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阴阳剥皮人 > 十二章-听见的都死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这个念头如同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沈默脑中所有纷乱的线索。

    他立刻调取了市心理援助热线的全部值班记录,将焦点锁定在周振国生前最后一次轮班的那十二个小时。

    电子档案冰冷地陈列着事实:在那通被标记为“来源不明,未定位”的求救电话前后,周振国的接线记录中,赫然出现了三起投诉。

    投诉内容大同小异,都指向了他糟糕的工作状态——“语气冷漠,像在念稿子”、“完全没有共情,只是在走流程”、“我感觉在跟一个机器人说话”。

    每一条投诉后面,都有主管李姐手写的备注:“已约谈”。

    但除了这三个字,再无任何后续处理措施。

    沈默约谈了李姐。

    这位在热线中心工作了近二十年的中年女性,脸上写满了职业性的疲惫和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惶。

    起初,她只是用官方辞令来回搪塞,强调周振国是老员工,业务熟练,偶尔的情绪波动在所难免。

    但当沈默将那几份投诉记录的复印件推到她面前时,李姐的防线彻底崩溃了。

    她的声音开始哽咽,最终坦白了一切。

    “老周他……不容易。”她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他妻子七年前因为一场医疗事故,高位截瘫,全靠他一个人照顾。这些年,他就像一根绷紧的弦,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康复、喂饭、翻身,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

    长期的精神压力让周振国患上了重度抑郁,工作时常常走神,仿佛灵魂被抽离了躯壳。

    李姐早就察觉到了,也动过给他调岗去后勤的念头,但中心人手一直紧张,新人又顶不上来,事情就这么一拖再拖。

    “我以为那只是普通的情绪问题,开导开导,让他休几天假就能缓过来。”李姐的泪水终于滑落,声音里充满了悔恨,“我完全没想到……我后来才知道,他每天下班后,都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听那段没有救回来的求救录音。他不是在分析,也不是在追查,他是在惩罚自己。那个哼唱声,对他来说不是噪音,是审判。他陷得越来越深,直到把自己也变成了回响的一部分。”

    沈默静静地听着,心中那条关于“残响”的逻辑链条,在李姐的哭诉中被彻底焊死。

    他想起了赵婉在审讯室里的崩溃,她不断重复着“我该拦住她的”,那份未能阻止好友林婉清赴死的内疚,与周振国未能成功救援的自责,何其相似。

    一个大胆而清晰的推论在他脑中成型:“残响”并非随机污染,它像一个嗅觉敏锐的捕食者,精准地筛选着那些内心怀有强烈愧疚感和“未完成责任”的人。

    这些人,因为自身的过失或无力,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而“残响”的哼唱,正是填补这个空洞的毒药。

    他立刻向孙涛申请,调取了全市近半年来所有异常死亡案件的卷宗。

    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他很快找到了更多佐证。

    一名消防员,在一次火场救援中因判断失误,未能救出最后一名被困的幼童,半月后在家中用消防水带自缢,死前曾多次向同事提及听到奇怪的歌声;一名外科医生,因一次诊断失误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不久后在手术室值班时心源性猝死,监控显示他死前正对着无人的对讲机喃喃自语;一名高中班主任,因忽视了一名抑郁症学生的求助信号,导致学生跳楼,一周后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车里,车内广播反复播放着一段无法识别的静电噪音……

    所有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生前都曾接触过某种形式的公共通讯设备,且尸检报告无一例外地显示,他们的脑干部位有极其轻微的弥散性出血点,这与长期受到特定频率次声波刺激的症状完全吻合。

    “残响”的狩猎场,遍布全城。

    沈默与苏晚萤再次回到了那栋废弃的商住楼。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无头苍蝇。

    根据赵婉手机信号最后消失时的精确坐标,他们径直来到了地下二层。

    阴冷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霉菌的气味,走廊尽头的黑暗中,立着一扇厚重的锈死铁门。

    门上没有锁,似乎是被从内部焊死了。

    沈默用一根撬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门上撬开一道缝隙。

    随着“嘎吱”一声令人牙酸的巨响,铁门被强行推开。

    门后的景象却让他们都愣住了。

    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仪器,没有祭坛,更没有尸体。

    室内空无一物,四壁空空,只有正对门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部样式古老的黑色拨号电话。

    电话的听筒无力地垂落着,长长的螺旋线缆像一截干枯的脐带,从中断开,落在积满灰尘的地面上。

    这里就是源头。

    沈默示意苏晚萤退后,自己则戴上了最高防护等级的工业隔音耳机。

    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把长柄绝缘钳,小心翼翼地夹起断裂的线缆接口,将其与一台便携式示波器的探针相连。

    当电路接通的瞬间,示波器的屏幕上,一条平稳的绿线骤然变成了狂乱的波峰和波谷。

    耳机里,那熟悉的、令人头皮发麻的哼唱声再次浮现,但这一次,声音的背景不再是空洞的寂静。

    无数细碎、重叠、充满了绝望和怨恨的人声低语,像是从地狱深处涌来的潮水,瞬间灌满了他的听觉。

    “……你为什么不听……你本来可以救我的……”

    “……你应该在那里的……你答应过的……”

    “……听见了吗……你该听的……”

    苏晚萤一直盯着示波器上那混乱的波形图,又看了一眼墙上那部孤零零的电话,她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一本线装古籍,快速翻阅着,最终指着其中一页,对沈默低声道:“《义济堂殓事录》里记载过一种‘代语斋’。说的是有些地方,因为汇聚了太多未被回应的呼救和祈愿,久而久之,那些执念会互相吸引、融合,不再是某个单一的魂魄,而是变成了一条‘怨念河’。这里……恐怕就是那条河的入海口。”

    “既然是利用人的责任心和愧疚感设下的陷阱,”沈默摘下耳机,眼神锐利,“那我们就可以反向利用这个机制。”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他回到局里,连夜录制了一段模拟音频。

    他截取了“残响”哼唱的基频作为基础,但彻底改变了其上的谐波结构,用心理学上最能引发平静和安抚感的频率,叠加了一段沉稳的男中音:“你的责任已经终结,求救已被听见,逝者已经安息,请放下重担。”

    随后,他动用权限,将这段“解毒”音频植入了警用通讯系统的备用加密频道,并申请在全市所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通话结束语后,自动播放这段时长仅五秒的音频。

    三天后,孙涛带着一份数据报告找到了他,表情复杂。

    “有效,”他说,“全市范围内,对异常声纹的被动访问量在七十二小时内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三。但是……我们发现了一批新的异常者。”

    报告显示,许多曾被初步标记为“潜在污染者”的人,其脑电波中的异常波动确实消失了,但他们却出现了新的症状——失语。

    这些人不再听到哼唱,也不再被噩梦困扰,但他们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最新的脑部功能性扫描显示,他们大脑中的语言中枢,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强行按下了暂停键,处于一种深度的、非器质性的抑制状态。

    沈默的心沉了下去。

    他明白了,“残响”并没有被削弱,它只是在退守。

    它用“沉默”代替了“呼救”,正在进化出一种更隐蔽、更可怕的污染形态。

    它在告诉所有被它标记过的人:既然你们听见了,那就永远闭嘴吧。

    深夜,专案组办公室只剩下沈默一人。

    他独自整理着成堆的资料,试图从“沉默型污染者”中找出新的突破口。

    桌上的手机毫无征兆地剧烈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一行刺眼的字:未知号码。

    他没有接,任由那单调的铃声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响。

    然而,铃声在持续了整整一分钟后,并未自动挂断,反而自行接通了。

    听筒里一片死寂,没有任何声音,没有哼唱,没有电流。

    只有一种极度轻微、若有若无的节律。

    那是一种呼吸的节奏,通过手机的麦克风被极其细微地捕捉和放大。

    沈默的瞳孔猛地一缩——这个频率,这个喉部肌肉的振动模式,与赵婉被深度污染时,他从监听设备里听到的呼吸声,完全同步。

    他缓缓地、僵硬地抬起头,望向办公室那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

    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而窗内,因为室内外的温差,玻璃上凝结起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就在那片水雾上,仿佛有一根无形的手指,正一笔一划、极其缓慢地书写着。

    一行字迹,从模糊到清晰,最终完整地浮现在他眼前:

    你听见了……所以你,也该闭嘴了。

    沈默死死地盯着那行由水汽构成的字,握着手机的手指悬在红色的挂断键上方,却迟迟没有按下。

    他的目光越过那行字,投向窗外更远处的街道。

    就在那一瞬间,他看到,沿着脚下这条主干道,延伸向城市尽头的所有老式公共电话亭,那原本黯淡的红色通话指示灯,像是接收到了同一个指令,在深沉的夜色中,一盏接着一盏,无声无息地,同时亮了起来。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