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阴阳剥皮人 > 第八十三章- 无脸人又在哭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夜色浓重如墨,将法医中心这栋沉默的建筑彻底吞噬。

    解剖室的无影灯投下冰冷的光,照亮了沈默专注而略显苍白的面孔。

    他没有开启通风系统,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焚烧纸张后那股独特的、带着尘埃与往事的焦糊气息。

    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盆中那片最核心的灰烬,那张孩童的脸在灰白色的残片上若隐若现,仿佛一个来自遥远时空的定格。

    他将其封入无菌证物袋,动作精准得像是在处理一处致命伤口。

    显微镜下,被烧灼过的纸张纤维呈现出断裂而扭曲的形态。

    然而,在高倍镜的视野里,一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痕迹暴露无遗。

    残存的感光乳剂层中,依然保留着微乎其微的热成像残留。

    沈默将数据导入光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出的频率曲线让他心脏猛地一沉。

    这条曲线的主干部分,与他母亲苏秋岚遗像上的热残留频率几乎完全吻合,然而,在这条主曲线之下,还潜藏着另一道更微弱、更古怪的波形。

    它的频率极低,波动模式不规则,像是一种原始的生物信号。

    分析软件给出的比对模型,指向了“婴儿啼哭前的喉部肌肉震颤”。

    一声尚未发出的哭喊,被封印在了三十多年前的相纸里。

    沈默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强迫自己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

    那股熟悉的、源自童年的晕眩感再次袭来。

    他打开了自己的加密云盘,调取出一份尘封多年的电子档案——他儿时的体检记录。

    指尖快速滑动,最终停在了他三岁那年的病历上。

    高烧,三十九度八,持续昏迷三天。

    诊断记录简单明了,但在一行潦草的备注里,他发现了一行几乎被忽略的小字:“家属口述:患儿在昏迷前情绪激动,反复指向城市记忆展厅墙上某张照片,具体内容无法解释。”

    城市记忆展。

    开展首日。

    那一天,正是他发高烧的日子。

    记忆的闸门被这行小字撬开了一条缝隙,模糊的画面涌入脑海:巨大的、挂满黑白照片的展厅,消毒水的气味,以及母亲紧紧握着他的、略带冰凉的手。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苏晚萤发来的消息,只有一张图片和一行字。

    图片是“城市记忆展”的图录封面,那行字是:“看扉页。”沈默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几乎是冲出了法医中心,驱车赶往档案科。

    当苏晚萤将那本泛黄的图录递到他面前时,他能清晰地看到她眼中的震惊与不安。

    “我把所有‘遗像化’案例的相纸样本都做了批次追踪,”苏晚萤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颤抖,“所有受害者,包括老陈提供的最初样本,全部指向同一个源头——1983年秋季曙光照相材料厂生产的‘银影Ⅲ型’相纸。根据出库记录,这个批次的相纸有一次规模最大的集中使用,就是提供给了当年的‘城市记忆展’,用于冲印三百七十二张‘无名死者’的档案照片。”

    沈默的手指抚过图录粗糙的封面,翻开了扉页。

    在页面最下方的角落里,印着一行比蚂蚁还小的署名:“技术协作者:沈秋岚。”

    母亲的名字,像一枚滚烫的烙印,灼痛了他的眼睛。

    “这批相纸有问题,或者说,你母亲在冲印过程中做了什么,”苏晚萤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三百七十二张照片,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的照片。沈默,你不是被这股力量偶然标记的。你是……被选中的观察者。”

    观察者?

    观察什么?

    观察这些冰冷的死亡如何像病毒一样蔓延吗?

    沈默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深夜,陈医生敲响了解剖室的门。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一个牛皮纸袋放在了沈默的桌上,里面是沈默近三个月来签署的所有文件复印件。

    “你看看这个,”他压低声音,指了指沈默的签名,“尤其是你写的‘我’字。”

    沈默不解地拿起一张,在紫外线灯下,纸张表面的墨迹没有变化。

    陈医生递过来一个便携式深紫外光源,调到了一个特殊的波段。

    奇迹发生了。

    在沈默那锋利、冷峻的笔迹之下,一层更深的、几乎与纸张纤维融为一体的压痕显现出来,勾勒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笔顺——圆润、柔和,带着典型的女性风格。

    尤其是在“我”字的最后一钩,收笔时总会带上一道微小的、逆时针的小弧线。

    陈医生低声道:“我见过你母亲晚年的信,她的笔迹就是这样。这道弧线,和她一模一样。”

    沈默如遭雷击,他猛地翻开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昨夜,他明明记得最后一页是空白的,但此刻,页面中央却突兀地出现了一行字:“我看见你了。”墨迹未干,边缘晕染开一圈淡淡的水痕。

    而在那个“我”字的收尾处,一道熟悉的逆时针弧线,正无声地嘲笑着他的惊骇。

    那不是他写的。

    是某种东西,借用了他的身体,他的肌肉记忆,在回应火中浮现的那张脸。

    清晨,走廊里传来保洁员阿彩小声的惊呼。

    她拿着一张湿漉漉的便签纸找到了沈默,脸上满是困惑。

    “沈法医,你看这个。我早上打扫的时候在走廊尽头的镜子前捡到的。”她指了指那张几乎泡烂的纸,“昨晚无脸人(清洁工老陈)又在哭了,哭得比哪次都凶。但我听着,他不像是在擦照片……他好像是在照镜子。”

    那张便签纸上,一个模糊的人脸轮廓在水的浸润下若隐若现。

    沈默立刻将它带回实验室。

    光谱仪的分析结果让他浑身冰凉。

    纸张的成分,确认为“银影Ⅲ型”相纸的残片。

    更可怕的是,那个人脸轮廓的热残留频率,竟然与他自己的脑电波图谱中的θ波峰值,产生了完美的共振。

    θ波,与深度冥想、潜意识和记忆提取有关。

    照镜子……镜子!

    沈默闭上眼睛,童年那场高烧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疯狂重组。

    他想起来了,他当时指着的那张照片,并不是挂在墙上的三百七十二张之一。

    它的位置很特殊,恰好在展厅一块巨大的落地镜的反射区域里。

    他当时看到的,或许根本不是墙上的照片,而是镜子里映出的……什么东西?

    是“镜中之脸”的第一次投射吗?

    而他自己,就是那个接收信号的媒介?

    夜,深不见底。

    沈默独自一人回到了家,打开了母亲遗留下来的那个上了锁的箱子。

    他取出最后一本日记,翻到最后一页。

    那里夹着一张照片,是他三岁时的背影,站在“城市记忆展”的入口处。

    他将照片平放在书桌上,打开了那盏深紫外光源。

    幽蓝的光线覆盖了照片,边缘处那道曾被他认为是印刷瑕疵的逆时针弧线,骤然间亮了起来,仿佛被注入了生命。

    光芒不再静止,而是像活化的藤蔓,顺着相纸的纤维纹理飞速蔓延、交织、勾勒。

    几秒钟之内,这张背影照的背面,竟浮现出半张陌生的孩童面孔——五官轮廓,与焚烧灰烬中那张脸完全一致。

    沈默伸出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影像。

    一股仿佛来自冰川深处的寒意顺着指尖瞬间渗入骨髓,让他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窗外,院子里那棵老梧桐树的最后一片叶子,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夜风卷起,挣脱了树枝,像一只绝望的飞蛾,径直撞在书房的玻璃窗上。

    “啪”的一声轻响。

    月光下,枯黄的叶脉纹路剧烈地抽搐、震颤,像一句破碎的遗言,正拼尽全力,试图组合出一个名字。

    沈默凝视着照片上那半张脸,用几不可闻的声音,低声问道:“你是谁……等了我多久?”

    话音落下的瞬间,书房的灯,灭了。

    整个世界陷入一片纯粹的黑暗。

    死寂中,唯有窗外的月光,在书桌对面的穿衣镜上投下一片模糊的光晕。

    沈蒙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向镜中的自己。

    镜子里,他的脸清晰可见。

    而那张属于陌生孩童的、冰冷而哀伤的脸,正从他自己的瞳孔深处,一寸一寸,缓缓地浮现出来。

    黑暗笼罩了他,也吞噬了他。

    不知过了多久,当意识重新回归身体时,沈默发现自己依然坐在书桌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是,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并未消散,反而沉淀了下来,变成了一种绝对的、非人的冷静。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寂静的城市,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同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贯穿了他的大脑。

    那些纠结的线索,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似乎在瞬间被一种更宏大、更冰冷的逻辑串联了起来。

    他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

    他感觉到,有一种古老的“意志”,已经通过他的眼睛,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中心的电话,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

    “把那三具尸体推回一号解剖台。对,就是那三具‘无动机自残’的死者。我需要重新检查。”

    挂断电话,沈默拿起桌上的手术刀,在指尖轻轻转动。

    冰冷的金属触感,第一次让他感到了某种……亲切。

    他知道,这一次的解剖,他要寻找的不再是简单的物理证据。

    他要去阅读那些伤口,因为他忽然明白,那些看似疯狂的自残行为,或许根本不是自杀。

    那是一种仪式。一种……绝望的献祭。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