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刷抖音的时候,无意间刷到市医院停尸间伤人的新闻,没想到这事儿居然火了,直接冲上热搜第一,霸占了热榜。点开那条点赞最多的视频,翻评论区全是网友在那调侃 —— 有人说 “不会真要出丧尸了吧?我先收拾行李准备溜了”,下面有人接 “要是丧尸来了,先把我老板脑子啃了!天天画饼,我忍他快一年了”,还有人吐槽:“把我领导也送进去!他总跟我说‘强者要适应环境’,让他去适应适应丧尸!”外卖等了快四十分钟还没到,我没急着打电话催。以前我也送过外卖,知道午高峰有多难:路上人多车堵,天又热得要命,小哥抱着餐盒跑一路,汗都能湿透衣服,稍微慢一点还可能被差评。这天气送餐本来就辛苦,多等会儿也应该的。
我还在往下翻评论区,一条十几万赞的评论突然卡住了我的手指 —— 楼主没开玩笑,字里行间透着慌:“我刚才打市医院急诊科电话,想问问我妈的复查结果,接电话的护士声音都在抖,只说‘现在别来医院,也别多问,赶紧回家锁门’。我追问到底怎么了,她匆匆补了句‘和停尸间那事一样的人,已经送过来好几个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下面的评论瞬间没了之前的调侃,全是 “真的假的?我刚还想点医院附近的外卖”“你再试试打别的科室电话?”,连开玩笑的人都没了声。我这才猛地想起,我的外卖已经超时快一个小时了 —— 之前还想着午高峰忙,没好意思催,现在再把新闻和超时的外卖连到一块儿,后脊梁突然冒起一阵凉气。
“老天爷,得先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手忙脚乱找出通讯录,拨通了农村老家的号码。电话响了两声就通了,我爸的声音传过来,带着点沙哑:“儿子,咋这会儿打电话?在潍坊上班顺不顺利?是不是缺钱了?我这就给你微信转点?”
我攥着手机,心里又暖又慌,连忙说:“不是不是,我挺好的,钱够花。爸,你们看新闻没?就是潍坊市某人民医院停尸间那个新闻……”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传来我妈凑过来的声音,应该是把耳朵贴到了听筒上:“啥新闻?我跟你爸早上就喂喂鸡、摘点豆角,没看手机啊。是医院出啥事了?你没啥事吧?”
我赶紧放软语气,怕他们瞎琢磨:“我没事,就是新闻说医院里有人伤人,具体啥情况也没说清。我就是想提醒你们,最近别去镇上的大医院了,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先去村口李大夫那儿看看就行。还有,别随便跟不认识的人搭话,晚上早点关门。”
我爸 “哦” 了一声,又追问:“是不是很严重啊?你在潍坊离得近,可得当心点。不行就先回老家躲躲?家里菜窖里还囤着去年的土豆,米面也够吃。”
我鼻子有点酸,连忙摆手(虽然知道他看不见):“不用不用,我这儿没事,就是新闻看得我有点不放心你们。你们别瞎跑就行,要是看到村里有人说啥奇怪的事,也别凑过去看热闹。”
我妈又接过话:“知道了知道了,你自己在外面才要当心。吃饭了没?别总点外卖,那玩意儿不卫生,自己煮点面条也行啊。”
我应付着 “吃了吃了,正等外卖呢”,又跟他们唠了两句村里的事,确认他们没往坏处想,才挂了电话。放下手机,盯着外卖软件上 “配送中” 的字样,刚才压下去的慌劲又上来了 —— 超时快一个小时,地图上小哥的位置卡在离我家三条街的地方,一动不动。
我盯着外卖软件上 “已超时 58 分钟” 的红色提示,手指在 “催单” 按钮上悬了半天,还是没点 —— 毕竟自己送过半年外卖,知道这俩字背后是多大的压力。但肚子实在饿,还是拨了电话过去。
响了三声才通,那头没等我开口,先传来一阵急促的电动车刹车声,混着远处隐约的警笛声,小哥的声音带着喘,还裹着热气:“你好,美团外卖!哥,是不是你的餐?实在对不住,我刚在医院路口被拦了!”
“拦了?怎么回事?我这单都超时快一小时了。” 我坐直身子,刚才评论区的慌劲又冒了上来。
“不是我磨蹭啊哥!” 小哥的声音更急,还能听到他跟人交涉的零碎话,“医院门口全是警察,还有穿防护服的人,拉着蓝色警戒线,说是‘临时管控’,不让电动车靠近!我刚才去取餐的那家店,就在医院斜对面,老板说从早上开始,救护车就没断过,刚才还看见有人被抬出来,裹得严严实实的……”
我心里 “咯噔” 一下:“那我的餐呢?还能送吗?”
“能送能送!” 小哥连忙说,“平台刚发了紧急通知,医院周边三百米内不让送,让我们把单转到路口那个公交站临时取餐点,但你家离得远,不在管控区,我绕了条小路,现在刚过警戒线这边。就是手里压了六七个单,全是这附近的,刚才一个个跟顾客解释,有的顾客还不理解,说我故意拖单……”
他说着叹了口气,背景音里又响起电动车启动的嗡鸣:“哥你再等等,顶多十五分钟到你小区门口,到了我给你打电话。实在不好意思,今天这情况太邪门了,我送了三年外卖,头回见医院封门封这么严……”
挂了电话,我盯着外卖软件上跳动的 “配送中”,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手机。医院封门、防护服、临时管控…… 这些词以前只在疫情新闻里听过,现在突然跟自己的外卖、跟那条 “伤人新闻” 缠在一起,后脊梁一下就凉了。窗外的蝉鸣好像突然哑了,连楼下平时吵吵嚷嚷的广场舞音乐,都没了声儿。
我在屋里听着时钟滴答响,刚把空调温度调低两度,就听见手机震了 —— 是外卖小哥的消息,说 “已到 6 楼,马上敲门”。
脚步声从电梯口传来,不算重,但在安静的楼道里听得很清楚,接着是轻轻的 “笃笃笃” 三声。开门时,先看见个穿黄色美团工作服的小伙子,二十岁左右的样子,个子不算高,肩膀被汗水浸得发深,额前的碎发黏在脑门上,鼻尖上还挂着颗汗珠。他手里拎着餐袋,另一只手攥着个皱巴巴的口罩,鼻梁处的铁丝都歪了。他先往后退了半步,双手把餐袋递过来 —— 餐袋外面套了两层透明塑料袋,袋口还打了个结,他手上的一次性手套皱巴巴的,指缝里还沾着点电梯按键的消毒水味。
“不好意思哥,让你等这么久。” 他声音有点哑,说话时特意侧过脸,没对着我呼气,“这餐我刚才又检查了一遍,没洒,就是可能有点凉了,实在抱歉。”
我接过餐袋,顺口问了句:“医院那边现在还严吗?刚才电话里你说被拦了。”
他抬手抹了把汗,声音压得更低了些,眼睛还往小区外的方向瞟了瞟:“比刚才还严!我从医院斜对面的餐馆取完餐,走小巷绕过来的时候,看见警车停了一溜,还有那种印着‘应急’的白色面包车,门开着,能看着里面铺着蓝色的布。有穿白大褂的人搬箱子,箱子是密封的,得两个人抬,旁边还有穿黑衣服的人站着,不让路人靠近拍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刚才在 5 楼送单时,有个大姐跟我说,她妹妹在医院检验科上班,早上七点多去接班,刚到门诊楼门口就被拦了,保安说‘内部临时管控,非值班人员一律不准进’。她妹妹打电话问科室主任,主任就含糊说‘别多问,回家等通知’,现在微信都不回了。”
我心里一沉,刚想再问 “那救护车多不多”,他突然掏出手机扫了眼,屏幕亮起来,弹出两条 “订单即将超时” 的提醒。他猛地攥紧手机,指节都有点发白,抱歉地朝我摆手:“哥我真得走了!这俩单再晚送,今天的罚款都够我半天工钱了。对了,你要是家里没囤货,赶紧下楼买点矿泉水和泡面,刚才送前面小区时,超市老板说今天囤货的人特别多,泡面都快卖空了 —— 咱们小区电梯里也贴了通知,你等会儿可以看看,说尽量少出门。”
说完他转身往电梯口走,脚步比刚才急了些,按电梯时还不忘用手里的消毒湿巾擦了擦按钮。我站在门口没关上门,听见电梯 “叮” 的一声打开,他进去前还回头朝我喊了句 “哥记得洗手!”,电梯门才缓缓合上。
我捏着没拆封的餐袋坐在沙发上,胃里发堵,连指尖都有点发僵 —— 原本盼着赶紧吃完补觉,现在困意全被心里的慌劲冲没了。点开微信时,物业群的消息提示还在不停跳,红点点了半屏,点进去才发现,平时满是 “求拼菜”“修水管” 的群,这会儿早炸开了锅,消息刷得根本跟不上。
最先看到的是 3 号楼张阿姨发的语音,带着喘,像是刚跑回家:“哎哟喂!我刚才去小区门口超市买酱油,听见老板跟人打电话,说医院那边封得严实,连后门都拦上了!还有个穿警服的小伙子去买水,说‘里面在处理情况,让居民少往那边凑’,你们说这到底咋回事啊?” 下面立马有人跟评,是 5 楼的上班族小李,发了段文字:“我同事刚才从医院附近写字楼出来,说看见救护车来来回回拉了七八趟,有次车门没关严,他瞥见里面的人裹着厚布,看着不像普通病人……”
没等我往下划,又弹出一条新消息,是住在 1 楼的王大爷,平时最爱拍小区里的花花草草,这次却发了张模糊的照片 —— 能看清是小区对面的路口,有两个穿防护服的人站在那儿,旁边停着辆印着 “疾控” 的车,配文:“刚在阳台拍的,这俩人站半天了,路过的电动车都要拦下来问两句,我家小孙子还问我‘爷爷,他们是不是在抓坏人呀’……”
紧接着,群里有人发了段聊天记录截图,是她跟在医院药房上班的表妹的对话:“表妹说早上八点到医院,刚换好工作服就被护士长叫去开会,说‘暂时停诊,所有非急救病人都让转院’,她问为啥,护士长只说‘别问,听安排’,现在她还在科室待着,不让随便走。” 这条消息下面,瞬间涌上来几十条回复:“我的天!停诊了?那我妈明天的复查咋办啊?”“不是吧,我昨天还在那拿了药,没听说有问题啊!”“你们别瞎猜了,会不会是普通防疫啊?”
正看着,物业的李经理终于冒头,发了段还算冷静的文字:“各位业主好,刚接到社区通知,近期医院周边实施临时管控,具体原因还没明确通知。请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别往医院方向去;如果需要采购,建议一次多买些,避免频繁出门。有最新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在群里说,大家别传未经证实的消息,也别慌。”
可这条安抚消息没压下群里的慌劲,反而有人接着问:“李经理,那超市里的泡面都被抢光了,是不是后面会断货啊?”“刚才我去买消毒水,药店说卖完了,物业能帮忙联系进货不?” 还有人发了个哭脸表情:“我家孩子还在幼儿园,要不要提前接回来啊?万一……”
我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手机 —— 群里的人跟我一样,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从 “封门”“救护车”“抢货” 这些词里,都透着股说不出的紧张。有人慌着问后续,有人急着说自己的事,还有人在互相安慰 “别慌,应该没事”,可字里行间的不安,谁都藏不住。
正划着,突然看到同单元 6 楼的邻居发了条消息:“刚听见电梯里有人说,咱们小区有户人家,亲戚在医院当护士,刚才打电话让他们赶紧囤水和吃的,说‘后面可能不太方便出门’……” 我心里 “咯噔” 一下,抬头看了眼茶几上的餐袋,又转头望向阳台 —— 外面的天好像比刚才暗了点,楼下原本热闹的儿童游乐区,这会儿空无一人,只有风吹得滑梯上的塑料棚 “哗啦” 响。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