蒸汽轰鸣,飞机模型像出膛的炮弹般射了出去。陈樾的心跳随着加速的飞机越来越快,直到看见模型在300米外稳稳落地。整个试验场瞬间沸腾,几个年轻技术员把安全帽抛向空中,像庆祝节日一样欢呼雀跃。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激动得把钢笔都甩飞了,墨水在沙地上溅出蓝色的星星点点。
"别高兴太早,"陈樾拍了拍身边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小张,"这才刚开始呢。"他弯腰捡起一块被震落的螺栓,金属表面还残留着余温。远处,地勤人员已经开始准备第二次试验,他们的身影在热浪中微微扭曲。有个老技工正蹲在地上检查轨道,后背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出一片深蓝色的地图。
回到江南厂后,陈樾又遇到了新难题。7月的一个暴雨天,他浑身湿透地冲进车间,头发上的水珠滴在"海红旗-61"导弹的设计图上,晕开了刚画好的电路图。老技师老王赶紧用吸水纸抢救图纸,嘴里嘟囔着:"陈总,您这自带降雨功能啊..."他粗糙的手指捏着吸水纸的边缘,动作轻柔得像在给新生儿擦脸。
"正好!"陈樾却眼睛一亮,"老王你说,咱们能不能给导弹导引头也装个'雨刮器'?"说着在湿漉漉的图纸上画了个滑稽的小刷子,逗得满屋子人都笑了。但谁也没想到,这个玩笑后来真的催生了抗干扰导引头的雏形。雨水顺着陈樾的发梢滴在领口,凉丝丝的,反倒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不少。
9月,第一台舰载弹射器样机在船厂组装完成。陈樾站在钢铁巨兽旁边,显得格外渺小。他伸手抚摸油光发亮的汽缸内壁,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摸过的井沿。工人们正在给关键部件刷最后一道防锈漆,浓重的油漆味混合着海风的咸腥,形成一种奇特的工业化气息。有个老师傅刷漆的动作行云流水,刷毛在金属表面拖出的纹路整齐得像梳过的头发。
"陈总,要不要试试手感?"技术员递来一个用弹射器零件改制的打火机。陈樾按下开关,窜出的火苗足有半尺高,差点燎到眉毛。众人哄笑声中,远处传来海鸥的鸣叫,与船厂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打火机外壳上还留着机床加工的痕迹,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金属光泽。
夕阳西下时,陈樾独自坐在码头边的缆桩上。生锈的铁桩硌得大腿发疼,他却懒得挪位置。他从兜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这半年来所有的故障记录。纸张已经起了毛边,有些地方还被机油浸得半透明。他一张张翻看着,突然发现某页背面有自己无意识中画的小漫画——一个火柴人正骑着蒸汽弹射器飞向月亮。陈樾忍不住笑出声,惊飞了停在附近的一群麻雀。那些小鸟扑棱棱飞向晚霞,翅膀边缘被染成了金红色。
远处的海平面上,航母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甲板上,工人们正在安装最后一组弹射轨道,焊枪的火花像节日的烟花般此起彼伏。陈樾摸出那枚被磨得发亮的五分硬币,轻轻一弹,硬币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落进大海时甚至没激起什么水花。海风送来食堂炖菜的香气,混着海水特有的咸腥,莫名让人心安。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