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时间转眼来到了种植水稻这天。清晨,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
李平安和苏晚晴吃过早饭,便跟着社员们一起来到大队的田边。
他跟苏晚晴二人现在每天除了花费半天时间研究各种技艺外。
其余时间都在外界保持着普通人的生活节奏。
李平安发现,这种平凡的日常生活,反而能帮助他沉淀心境。
调和因修为突飞猛进而带来的浮躁。
在各种外挂的加持下,他的修为提升速度惊人,但心境却开始有些跟不上。
他其实根本不在意所谓的工分。
去年从大队分到的粮食,都被他顺手丢进了储物空间,至今一粒未动。
现在他和苏晚晴,她的家人吃的都是小世界出产的粮食蔬菜和肉类。
小世界培育出的食物能量充沛含有特殊功效先不说,单是口感就是天差地别。
能吃上山珍海味,谁还会惦记棒子面窝窝头呢?
田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社员,他们都对新品种稻谷十分好奇,相互交谈着。
很快,大队长赵大山便跟着几个社员,推着板车,赶了过来。
板车上放满了各种工具以及稻种。
“同志们,这次咱们种植的水稻是国家研制的新品种,亩产能达到八百公斤!”
赵大山洪亮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我知道你们不信,起初我也不信。但你们看看这份报纸——”
他展开手中的报纸,指着上面的照片:“这是广省那边过完年就播种的水稻,现在已经快要成熟了。
看看这稻穗,挂得满满的,估计一亩地能收一千公斤还不止!”
社员们围拢过来,虽然大部分人不识字,但图片还是看得明白的。
常年在地里刨食的人,看着报纸上的图片一眼就能估算出产量。
“我滴乖乖,还真能亩产八百公斤啊!”
“李婶还真没吹牛...”
赵大山接着说道:“他们应该是用了化肥,咱们只有养殖场的猪粪,但至少也能收获八百公斤一亩。
咱们大队去年收获的所有粮食加在一起一共二十二万五千斤。
咱们靠山屯有八十多亩稻田,一季就能收获十三万斤稻谷。
这个新品种两个多月就能成熟,一年可以种两季,单是水稻就能收获二十六万斤,比去年所有粮食都多!”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大家都给我认真干,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偷懒耍滑,别想要工分!”
很快,赵大山就把要干活的人,任务分配完毕。
今天田边来了五六十人,其实一半是来看热闹的。
真正上工的人只有二十二个人,要在一整天内完成八亩地的育苗工作。
若是往常,育苗一般要等到五月份左右,气温比现在高很多。
下到田里面也不会感到太冷。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一亩地。
若是干得快点,一个人一天一点五亩地的工作量也能完成。
现在才刚到四月份,平均气温才两三度。
水田里的气温只会更低,因此安排了二十多个人一起干八亩地。
争取三四个小时就快速完成水稻育苗。
若是一整天都待在田里人肯定是会冻出问题的。
李平安两辈子都没干过农活,自然要尝试一下。
苏晚晴和林晓燕、张秀云几个女知青在一旁闲聊看热闹。
男知青中只有陈卫国来了,其他人都没来。
毕竟育苗要挽起裤脚下田,没人愿意受这个罪。
热闹也都不想来看,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多舒服,出来干嘛!
他们都打算等半个月后真正开始插秧时再上工。
很快李平安和陈卫国就都脱下鞋袜,挽起裤腿,跟随着村民们一同踏入水田。
李平安的身体素质早就非人,丝毫感受不到寒冷。
陈卫国刚下水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嘶~”。
但他化劲修为随即运转,气血奔涌,很快驱散了寒意。
赵大山特意安排了村里经验丰富的老把式,王老栓来带李平安和陈卫国这两个新手。
“你俩城里人,没干过这活儿吧?这活其实也容易,看一遍就能学会。”
“育苗首先就得把苗床给整平,然后把稻种均匀地撒下去就可以了。”
说到这儿,他特意顿了顿,补充道:“往常咱自个儿育苗,种子都得提前泡水催芽,那样出苗快。
但这新品种,农技站的同志说了,不用咱催芽,直接撒到苗床上就行!
最后哇,再薄薄盖上一层土,搭起棚架子,保上温、护好湿,齐活儿!”
王老栓一边说,一边利索地演示起来,怎么用耙子把苗床弄得又平又匀。
李平安虽然从未亲手操作过,但他LV4的农业技能,做这些事没有丝毫问题。
不过他还是认真地看着,假装学习。
陈卫国倒是真不会,看得格外仔细。
王老栓演示完一遍,李平安便开口道:“王大叔,我大概看明白了,您看我这样弄对不对?”
说着,他有模有样地开始整理苗床,动作看似生疏,却暗合要领。
“嗯,对!就这意思!不错不错!”王老栓看着连连点头,没想到这知青学得这么快。
一旁的陈卫国看了王老栓和李平安的演示,也很快掌握了窍门。
几人立刻忙活起来。
李平安动作看似不紧不慢,但效率奇高。
陈卫国则有化劲的体力打底,手脚麻利,劲头十足。
他俩一个人的干活速度,竟能顶上两三个老手。
王老栓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好后生!真是好后生!念书厉害,干活也不孬!”
不到一个钟头,一亩地的苗床已经整理得平平整整,稻种也都均匀的撒上了。
接下来就该搭棚架了。
岸上围观的人见状,赶忙将早已准备好的竹条和塑料薄膜递给他们。
李平安和陈卫国一人站在苗床一边,拿起竹条,手臂一用力,便将竹条弯成一道匀称的拱形。
随即稳稳地将两端深深插入苗床两侧的泥土里。
竹条之间的间距保持得恰到好处,大约五十到八十厘米。
确保棚架牢固又能均匀支撑薄膜。
王老栓则负责展开塑料薄膜,仔细地覆盖在搭好的拱形竹架上。
最后,几人用泥土将薄膜的四边牢牢压紧,防止被风吹开。
既然速度惊人,完成这一亩地的所有育苗工作,总共还不到两个钟头。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