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回到盛影传媒办公室。陈玉正在接听电话。
陈良他们忙着培训,都不在办公室。
王盛坐到自己的办公位上,铺开稿纸,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步步将脑海中构思的“分红权”方案逐条细化。
他结合着前世模糊了解的各类股权激励和集资模式,努力将其适配到1996年的北影厂,这个特殊环境。
方案核心:将所有低、中、中高端婚庆录像业务,从公司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工作室/项目——“影像记忆”。
分红来源:该项目每年产生的税后利润,提取30%作为专项分红资金池。
认购单位(份):总计1000份,每份分红权的认购金额为2000元。每认购2000元,即可获得1份分红权。
分红计算:年度分红时,每份分红权可获得的分红金额=(该项目年度分红资金池总额/总发行份数)。例如,若项目年利润100万,分红池为30万,总发行份数为1000份,则每份分红权可获得300元分红。收益率完全与项目利润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本金安全取决于项目成败)。
权利限制:分红权仅享有收益权,无表决权、无所有权,不能干涉公司及项目日常运营。
认购范围:仅限于北影厂内部正式职工(含离退休职工)以家庭为单位认购。每家限购一定份数(如5-10份)。避免过度集中和触及红线的风险。
持有与转让:认购后需持有满三年。三年后,如有需要,可在北影厂内部职工之间进行转让,转让价格由双方自行协商,但公司拥有优先回购权。
此举既保证了初期资金的稳定,又为职工提供了未来的退出通道,未来公司效益极好时,也可逐步回购分红权,减轻长期分红压力。
管理方式:由认购职工选举产生一个“职工分红权管理委员会”(5-7人),负责监督分红资金的计算、发放,代表持股职工与公司沟通,但不参与经营决策。
资金用途: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购买“影像记忆”所需的摄影、灯光、录音等设备及运营流动资金,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风险告知:明确告知本项目存在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收益不确定,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甚至亏损本金。认购基于自愿和对项目团队的信任。
……
王盛反复推敲,觉得这个方案既保住了“盛影传媒”母体的股权完整性,又通过一个有明确资产和合同背书的“项目”来融资,降低了职工的疑虑。
2000元一份的门槛,对于北影厂大多数双职工家庭而言,并非不可企及。
将收益与项目利润直接挂钩,更能激发职工的参与感和支持度。
他迅速写好方案要点,看了看表,距离中午还有点时间。
他拿起方案,再次前往行政楼。
……
厂长办公室内。
韩三坪仔细地看着王盛呈上的方案,手指偶尔在纸面上轻点。
“只动利润分红权,不动股权……项目独立核算……内部职工限购……”韩三坪沉吟着:“你这脑子,确实活络。说说,为什么坚持不动母公司的股权?”
王盛坐直身体,认真解释道:“厂长,母公司‘盛影传媒’的股权,代表着我们这帮子弟创业的根本和未来的可能性。现在估值低,轻易稀释,是对未来不负责任。而且,股权结构复杂了,将来引入战略投资、或者有更大发展时,会很麻烦。”
他指了指方案:“而这个‘项目分红权’,目标清晰——就是针对这笔业务所需的设备资金。它独立运营核算,风险收益界定清楚,不会牵扯母公司其他潜在的高端业务和未来规划。
对于职工来说,投资的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项目合同,回报直接和这个项目的效益挂钩,明白易懂。
对于厂里来说,职工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和支持改革,共享发展成果,也能缓解一下家属区的就业和经济压力,是好事。
等未来项目利润稳定甚至增长,公司现金流充裕了,还可以逐步回购这些分红权。”
韩三坪听完,缓缓点了点头。
王盛的逻辑很清晰,既保护了核心资产,又解决了眼下的难题,还兼顾了职工利益和厂里稳定,考虑得相当周全。
“风险提示写得清楚吗?”韩三坪最后问了一句。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界定红线外和红线内的依据。
“非常清楚,自愿认购,风险自担。”王盛肯定地回答。
“嗯。”韩三坪将方案递还给王盛:“这事,厂里原则上不反对,但也不会明着发文支持。算是你们盛影传媒和职工之间的自发市场行为。你下去操作吧,把握好分寸,把事情办稳妥,别留下后遗症。尤其是,一定要自愿,要把风险说透。”
“明白!谢谢厂长!对了,厂长,还有两件事需要厂里帮……”
韩三坪抬手打断道:“只要别提钱,能帮的一定帮。”
王盛笑笑,接着道:“厂长,不是钱的事,我是想问,厂里的采购渠道能否共享一下,厂里能否再支援一间供我们存放设备的仓库。”
韩三坪稍作思忖:“我让采购部门帮你牵线搭桥,但不能以厂里的名义采购……”
“是。”
“你们那个办公室的隔壁还空着,就支援给你们当器材室用吧,你们自己想办法改造。”
北影厂近两年裁撤了一些部门,空出了部分办公室。
“好,谢谢厂长,那我先去忙了?”
“去吧、去吧……”
……
中午。
在北影厂的食堂里。
王盛、陈良、猴子、大刘、小兵、陈玉几人围坐一桌。
王盛把找钱方案和韩厂长的态度说了一遍。
“我操!盛子,你这招高啊!等于让全厂职工帮咱们凑钱买设备,完了还能一起分钱!”陈良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地一拍桌子。
“不是帮咱们,是投资咱们的项目,共享收益。”
王盛纠正道:“这事能不能成,关键看大家信不信我们,信不信这个项目能赚钱。”
“咱们下午就去跟各家各户说!”猴子摩拳擦掌:“都是看着咱们长大的叔叔阿姨,咱们实打实拿到了紫房子的承包权,他们应该能信!”
“没错!”
大刘和小兵也点头。
见众人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王盛随即开始布置任务:“下午,良子,你们带几个人,先去生活区小广场那边,借点凳子椅子,简单布置一下会场。晚上八点,咱们就在那儿开大会。晚上七点钟,我估摸咱们厂的职工应该都回来了,你们挨家挨户去邀请、通知。”
“好!”
王盛看向陈玉:“陈玉。”
“王总请指示。”
陈玉坐直身子,目光灼灼道。
王盛:“让良子找几个女生,你牵头,晚上开完会后,你们负责登记有投资意向的人员。”
“好嘞。”
“……”
……
下午和两位客户的洽谈异常顺利。
或许是《京城晚报》的报道提升了信誉度,或许是那支广告的质感确实打动了人,或许是北影厂背景再次发威,两位准客户在详细咨询并观看了样片后,便爽快地签订了“金禧典藏”套餐合同,并支付了定金。
……
傍晚,北影厂生活区开始热闹起来。
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炊烟袅袅,人声鼎沸。
等到晚上七点多,各家各户基本吃完晚饭后,小广场上逐渐开始聚集人流。
陈良、猴子他们下午就从厂工会和各家借来了几十条长凳、椅子,在小广场中央围出了个简单的会场,甚至还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个电池喇叭和一台电视。
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王保国家那小子,要搞什么……集资?”
“说是拍结婚录像挣大钱了,让咱们也投点钱,跟着分钱?”
“真的假的?别是忽悠吧?他们家小子前阵子不是因为带头闹事被打了吗?”
“那都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王盛现在可是韩老虎点的将。”
“好像是真的,我听陈良说,他们跟紫房子签了份大合同。”
“那要投多少钱啊?挣了钱咋分啊?”
“不知道啊,这不都来看看嘛……”
天色渐暗,路灯和各家窗户透出的光勉强照亮广场。
蚊子也开始嗡嗡地聚集,不少人拿着扇子一边扇风一边驱赶蚊子。
不到八点,小广场上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站满了人,不下五百号。
有白发苍苍的离退休老职工,有刚下班还穿着工装的中年骨干,也有抱着孩子来看热闹的家属。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疑惑地、带着点期盼地投向广场中央那张摆着电视和喇叭的桌子。
……
几分钟后,王盛带着陈良穿过人群,走到中央。
王盛拿起那略显简陋的喇叭,拍了拍,发出“砰砰”的杂音。
全场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蚊子的嗡嗡声和人们扇风的声音。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头上伤疤刚愈、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人身上。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伯伯婶婶、哥哥姐姐们!”王盛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遍小广场,清晰而有力。
“晚上好!耽误大家一点时间。我是运输车间王保国的儿子,王盛。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有个项目,想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个能让咱们自家人,有机会一起发财的项目!”
最新网址:www.00shu.la