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身后邱彦几人看着摇头的周昀,都感觉有些无奈,经过三个月的相处,他们也和周昀混熟了,也对他的能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周昀就是许愿机一般的存在。
举个例子,如果他们在科研上遇到什么问题了去问周昀。
他们之间的对话都大致如下:
“周昀,这个东西我跑了实验结果好像有点不太对。”
“嗯,我看看。”
然后就是第二天周昀就会给出解决方案。
简直就离谱了。
很多时候他们也在想,为什么周昀这样的人会来他们学校读研,还选到了他们组,校长的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学生,保研燕大、水木那不是轻轻松松吗?
不过你要是现在让周昀离开,那他们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
时间来到十一点半,上午收盘。
看着停止变化的界面,周昀不再多想,就算他脑子里想法再多,也都不是现在能实现的,还是一步步来吧。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子,身后众人自觉退后几步。
“这段时间辛苦师兄师姐了。”其实这段时间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主要是就是数据的收集,实验室除了周昀就这么四个人,
他们这段时间收集了从这只黄金ETF从创立到现在的所有数据,并且还收集了其包含的个股的数据,光是想一想就知道数据量极其巨大了。
“不辛苦不辛苦,这有什么的。”
“是啊,这点工作量还没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多。”
周昀摇摇头:“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师兄师姐的帮忙,进度也不会这么快。”
“嗨,都是你师兄了,没必要这么客气,既然都搞得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出去吃个饭?这次都得去啊!”邱彦看了一圈。
“行。”
“没问题。”俞天睿和汪嘉悦这次都没拒绝,两人的性格都比较内向,上一次他们才第一次和周昀见面,一起吃饭什么的,对他们来说还是太为难了。
不过这次几人之间熟悉不少,吃个饭也没什么。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定位置,收拾收拾,咱们等会儿出发。”
“定什么位置啊?”邓永华出现在实验室门口,笑着看向众人。
“是这样......”邱彦简单给邓永华讲了一下。
听到周昀又有了科研进展,脸上的笑容更盛:“那你们去吃吧,记得开发票,组里报销,等会儿吃完饭周昀来找我一趟,我有事和你说。”
“谢谢老师!”
邓永华说完也不多留,直接离开了。
饭后,周昀来到邓永华办公室。
“周昀,你那个股票模型的研究搞得差不多了?”
“嗯,今天上午刚弄好,所以才想吃顿饭庆祝一下。”
“恭喜了,论文准备发哪里?还是NeurIPS?不过今年的NeurIPS已经截稿了,想要发的话只能等2025的了。”
“我准备投ICLR2025,还有三个月的截稿日期,现在这个模型其实还不太理想,
我想尝试看看还能不能优化一下,不过就算是现在这种程度,我感觉投个ICLR应该没什么问题。”周昀的言语之间都比之前自信了不少。
他也没说大话,虽然现在的模型和那些大型量化公司肯定是比不了的,但是放在时序预测这一领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独步天下!
能做到这种程度,很大一部原因都要归功于数学。
如果不是周昀恶补了一下数学基础,不然很多架构和公式上的优化他都未必能想到。
看着周昀自信的样子,邓永华也非常满意,这才对嘛!
“嗯,既然你有数我就不多说了,发之前我再帮你过一遍,我估计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应该也不用修改多少,下次可能都不需要我看了。”
邓永华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嘴角真的是很难压得住啊。
“老师找我来有什么事情吗?”
邓永华一拍脑袋:“差点把正事忘了,上个月你说有新课题的时候我就在弄了,不过因为你们还不算入学,所以手续上麻烦了一点,学校对于你们这些学生的科研其实也是有扶持的。”
随后他掏出一张表格:“这是学校的科研经费扶持,这是最高等级的那一档,一共两万块,你填一下,论文就写你发NeurIPS的那篇。
这东西没什么其他限制,就是为了鼓励学生科研,你放心填就好,如果到时候论文被接收了,学校还会奖励五万左右,加起来也能有个七万块。”
周昀看了一眼,确实如邓永华所说,拿了只笔就开始填了。
在他填表格的时候,邓永华叹了口气:“其实咱们学校的经费还是太少了,不然就NeurIPS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
放在其他学校,至少也是十万的奖励,更别说其它的科研经费和奖学金了。”
学校层次的差距光是在奖钱这方面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对此周昀也早有心理准备:“没事老师,学校的科研经费少,不是还能申请国家经费吗?”
邓永华一愣,随后笑道:“倒是小瞧你了,放心,到时候你如果真的有什么好项目,老师给你运作一下,只要你的课题经得起推敲,申报下来就没问题!”
看来一篇NeurIPS却是让周昀变的自信了不少。
“老师填好了。”
邓永华接过表格看了看:“没什么问题,等你论文接收了,就能拿到这笔钱了,算算日子应该也快了吧?
这都七月份了,一般差不多都是这个时候收到评审建议,这几天你多注意一下邮箱。”
“嗯,我这两天都有注意。”
......
米国,麻省理工学院。
办公室里,正准备下班的何凯明抽空看了一眼OpenReview,这是NeurIPS的审稿系统。
发现之前那篇《AgileEdge: Adaptive Co-Optimization for Pervasive Low-Latency Edge AI》的评审工作已经完成了。
几位评审给的分数都不低,平均分是7.8,满分十分。
而且四位审稿人都做出了一句相同的评价“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clear superiority over baselines in both theoretical guarantees and empirical results.”
译为:所提出的方法在理论保证和实证结果方面都明显优于基线。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