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1. 画展的偶遇美术馆的咖啡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质桌面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王凤娟局促地坐在角落的位置,手指不停地摩挲着茶杯边缘。画展已经持续一周,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观众要求与她交谈,这种关注让她既惶恐又疲惫。
“请问,这里有人吗?“
一个温和的男声从头顶传来。王凤娟抬头,看见一位银发老人站在桌前,手里端着杯美式咖啡。他穿着浅灰色羊毛衫,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散发着书卷气。
“没...没人。“王凤娟下意识往座位里缩了缩。
老人优雅地坐下,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本书。“我猜您就是王凤娟女士?“他微笑着,“您的《告别》那幅画,让我想起了我母亲。“
王凤娟惊讶地眨了眨眼。这位老先生说话字正腔圆,语调不急不缓,与小区里那些大嗓门的老头截然不同。
“您母亲也是...纺织工?“她小心翼翼地问。
“不,她是大学老师。“老人推了推眼镜,“但在那个年代,所有知识女性都面临着与您相似的选择。“
窗外的银杏树随风摇曳,几片金黄的叶子飘落在窗台上。王凤娟注意到老人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没有一丝老人常见的黄垢或裂纹。
“我叫林修远,退休前在师范大学教艺术史。“他递来一张名片,“您的画作有一种罕见的真诚,不像很多专业画家那样矫揉造作。“
王凤娟的脸颊微微发热。她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指节因常年劳作而变形,指甲剪得短短的,还带着洗不掉的颜料痕迹。
“我...我就是随便画画。“她声音细如蚊呐。
“艺术最珍贵的就是这种未经雕琢的真实。“林教授的目光落在她别在衣领上的“三八红旗手“奖章上,“就像您这枚奖章,承载着时代与个人的双重印记。“
王凤娟不自觉地摸了摸奖章,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想起那个阳光炽热的领奖台。她偷偷抬眼打量这位陌生的教授,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她,眼神中没有怜悯或猎奇,只有纯粹的欣赏。
2. 画室的邀请
“王女士,如果您不介意,我想邀请您参观我们学校的老年艺术班。“林教授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照片,推过桌面,“这是我去年带的学生作品。“
照片上是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在一幅巨大的壁画前欢笑。王凤娟一眼就认出那是本市的老城区街景,但色彩比现实更加鲜艳明亮。
“他们都和您一样,退休后才开始学画。“林教授的声音带着鼓舞,“最年长的学员82岁,去年还办了个人画展。“
王凤娟的心跳突然加快。她想起自己那些被媒体称赞的画,其实只是凭感觉涂抹,连基本的透视都不懂。如果能系统学习...
“我...我没上过大学。“她最终嗫嚅道,手指绞紧了衣角。
林教授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艺术不需要文凭。您知道吗?您画中那种朴实的构图,正是很多专业画家追求一生的风格。“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咖啡厅里的人越来越少。服务员开始收拾隔壁桌的杯碟,瓷器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下周三下午有堂课,主题是'记忆中的色彩'。“林教授写下地址,字迹潇洒有力,“如果您有兴趣,随时欢迎。“
王凤娟接过纸条,纸张触感光滑,带着淡淡的墨水香。她小心地折好放进钱包夹层,那里还装着婷婷给她画的“全家福“。
“我...我考虑考虑。“她轻声说,心里却已经想象自己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周围都是志同道合的老人。
3. 家庭的反响
“师大艺术系?“晚饭时,李强放下筷子,眉头微蹙,“妈,那个林教授是什么来路?“
王凤娟低头搅动着碗里的汤,热气模糊了她的老花镜:“就是画展上遇到的...说我的画有'朴实的魅力'。“
“听起来不错啊。“周梅夹了块鱼肉放到婆婆碗里,“师大的老年班很有名,课程设置很系统。“
王凤娟悄悄松了口气。自从画展后,儿媳对她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小心翼翼的迁就,而是多了几分真诚的尊重。
“会不会太远了?“李强还是不放心,“坐公交要转两趟车。“
“爸爸笨笨!“婷婷突然插嘴,小脸上沾着饭粒,“我可以陪奶奶去!我认识路!“
大家都被逗笑了。王凤娟伸手擦掉孙女脸上的饭粒,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林教授说的“82岁的学生“,突然觉得自己才72岁,人生或许还有无限可能。
“我先去试听一节。“她最终说,声音比平时坚定了许多,“不行就不去了。“
李强还想说什么,周梅在桌下轻轻踢了踢他的脚。窗外,暮色四合,小区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像一串温柔的明珠。
4. 课堂的震撼
师大艺术楼的走廊宽敞明亮,墙上挂满学生作品。王凤娟站在305教室门口,紧张地整理着衣领。她今天穿了最体面的藏青色外套,还特意让周梅帮她化了淡妆。
“王女士!您真的来了!“林教授从教室里迎出来,今天他穿着深蓝色衬衫,显得更加精神矍铄。
教室里坐着二十多位银发学员,平均年龄看起来比王凤娟还大。他们面前都摆着画架,正专注地调色。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满头银丝梳成整齐的发髻,正用颤抖却坚定的手描绘一朵向日葵。
“同学们,这位就是最近媒体关注的王凤娟女士。“林教授向大家介绍,“她的纺织女工系列画作在市美术馆展出。“
老人们纷纷鼓掌,眼神中没有嫉妒,只有真诚的欢迎。王凤娟局促地点点头,手心沁出汗水。
林教授领她到空着的画架前:“今天我们画'记忆中的色彩'。闭上眼睛,回想您生命中最鲜亮的颜色,然后把它表现出来。“
王凤娟迟疑地闭上眼睛。起初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渐渐地,记忆中的色彩浮现出来——纺织厂里红色的光荣榜,劳模会上金灿灿的大红花,儿子出生时医院窗外的蓝天...
她睁开眼,拿起画笔蘸上朱红色颜料,毫不犹豫地在画布上涂抹起来。周围的声响渐渐远去,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站在纺织机前,纱线在指尖飞舞。
“太棒了!“不知过了多久,林教授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这种大胆的用色,完全跳出了传统框架!“
王凤娟这才发现,自己画的是纺织车间的一角——鲜红的机器,金黄的阳光,还有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女工背影。粗糙的笔触反而赋予画面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王女士,您有天赋。“轮椅上的老太太滑过来,伸出布满老年斑的手,“我是刘雅琴,85岁才开始学画。“
王凤娟惊讶地握住那只手,触感如枯枝般脆弱却温暖。她突然意识到,在这个教室里,年龄不再是限制,而是阅历的勋章。
5. 归途的思索
下课已是黄昏。王凤娟婉拒了林教授送她回家的提议,独自走在师大的林荫道上。梧桐叶在脚下沙沙作响,空气中飘着桂花甜腻的香气。
她想起课堂上那些老人的笑脸,想起刘老太太颤抖却坚定的手,想起林教授说“艺术没有年龄限制“。一种久违的期待感在胸中涌动,就像年轻时得知自己被推荐为技术标兵时一样。
路过一家文具店,王凤娟停下脚步。橱窗里陈列着各种画具,一套高级水彩颜料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她摸了摸钱包里周梅给的家用钱,犹豫片刻,推门走了进去。
回到家时,客厅里只亮着一盏小灯。李强在沙发上看文件,见她回来立刻起身:“妈,怎么这么晚?吃饭了吗?“
“吃了,在师大食堂。“王凤娟放下新买的画具,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他们那的红烧肉不错,比咱们小区食堂强。“
李强愣住了。母亲很少对食物发表评价,更别说独自在外用餐了。他这才注意到,母亲的眼睛比往常明亮,佝偻的背似乎也挺直了些。
“课...课上得怎么样?“他试探地问。
王凤娟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阳台,看着窗外的月光。今晚的月亮格外圆,银辉洒在茉莉花上,花瓣像镀了一层铂金。
“强子,“她突然说,“我想报个长期班。“
李强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点头。他隐约感觉到,母亲身上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就像春日的泥土下,新芽正蓄势待发。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