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18章 三县无主 盱眙血未冷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第118章 三县无主 虎贲安民稳江淮

    长江北岸的寒风似乎也带上了南岸的血腥气,呜咽着掠过刚刚抵达驻防地的139师官兵们冰冷的脸颊。王林站在来安县城低矮的土质城墙上,举目望去,这座本该是县城中枢的地方,此刻却显得异常凋敝和慌乱。街道上行人稀少,且多是面带惊惶、步履匆匆的百姓,偶尔有背着包袱、拖家带口的人向城外涌去,更添几分萧索。

    “旅长……哦不,师长,”参谋长钟光邦快步走上城墙,脸色凝重地递过几份刚收到的报告,“四个团都报上来了。情况比预想的还糟。来安、天长、高邮,三县县政府主官,从县长到警察局长,十之八九都已携家带口、卷了细软跑了!衙门空空如也,印信文书散落一地,库房更是被搬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没留下!”

    “盱眙沦陷了...而且...这狗日的小鬼子在盱眙造下暴行,据地下党同志不完全统计,预估屠杀了我2000余名同胞”

    政委王光道也跟了上来,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城里的富户乡绅也跑了大半。现在这几县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更要命的是,南京陷落、滁县被占、盱眙屠杀,鬼子过江追击的消息已经传开,恐慌蔓延得极快。各地都有溃兵流窜,三五成群,有的还保持着建制,有的则完全散了,抢掠百姓、强占民宅,甚至火并的事情时有发生,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历史旁白: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华中方面军第13师团(师团长荻州立兵中将)即从南京渡江北进,沿津浦铁路向滁县方向推进。面对日军的进攻,当时的滁县县长严锡九未组织有效抵抗,便率县政府人员及警卫逃往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1937年12月18日,日军在未遭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滁县县城。这一天一般被视为滁州沦陷的标志性日期。乡镇陷落:在占领县城后,日军为扩大控制范围,于次日(12月19日)及随后几天,迅速占领了滁县周边的乌衣、珠龙、沙河集等重要乡镇。至此,滁县主要交通线和城镇均告沦陷,仅施家集等少数偏远乡镇未完全被日军控制。}

    王林接过报告,目光迅速扫过,眉头紧紧锁起。虽然早已预料到局势混乱,但没想到溃败的浪潮如此迅猛地将基层政权冲击得七零八落。

    “乱世用重典,治乱需快刀。”王林放下报告,声音冷静而果断,“我们既然来了,就不能眼看着老百姓再遭兵灾!立刻执行以下命令!”

    他的指令清晰而迅速地传达下去:

    “一、安民告示!以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暂编第139师师部的名义,立刻起草安民布告,内容要简单直接:告知百姓,我139师奉命驻防此地,保境安民,抗日到底!勒令所有溃兵、散兵游勇,即刻前往各县城或指定地点报到登记,接受整编或遣散安置,不得骚扰百姓,违令者以匪论处,坚决剿灭!布告要写明我军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保护工商业,恢复秩序。钟参谋长,你亲自督办,用最大号的字,红纸黑字,今天日落前,各县县城、各大集镇、交通要道,必须全部张贴到位!”

    “是!师长!”钟光邦立刻记录,转身就去安排。

    “二、收编溃兵!命令各主力团,立刻派出精干小分队,佩戴明显标识,在各自防区内主动搜寻、接触成建制的溃兵队伍。态度要明确:愿意接受整编、共同抗日的,我们欢迎,补充进部队,军官量才录用。只想回家种地的,收缴武器,发给路费干粮,遣散回乡。但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继续祸害百姓的兵痞、土匪,坚决予以军事打击,收缴武器,首恶公审处决!这事由各团团长亲自抓,李云龙、丁伟、周志明他们的支队,在乡下活动时也要注意配合。告诉同志们,手段可以灵活,但原则必须强硬!绝不能让溃兵成为新的祸源!”

    “明白!我这就去拟具体执行方案,下发各团。”王光道重重点头,深知此事关乎根据地能否站稳脚跟。

    “三、宣传动员!政工干部全部动起来!利用一切机会——张贴布告时、召开群众大会时、甚至走街串巷时——向百姓宣传日寇在南京、在盱眙的暴行!告诉乡亲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但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139师会和大家一起抵抗!同时,更要教会老百姓如何避祸!”王林特别强调,“当前首要任务不是鼓动他们拿起武器硬拼,那是送死!而是要教他们:鬼子来了怎么躲?粮食怎么藏?怎么往山里跑?怎么识别鬼子的动向?各支队下乡,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各村建立隐蔽的粮食物资储存点,选定安全的避难山洞或林地,规划撤退路线。要让老百姓觉得,我们来了,他们就有了主心骨,知道该怎么办,而不是盲目恐慌!”

    “师长考虑得周到!”王光道深以为然,“我立刻组织政工干部和支队队员,编写简单的‘避战求生要诀’,口口相传,或者用最浅显的文字图画写下来,广泛传播。”

    “四、应对日军!”王林的目光投向南方和盱眙“日军北犯是迟早的事,且部分敌军已占据邻近县区。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各团、各支队,在稳定内部的同时,必须立刻向外派出侦察哨,严密监控长江沿岸、东南(盱眙、天长方向)和南面(滁县方向)的敌军动向。发现日军先头部队,不准擅自接战,立刻回报!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巩固内部,整顿队伍,囤积物资。告诉乡亲们,鬼子肯定会来,但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盱眙“

    王林的目光死死钉在地图上盱眙县的位置,仿佛要将那块浸透鲜血的土地看穿。张红土带回的、结合了地下党同志冒死送出的情报,已然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惨烈图景。

    “一个中队鬼子,三百伪军……县长钟骏臣望风而逃……区队三十人,黄赤诚连长的一个连……商会王会长组织的千人民练……血战三日,官兵尽殁,民练伤亡惨重……屠城四日,烧房八千,杀人两千二百……”王光道政委声音低沉地复述着情报要点,每一个数字都像一把钝刀,割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炭窑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历史旁白:1938年1月2日,日军一个中队约200人及伪军300人从南京来到了盱眙。1月7日,日军主力发动进攻,占领县城。盱眙沦陷后,日军从1月9日至12日进行了长达数日的大屠杀,共杀害2200余名无辜平民,烧毁房屋8000余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盱眙惨案”。国民党守军一个连与当地民众组织的“民练”千余人进行了顽强抵抗,连长黄赤诚在战斗中牺牲}

    钟光邦一拳砸在简陋的木桌上,牙关紧咬:“畜生!一群畜生!县长跑了,留下百姓和一支孤军!黄连长是好样的,王会长和民练都是好样的!可……可这代价太惨重了!”

    王林缓缓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丝毫疲惫,只剩下冰冷的、近乎实质的杀意,仿佛祁连山巅万古不化的寒冰。“血债,必须血偿。”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让周围的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分。

    他目光转向一旁待命的黄木生。此时的黄木生,早已不是当年湘江边那个略显青涩的侦察兵,连年的战火将他锤炼成了一名沉稳干练、独当一面的指挥员,眉宇间带着历经生死后的坚毅。他的支队以原独立旅二团和部分侦察连骨干为基础,尤擅渗透、侦察和山地作战。

    “木生。”王林的声音将黄木生从悲愤中唤醒。

    “到!师长!”黄木生猛地挺直腰板。

    “情况你都清楚了。盱眙,刚刚遭受了弥天大难,百姓惊魂未定,血仇未雪,鬼子和伪军却还在那里耀武扬威,继续作恶。你的支队,任务最重,也最急迫。”

    “请师长下令!盱眙支队的弟兄们,就是拼光了,也绝不让一个祸害咱同胞的畜生活着离开盱眙!”黄木生双眼赤红,胸口剧烈起伏。

    “我不要你拼光!”王林低喝道,手指重重地点在盱眙县城的位置,“我要你用最小的代价,把盘踞在县城和古桑的那股日伪军,连根拔起!一个不留!全部送去见阎王!”

    他详细部署,条理清晰,杀意凛然:

    “第一,精确侦察。你亲自带最得力的人,立刻出发,潜入盱眙县城和古桑周边。摸清鬼子中队部和伪军营地的确切位置、兵力分布、火力配置、哨兵规律、换岗时间。特别是那个引导日军屠杀瑞岩观难民的汉奸张道一,找到他,盯死他!我要他的人头,祭奠那二千多冤魂!”

    “是!保证摸得一清二楚!”黄木生重重点头。

    “第二,周密计划。根据侦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攻击方案。我建议,夜间行动,同时动手。对古桑的日伪军主力,采取围三阙一,暗设伏兵的打法,利用地形,先用冷枪、冷炮和偷袭制造混乱,再用优势兵力压上,迫其向预设伏击圈逃窜,继而全歼!对县城的少量守军和伪政府机构,则要快、准、狠,尖刀突入,斩首肃清!那个张道一,若能活捉公审最好,若情况不允许,就地击毙!”

    “明白!围三阙一,引蛇出洞,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黄木生迅速领会。

    “第三,发动群众。行动之前,设法秘密联系城内可能存在的抵抗力量,比如王会长民练的幸存者、心中有血性的前区队员、或是痛恨日伪的百姓。他们熟悉地形,能提供最准确的内线消息,甚至在战斗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要绝对谨慎,确保可靠,防止被汉奸特务利用。”

    “是!我会小心甄别,争取内应。”

    “第四,速战速决。战斗发起后,要如雷霆扫穴,绝不拖泥带水。解决掉敌人后,立即转入第二项重要工作:善后安民!”

    王林的语气变得沉重:“掩埋遇难同胞遗体,尽可能查明身份,让逝者安息。安抚幸存百姓,告诉他们,139师来了,不会再任人宰割!开仓放粮,分发从日伪那里缴获的物资,救助那些家破人亡、无依无靠的苦主。公开处决罪大恶极的汉奸,公布其罪行,以平民愤,以正视听!”

    他看向王光道:“政委,这方面需要你协调支援。从师后勤保障部紧急调拨一批粮食、药品和布匹,准备好宣传标语和安民告示,一旦木生他们得手,立刻跟进,协助开展群众工作。”

    王光道立刻应下:“放心,我马上安排!政治部也会抽调得力干部,随后勤队伍一起过去,帮助木生稳定局面,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发动群众重建家园。”

    “最后,”王林的目光再次回到黄木生身上,带着无限的信任和嘱托,“木生,记住。你们此行,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仗、民心仗。要用敌人的血,洗刷这片土地的屈辱!要用我们的行动,告诉盱眙的百姓,告诉整个江淮大地,天,塌不下来!只要有我们在,就绝不会坐视同胞受难!去吧,我等着你的捷报!”

    “是!绝不辜负师长、政委信任!绝不辜负盱眙死难的同胞!”黄木生啪地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炭窑,身影迅速融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命令如山,立刻化作一道道电波和快马传令,飞向分布在各地的139师各部队。

    很快,各地的城墙、集镇口、大树上,赫然贴上了盖着139师大红关防的安民告示。许多胆大的百姓围拢过来,识字的人大声念着,人群中不时发出议论和些许松气的声音。

    “139师?没听说过啊……”

    “说是中央军的队伍,看来是留下来打鬼子的?”

    “真的不抢东西?还管那些天杀的溃兵?”

    “看看吧,要是真像布告上说的,那就有盼头了……”

    一队队臂缠红白袖章、纪律严明的139师士兵开始出现在街头巡逻,协助恢复市面秩序。更多的武装小分队开出县城,主动寻找溃兵。

    在来安县通往盱眙的官道上,834团的一个连就拦住了一支两百多人的溃兵队伍,他们原是某个被打散的粤军部队,带队的是个脸上带伤的连长。

    “兄弟,哪部分的?我们师长有令,所有队伍要么整编抗日,要么缴枪回家,绝不能再扰民了!”834团的连长上前喊话,语气强硬却不失和气。

    那粤军连长看着对面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139师士兵,又回头看看自己这群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手下,长叹一声:“唉……长官,我们也是没办法……当官的都跑了……弟兄们只想有条活路……”

    “愿意打鬼子的,跟我们走!保证跟139师的弟兄同吃同住,打鬼子绝不含糊!想回家的,把枪交了,我们发路费干粮!”139师的连长朗声道。

    最终,大部分溃兵选择了接受整编,少数领了干粮路费,千恩万谢地往家乡方向走去。类似的场景在防区内不断上演。

    而李云龙、丁伟、黄木生、周志明率领的四个支队,更是像四股活跃的溪流,迅速渗入广阔的乡镇农村。他们打着139师的旗号,但更多的是以工作队的面貌出现。

    在来安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李云龙叉着腰,对着被召集起来、面带疑虑的村民们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是139师的!不是土匪,更不是那些狗日的溃兵!鬼子打下了南京,在盱眙杀了我们几千同胞!(加入具体本地化惨案信息)他们迟早会过来!咱们不能等着挨刀!”

    他话锋一转:“但是,跟鬼子硬拼,咱们现在人手不够,家伙也不行!所以,第一要紧的是活下来!怎么活?听我们的!粮食,不能藏在家里,得找隐蔽的地方挖地窖藏起来!村子后山那个狐狸洞,我看就挺好!老少娘们,鬼子来了就往山里跑,别舍不得坛坛罐罐!我们派同志教大家认鬼子的脚印、听枪声远近……”

    丁伟在天长县的集镇上,则组织了一场简单的诉苦会,让从南京、盱眙逃难过来的难民讲述亲眼所见的日军暴行。血淋淋的事实,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激起了民众的恐惧,更点燃了仇恨和自救的决心。

    周志明在高邮方向,则利用水道优势,组织渔民组建了水上侦察队,负责监视湖面动向。同时告诫民众,高邮目前尚未沦陷,但需提高警惕,提前准备。

    整个防区之内,仿佛一台沉寂已久的机器,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依旧笼罩在战争阴云下,但却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139师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混乱的死水,虽然激起波澜,却也迅速压下了那些无序的浪花,将恐慌逐渐导向有序的应对和抵抗的准备。

    黄木生很快回到了支队隐蔽的营地。战士们大多还未休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同仇敌忾的悲愤情绪,显然盱眙的惨案消息已经悄悄传开。当黄木生将师部的命令和盱眙的详细情况告知各大队长、中队长时,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

    “狗日的小鬼子!千刀万剐!”

    “还有那帮数典忘祖的伪军汉奸!比鬼子还可恨!”

    “支队长!下命令吧!怎么打?老子要亲手剁了那个张道一!”

    “对!为黄连长报仇!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

    群情激愤,战意高昂到了顶点。

    黄木生压了压手,强抑激动,冷静地开始布置任务。他挑选了支队里最精干的侦察排,亲自带领,换上便衣,携带短枪和匕首,率先向盱眙方向潜行而去。同时命令各部:“立刻检查武器弹药,饱餐战饭,好好休息!等我侦察回来,就是咱们报仇雪恨的时候!”

    接下来的两天,黄木生和他的侦察兵们像幽灵一样,活动在盱眙县城和古桑镇周围。他们依靠当地百姓暗中指引(王会长的民练虽被打散,但仍有不少幸存者怀着深仇大恨,暗中活动),甚至巧妙地接近了被胁迫为日军做饭的伙夫,将日伪军的兵力、装备、岗哨、活动规律摸得一清二楚。汉奸张道一的住处和他常去的茶馆,也被牢牢锁定。

    夜幕再次降临,这一次,带来的不是屠杀的恐惧,而是复仇的烈焰。

    黄木生支队一千二百余名战士,如同暗夜中扑向猎物的群狼,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攻击位置。古桑镇外,三个主力大队完成了对日伪军驻地的包围,伏兵悄然设在了敌人可能溃逃的必经之路上。县城方向,一个精锐中队直扑伪县政府和日军小队驻地,另一个小组则直扑汉奸张道一的宅院。

    子夜时分,三发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撕破了死寂的夜幕!

    “打!”黄木生的怒吼通过简易电话线传达到各攻击点。

    刹那间,复仇的枪炮声震撼了整个盱眙大地!

    古桑镇,密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弹精准地砸向日伪军营房,爆炸声和惨叫声瞬间响成一片。刚从睡梦中惊醒的日伪军晕头转向,试图组织抵抗,却发现四面八方都是枪声和喊杀声。在遭受猛烈打击后,残存的敌人果然如王林所料,仓皇向看似没有枪声的镇东口逃去,一头撞进了早已张网以待的伏击圈……战斗几乎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收割。

    县城内,战斗结束得更快。精锐中队以突然迅猛的动作,解决了门口的哨兵,冲进伪县政府和日军小队驻地,大部分敌人在睡梦中就被解决。负隅顽抗的几名日军很快被密集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子弹吞噬。

    与此同时,抓捕张道一的小组破门而入。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正试图从后窗逃跑,被一名战士飞扑上去,死死按在地上。

    “爷爷饶命!爷爷饶命啊!我是被逼的啊!”张道一吓得屎尿齐流,涕泪横流地哀求。

    “被逼的?”战士眼中喷火,想起瑞岩观那二百多具尸体,狠狠一枪托砸在他嘴上,“留着你的话,跟全县的乡亲们说去吧!”

    战斗在天亮前基本结束。盘踞盱眙的二百日军、三百伪军,除极个别趁乱逃脱(后被民兵发现击毙),被尽数歼灭。古桑和县城的枪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战士们快速打扫战场的脚步声和压抑着兴奋的汇报声。

    “报告支队长!古桑之敌已全部解决,缴获正在清点!”

    “县城伪县政府、日军小队驻地已肃清!”

    “汉奸张道一已被生擒!”

    黄木生站在硝烟尚未散尽的县城街口,看着东方天际泛起的那一丝微白,长长地吐出了一口积郁在胸中的浊气。他知道,军事行动只是第一步。他立刻下令:“发出信号,通知师部后勤和政工人员进城!各大队抽调人手,立刻开始掩埋同胞遗体,张贴安民告示,统计受灾情况!把张道一给我看好了,明天一早,召集百姓,公审这个狗汉奸!”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盱眙县的百姓们颤抖着打开门缝,看到的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日伪军,而是臂缠红白袖章、纪律严明、正在帮忙抬运遗体、分发粥粮的139师战士。墙上,盖着139师大印的安民告示在晨风中微微飘动。

    “把张道一那狗东西给我拖到街口去!”

    很快,盱县城的中心街口,挤满了被枪声惊动、却又不敢出门,此刻才小心翼翼探出头来的幸存百姓。

    当他们看到那些凶神恶煞的日本兵和伪军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当他们看到那个引鬼入室、为虎作伥的张道一被捆得像死狗一样扔在高台之上时,积压了数日的恐惧和悲痛,瞬间化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狂喜!

    黄木生跳上一个石墩,用粗犷的嗓音高声喊道:“乡亲们!盱眙的父老们!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39师的队伍!我们是红军!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盘踞在县城的日本鬼子和汉奸伪军,已经被我们全部消灭了!盱眙,光复了!”

    “这个狗汉奸张道一,引鬼子杀害我同胞,罪大恶极!现在,我就代表盱眙的百姓,代表死难的同胞,枪毙了他!为冤魂报仇雪恨!”

    说罢,黄木生掏出驳壳枪,对着面如死灰、屎尿齐流的张道一,扣动了扳机。

    “砰!”

    清脆的枪声回荡在寂静的清晨,也彻底点燃了在场所有百姓的情绪。

    “杀得好!”

    “感谢老总为我们报仇啊!”

    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紧接着,哭声、笑声、呐喊声汇聚成一片。人们跪倒在地,向着战士们磕头,积压了太久的悲愤终于得到了宣泄。

    盱眙的血泪史,翻过了最黑暗的一页。复仇的火焰已经点燃,而重建家园、凝聚人心、巩固根据地的漫长工作,才刚刚开始。黄木生知道,他和他的支队,将在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扎根下去,战斗下去。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